丹麥兒童節目火了,真人出鏡做「身體認同教育」,孩子全程看著

2020-12-27 東山再起說歷史

文字/心媽

編輯/心媽

近些年來關於兒童性教育的問題,在全球引起了很多爭議,人們意識到要抓緊時間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但是如何進行教育卻成了一個問題。

前段時間,丹麥的一個兒童節目要對兒童進行性教育,但是並非像常人所想的那樣對孩子循循善誘,他們做出了令人十分意外的舉動。

節目組請來很多兒童坐在臺下,而舞臺上進行"表演"的則是5位特殊的嘉賓。

當節目開始之後,這5個成年人去掉身上所有的衣物,向這些少年兒童展示自己的身體,並且讓孩子自由地提出各種各樣很隱私的尷尬問題,5個成年人一一給出自己的回答。

這檔真人出鏡做"身體認同教育"的節目,一經播出就火了,節目中大膽的內容不加任何修飾,孩子們不僅在節目現場全程看著,在自家電視上也能全程觀看。

於是這檔節目引起了國內外一致"炮轟",很多人認為不應該這樣對孩子進行教育,性教育有很多更合適的手段,讓孩子看成年人的身體完全稱不上是什麼好辦法。

面對全球的質疑和指責,節目組也說出了自己的初衷。

原來節目組是希望通過展示普通成年人不完美的身體,讓孩子們意識到普通人的身體並不都是美好的、漂亮的,希望孩子在成長中不要因為自己身體的不完美而焦慮。

外國節目尺度太大,但那畢竟是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差異讓人們無法理解丹麥節目的行為。家長們不必因此而糾結,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不必學習他人的教育方法。

父母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1. 讓孩子和異性保持距離

孩子年幼的時候懵懂無知,一開始是沒有性別意識的,當他意識到自己和異性不同的時候,更多的選擇是去進行"探索"而不是"躲避",因此才會導致孩子年幼時做出錯事。

父母最好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提醒孩子和異性保持距離,一起玩耍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做出越界的行為,避免孩子留下不好的回憶。

2. 買性教育書籍

父母如果覺得給孩子講述性教育知識比較尷尬,可以給孩子買專業的性教育書籍,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專業書籍,使用方便孩子理解的語言和圖畫,很清晰地給孩子科普了知識。

但是父母也要注意,給孩子買了性教育書籍後,父母應該帶著孩子一起看書,並且向孩子講解其中的知識點,通過自己嚴肅認真的態度,讓孩子意識到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

3. 讓孩子意識到男女有別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父母要給孩子培養男女意識,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平時在生活中,父母要採取正確的態度,比如孩子和異性親人長輩相處時不能太過親密,不能去異性的衛生間、澡堂等等。

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性別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4. 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平時父母交流的時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有過分親密的舉動,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親熱。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很強,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的行為。

孩子的性教育迫在眉睫,很多孩子小時候缺乏性教育,長大之後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感覺到非常沮喪和難過。因此現在很多年輕人提倡性教育、重視性教育,也是希望下一代孩子們不要再有不好的回憶。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丹麥兒童節目這"尺度",外國網友裂開了
    日前,一檔特殊的兒童電視節目讓外國網友們炸了。為了教會孩子們對抗身體羞辱,鼓勵他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認同自己的身體,丹麥一檔兒童節目(是的,你沒看錯)邀請了五位嘉賓,以真人全裸的形式,向臺下一群年齡在11-13歲的孩子進行展示並互動交流。
  • 丹麥兒童節目這"尺度",外國網友裂開了
    為了教會孩子們對抗身體羞辱,鼓勵他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認同自己的身體,丹麥一檔兒童節目(是的,你沒看錯)邀請了五位嘉賓,以真人全裸的形式,向臺下一群年齡在11-13歲的孩子進行展示並互動交流。節目製作方表示,這旨在傳達一種理念:身體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沒必要人人都如同社交媒體展現的那般完美。人們應該消除身體自卑、對抗身體羞辱。
  • 丹麥兒童節目請成人全裸震驚網友;英國卻有更大「尺度」電視節目!
    近日在丹麥有一檔震驚網友的電視節目,「尺度」令人大跌眼鏡。這檔名為《超級脫衣》(Ultra Strips Down)的節目邀請了五個在性別(或性認同)、年齡、膚色、身材和健康狀況上都大不相同的成年人。節目開始時,氛圍就有些微妙起來。
  • 「圍觀」丹麥幼兒教育:做個守望者
    在丹麥,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進入漫長冬季後,都會通過口服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保證身體鈣吸收。醫生通常建議,嬰兒出生至兩歲期間,每日必需口服維生素D以滿足生長需要。但無論如何,營養品始終不及自然與機體互動的良性循環。一到陽光明媚的日子,大人、孩子紛紛走上街頭,享受陽光帶來的喜悅。但是,不要以為丹麥人只有在陽光明媚時才會出門。
  • 丹麥的兒童性教育節目,外國網友都接受不了,尺度到底有多大?
    最近看了丹麥一檔特別"刺激"的兒童電視節目《Ultra smider tøjet(超級脫衣)》。做父母的,為什麼不通過更自然的途徑,把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的、一定會好奇的知識,用一種更可控的方式教授給孩子呢?丹麥的這個兒童節目,在某種意義上傳遞了這種態度: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殖器官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東西,你連"陰莖"這個詞都不敢看?那我就直接袒露給你看。當孩子對一件事情完完全全了解了之後,自然就不會好奇,更不必涉險。
  • 童話國丹麥的電視節目美其名曰「性權利教育」…公映後還拿了年度大獎!
    這部在該國獲大獎的丹麥系列節目,將裸體成人的性器官,展示給五年級至七年級(最小的10歲左右)的兒童,其演播口號是,是「為促進少年兒童的身體積極性出乎保守派觀眾的預料,該節目竟然獲得丹麥電視節年度最佳兒童節目獎,這……
  • 丹麥男女在舞臺當著小學生的面脫衣服,獲得最佳兒童節目獎惹爭議
    ,是為了提高孩子對身體的積極認知。據悉,這檔節目在丹麥很受觀眾喜愛,甚至榮獲丹麥電視節的最佳兒童節目獎,可見丹麥人對身體並沒有那麼避諱。「毀壞兒童」,另一位網友直呼心碎,孩子需要純真的童年。《紐約時報》消息,丹麥人民黨領導人彼得·斯克魯普(Peter Skaarup)也譴責該節目「道德敗壞」,並指出「讓兒童認知身體為時過早」
  • 丹麥最新兒童動畫片惹爭議
    例如,他將自己的「丁丁」用作鞭子,從而嚇退了可能傷及無辜的獅子;他的「丁丁」還能模擬螺旋槳的模樣,使他可以快速飛到水面上救出落水的孩子。在播出平臺看來,這部動畫片輕鬆愉快,寓教於樂,能夠讓孩子們正確認識身體部位,是一部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教育和思考的作品,但節目播出後還是引發了很大的爭議。這部動畫片自1月2日播出後,就引發了丹麥全國上下的爭論。
  • 丹麥幼兒動畫「涉黃」被全球罵瘋!巨丁大叔當主角,全程暴露
    很多丹麥的家長對此表示氣憤,但一些人覺得給小孩看這樣主題的動畫也沒什麼不妥的,甚至有人覺得讓孩子多看這種動畫片有好處。其他國家的網友也對這驚世駭俗的兒童動畫,展開了激烈地討論。英國著名談話節目Loose Women中的幾個主持人在節目中觀看了動畫,給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見。
  • 繼現場脫衣節目後,丹麥幼兒動畫「涉黃」被全球罵瘋!巨x大叔當主角,全程暴露!
    節目中,這些人會回答小朋友們的問題,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性別」和「性」。這個節目的意義就在於孩子們和成年人交流,為孩子對於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關於身體上的困惑和疑問做出解答。當時,節目播出後,不少家長覺得這種教育方式過早且粗俗,甚至覺得這種節目令人噁心而瘋狂,於是紛紛投訴。節目出發點或許就是正確的引導,但是,這種方法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因為大家難以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性別教育。這件事在爭論後過去了。
  • 在兒童節目出現幾名「一絲不掛」的成人,再不給孩子性教育就晚了
    很多西方國家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表現得比較開放,面對很多中國父母不敢開口的話題,他們往往表現得非常直接。就比如近期在丹麥的一個節目上有五位成年人直接一絲不掛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很多中國父母看到後都表示這種節目的尺度太大了,並不適合孩子看,但是他們國家的人卻認為這樣對於孩子性教育會更加的直截了當,孩子會更加容易地理解男生和女生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
  • 丹麥節目邀「裸體男女」一字排開讓小孩問問題
    性教育與健康教育對於兒童、青少年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課。丹麥一知名電視節目近日邀請到數名「全裸」男女,在節目上讓數名兒童問到飽,孩子們也犀利問出「幾歲身體會長毛?」、「對私密處滿意嗎?」,令在場模特兒都哭笑不得。
  • 《丹麥女孩》--關於性別認同的思考
    ---The Danish Girl那天妹來我家,帶了一本《丹麥女孩》,故事講的是主人公從男性身份到發現自己開始喜歡和享受做女人的角色。其中經歷著各樣的矛盾與衝突,煎熬與掙扎。掙扎過後,最後決定對自己誠實。做了變性手術。故事是基於真實故事的框架,加上了作者對原型人物情感的虛構與豐富。
  • 丹麥從格陵蘭島帶走一批孩子,竟然是為了一場實驗
    海倫·蒂森剛失去父親,就被送到丹麥1950 年,一群因紐特兒童從格陵蘭島的家庭中被帶走,被送往丹麥接受丹麥公民的教育。丹麥當局決定,使該島現代化的最佳途徑是建立一種新型的格陵蘭島。丹麥當局給當地學校的校長和牧師發來了電報,要求他們找出 6-10 歲最聰明的孩子。這項計劃是與丹麥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聯合制定的,目的是將這些兒童送到丹麥家庭,作為「小丹麥人」接受再教育。
  • 香港全裸性教育節目未播先熱 電視臺:全程無碼
    據悉,李澤楷旗下的nowTV因為早前直播遊泳決賽大受好評,乘勢在家庭、教育節目方面再往前一步,下月起首播由英國製作的性教育節目《The Sex Educa tionShow》,重新包裝成《性教育,是咁的》(《性教育,是這樣的》)推出。  消息一出,激起千層浪,皆因此節目內容前衛,由真人示範講解性知識,展現真實的性器官,且不會打格處理,屬香港電視史上少見的全裸真人秀。
  • 傅首爾的兒子被網友稱讚為「寶藏男孩」,教育好4點,孩子更優秀
    最近在節目《婚前21天》中,老公和兒子的真人出鏡,讓傅首爾一家又火了一把。節目中,9歲的兒子多樂,有著敏捷的思維,靈活的頭腦,在媽媽面前,可詼諧,可暖心,可調皮,時而把媽媽懟得啞口無言,時而又讓媽媽笑得合不攏嘴,被網友稱「寶藏男孩」。
  • 重磅|奇米兒童與《一米天空》大型少兒真人秀節目達成戰略合作
    這是一個公益性的勵志、健康少兒真人秀節目,海選活動與錄製全程免費,不會收取孩子任何費用!他表示:這是奇米兒童大發展的戰略舉措,強強聯合取得更大發展,並且希望與《一米天空》形成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奇米兒童專注於打造極致化的數學教育產品,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與發展,這與《一米天空》節目的初心是完全契合的,通過這樣一個平臺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夠茁壯成長,更自信,更優秀!
  • 兒童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是如何讓傳統民歌火起來的?
    五一假期,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在江蘇衛視正式開播,這檔由江蘇衛視攜手燦星製作共同打造的節目,開發歌唱類垂直領域,將兒童成長教育與民歌、戲曲等傳統音樂形式組合在一起,打造出一檔兼具視聽享受與少兒成長啟發的高品質綜藝
  • 解析電影《聲之形》:讓孩子懂得「自我認同」,才是教育的意義
    一、 《聲之形》:自我認同缺乏壓抑情感,導致硝子自卑從小失聰的少女西宮硝子轉學到了一所普通小學,因為聽覺障礙,她只能依靠筆和其他同學交流,或者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本子上。由於身體的特殊性,西宮硝子很難融入其他同學的圈子,甚至成為了校園小混混們欺凌的目標。
  • 木堯:讓傷疤留在孩子的身體,而不是心靈
    曾經看到過一個霸氣的孩子,扔掉了昂貴的遙控汽車,去搶奪另外一個孩子手裡自製的、簡易的模型手槍。其實,那個手槍很醜陋。這是為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們進一步思考,如果在莊園裡構建一處兒童活動場地,我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吸引孩子,讓孩子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