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兒童節目這"尺度",外國網友裂開了

2021-02-08 觀察者網

日前,一檔特殊的兒童電視節目讓外國網友們炸了。

為了教會孩子們對抗身體羞辱,鼓勵他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認同自己的身體,丹麥一檔兒童節目(是的,你沒看錯)邀請了五位嘉賓,以真人全裸的形式,向臺下一群年齡在11-13歲的孩子進行展示並互動交流。

節目製作方表示,這旨在傳達一種理念:身體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沒必要人人都如同社交媒體展現的那般完美。人們應該消除身體自卑、對抗身體羞辱。

雖然有人對這樣的節目給予了肯定,但是眾多外國網友還是覺得,這種教育形式自己受不了。

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9月18日報導,這檔名為《超級脫衣》(Ultra Strips Down)的節目邀請了五個在性別(&性認同)、年齡、膚色、身材和健康狀況上都各不相同的成年人。

節目一開始,他們穿著浴袍站在孩子們面前:

隨後,在主持人的示意下,他們對著鏡頭和臺下的觀眾(兒童)解開了自己的衣服:

圖源:社交媒體視頻截圖

面對嘉賓們的一絲不掛,臺下不少孩子表現出膽怯、侷促和緊張。

現場主持人則向觀眾們強調:「你不會做錯任何事」、「這裡沒有不好的提問」,鼓勵孩子們跟各位嘉賓進行互動。

在這種引導下,來自哥本哈根地區奧雷斯塔學院的孩子們開始逐漸活躍起來,並向嘉賓提問:

「你是什麼時候長出體毛的?」

「你要不要弄掉自己的紋身?」

「你對你的下體滿意嗎?」

赤裸著的嘉賓們則對這些問題一一給予回應。

讓孩子們額外好奇的是,嘉賓之中有一位是進行過切除手術,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變性人Rei。

Rei向孩子們表示:「我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我什麼都有一點。」

為什麼要採用真人全裸出鏡的方式來錄製兒童節目?

在節目現場,有孩子提問:「你們為什麼會參加這檔節目?」

嘉賓之一的Ule表示,她想告訴孩子們:「完美的身體」是稀有的、罕見的,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東西(完美身材)常常會誤導人們。

節目製作人表示,人們需要意識到,當代人對於自己身體不美好的感受和認知,來源於社交網絡傳遞的印象。這款節目是要讓孩童能夠積極地認同自己的身體,學會抵制身體羞辱。

「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身體,90%都是完美無瑕的。但這並不代表世界上90%的人都是這個樣子。我們都有著多餘的脂肪、青春痘或是稀疏的頭髮。我希望孩子們可以通過這檔節目知道,這些(普通人的身體——乃至於有疾病或缺陷的身體)也沒有什麼不好。」

相關視頻流傳到網際網路上,引發網絡熱議,外國網友們各執一詞。

有人對這樣的教育形式表示肯定:孩子們需要知道正常的身體是怎麼樣的,他們需要增強對自己身體的認同。自尊心關係到許多心理健康問題,至關重要。

雖然該節目以「教育」為標的,但縱觀評論區,不少外國網友看到該節目以後,依然大呼不適。

有網友吐槽,這是什麼鬼?雖然這裡(歐洲)相比於美國,對裸體的態度更為開放,但這節目實在也太過頭了吧?

有人則怒罵,這節目令人作嘔!父母們還是好好保護一下自己的孩子吧。

還有網友覺得,這樣的節目不就是在鼓勵戀童癖麼?

戀童癖哪還需要蹲在陰暗的街角裡?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地上電視了啊:

評論區內,也有網友指出,這就是在用兒童做宣傳噱頭:

電視臺明明知道這樣的節目會引發轟動,還用蓄意兒童來吸引觀眾。

那這不就是在剝削兒童麼。

丹麥出現這樣驚掉外國網友下巴的「裸體教育」,很大程度上與其固有觀念有關。

據《紐約時報》報導,丹麥在性觀念方面一直比較開放,對裸體的接受程度很高。

與此同時,丹麥在兒童教育方面也持有「原生式」、「放養式」態度。在很多丹麥人看來,就算讓孩子們受到傷害,也要讓他們到一個無人看管、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去成長。

對於《超級脫衣》引發的爭議,「北歐育兒(Nordic Parenting)」全國公認專家、丹麥(兒童和社會事務部)政府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索菲·明斯特(Sofie Münster)承認:

以成年人裸露為特色的兒童節目,的確可能會將「丹麥方式」帶往極端,但是丹麥減輕孩童身體焦慮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去接觸裸露的身體。

「這就是丹麥的教育方式」,「我們向他們(孩子們)展示現實」。

丹麥這種另闢蹊徑的教育方式,其實早在2014年就曾引起爭議。

2014年,「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保障其它動物的福利」,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頂著網絡抗議,對一頭長頸鹿執行了安樂死。

在一大群孩童在內的觀眾面前,動物園工作人員對長頸鹿進行了肢解,並將屍體碎塊投餵給動物園裡的獅子。動物園方面表示,這是教育人們的機會,是向人們展示長頸鹿長什麼樣的好方法。

有記者就此事詢問:「孩子們看到這一幕,哭了嗎?」

動物園官員回應稱:人群「非常熱情」,「孩子們問了很多好問題」。

丹麥的這種教育理念,很多外國網友是看不懂的。

至於用脫衣裸露的形式來做身體教育,再一次讓他們迷惑了。

有外國網友發帖追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並附上了「救救孩子」的標籤,獲得了上千轉發。

有外國網友說她想不通:除了看「裸體成人」,就沒有其他方式來展示不同的身體體型了麼?嘔了:

據了解,引發此輪爭議的《超級脫衣》(第二季)節目由華納兄弟公司丹麥分公司製作,將提供五集有關各種主題的新劇集,面向來自不同學校的觀眾。

在去年(2019年),《超級脫衣》(第一季)在丹麥電視節(Danish TV Festival)上還曾斬獲了2019年最佳兒童節目獎。

儘管《超級脫衣》節目的主持人堅稱:裸露和性沒有關係。但即使在丹麥國內,一些人也難以接受。

據丹麥當地媒體BT報導,雖然《超級脫衣》宣稱,其目標人群是9-14歲的年輕人,針對的是」大孩子和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但是實際上,7歲以下的兒童也可以觀看到該節目。《超級脫衣》節目裡面有大量的內容涉及到人體器官。

丹麥人民黨集團高級成員彼得·斯卡魯普(Peter Skaarup)通過當地媒體發聲質問《超級脫衣》這個節目:「有這個必要麼?」、「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當孩子麼?」。

在斯卡魯普看來,這種教育方式很不妥,《超級脫衣》就是在腐蝕兒童。他認為,讓7歲的孩子就急匆匆地去了解生殖器官,為時過早,這「太極端」了。

「孩子們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學習它,那時父母或者學校可以與孩子們交談,以免(有關內容)像這些電視頻道那樣,以這種低俗的方式進行傳播。」


   越贊越好看 

相關焦點

  • 丹麥兒童節目這"尺度",外國網友裂開了
    日前,一檔特殊的兒童電視節目讓外國網友們炸了。為了教會孩子們對抗身體羞辱,鼓勵他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認同自己的身體,丹麥一檔兒童節目(是的,你沒看錯)邀請了五位嘉賓,以真人全裸的形式,向臺下一群年齡在11-13歲的孩子進行展示並互動交流。
  • 兩個老外從中國帶回一個"神秘物品"!外國網友直呼:"這是黑魔法、巫術"!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中國"墳頭蹦迪"驚呆外媒!外國網友:這麼騷氣的操作不怕詐屍嗎?
    "死者家人僱傭脫衣舞者娛樂送葬人群,法律明令禁止"!"中國葬禮脫衣舞表演:持續流傳的習俗?"外國網友驚呆了,葬禮上跳脫衣舞,還有這種操作?「 啥玩意啊?咋回事啊?」除了普通節目,還有年輕女子穿著暴露,大跳豔舞。
  • 丹麥兒童節目請成人全裸震驚網友;英國卻有更大「尺度」電視節目!
    近日在丹麥有一檔震驚網友的電視節目,「尺度」令人大跌眼鏡。這檔名為《超級脫衣》(Ultra Strips Down)的節目邀請了五個在性別(或性認同)、年齡、膚色、身材和健康狀況上都大不相同的成年人。節目開始時,氛圍就有些微妙起來。
  • 丹麥地標"小美人魚"被塗亂港口號 外國網友怒了!
    ▲丹麥標誌性雕塑被塗亂港字句據路透社報導,丹麥標誌性雕塑「小美人魚」12日晚上遭人塗鴉,雕塑被噴上紅色的亂港口號,不少外國網友憤怒不已 ,痛斥肇事者。另據丹麥媒體報導,當地警察對該區域進行了搜查,有關肇事者的信息仍待調查。據悉,「小美人魚」雕像有107年歷史,根據19世紀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而創作,位於哥本哈根長堤公園的港口巖石上,每年參觀人次達100多萬,尤其受到中國遊客喜愛。「小美人魚」銅像曾多次受損,銅像的頭部、右臂曾被人鋸斷、盜走。雕像被塗汙後,不少外國網友憤怒了 ,在社交媒體上痛斥肇事者。
  • 丹麥的兒童性教育節目,外國網友都接受不了,尺度到底有多大?
    最近看了丹麥一檔特別"刺激"的兒童電視節目《Ultra smider tøjet(超級脫衣)》。… …說這檔節目特別"刺激",是因為它對人體的展示真的是簡單粗暴,現場一覽無餘,製作出的電視節目也高清無碼。說實話,我長這麼大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異性的裸體。別說這種節目在我國不可能過審,就連我介紹這個節目放視頻截圖都得打厚碼以免被誤傷。
  • 人肉啞鈴爆乳 韓國綜藝節目尺度竟遠超日本?
    日本綜藝節目以尺度大聞名,想不到韓國也不遑多讓!最近網上瘋傳一段1年前的深夜成人節目《NO MORE SHOW》片段,節目中嫩模們穿著低胸韓服玩起了人肉啞鈴的遊戲。  嫩模玩"人肉啞鈴"  嫩模玩"人肉啞鈴"
  • "溫飽思Y欲"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近這幾年人家在發展原有類型的同時還大舉進軍美食界,開創美食劇!如今美食劇也是日劇中佔比很重的一個類目。古人說"飽暖思淫慾",沒想到他們日本人在這方面的領悟力十分驚人。男主角:山寺隆一,35歲,有妻有娃。負責賺錢養家,東京平凡的上班族一枚。
  • 家裡在用"智能攝像頭"?也許你的一舉一動正在被直播,全世界網友隨時圍觀......
    你的辦公室、家裡有沒有安裝過"智能攝像頭"?該校共有180多名學生,他們的一舉一動在攝像頭中都清晰可見。CBC通知了學校董事會,學校迅速給攝像機加密,並發信給家長。這個網站提供英語、中文、俄語三種語言的服務。中文的介紹是這樣的:
  • 大叔的愛心:真實版"尋找威利"感動億萬人...
    他所屬的建築公司負責擴建兒童醫院(Beacon Children’s Hospital)的新大樓,而對面正是目前醫院的大樓,許多院童每天隔著玻璃窗看著工地叔叔們忙碌的身影,消磨住院期間的寂寞時光。傑森的女兒3歲時曾因腦部受傷必須長期住院,他陪著女兒在兒童醫院裡度過一段漫長的觀察期,對於住院期間的心理壓力,他感同身受。
  • 被誤讀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
    等待是值得的,反差之下"大表哥"的顏值直登宇宙巔峰!話說,"大表哥"的暱稱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源於粉絲心目中的經典《唐頓莊園》。不過,粉絲們也許並沒有留意到,"大表哥"其實應是"大堂哥",絕非大表哥。如是姻親關係,他才可被稱為"表哥",但姻親關係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顯然絕無可能成為繼承人。那麼,一向明察秋毫英明無比的網友們為什麼會犯這個比較明顯的錯誤呢?這和中英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網友的思維定勢有關。
  • 範冰冰素顏商場購物被網友"活捉"!三小時花萬百,這不是一般的壕呀~
    不過,網友也說了,"這不是要過節了嗎,明星也是人,總要準備家人和朋友的禮物呀!全程包郵!從1928年香港半島酒店成立,100%純手工秘制的"鑑賞家月餅"就當之無愧的成為酒店鎮店之寶。不要小瞧這枚小小的甚至不起眼的月餅,它們在香港已經受歡迎到了有錢都搶不到的地步……Go Milk奶粉(草莓,香蕉,巧克力味可選)超值秒殺價:¥ 99(8袋/盒  包郵)
  • 從"酸甜女孩"到"破浪姐姐"你們了解張含韻嗎?是顏值還是歌聲
    從"酸甜女孩"到"破浪姐姐"你們有多了解張含韻,是顏值還是歌聲?張含韻:1989生於四川,在2004年,以15歲之齡參加《超級女聲》,獲得全國總決賽第三名。從此一舉成名。《酸酸甜甜就是我》這道歌到現在帶來的收入大概是20億左右,但張含韻一分錢都沒有得。
  • 喝一罐就"斷片"?!北美夜店最流行的Four loko"失身酒"到底是什麼鬼?
    中國4月起海關行郵稅新政策:關稅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或按70%徵收,取消50元起徵點;這意味著4月起海外商品可能全面漲價!)以下商品均可進入家園商城秒殺!(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搶購區)家園,近200種原裝進口生活用品特價中!
  • 譚志剛的"淡"與"雅"
    第一次去,便被旁邊一家店的門楣上三個字聽吸引:"紫石齋"!我總是感覺,這三個字瀰漫著一種禪意,似在訴說著一個不可言說的故事。後來,通過了解,又知道了齋主譚志剛的名字。一年後,我去了衡陽,四年後又去了廣東。2008年,我開始上網,這時,在家鄉的紅網祁東論壇上,又遇到被祁東縣委宣傳部聘請為總版主的譚志剛。他有時在我的散文和雜文後面寫些簡短的評論,於是我們之間開始有了一些互動交流。
  • 童年不被關愛,出道被嘲"冰箱剩菜",陳喬恩逆境中也能綻放光彩
    在沒拍偶像劇之前,她曾在一檔旅遊美食類節目做主持人,為了保證節目的收視率,她每天想盡一切點子滿大街的尋找美食,安利美食。說來也很奇怪,明明陳喬恩一直很努力的最做節目,奈何反響平平。陳喬恩為了收視率就開始在節目中講"葷段子",例如,滿大街找各種動物的睪丸,並總是喊著"我愛吃睪丸"。
  • 偽科學下所創造的"機器人大爺"!
    前來排隊光顧的人都是為買"機器之血"慕名而來。而菜攤背後站的竟是一個"機器人"。 大爺也因此紅了一次,被網友們封為"中國好粉絲"。無獨有偶,早在2012年的日本就有位大爺也因為機器人火了一把。看上去還算是有模有樣,至少像個"機器人"。而且,這還是一臺非常有性格、有覺悟的機器人。
  • 楊冪"不雅視頻"風波,真相在這裡!
    王思聰在新浪微博寫道:"作為一個看了9遍才刪的權威人士,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不是大冪冪。"看到王思聰化身敬業的"技術帝",有網友調侃道:"看了九次才知道,看來不是真愛。"儘管此前王健林在採訪中宣稱,自己知道兒子王思聰"嗶——"狗的行為藝術,並"希望他穩重一點";但瘋傳網絡的楊冪醉酒不雅視頻事件一出,這位富二代還是自稱"權威人士",出現在網絡熱點的舞臺上。帥哥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本該千姿百態各成風景,但因為"撞臉",明星也會煩惱,楊冪這次深受撞臉不雅視頻困擾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