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元神是個「可魔可道」的傢伙,所以修行人只煉功,不修心,到頭終是一場空!

2021-02-18 性命之道

元神這一性體在內環境之中是培生性的性體之一。我們以前較為詳細地研究和介紹了元神的生成和一些基本特性。但未對其本身的陰陽特性進行分析和闡述,現借討論「性體的陰陽」對元神本身內在的陰陽特性進行討論,以利於修真者全面掌握自身元神的生理特點和特性,從而在修真之路上有的放矢、揚長避短,科學地運用元神之長,高度重視且不斷滌除元神本身之短,使它更好地為直證佛仙聖道服務,順利地度過神迷期,直登聖道之修的捷徑。

   

在性體的分類之中我們將元神列入培生性體類,培生類的性體一共有三個獨立的性體,這就是基礎陰神、基礎陽神和元神。內環境中各類具有全息特性特點的性體,特別是培生類以上的性體,其生成的共性特點是「神中生神」。元神是培生類性體之中最高一個層次的獨立性體,它生成的胚基是基礎陰神和基礎陽神。它是以基礎陰神為母本、以基礎陽神為父本而培生的一個全息性體。當我們在修煉中內環境中的陰陽質元物質和陰陽全息體元信息由分散狀態開始向分陰分陽的基本特性聚合凝集時,就形成了它生成的基礎。所以有的實踐者能在內觀之中發現一旦一男性的我和一個女性的我出現,並且重合在一起之時元神就誕生和形成了。

       

元神的生理特性。元神是以基礎陰神為母本、基礎陽神為父本而培育生成的獨立性的一個性體。根據其胚基的全息生理特徵就可以掌握元神的生理特性。元神與陰神不同,陰神只是全身陰性全息精華的聚合,而元神是在全身陰性全息聚合和陽性全息聚合形成陰陽全息體的基礎之上,在這兩個陰之精華和陽之精華的聚合體的基礎之上再次進行分離、提純其陰之精華和陽之精華,然後複合而形成的性體。元神內環境之中雖然攜帶著內環境中全息性的一些陰性非道佛之性的雜質,由於元神是在陰神基礎上的二級提純,其中的陰性墮性的非佛道性物質比陰神要少得多。其中含有大量從基礎陽神中所提純的陽性物質,這些三元物質可以對其中的陰性三元物質發揮中和以及制約抵消作用。因此,元神的質元比基礎陰神和基礎陽神更純,元神的量級比基礎陰神和基礎陽神更高,元神比基礎陰神和基礎陽神更符合佛道之性。

正是因為元神具備這些生理特點和特性,所以古往今來的神修金丹之法無一不主張培煉元神,以元神這一性體作為完成內修外證的主導力量進行金丹聖道的修證。歷代師父們通過大量的、長期的實踐,對於神修總結了許多極其珍貴的經驗,掌握和了解內環境中不同性體的內在機制,因而都不主張啟動陰神主功,還制訂出一些修證方法阻止陰神過早主功。古代師父帶徒,在修證的早中期,如果徒弟講功態中聽到什麼或者看到什麼就會挨一頓香板的痛打,因為早期的所謂「聽功」非陰即魔,是絕不能讓意識跟著跑的,打香板進行阻止斷念,就是反對崇陰神,避免陷入魔神之修的方法之一。

元神在內環境的全息性體系統之中是一個在等級和量級上居於中間位置的性體。根據執兩用中之理,成佛成魔全在於這個元神,用之正則成仙成佛直登聖域,用之邪則成魔為妖萬劫難復。在天元神修丹法之中,雖然高度重視神修,但神修的關鍵處就在於元神的正修,對於元神要充分運用它,也要明析其本身的特性特點,要將其規範在正確的佛道路徑上修煉。舉一個例子,元神好比一架性能優良的波音飛機,可以載著修證者直上極高的天上,這是它的長處和優點。但是它必須遵守航天管理的科學性,在機場必須按照機場的規範操作,在空中必須服從飛行航線管理制度,接受地面的調度和指揮。如果不遵循這些客觀規律,服從管理,那麼就會很快出現諸如偏離航向,擾亂整個空間秩序的現象,甚至還很可能出現撞機等等會招致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培養出來的元神就是一架可以載著我們直登藍天紫府的飛機,元神的培成就是飛機的產生。飛機的生成出廠並不意味一勞永逸,萬事大吉,可以直登藍天。元神培養生成之後同樣絕不可以讓它放任自流,誤以為可以直登紫府。

它必須像飛機那樣納入機場的規範管理之中,元神必須納入內環境的佛性道場管理之中,服從和接受玄修正道的規範管理。飛機和飛行員必須相結合熟悉了解機場停機坪和跑道的特點,了解和掌握空間航道的天氣變化規律,氣流雲層的分布概率,航線下面的地形地貌以及機場分布特點等等。那么元神和具備道心的意識同樣需要高度結合在一起,了解和掌握自身內環境中三元和三源系統,五行、五德、五元、五物、五賊的全部情況。作為駕駛員,必須全面了解和掌握飛機的性能和技術參數,服從航天管理的法規和飛行管理條例,聽從地面控制中心的調度和安排。作為意識,必須全面了解和掌握元神的機理、機制,生理特性、特點,修真的功用、功能,性能的優點、缺點。遵循佛道上乘修證理法的要求,聽從隱顯師尊的教誨,確保永遠行進在正確的「航線」之上。只有這樣全面的學習、修持、實踐,才是正確的神修方法,才是正確的調神方法,才能正確和充分地發揮元神的「可道」特點,使性命雙修直趨聖境之中。

       

元神的陰陽特點。人體內環境中的這一培生的性體,它本身源於陰陽之境,所以它的內環境之中具有比較明顯的陰陽特性。在元神內環境之中既具有從基礎陽神這一性體上承襲的全息陽性物質和其陽性特徵特性,也含有從基礎陰神這一性體上承襲的全息陰性物質和其陰性特徵特性。它的生理陰陽狀態,陰陽的質性純度明顯高於基礎陰陽之神,但是與玉神和聖神相對比較,它體內的陽性質性則明顯低於它們,而陰性的質性則明顯的高於它們。如果從仙與凡這兩大系統空間性的角度剖判元神,那么元神剛好是界乎於仙與凡這兩大空間之間,是處於中間狀態的一類全息體。它在全息體系統中是最佳的交通陰陽、往來於仙凡兩界的一個理想的性體,它能比較自由地穿梭於太極弦兩側,它能比較自由地突破時空屏障。因而它對隱態和顯態的功用幾乎是相等的一個性體,所以前人曾說它是一個可道可魔的性體。這種說法,是從元神陰陽特徵上分析得出的一種結論。從元神這一全息體本身的內在特性上分析,這一論斷是科學的結論。由於元神這一性體的內環境之中全息地記載或者遺傳著一點靈光在漫長的歷史時空中的良性信息,這種良性信息包括靈光生成的祖根,記載著它逆返歸根的本能,記載著它在歷史上曾多次入正法或入旁門修證過的信息,記載著它在歷史時空中曾經積累的大量的德、善、仁等等全息信息,記載著它曾經反覆地艱辛進行修證,試圖將殘缺不全的靈光補齊,散失的重新收回,將一點靈光重新修復成一團圓陀陀的佛光或者道光所進行過的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所有這些良性信息可稱之為歷史的福慧。這些良性信息就是元神這一性體「可道」的基礎和條件。同樣的原理,元神這一全息體的內環境之中也全息地記載著或遺傳著一點靈光在漫長歷史時空中所積累的惡性信息,或稱之為陰性信息、不良信息。這些信息中記載著它離開祖根的原因,記載著它在漫長的歷史時空中多次反覆進入不同載體後所造下的惡性全息因子,這些惡因都曾造成靈光的損耗,使靈光殘缺不全,質量逐步降低。這些陰性因子一旦遇到適宜的釋放條件就會不斷地釋放出來,損耗陽性的良性因子,或者又以新的特性增加惡性因子的積累,加重或者形成新的惡因。在歷史時空的長河中靈光可能由於這些惡因而離開「人種生物鏈」,進入「動物生物鏈」或「植物生物鏈」中循環,從而使全息密碼中滲入了非「人性」的帶有「物性」特徵的全息雜質。所有這些陰性的不良信息就是元神這一性體「可魔」的基礎和條件。不論其內環境中所含的是陽性的良性信息(福慧),還是陰性的不良信息(業因)。以三因學說而論,這一對陰陽都屬於本因這一範疇,都是屬於以億萬年時間計算的歷史時空的一種全息記錄,是個人「道紀」中的內容。

       

元神之陽的助道妙用。元神具有極強的助道促修的能動性,這一特點是由前面所分析的良性全息基因所決定的。元神它知陰曉陽,既知人道也明仙道,它本身內環境中所攜帶的福慧就是它促修的源動力。內環境中所含的「福本」是修真者順利進行佛道修證的資源。福本厚者,外環境適宜,內環境變化順利,磨難較小或者比較容易通過。內環境中所含的「慧本」是修真者正確進行佛道正果修證的源泉。慧本厚者,能夠鐵心證佛道聖境,不會退心倒志。本源慧力強者,識別力則較高,不易被外道所惑而離經叛道。前慧如燈,照耀今生。它可促使修證者在修煉中少行彎路,易登佳境。這種既往以前所積累的前慧也稱之為「前根」。前根是俱有「緣」的基礎,古人曾雲「根深似海,緣深似海。」每個有緣進入修真行列之人都具有極深的前緣和前根,這個緣和根是修證的源動力以及眾師接引的基礎。但是,修證必須清醒地認識這種全息攜帶的「福慧」只是一種基因。它能否釋放產生效應和作用,是根據「人心」的善惡所主宰的。人心善者,其釋放較易。持正法而修證者,其釋放較易,且能倍增其效應,高度和準確地發揮這類基因的隱顯生化作用。在修真界內,人人皆具有較好的「福慧」,特別是其中的慧本,人人具佳。但是慧性的釋放直接與業力相關,清因消業是修真的一個重要難關。業力重、歷史的包袱重者將會嚴重地阻礙慧性的順利釋放,影響慧性充分發揮功用。所以,我們的「心」科學地掌握業力消弭的主動權,持之以恆地「搬業山,棄惡石」,是解放慧性的關鍵,這個主動權就在我們的心中。

       

元神之陽的助道性在《西遊記》中論得比較詳細,這裡只抽出一小部分進行解析,以幫助和加深理解。一部《西遊記》之中,當我們的意心(石猴)在內環境之中覓著水簾洞(真水坤腹),尋到了鐵板橋(陰蹺),見到了以石(真意)做成的物器後,也就是尋到了初乘的源頭。石猴也就「神中生神」而成為美猴王。「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這首詩和盤託出了內修培生元神的妙諦。美猴王(元神)在內環境之中雖然可保「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享樂天真。」 「無人拘束,自由自在。」但是「將來年老血衰,(注意未用氣衰或氣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駐天人之內?」元神的生成可保不入異類,但不能永生,「俱以無常為慮」。美猴王的這種遠慮真是其本身所含之陽的自然生發,「真所謂道心開發也!」環宇之中,「唯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齊壽。」猴王才決心外尋道、經、師三寶而修煉,由「內王」步入「內聖」之修。猴王歷經千難萬險,在南瞻部洲這一世俗之中入塵磨鍊八九年餘,「在於市廛中,學人禮,學人知,朝餐夜宿」進行人道之修。它雖然勤於人道之修,但修塵為脫塵,「一心裡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在塵俗之中煉己而堪破世俗名利和七情六慾,進而「飄過西洋大海」,不經滄海難為水,不歷塵俗難修心。經過一番人道的磨鍊,始識「心性修持大道生」。因而遇行孝的樵子,孝子,孝者,效也,子者嬰童,暗示修行當逆返為嬰童之心而修。「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此心不是肉心,故示出其地方)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喻真意之心,真心之謂)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修心須當修菩提之心才是修仙佛的根基)……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心屬南方火,修心當在心中覓路,修心不是易事,此路不寬廣,只是條小路兒)不遠即是他家了。」杳無人跡處(無人心痕跡,才是修菩提心的條件),即是修心地。洞門開啟處,悟空見菩提。修心之法,「猢」字上詳參,首先得去其「犭」將獸性根除,人心蕩淨,使其只剩「古月」,古月是老陰,歷史時空,古往今來之頑陰全得滌除乾淨。修出一個「孫」字,孫即是嬰兒,即喻之為童嬰無塵之心,又喻培生聖嬰之意。「孫悟空」三字,修真妙理全在其中。這「正是:鴻蒙初闢本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修菩提心的綱要亦全在其內。)唯其明白心修「孫悟空」三字的內涵,才能除掉王道之霸氣,所以在修心之境,猴王之名必應棄其「王」丟其「猴」,更改為孫悟空三字,以正修心之法意。美猴王之「美」更落陰陽俗套,故進入修心之時,離開水簾洞之後,即不應用此華而不實之字。心性修持並非易事,道起則魔生,道高一尺而魔高一丈。有魔難成道,無魔也不能成道,有魔而不能斷其魔更不能成道,修證者必須對心魔、內魔、陰魔、外魔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不可絲毫掉以輕心,應在「悟徹菩提真妙理」的基礎上徹底「斷魔歸本合元神」。斷魔就是歸本,歸本之法就在斷魔。歸本的過程也即是證菩提的過程。修心性必須循序漸進,正如孫悟空之修,先在二門之外清地平基,築基煉己,逐步登堂入室。「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當修明二五之義時,方明三家配合之理,能悟開和明白「一」字內涵並誠修不二時才知性功玄修之道,才明脫死無生之方。此時亦還應以斷心魔為務,去法執,棄法迷。學習和掌握孫悟空的三句「不學,不學」和一句「也不學」,以直證上乘佛道聖境的宏願大志掃盡三千六百旁門,只歸心身於正功正法之修,以修菩提心而歸佛道境。以此心此志而得訣實踐,由調息而進煉丹之境,以己道法於地而修七十二地煞之法。煉與修之間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修心應當在主位而煉在輔位,故「修煉」一詞修在前而煉在後。因煉功而棄修心,必然誤入歧途,故孫悟空因煉功而忘「悟空」這一根本時,即發生「弄什麼精神,變什麼松樹。」在人前賣弄,譁眾顯法而遭師貶。其師知其修心煉己不純,重煉不重修,崇法不貴德,執法不修心。因而指出:「你這去,定行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由此看來,作師甚為不易。許多道友問在功態下很長時間了,為什麼師父不露全面目?不知傳法師是誰。知徒者莫過於師,可以從孫悟空不悟空只求功的事例中去找一找修心培德如何,即可正本清源矣。元神具有陰陽重性,能持之以恆地修菩提悟心空,則可直登聖道;重法不重修,或棄修只崇法,必然成魔累師。

元神之陰的損道性。元神內環境之中是陰陽兼備的一個等量環境,其中所含的全息陰性物質是損道敗道的惰性之源。元神之陰一旦與人心之陰相合,修真者就會禍不旋踵。翻開《西遊記》的前幾章,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方面的驚心動魄的記載和詳細的描述。《西遊記》這本奇書是將修真之理和法、正確與錯誤都寓於故事之中,錯綜交織地糅合在情節裡進行描述。例如從師父貶退孫悟空開始,直至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這一過程中比較詳細地描述了孫悟空由於不重視修心,逐步發展到完全不修心而成魔的全過程。孫悟空在回歸花果山水簾洞的早期還能夠認真辦道,悟空與猴王之名交替運用,對內環境中的頑陰注意運用煉功進行清理。重煉而不重修,例如它直入水髒洞,對陰水中的混世魔王進行清理,「照頂門一下砍為兩斷」,「隨即洞裡放起火來,把水髒洞燒得枯乾,盡歸一體。」同時將散失於水髒洞陰水中的己精收回水簾洞陽水之中,「卻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又見那收不上身者,卻是那魔王由水簾洞擒去的小猴,約有三五十個。」 「汝等跟我回去,都合了眼,休怕。」這一段故事寫的是內陰的清除。但是,對於修真者而言,外魔內魔無可懼,唯有心魔最難除。元神在修與煉並重之時可稱悟空,而在僅重於煉而無修之時則稱猴王。猴王在歸體後的早期重煉不重修,所以尚能除內陰而斬混世魔王,探海底而得如意棒,獲神通而「四海千山皆拱伏」,赴陰曹而「九幽十類皆除名」。但是,由於猴王在清內陰之後即「放下心」而未「心猿緊鎖,意馬牢栓」。猿心宜牢鎖而不宜放縱,鎖則魔死而道生,放則魔生道死。一旦心滿意足,放縱猿心,立刻便有六魔怪相隨而來,它們雖名六王,實是六賊。修心(鎖猿心)一旦放下,心即被六賊所迷,神昏意亂,樂極生悲。你看它一把修心放下,心魔頓起,居然與魔為伍,「此時又會了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獅魔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 「在本洞安排筵宴,請六王赴飲。」與魔王們結兄拜弟。這六王七弟兄分明就是七情六慾。道心一旦被七情六慾所控,必然魔生道死,七十二洞妖魔盡出,與魔王稱兄道弟,佔山為王,稱王稱霸。演出了「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大鬧蟠桃反天宮,偷丹竊桃罪彌天、魔心盡發、狂傲無尊的鬧劇。直至「五行山下定心猿」,方才還其悟空的本來面目。但是其損失卻是巨大的,名利心魔的危害性由此可見一斑。現代修真界也出現不少「狂人」,這些現象可以說都是細猴王、小猴王、中猴王甚至大猴王的重演。如果能人人皆修悟空,心如明鏡止水,寂然不動,不知心之為心,中和不偏,豈會生出誤己害人之禍端?煉而不修,不修心性,強分色相,妄生知見,法中覓道,只會是滿眼荊棘,平地幹戈。許多修證者認為自己前根好、層次高,就如同猴王一樣,是天生聖人。但是猴王這一「天生聖人」不修「孫悟空」三字,任其猴王、美猴王、齊天大聖,其結果又如何?還是得退到「鎖心猿,栓意馬」,內修五德五物五元這三個五行,進行真實的參證「孫悟空」三個字上去。「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地把它壓住。」修證完整的三個五這一內五行就是修佛性,修佛性就能「殄滅妖猴」而復歸於悟空。「但他飢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這兩種「食物」都是非用真火不能化的東西,意在明確指出修心的關鍵在於去凡火(七情六慾),而用真火鍛鍊培生真心佛性。唯有佛性是「無相門中真法主」,這一修持是唯一正確的仙家途徑。

        

元神之陰的滌除方法。明白了元神是可魔可道一個性體之後,就應明確掌握其可魔與可道的轉換機制和原因,找出了這一樞機,並且能牢牢控制它,自如地動用它,那麼進入聖道不難。這個答案千經萬典都已經指明,這就是修佛在心,成佛亦在心,修道在心,成道亦在心。心正則神正,心邪則神邪,心魔則神亦魔,無心則真法主生。心與元神之間,正控則其陽與心之真陽合而為道所用,松控、失控則陰與陰合而大亂。元神之陰的滌除方法關鍵還在於修心二字之上。

斷魔歸本合元神,清因消業脫神困。五行山下化人心,佛性成就助元嬰。

    

這四句話所含道理頗多,滌陰的方法也在其中,果能以真心細品詳參,勤修實證,離佛道真境則不遠矣。

相關焦點

  • 修行,真師不是你磕頭求來的,早就在那等著你,能不能找到他,就在你...
    01 煉丹人對於魔是非常敏感的,就像喝醉了酒的人總不承認自己醉了一樣,對煉丹中出現的不正常的舉動和現象不去悟出個所以然來,因此醉過酒的人還會再醉
  • 《九轉還丹功》第二「煉己」——吳雲青傳承黃老內丹養生真傳
    人身之六賊,若不謹慎引入內,則內心之六賊蜂起,而塵世之六賊亦牽引染纏,既然人身之六賊不鎖閉,由此而作怪耗精,則眼見色,就愛起而賊精,耳聽聲音,則欲情起而搖精,鼻吸香味,則貪起而耗精,口嘗滋味,則嗔起而走精,身意遇觸法,則痴起而損精,此六者,日夜盜賊於身,道基之精液,能有幾多,精走去則神氣亦隨之,由此而喪身損命矣。
  • 可願隨貧道去修行?
    由於人受氣五行,與外界的環境互動也會受到種種影響,對人生的命運也會產生各種影響,所以此法有一個效果就是能夠改良人氣運。採煉的五行之氣時,氣有老嫩之別,如果是採煉五行之中的生氣時,便是五芽之氣,此需要配合時辰方位進行,把握得好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善德心經講到此,遵經修行必證果……
    ,自己從中學些啥學了之後行沒行,看了不用目的啥自己學些啥內容,表面演示虔誠修實際思想不掛勾,裝腔作勢是演戲不是真心在修行,修行修心重在行口修無行非真修,言修無行是妄語妄語造業修行啥,此類修人數量多表面虔誠無功德,盲修瞎煉若干年一無所得緊忙活,浪費時間耗生命為啥不肯糾己錯
  • 人生如戲,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
    人生在世都不易,《六祖壇經》講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世間本無物, 庸人自擾之,也就是心若不動,萬事從容。  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凡事都在人的心裡。  一個人內心足夠強大,無論外界發生什麼,都能從容應對。
  • 修道先修心,修心修性再修命!
    有些修道人,只修一半。為什麼說他們只修一半。因為他們只會想,不會去做。最多在腦子裡過一遍,卻不在生活中做一遍。這樣只能說他們僅僅算是修了一半。每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所領悟到的,只有拿出來實踐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光想卻不做,都是假明白!我師父常說,修道生活不分家!兩個就是一體。所學到的,所領悟到的,本就是可以拿來用的。你不用留著它幹啥!就好比看經書,為什麼一直強調多看經書,多領悟其中經義。
  • 如來佛祖開示:以心傳心,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是佛法.離心無佛,離心無法,萬法唯心,故修佛必須修心.修心為本白陽法,修心為本是正根
    離心無佛,離心無法,萬法唯心,故修佛必須修心。修心為本白陽法,修心為本是正根,修心為本非口言,空口白話非真心。真心不在口言講,心為身主身為用。修心在於身行動,實際行動證修心。身行實踐積善德,善德功果為證憑,空口白話是騙人。
  • 此段經文度人仙,人仙雙度是佛言……
    ,自己從中學些啥學了之後行沒行,看了不用目的啥自己學些啥內容,表面演示虔誠修實際思想不掛勾,裝腔作勢是演戲不是真心在修行,修行修心重在行口修無行非真修,言修無行是妄語妄語造業修行啥,此類修人數量多表面虔誠無功德,盲修瞎煉若干年一無所得緊忙活,浪費時間耗生命為啥不肯糾己錯
  • 武當太乙純陽功:《混元聖經》「自至尊上帝,莫不由金丹而得道」(二)
    「只守此法,自然精足,神火發生,意土凝定,而聖胎可結矣」。本節也可分三層煉:一層,按功法要求煉。二層,意念減輕,做到似「看」非「看」。三層,連似非「看」的意念也沒有,忘掉一切,處於恍惚、飄渺之中。若能按此三層去煉,就可不煉空空法和無為法。如果達不到以上要求,本節煉十分鐘後,接著煉空空法。    內視時,是三隻眼同時向下「看」,從外向丹田內「看」。
  • 《炁體源流》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三陰三陽,一氣運用,周而復始,陰符陽火俱備。此等作為,真著實用,皆法身上運神通,本性中施手段。故怪物看見,忽失聲道:「幾年都說孫行者,今日才知,話不虛傳果是真。」既知其真則直輸誠恐後,改邪歸正,不在幻皮囊上用功夫矣。何以又雲;「豬八戒不曾錯拿,唐僧終是要吃」乎?一切迷徒,錯認人心為道心,或疑心之神通廣大,修心即可得丹,而遂孤寂守靜,一無所為,假裝老成,自負有道,欺 己欺人。
  • 祖師爺們為了幫助人做一個有修行的人
    在修行的漫漫路上追求與探索道的真諦,求證大道的門徑,這可不是容易的事呀!雖然事情難做,可要看到這事是能做的呀,當今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國家穩定,社會繁榮,中國已崛起於世界東方之林,復興中國夢也正在實現。真正是國強教盛民受益,普世大眾樂太平。所以,貴為人身的大眾,才能安心、安身地求道、修道。
  • 誰修誰得金剛言,多修多得是修功.佛渡眾生靠修行,證果不是仙佛給.修行達標受佛封,丹書詔告佛封號
    誰修誰得金剛言,多修多得是修功。佛渡眾生靠修行,證果不是仙佛給。修行達標受佛封,丹書詔告佛封號。封號全憑修行功,無功無果不成材。功果全是修行來,日積月累功果豐。功果豐厚品級增,福慧雙修正修路。輕重緩急應分清,何輕何重應明然在這段講述的超度的條件,不是什麼人的一紙表文即可超度,而是需要修建道場,需要全皇宮的人同體齋戒,最重要的條件是需要招請五百名大德高僧誦經禮懺。如此條件,才能起到超拔薦升的作用。如此,也只能超升為天人。  由此可證明,所謂超拔、超渡陰靈亡魂,是有一定的條件的。最主要的條件,必須是有大德高僧。
  • 孫悟空學的大品天仙決,是修行真訣嗎?
    回光內照,清淨六根,明通法性,陰陽即濟,成就金丹,顯化陽神,煉虛合道,成不漏真仙。善能隱身遁身,起法攝法,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伏虎擒龍,踢天弄井,換鬥移星,諸般巧事,異樣騰那,搬運抵物,砍頭剁腦,剖腹剜心,油鍋洗澡,砍下頭來能說話,剁了臂膊打得人。扎去腿腳會走路,剖腹還平妙絕倫。
  • 呂祖《百字銘》的修行方法
    他所傳下來的百字銘,更為學道之人奉為鍊氣、降心之圭旨。這裡結合豐祖等前輩的註解,初探呂祖修行方法。《呂祖百字銘》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豐祖說,「修行人應物不迷,則元神自歸,本性自住矣。」對人處事,自己要能清清楚楚自己本性,這裡都是講功夫。不要做什麼功夫,心氣合一,引一句話來說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維摩詰所說經》)。心氣是一元的,真正修到心氣合一,念頭空了,自然會達到氣住脈停,先天真一之炁自然會回歸。
  • 如來佛祖開示:修心為本是正修,修心破貪善為尊.諸惡莫作眾善行,奉行眾善修自心.心為身主身為用,人的言行不離心.萬緣放下心是主
    庚子年十月二十六公開祝福中國2020年12月9日21:30接到驪山老母傳法文開示:掃天掃地已掃完,來日只待看結果,修心不正難生還祝福中國解讀佛最近開示「世間清源已開始迷頑之人佛拋下」深刻含義 :清源就是清理濁氣回歸本源,除惡留善;迷頑指的是執迷不悟頑固不化祝福中國解讀20年3個時空點佛來開示的意義,前後聯繫看能悟懂佛的用心良苦和博大智慧:正修的總綱方向
  • 天傳阿彌陀佛新經(一)
    不論誰人承認與否,皆不能改變天道運行的規律,非人力所能改變的。人們只能適應規律,順應天運的變化,萬物萬事的變化是絕對的。新經明示世人,不可把自己的識神,當成自性。要保住自己的元神,元神即性也。所謂性,即是理之真氣,真氣即性也。在尚未一划開天之前,即無極理天的真空妙有。靜而不動,即謂藏性。人的靈性,即是真空的妙明藏性的一直系分子,與金木水火土結合變化而有形。
  • 自然道觀《道德經》第34章 元神與元炁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大道泛,得元炁和元精,元炁左旋,元精之右轉,元精生元神,元神生萬物,故,元神為有,元神名為有。萬物負元精抱元炁,元精和元炁生生不息,不離萬物,元炁和元精功成而不為元神,元炁養育萬物而不為我。至人(π)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至人(π),至人也不為我。
  • 道法的閒話:煉還丹先修心,貪財好色身又懶,閒居繁華一俗士
    【轉載】學道法的閒話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貪財好色身又懶,閒居繁華一俗士。三豐祖師說:不拘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又須洞曉陰陽,深參造化,察其真偽,得陰陽之正氣,覓鉛汞之真宗。方能換骨長生,居不夜之天,玩長春之景,與天地同久,日月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