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指蓮心
常讀《紅樓夢》者都知曉,整個故事的充分敘述,從第1回至第5回,是其宏大小說作品的奠基性鋪墊。自第6回始,方才直接切入正題,從而娓娓說道起故事因緣際合來由。
為此,作者將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乞求於富貴豪門救濟,實至名曰「連宗」,也暗含了《紅樓夢》整個故事的結構聯繫和接續意義。
整個宏大故事中串連了第39回至第42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屬出於知恩圖報之意,深入結緣於賈母和鳳姐等榮府的重要人物,獲得了她們的高度信任且滿載而歸。
後又經過第113回,王熙鳳病危奄奄一息,將女兒巧姐託孤與劉姥姥,真心誠意拜託於巧姐之乾娘,囑其女兒將來的婚姻大事可由劉姥姥做媒作主、擇婿嫁人。
直到迎來《紅樓夢》故事大結局時,劉姥姥在關乎賈璉鳳姐之後代的人生命運重大轉折緊要關頭之時,劉姥姥又出現在最後第119回和第120回中,最終成為榮府的座上賓和大恩人。
由此可見,劉姥姥不僅是賈府由盛到衰再興的旁觀者和見證人,卻又是賈府家族歷史沉浮中的參與者和救苦救難之恩人。
文本事實表明,劉姥姥實際是縱貫全程故事脈絡的極為重要之關鍵人物。
但是,我們平時常會看到或聽聞,在不勝枚舉的眾多評《紅》文書中,以及在網際網路上面,都能看到言及「劉姥姥三進榮國府」,以至形成了一個普遍的固定認識和慣性思維。
我們現在只要在「百度百科」上可搜索到: 「劉姥姥是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紅樓夢》裡的人物,王板兒的姥姥。她曾三進榮國府,給沉悶沒生氣的朱門帶來些許的歡聲笑語。…… 這個老太太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近日,筆者閱讀一冊紅學大家所著,全書近50萬字,於2017年出版的《<紅樓夢>人物論》第463頁上寫道: 「村嫗劉姥姥是《紅樓夢》中一個貫穿首尾的特殊人物,她性格複雜、神採獨具。她的三進榮國府,見證著榮府貴族由末世繁榮走向最後敗落的歷程,是作者精心設計小說總體架構的一部分」。
繼而可見,凡是認為「劉姥姥三進榮國府」,一般都將其「三進」限定歸納於第6回為「一進」,回目就已確定,第39回至第42回為「二進」(劉姥姥住了幾天),第113回為「三進」。通常僅議論此「三進」榮國府而已,是否憑此就可說明認定劉姥姥則是貫穿《紅樓夢》故事首尾的特殊人物呢?
然而,根據《紅樓夢》120回整部文本的實際故事內容,描寫劉姥姥前後進出於榮國府共有六次。出於尊重《紅樓夢》作者和文本內容考慮,事實上應當歸納稱之為「劉姥姥六進榮國府」,這「六進」的故事內容,發生在前八十回只有二次進出榮國府,另有四次進出榮國府是發生於後四十回中。
劉姥姥經過這「六進榮國府」,與榮國府的關係逐漸加深而顯現其親密無間。她在榮國府眾多人物心目中的位置,每一次進出榮國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層層遞進和上升。
所以說,劉姥姥的社會地位在持續不斷地得到提高。這一位來自皇城根邊京城郊外,既老又窮還不識字的普通村婦老嫗,一次又一次進出於榮國府,直到最終上位到榮國府的座上賓和榮府人們永生難忘的大恩人。
然而,令我們不能理解的是,《紅樓夢》120回故事內容中明明白白有目可共睹,作者細緻刻畫了「劉姥姥六進榮國府」之故事情節。為何偏有很多的人,都會異口同聲認定劉姥姥是「三進榮國府」呢?難道是很多人沒有看到白紙黑字的故事內容嗎?難不成他們壓根兒就沒有認真讀完整部《紅樓夢》一書,便去侃侃而談論起劉姥姥的人生經歷和生動故事嗎?就憑「劉姥姥三進榮國府」,能否全面正確地去評論劉姥姥整體人物形象和人生價值所在呢?
種種疑問令我們抑制不住而由然產生,且常常縈繞於我們的腦際心底。孰不知,若要議論《紅樓夢》中「劉姥姥六進榮國府」,每一次進出榮國府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真不該人為地將這「六進」割裂成為彼「三進」非重要可忽略,此「三進」特重要須關注。若是如此片面化對待之,對於劉姥姥的人物形象和人生價值來講,將會是極不完整和殘缺不全的。
下面我們將《紅樓夢》中「劉姥姥六進榮國府」,作一簡要梳理,以正細讀《紅樓夢》。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故事發生在第6回,回目則是「賈寶玉初試雲雨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在本回故事裡,作者描寫了劉姥姥初次進出榮國府,是因為家境生活窘迫,劉姥姥被女婿王狗兒「接來一處過活」,於是她「就一心一計,幫趁著女兒女婿過活起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益艱辛,難以維繼。劉姥姥不管怎麼說,作為長輩,「可憐天下父母心」。雖說年老已無甚謀生能力,她亦欲將家庭生活重擔,盡力而為扛點起來。試圖「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 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劉姥姥何以要去京城裡的榮國府,正是因為女婿狗兒的祖上曾經在二十年前,與王夫人的長兄,也就是王熙鳳的父親,因同姓王氏而「連過宗的」。
所謂「連宗」,亦作聯宗,即同姓不同宗,而認作本家。這是舊時古人一種拉關係的人際交往方式。
這回初進榮國府,本打算要直接找王夫人,乞求於她能否幫助救濟一下家庭困境。但事不湊巧,並未見到王夫人,卻見到了其侄女,榮國府的當家之人王熙鳳。經雙方溝通摸底,終於聯繫接續上早已不曾走動的連宗關係。同時也為往後「二進」 「三進」…… 乃至「六進」榮國府,奠定了良好的堅實基礎。
初進榮國府,已使劉姥姥大開眼界,見識到了一輩子都不曾見過的蹊蹺事物,真是應了她所說過的「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此行最後是得到了鳳姐贈予的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做件冬衣罷」。另外再給了一吊錢,讓劉姥姥祖孫倆回家路上僱車之用。這對於劉姥姥來講,真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極大好運和收穫。
雖說是二十兩銀子和一吊車馬錢,並非是巨大數目,只能給小孩兒做件過冬棉衣,然而對於豪門榮府來說,不過是「拔根寒毛」而已,但對於處在貧困的劉姥姥一家五口子來講,著實夠這一家子生活開銷一整年了。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
其故事內容是串連在第39回至第42回中。這一次再進榮府,劉姥姥因被賈母鳳姐盛情款待和真摯挽留,就在榮國府多住了幾天,所以就串連起四個章回的故事內容,也是曹雪芹在《紅樓夢》裡著力描寫的重點內容,其他故事人物還未曾見作者有如此地厚待。
這一次劉姥姥再進榮國府,主要是去「還情」的,有知恩圖報的實際意義。她帶去了好多鄉下的優質綠色農產品,「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
在做客榮府幾天中,進一步確立並加深了劉姥姥與榮府且同宗的親戚關係,以及替鳳姐的女兒取名為「巧姐」,並榮任當上了巧姐的乾娘。這是作者「千裡伏線」,為後來鳳姐將女兒託孤於劉姥姥,由她搭救巧姐免遭被惡人拐賣,並為巧姐做媒擇婿嫁人深埋下了長遠的伏筆。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由於賈母和鳳姐一再挽留她而多住了幾天。在此短暫曰程中,劉姥姥既扮演了主角而出盡了風頭,同時也扮演了丑角並出盡了洋相。「雖住了兩三天,日子卻不多,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的,都經驗了」。
在此共四回故事中,劉姥姥順水推舟,極盡所能,充分表演,極致發揮出了自己的公關本領。在第39回中,編講出生動的民間故事給主要人物賈母、王夫人和寶玉聽。講了一個財主家小姐死後變成了精,大雪天來到她原住屋旁草垛抽柴草的故事。講者雖無意,聽者卻有心。這故事引起了寶玉的濃厚興趣,死盯著劉姥姥追根究底糾纏不休。還真給了忠誠小廝茗煙錢兩,叫他往劉姥姥所講的東北方向先去燒香布施。
之後,劉姥姥一而再地為討取賈母的歡心,講了一個九十歲的老太太吃齋念佛,感動觀音菩薩的段子,一席話,倒是迎合著意了賈母和王夫人的心中秘事。
在第40回中,劉姥姥極盡裝瘋賣傻,故作糊塗,但她心裡亮堂卻很明白,既會主動演好主角,又能見機扮演丑角。儘管有鳳姐和鴛鴦的故意作弄,劉姥姥則甘做女「蔑片」,非常情願賣笑湊趣助大家高興。
如在本回上桌吃飯時,「 賈母這邊說 ' 請 ',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 ' 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 '。自己卻鼓著腮不語 」。引逗得在場所有的人哄堂大笑,不同人物的笑相被曹雪芹刻畫的淋漓盡致,噴飯的、岔氣的、叫揉一揉腸子的……,生動之極的笑聲也使我們讀者所忍俊不禁。
劉姥姥也出了些洋相,她被賈母帶領著遊大觀園時,「不防底下果跴滑了,咕咚一聲跌倒,眾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來」,倒是賈母同為老年人十分體恤,笑罵道: 「小蹄子們,還不攙起來」,並問劉姥姥,「可扭了腰不曾?叫丫頭們捶一捶」。體現出賈母與劉姥姥同年老人的惺惺相惜之情。
在飯桌上,劉姥姥欲吃鴿子蛋時,她 「單拿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說道: ' 這叉爬子比俺那裡鐵鍁還沉,那裡犟的過他 '。」 「 劉姥姥便伸箸子要夾,那裡夾得起來,滿碗裡鬧了一陣好的,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 忙放下箸子要親自去撿 」,這在榮國府自然出盡了洋相,致使眾人己沒了心思吃飯,都看著她表演而發笑。
在第41回中,劉姥姥在酒桌上,與眾姑娘對酒令,驢唇不對馬嘴,傻乎乎地賣萌,招致屢屢被罰酒,以致大醉了一場。這位閱歷豐富又不乏機智的老村婦,賣盡了自己的俏皮和傻樣,也吃夠了聞所未聞的好東西,最後喝醉了大洩一場而轟然醉倒,居然又躺臥在寶玉的大床上,房內臭氣燻人,幸好被襲人早發現及時作了妥善處理,才不致於引起不良後果。
劉姥姥臨走前的一天,即在第42回中,她用自己的土辦法治好了鳳姐女兒大姐兒的毛病,又因為知道了大姐兒生日是農曆七月初七 「七巧節」,於是替大姐兒取名為 「巧姐」,從此這好聽的名字就自然被人叫開了,劉姥姥還十分榮幸地當起了巧姐兒的寄名乾娘。
經過這兩次進出榮國府,貴府中尤其是鳳姐,對劉姥姥則是刮目相看,從此以後就再也忘不了劉姥姥,在她一生中落難之時,會巧事連連得到了劉姥姥的鼎力相助而遇難呈祥。
劉姥姥將要離別榮府回鄉下了,幾天下來與榮府眾人之間相互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她盡力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同樣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臨走前,賈母、王夫人、鳳姐、寶玉等主子,就連平兒、鴛鴦等下人,全都贈與她不同的禮品衣物和銀兩。這是最真誠的富人幫窮人,而不像「一進」榮府時的打發敷衍了事,榮府眾人都想讓劉姥姥家儘快擺脫貧困,徹底告別窮苦之人生。劉姥姥則是以自己的純樸和善良贏得了榮府眾人的格外尊重。在不久的將來,當榮國府破敗落難時,劉姥姥同樣也會挺身而出,伸出援手給予極大地幫襯和救助。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 其故事發生在第113回,這一次是因為劉姥姥在田間地頭聽說賈母去世了,正在地裡打豆子,她一聽到這悲痛消息,連豆子也拿不動,當場就狠狠地大哭了一場,回到家裡連女兒女婿都哭了一回。她也顧不得什麼,不管是真是假,堅持要進城去探望。
劉姥姥 「三進」 榮府,與前二次完全不同,並非是來「打秋豐」的,而是真心誠意來探望以前救助過她,現在都落了難的恩人。看到鳳姐的病狀讓她流淚,她很想為鳳姐做點什麼,而鳳姐此時對別人都不信,唯獨同劉姥姥倒能講幾句真心話,還篤信劉姥姥的求神拜佛能夠保佑她消災延壽。劉姥姥仍同當年一樣,口無遮攔說了句往後替巧姐做媒,她竟然想不到鳳姐卻是真有此意,由此她也就成為鳳姐唯一信得過的可靠託孤之人。人們不禁感嘆,在人事沉浮中,劉姥姥與鳳姐之間的定位身份居然會反轉過來!
這一回的動人之處則是鳳姐與劉姥姥的會面交心。最讓我們吃驚的是,她將女兒巧姐託付給了劉姥姥,先是說: 「 不然你就帶了他去罷」,鳳姐可不是玩笑話; 之後劉姥姥說給村上一財主家提親,鳳姐說 「 你說去,我願意就給」,這令我們大為意外; 劉姥姥臨走,鳳姐道 「 姥姥,我的命交給你了,我的巧姐兒也是千災百病的,也交給你了」。此時此刻,我們方才相信,鳳姐真的是非常認真鄭重其事的。
上述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就是很多人的固有認識和既成框框。往後劉姥姥復而再次 「 三進 」 榮國府,無見有人談論起,實在是令人遺憾。
下面我們再來簡述 「 劉姥姥四進、五進、六進榮國府 」。
「 劉姥姥四進榮國府 」。 故事發生在第119回上半回裡。
作者描寫到外藩王要買幾個使喚的女人,賈環、賈芸和巧姐的舅舅王仁,勾結在一起,要在三日之內騙婚於巧姐將她賣掉,邢夫人(巧姐奶奶)因與王夫人常有矛盾,也昏了頭允諾賈環等人的做法。
就在巧姐面臨人生重大轉折之時,「有個婆子進來,回說: '後門上的人說,那個劉姥姥又來了」,…… 巧姐兒提起他母親時,越發大哭起來」。
當巧姐處於危急關頭,平兒接待劉姥姥並一起想方設法,「平兒趕忙問道: ' 你有什麼辦法兒快說吧 '。劉姥姥道: ' 這有什麼難的呢,一個人也不叫他們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 '。」 最終將巧姐喬裝打扮送往劉姥姥家中躲藏起來,巧姐在此避難期間,劉姥姥正經做起了媒人,給村莊上 「 家財巨萬,良田千頃 」 的周姓財主家提親,這周家公子倒也不賴,勤奮讀書,十分爭氣,十四歲就新考了秀才,劉姥姥欲將巧姐嫁給周家公子。
「 劉姥姥五進榮國府 」。 故事發生在第119回下半回裡。
劉姥姥人在鄉下叫外孫板兒進城打聽到了好消息,寧榮兩府賈赦、賈珍赦免罪責,官復原職且又晉升,賞還被抄的家產。賈府自此重又恢復了元氣,東山再起而開始漸漸振興起來。之後賈璉知道了巧姐的一切遭遇,非常感激劉姥姥一家人的救苦救難之行為,寫信叫人趕快把姑娘巧姐送回榮國府。
「 正說著,彩雲等回道: ' 巧姐進來了 ',見了王夫人,雖然別不多時,想起這樣逃難的景況,不免落下淚來,巧姐兒也便大哭,賈璉謝了劉姥姥」。
「 劉姥姥六進榮國府 」。 是發生在最後第120回中。
劉姥姥第六次來到榮國府,是因為賈璉特別邀請她來榮府,主要是為了女兒巧姐的婚姻大事,必須請大媒人劉姥姥來府上,商談巧姐擇親出嫁之婚姻喜事。賈璉當面滿口答應了劉姥姥,讓她去向村莊上周姓家提親,完全同意將巧姐嫁給十四歲新科秀才周家公子。
由此可見劉姥姥也能在人生晚年80多歲時,當了回成全良緣成人之美的月下老人,至此,她自然也就成為了榮國府的座上賓客、救苦救難之大恩人。
以上,我們已將 「 劉姥姥六進榮國府 」,簡要梳理了一遍,僅供細讀《紅樓夢》時倍加關注和思考。
當我們閱讀到《紅樓夢》最後一回結束之時,再回望第六回 「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還有一件極易讓我們忽略的一件事情。若將此事聯繫在一起予以考慮,或許可說成是 「 劉姥姥七進榮國府 」,此話怎講呢?
在第六回中可以看到: 「 劉姥姥道: ' 這倒不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想當初我和女兒還去過一遭。他們家的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現是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 '。」 接著王狗兒聽她妻子劉氏一番死要面子的話語後,也順勢面對劉姥姥 「便笑接道: ' 姥姥既如此說,況且當年你又見過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試試風頭再說 '。」
由此表明,劉姥姥曾於很早二十年前帶著女兒劉氏去過一趟榮國府。是否可以成為 「 劉姥姥七進榮國府 」呢?筆者以為,這事不可勉強,因為作者將此二十年前的事情,聊以一筆表過而已,並無具體故事情節內容。又因作者已將第六回回目確定為 「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所以說,這二十年前劉姥姥同女兒曾去過一趟榮國府,權當作為 「 劉姥姥六進榮國府 」 的引子吧,不能將此事勉強確認為 「 劉姥姥七進榮國府 」。而 「 劉姥姥六進榮國府 」 故事情節內容,實實在在有血有肉,我們完全可以勿庸置疑。
通過以上梳理,使我們認識到,細讀《紅樓夢》後,若要議論到 「 劉姥姥六進榮國府 」,她每一次進出榮國府都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否則,劉姥姥之人物形象和人生價值將是殘缺不全極不完整的,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對於劉姥姥這位平凡而普通的老村婦,似乎還有不少人自然覺得,在她身上並無亮麗的色彩,乃至還覺得充滿著灰色。事實表明,在劉姥姥身上,雖然比不上姑娘小姐們的年青亮麗,在她一生中卻始終閃發出純美樸素的人性之光輝。並在《紅樓夢》整體宏大情節結構上,起到了前後照應和極其重要的關鍵作用。
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六回開頭所講: 「 …… 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正尋思從那一件事那一個人寫起方妙,恰好忽從千裡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因與榮府有些瓜葛,這日正往榮府中來,因此便就此一家說來,倒還是個頭緒 」。
(全文完) 202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