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作品,網絡文學的另類世界

2021-03-01 霽光明月

一、西方世界

當代西方粉絲小說的出現與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科幻電視劇的巨大影響關係密切。1966年,電視連續劇《星際迷航》首次在美國播映。這部播放時間長達39年的系列劇培養了幾代忠實的「航迷」。「航迷」們不滿足於被動地觀看、接受商業電視節目製片人所提供的內容,而是對這些內容進行重新闡釋、加工和改造,拋棄、修改原作中不盡如人意的部分,探索、挖掘原作中未充分展開的情節和人物,按照自己的喜好編織出新的故事。於是西方語境中所說的粉絲小說便在此基礎上產生了。

粉絲小說,「泛指粉絲根據原著中的人物或背景創作的故事,通常沒有獲得原作者或出版商授權許可」,粉絲們借用了小說、電影、電視劇等流行元素中的人物,通過新的情節建構或者在新的環境設置中創造出一個與原作品相關卻不相同的故事。

70年代後期,以兩個男主人公之間的友誼為主題的警匪劇、偵探劇大量湧現,直接導致了粉絲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文類——斜線文學的流行。1977年首映的《星球大戰》,1978年開始播放的《布萊克七人組》等經典科幻影劇,進一步激發了粉絲的創作熱情。90年代末以後,粉絲小說的原材料日益多元,不再是影視劇一統天下,出現了影視劇粉都、動漫粉都、明星粉都、音樂粉都交叉互動的局面。近年來,J.K.羅琳的《哈利潑特》(簡稱「HP」)系列更是成為繼《星球大戰》、披頭四之後最大的全球流行文化事件,並催生了一個龐大的HP粉絲小說類型。據統計,目前網際網路上已經有超過25萬個HP迷們創造的粉絲故事。許多故事甚至比原著的篇幅還要長。

亨利·簡金斯在其作品《剽竊者》中對包括粉絲文化在內的發燒文化做了闡釋,他認為,發燒文化是由作為接受群體的狂熱的消費者們不斷地重溫文本,不斷地與其他發燒友交流心得,引發內心感觸和創作欲望而進行再創作的一種文化現象,以此可以更加充分地佔有作品,旨在創造一個更具有參與性的文化,是關於文化生產的文化。

二、東方世界

「同人小說」、「同人文學」的稱謂雖然在中國出現的比較晚,但是廣義上此類文學作品其實在我國古代就出現了。比如元代王實甫的經典戲劇《西廂記》是基於對唐代詩人元稹的《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悲劇結局的不滿而對原故事進行的重新演繹;又比如明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在西晉陳壽編著的《三國志》的基礎上,結合西晉到明末歷朝歷代人們的猜測、說書人的二次加工、時代的政治傾向、羅貫中本人的主觀臆想等等創作而成的。從現存的古代演義小說等有「同人」性質的文學作品來看,除了極少數的如《西廂記》之類的是作者有意識地進行的「同人」創作,其他絕大部分作品只是對原有故事之內容的詳述,或者是對故事留白部分的補寫,缺乏主動性。我們可以將這一階段具有同人性質的文學作品看作是「同人」文學的萌芽。

大陸的動漫同人活動雖然在90年代初就已經存在,但直到1998年以後,隨著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同人文作者才有了公開發表和相互交流的平臺。同人文的可見度也因此大大提高。1998年建立的「桑桑學院」是90年代末一個頗富盛名的動漫網站,登載了許多原創作品和最新的動漫消息。站內專門開闢了「銀英分院」,收藏《銀河英雄傳》的同人小說。風靡一時的日本動漫《灌籃高手》更是激發了大陸動漫迷的同人創作熱情。

和西方粉絲小說一樣,同人小說的分類也主要是根據情愛關係的有無和性取向。大陸同人文主要有三個類別:不涉及情愛關係或不涉及同性情愛關係的「良識」(該詞來自日語,意為「良好的意識、行為、禮貌」,常被戲稱為「糧食」)、有關男男同性情愛的「耽美」(又稱BL,即「Boy’s Love」)、以及有關女女同性情愛的「百合」(又稱GL,即「Girl’s Love」)。

1999年,著名同人文作者「桑桑」創作了SD同人中的經典之作——《世紀末最後的流星雨》。該小說據說也是大陸BL同人的開山之作。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的同人文化是整個華語同人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優秀的同人作品經常通過網絡在全球華人世界中傳播。比如桑桑學院中的一位著名作者「格林美爾斯豪簡」就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動漫迷。大陸作者「白山千鳥」的銀英同人經典《紀念日——802年隨筆》曾獲得香港田中芳樹小說節徵文比賽的冠軍。新世紀以後,同人文化開始溢出動漫界,進入通俗影視劇。

90年代大量兄弟、敵我對立型題材的電視劇在大陸播放。「兩個身份、地位、能力相似」的男性人物之間惺惺相惜的感情吸引了大批女性觀眾。圍繞1993年播出的臺灣電視連續劇《包青天》和199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七俠五義》出現了展昭同人(以展昭為主人公的原創小說)和貓鼠同人(以展昭和白玉堂為配對的BL原創小說)。2002年大陸第一家展昭論壇「磨劍山莊」創立。論壇中闢有「閱微堂」版塊,截至2008年3月已經收錄了500多部已完結的展昭同人小說。2005年創立的「縱橫道」論壇是貓鼠同人的發源地。目前會員人數多達2萬多人。此外,2002年播放的臺灣偶像劇《流行花園》、2004年播放的武俠連續劇《逆水寒》和2007年熱播的國產電視劇《士兵突擊》也都是影視同人小說的重要原材料。(是不是和西方的發展有著驚人的近似性)

隨著網絡的應用和網絡文學的發展,同人小說在小說閱讀者中的傳閱度、接受度不斷提高,創作規模更是以驚人的速度擴大發展,「同人」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時代文學潮流,影響著當代青年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學閱讀與寫作。

通常,我們在談起「同人作品」時,意思是完全等同於「非商業」的。2008年,50歲的美國「頭號哈迷」史蒂文·范德·阿克因計劃出版《哈利·波特辭典》而被原著作者J·K·羅琳起訴,在法庭對峙過程中,阿克當庭痛哭——這大概是一個粉絲與偶像會面最糟糕的情形了。此案羅琳勝訴,達到了她維護版權、聞者足戒的目的。

這就是同人創作的生存現實:同樣是付出了創作的艱辛,這些自發的二次創作本身毫無版權可言。它們在寫作與傳播意義上都是地下的,一旦沾染商業用途,即對原作構成侵權。換言之,同人創作這一活動,只能在版權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恩惠下謹慎地進行。即使打消了公開出版的念頭,以自制同人本的方式進行小規模販售,也只是在法律的灰色地帶打出了一記擦邊球。唯一安全的辦法就是等,等到原作版權有效期已過(作者壽終的年份往後再推50年)

面臨這樣的困境,同人創作群體選擇了與世隔絕,形成了一個個頗為神秘的小團體。早在20世紀80年代,那個沒有網際網路、存儲工具還極為簡陋的年代,《星際迷航》等系列的同人作品以紙質的形式承載並傳播著,沒有社交網絡的幫助,愛好者若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引路人、進入圈子、獲得同人本,難度不亞於獨自駕駛星艦完成一次星際旅行。

下文選自Elbereth:《有關同人以及版權問題》。

相關焦點

  • 同人文學作品的是與非——從著作權角度看待同人文《下墜》引發的網絡爭議
    (一)虛擬同人文學作品1、演繹類作品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和相關法理規定,將原作品攝製成影視作品,改編成新作品,翻譯成另一種文字以及與其他作品進行有獨創性彙編形成的新的作品定義為演繹作品3。相應演繹類的虛擬同人文學作品則可以納入改編作品分類,因而受到原著作權人改編權的控制。
  • 專訪|社科院文學所鄭熙青:同人文學的歷史、禁忌與家園
    之後進入一個烏託邦世界「文明境界」,發現原來這個文明境界的締造者是故人甄寶玉。這本書其實是借《紅樓夢》中的人物表達作者對於現代的看法和對未來中國的期待。《新石頭記》翻新小說的脈絡一直延續到當代,即使是這幾年仍然會有一些作者用《三國》、《水滸》裡面的人物寫當代的官場小說。這類作品的寫作方法和同人是很像的,但還是有所不同。
  • 第二屆湖南十大網絡文學作家(作品)新鮮出爐
    1月10日,第二屆湖南十大網絡文學作家(作品)頒獎儀式在長沙舉行。雪珊瑚等10人被評為「第二屆湖南網絡文學作家」。風卷紅旗《永不解密》等10部作品被評為「第二屆湖南網絡文學作品」。參加頒獎儀式的領導、嘉賓與所有獲獎者合影留念。
  • 「灰犀牛」踏破次元壁:從AO3事件談同人文學的禁忌與邊界
    普通粉絲在意的明星真實的性格、喜好、觀點、婚戀等在CP粉眼中反倒沒那麼重要——這種在粉圈中堪稱另類的「愛」理所當然被視為「異端」,排斥在鄙視鏈的底端。至於同人圈,最為「純粹」的當屬「原著向」同人,至於連「原著」都沒有,只靠捕風捉影幻想的真人耽美則最「不純粹」,地位最低。然而具體來看,與站在明面上的粉圈不同,同人圈的實際情況更為複雜晦暗。
  • 同人「作品」的版權界定及侵權認定分析
    同人文化在國內的興起是由日本傳入,早期以動漫文化為主。由於早期許多同人作品是以商業漫畫中的人物為基礎進行的二次創作,出於日常語彙使用的方便,同人作品被廣泛用於指代愛好者用特定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作品中人物再創作,產生出的情節與原作無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
  • 中國網絡文學大事年表 之二
    9月,顧漫開始在晉江原創網連載《何以笙簫默》(2006年1月完結),7.9萬字的篇幅、校園青春與都市愛情的結合、連載更新的方式,既繼承了臺灣言情口袋書讀者的閱讀習慣,又開始向網絡原創連載轉型,都為此後的網絡文學都市言情類型奠定了基礎。晉江論壇「小粉紅」的「同人文庫」分區發布第一篇同人文,「同人文庫」區的同人作品主要為耽美向。
  • 227過後丨深陷OOC悖論的同人文學
    同人圈中,雖然大部分人不贊同「小飛俠」們的觀點,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持,他們認為,這樣一種行為屬於同人創作中的「ooc」,是不被允許的。維基百科對同人創作的定義是:「『同人』被廣泛運用於代指愛好者用特定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作品人物中在創作、情節與原作無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
  • 媒·眼看丨當代網絡同人寫作中的革命敘事——以《偽裝者》和...
    Mei·YanKan媒 眼 看MEI·YAN KANVOL/01當代網絡同人寫作中的革命敘事——以《偽裝者》和《悲慘世界》同人為例(本文刊於《文藝理論與批評》2019年第6期)同人寫作,即在已經成型的文學或影視作品(通常指虛構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基礎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
  • 白熊閱讀融資900萬,CEO郭笑馳說同人小說和輕小說是新一代的青春文學創公司
    輕小說和同人小說最終輸出的都是一種二次元審美,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白熊希望能夠打造下一代的好的文學平臺,幫助更多作者更好地開發他們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除了一批沒有版權問題可以改編的同人(比如歷史同人,以及紅樓西遊這樣公開版權的作品的同人),還會有許多原創作品。「我們許多的同人小說作家也有自己的原創輕小說,輕小說作家也在寫同人,同人小說和輕小說都屬於二次元文學,最終輸出的都是一種二次元審美,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
  • 2010:網絡文學的主旋律化
    那麼,網絡文學在今年的跑步前進中,是否已縮短了這一距離?  網絡靠攏主流  繼2009年阿耐的長篇網絡小說《大江東去》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後,今年的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活動中,中國作協首次允許網絡文學作品申報,31部作品入圍,其中《網逝》進入終審,雖最後一輪落選,卻已具有破冰意義。
  • 同人文化在中國:從晚清反案小說到二次元時代的動漫同人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同人圈及相關同人活動也藉助網絡平臺的東風,逐漸由原本封閉獨立的小眾文化向開放的大眾文化滲透與演變。從歐美影視到日本動漫與韓國遊戲,尤其是中國的網絡文學,同人創作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當代文化現象日益壯大。
  • 任天堂同人作品被刪 情懷入局的同人遊戲何去何從?
    令粉絲沮喪的是,近日該獎項的4個提名作品只剩兩個,《口袋妖怪:綠鈾》、《Project A2MR》兩款作品被刪除。目前為止,官方沒有公布具體原因。任天堂對同人遊戲的嚴厲打壓舉措甚囂塵上。是摳門還是保護IP?打情懷牌入局的同人遊戲該何去何從?同人遊戲,指業餘的個人或同人社團所製作的電子遊戲,屬於同人誌的延伸用語,為同人文化的產物。
  • 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 "+"出網絡文學新時代
    根據CNNIC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06億。在網絡文學1.0時代,讀者、作者、作品實現了全面爆發。 在這種背景下,網絡文學急需邁向一個新的發展高峰。這不僅要求新時代下網絡文學要捋順產業鏈條,以更加融合的姿態來推動產業發展,也要求網絡文學立足當下,多出反映時代脈搏的精品力作。
  • 他們作品被評價「哈利·波特遇上孫悟空」,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
    當下,藉助網際網路的便利性,網絡文學因其用戶基數龐大、題材豐富廣泛、互動共創的特點,賦予了文化交流更大的舞臺和更豐富的內涵。白皮書指出,網絡文學出海呈現三大趨勢:翻譯規模擴大,原創全球開花,以及IP協同出海。
  • AO3的同人空間
    AO3讓一些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夢在這個空間中「實現」:有些作品的結局令人惋惜,那麼就創造一個「平行世界」,許給角色一個大團圓結局;有些作品的配角深入人心,那麼就創造一個故事,讓配角變成主角。在同人創作者的筆下,任何人都可以是英雄,任何故事都可以「如我所願」。這個空間由每一個粉絲管理。
  • 同人逼死官方,這些同人作品比原著還要精彩!
    (即使是原創作品也可以稱呼為同人),它與本子之間是沒有什麼直接聯繫的,至少不是劃等號。也是正因為它所具備的非商業性,讓作者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創作作品,也因此湧現出了為數不少的優秀同人作品,有的甚至超過了原作!那麼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那些優秀的同人作品吧~~1.《re-take》
  • 第二屆湖南十大網絡文學作家(作品)頒獎儀式在長沙舉行
    瀟湘晨報長沙訊1月10日,第二屆湖南十大網絡文學作家(作品)頒獎儀式在長沙舉行。 為表彰湖南優秀網絡作家,推出更多健康優質的網絡文藝作品,促進湖南網絡文藝發展,在湖南省委網信辦指導下,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聯合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特別推出第二屆湖南十大網絡文學作家(作品)評選活動。 通過網友推薦、單位推薦、個人自薦等形式,活動共收到261名作者的參評資料;經資格審查、專家初評,共遴選出40名湖南十大網絡作家(作品)評選候選對象,參與大眾投票。
  • 「2019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揭曉 《繁花》等獲推介
    「年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於2015年首次啟動,旨在遴選傳播正能量的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並通過其示範作用,引導網絡文學健康發展。迄今,五屆活動已向社會公開推介了112部優秀作品。  「這些作品以現實生活為題材,以現實主義為主要創作手法,思想性、藝術性、網絡性俱佳。」本屆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說。  據活動組委會介紹,自2019年5月中旬發出評選通知,至6月30日作品徵集截止,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等15個省(區、市)的55家網站、機構共報送了450部原創網絡文學作品。其中,北京地區報送數量最多,達219部。
  • 同人作品人物形象的保護範圍
    權利作品經過原告的版權運營後,已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學作品,其紙質書不僅多次出版,還被改編成漫畫、話劇、有聲讀物、遊戲,《鬼吹燈I》中的《精絕古城》及《鬼吹燈II》分別被改編成電影《九層妖塔》和《鬼吹燈之尋龍訣》(以下簡稱《尋龍訣》)。
  • 同人超越原著?聊聊那些比原著還好的同人作品
    現如今,說起同人作品,很多小夥伴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各種各樣的本子了,(本子王亞絲娜)其實在最初,任何非商業性質的創作都可以稱呼為同人作品(即使是原創作品也可以稱呼為同人),它與本子之間是沒有什麼直接聯繫的,至少不是劃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