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文學作品的是與非——從著作權角度看待同人文《下墜》引發的網絡爭議

2021-02-19 江蘇南崑崙律師事務所

(一)虛擬同人文學作品

1、演繹類作品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和相關法理規定,將原作品攝製成影視作品,改編成新作品,翻譯成另一種文字以及與其他作品進行有獨創性彙編形成的新的作品定義為演繹作品3。相應演繹類的虛擬同人文學作品則可以納入改編作品分類,因而受到原著作權人改編權的控制。

在我國,對原作品進行改編並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要獲得原作品著作權人的同意,並且支付相應報酬,否則可構成侵權。在對原作品進行改編時,如果獨創性不強,客觀上只是對原作進行了修改,還可能落入修改權的保護範圍,侵犯原作者的修改權。同時在修改中如果出現了「惡搞」等行為,歪曲了原著作權人的表達,可能侵犯原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

2、近似原創作品(非演繹類作品)

我國作為《TRIPS協議》成員國在著作權法中嚴格確立了「版權的保護應該延及表述方式,但不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4之宗旨,也即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而保護「表達」。近似原創作品只是選用了人物的名稱,少部分選用了人物的設定,其餘的故事背景,情節走向等具體的表達都與原作品不盡相同。

簡單人物名稱和設定並不構成著作權上的表達,只能起到識別符號的作用5,因為原作中與角色相結合的細緻複雜並且具有獨創性的情節已經被剝離,並沒有被帶入二次創作的作品中,也就是說,二次創作的同人文學作品沒有使用到原作品的表達,因而也就不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這點在《摸金校尉》案6中也得到了肯定,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認為:「人物形象、盜墓規矩及禁忌等要素首先是由作者本人即被告張牧野創作,在這些要素不構成表達,不屬於著作財產權保護範圍。。。」7誠然,我國並不是英美法系國家,案例不具有普遍約束作用,但是相關判例和我國立法實踐可以相互佐證我國著作權法對於「表達」的認定。因此近似原創作品一般不構成侵犯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權。

但這並不是說近似原創作品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近似原創作品之所以被稱為近似,因其與原作品具有相當依附關係,並不是作者完全的原創。作者在利用原作品選取其中元素進行創作時有其考量:除了純粹的愛好與喜愛之外,很多同人文學作品作者都是選取有較高知名度、龐大讀者群體、廣受讚譽的原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其目的是利用原作品包含的巨大流量或者說是市場價值,以期提升自己同人作品的競爭力。這一情形在我國就有可能被認定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2016年10月,香港作家金庸起訴作家江南(本名楊治)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8,作家江南選用金庸小說中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喬峰、康敏、令狐衝等數十個經典角色名稱,將故事背景設定在北宋年間虛構的「汴京大學」,以其本人在北京大學的校園生活為經歷,創造了小說《此間的少年》。法院雖認定「《此間的少年》與原告作品的人物名稱、人物關係、性格特徵和故事情節在整體上僅存在抽象的形式相似性,不會導致讀者產生相同或相似的欣賞體驗,二者並不構成實質性相似。。。。《此間的少年》並未侵害原告所享有的改編權、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但是,卻認定作者江南利用金庸原作品的元素二次創作,以期藉助原告作品整體已經形成的市場號召力與吸引力提高新作的聲譽,從而輕而易舉地吸引到大量熟知原告作品的讀者並獲得經濟利益,這一做法客觀上增強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同時擠佔了原告使用其作品元素髮展新作品的市場空間,奪取了本該由原告所享有的商業利益。被告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依法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最終判決其賠償188萬元。

這一被認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實體現了同人作者與原作者更深層次著作權衝突。雖然我國著作權法沒有規定,但是同人作者會影響到原作者再創作權利的實施。很多作家在原作品中已經埋下了伏筆,有進行二次創作的計劃,但是搶先一步的同人作品往往會干擾到原作者的再創作,與其將來可能的作品發生衝突,進而影響到原作者的再創作權以及獲得報酬的權利。

      

(二)真人同人文學作品

在真人同人文學中,作者是以現實生活中具有知名度的公眾人物為主角(可以是體藝明星、學者、政客等)進行虛擬化的創作,大眾在閱讀時不可避免地會將真人的形象、容貌、姿態帶入文本,從而形成了另一種形式的互文。如果在創作中有諸如不可描述的細節,且沒有徵得本人的同意,則會侵犯人格權。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第九問:「因文學作品引起的名譽權糾紛,應如何認定是否構成侵權?答:描寫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對特定人進行侮辱、誹謗或者披露隱私損害其名譽的;或者雖未寫明真實姓名和住址,但事實是以特定人或者特定人的特定事實為描寫對象,文中有侮辱、誹謗或者披露隱私的內容,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在真人同人文學作品中,不當地使用他人的姓名,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構成侵犯他人的姓名權和名譽權。更進一步,對於對於已經去世公眾人物進行同人創作,依然可能造成侵權。以我國法制史上的經典案例「荷花女案」為例,作者在對已故原型人物的親屬採訪後,虛構了「荷花女」有關生活作風、道德品質的情節,並且使用原型人物的真實姓名和藝名創作了小說《荷花女》,最終被當年的天津中院認定侵犯名譽權。現今,根據我國2001年2月26日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項規定:自然人死亡後,其近親屬因「以侮辱、誹謗、貶損、醜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相關焦點

  • 同人作品,網絡文學的另類世界
    亨利·簡金斯在其作品《剽竊者》中對包括粉絲文化在內的發燒文化做了闡釋,他認為,發燒文化是由作為接受群體的狂熱的消費者們不斷地重溫文本,不斷地與其他發燒友交流心得,引發內心感觸和創作欲望而進行再創作的一種文化現象,以此可以更加充分地佔有作品,旨在創造一個更具有參與性的文化,是關於文化生產的文化。
  • 同人作品的著作權分析|娛樂法專題 Vol.9
    早期的同人文化受眾往往是日式ACG作品(ACG,即Anime,Comics and Games,動畫、漫畫、遊戲合稱)的擁躉,但隨著同人文化的不斷發展,中國同人作品類型不再局限於文學和動漫產業,也逐漸發展到音樂、遊戲、影視等行業。
  • 「同人小說」涉及的法律問題
    因為「肖戰227事件」,同人小說這個主題再次被大家提起,筆者拋磚引玉,簡單分析《下墜》等同人小說涉及的法律問題。關於同人小說的授權問題,大多數同人作品是未經授權的,主要基於藝術創作自由的考量,大多同人創作者及讀者都認為同人作品並不侵犯原作品的合法權益,無需取得授權。
  • 金庸也曾「中槍」:「同人小說」涉及的法律問題——「肖戰227事件」引發的思考
    因肖戰粉絲舉報AO3網站等行為是在2020年2月27日爆發的,故網絡稱「肖戰227事件」(註:對於該事件筆者僅根據網絡查詢的資料整理如上脈絡,可能有一些偏差)。因為「肖戰227 事件」,「同人小說」這個主題再次被大家提起,故筆者拋磚引玉,僅簡單分析《下墜》等「同人小說」涉及的法律問題。同人小說是同人作品裡的一種,要理解同人作品,首先要了解「同人」的概念。
  • 【觀娛】肖戰粉絲舉報同人文網站AO3始末 《檢察日報》發文定性:同人文不侵犯名譽權
    2月24日下午13時,微博用戶「迪迪出逃記」在微博發布同人文章《下墜》最新一章的連載。文中肖戰的設定是有性別認知障礙的髮廊妹,王一博則是愛上他的未成年高中生。這個設定引來了肖戰唯粉的強烈不滿。2月26日下午18時05分,肖戰唯粉@來碗甜粥嗎 與@巴南區小兔贊比 首先對同人文《下墜》及其作者出擊。
  • 肖戰同人文《下墜》作者發文回應:寫博君一肖同人文不是羞恥的事
    前段時間,肖戰粉絲因不滿一篇名為《下墜》的同人文女化肖戰,繼而舉報網站,牽連無辜群體一事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儘管肖戰粉絲因此成為了飯圈、同人圈以及路人極力抵制的對象,但為了捍衛自家偶像的尊嚴,她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 一篇同人文引發的「戰爭」
    這是一場由「一篇同人文」而引發的「戰爭」,處在旋渦中間的人,是肖戰,而它引發的共振,也許正在波及著每一個你和我。在科普這場「戰爭」前,先來科普一個概念:何為「同人」?百度百科對於「同人」這一詞的釋義是這樣的: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doujin),從本意來說,「同人」一詞和同性戀沒有關係,它來自日文,意思是「相關」。作為ACGN文化的用詞,所指的是,由漫畫、動畫、遊戲、小說、影視等作品甚至現實裡已知的人物、設定衍生出來的文章及其他如圖片影音遊戲等等,或「自主」的創作。
  • 泰和泰研析|肖戰粉絲VS同人圈——就「肖戰227事件」淺析同人作品的相關問題
    另一方面,非商業性一直以來是同人界自詡區別於商業作品的一點。但是「非商業性」這個特性在同人界也是頗有爭議。日本的同人作品比如同人本,俗稱本子,是可以在書店中公開售賣的,日本不少ACG大佬就是藉由畫同人作品一步步發家致富;而在中國,關於動漫的同人作品雖然沒有書號不能出版,但是各大動漫展、同人展上,排長隊購買本子的場景司空見慣,這讓諸多同人界的人認為同人的「非商業性」已經成為空談。
  • 將肖戰推到風口浪尖的同人文 《下墜》到底寫了什麼讓粉絲那麼激動?
    單純從文學意義的角度來說,確實有一些寫得非常好的同人文,就算脫離明星名字獨立閱讀,都不失為 作品。     可是,在現階段,一部新誕生的作品,其水平高低到底應當如何評判?
  • 「灰犀牛」踏破次元壁:從AO3事件談同人文學的禁忌與邊界
    表面上看,事態最終的發展只是《下墜》一文惹惱個別肖戰「唯粉」而突然降臨的「黑天鵝」;但從同人視角觀之,其實質卻是同人文化在十餘年間不斷大眾化的進程中逐漸「禮樂崩壞」,尤其是在資本與媒介聯合推動下急劇擴張導致的一個典型的「灰犀牛」事件——風氣在日常中悄然改變,人們逐漸對風險習以為常,乃至視而不見。
  • AO3的同人空間
    目前,AO3依舊會因為著作權和內容尺度遭受非議,也有律師提出如果用名人進行創作可能會涉及侵權問題。周月白《環球》雜誌記者/劉娟娟  前段時間,由明星粉絲舉報同人作品而引發的「亂戰」,讓AO3這個名字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 專訪|社科院文學所鄭熙青:同人文學的歷史、禁忌與家園
    她覺得同人文學看似很小,但並不一定要在小社群的框架裡做,像戴錦華那樣,從耽美往外走,從整個社會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從受眾角度去研究社會現象和文化生產的關係,其實是一個到現在還沒有進行到很深入的研究領域,還是很前沿的」。澎湃新聞記者近日專訪了鄭熙青,請她從自己多年閱讀、研究的角度來談談同人文學。
  • 肖戰唯粉舉報lofter引發同人圈眾怒?
    簡單來說:肖戰唯粉看見CP粉寫愛豆的大尺度同人文在微博上被大量傳播而心生不滿,開始大規模攻擊同人作者,繼而在2月27日通過舉報、給app store刷低分等方式攻擊同人文發布平臺LOFTER,引發平臺用戶甚至廣大同人圈粉絲的憤怒回擊。同人圈稱這件事為「227大團結」或者「227歷史時刻」,還開了個超話,目前1.3萬粉絲。
  • 同人「作品」的版權界定及侵權認定分析
    筆者通過代理網路遊戲《金庸群俠傳》侵犯金庸先生著作權糾紛案及其他涉及同人作品的侵權的案件,對同人作品進行了初步探索研究。同人作品涉及的版權問題,除本文探討的同人作品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改編作品」外,在侵權認定層面還涉及署名權、複製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司法實踐中最為複雜的即為改編權侵權的認定。
  • 肖戰粉絲引發爭議後,同人創作何時能正名?
    所以同人創作中對人物情感世界的挖掘,可以非常深刻,甚至超過原著,這對原著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圍繞同人創作的法律和道德爭議不可否認,同人小說往往陷入法律和道德的爭議之中,因而常常被認為徘徊於主流文學的邊緣,存在許多負面的刻板印象。這種問題當原作者在世時,尤為突出。
  • 「肖戰事件」背後,同人文化的商業歷險記​
    同人作品,一般指由漫畫、動畫、遊戲、小說、影視等作品甚至現實裡已知的人物、設定衍生出來的文章、圖片、影音、遊戲等,或自主原創的、非商業化的創作。 同人創作高度自由化,建立了一個和原作相對的平行世界,讓粉絲享受一場場精神盛宴,所以同人文化深受圈內粉絲喜愛,有時人氣甚至超越原作。
  • 227過後丨深陷OOC悖論的同人文學
    同人圈中,雖然大部分人不贊同「小飛俠」們的觀點,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持,他們認為,這樣一種行為屬於同人創作中的「ooc」,是不被允許的。維基百科對同人創作的定義是:「『同人』被廣泛運用於代指愛好者用特定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作品人物中在創作、情節與原作無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
  • 同人作品人物形象的保護範圍
    被控侵權圖書雖然使用了這些要素,但上述要素和自己的情節組合之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故事內容,這個故事內容與原告作品在情節上並不相同或相似,也無任何延續關係,不構成對原告著作權的侵犯。關於爭議焦點二。本案中,電影《尋龍訣》系根據原告《鬼吹燈Ⅱ》改編,故《鬼吹燈Ⅱ》系該電影的原著小說。
  • 肖戰經紀人張晶,發文澄清同人文《下墜》!稱:太降智太無聊了
    肖戰經紀人張晶,發文澄清同人文《下墜》!稱:太降智太無聊了!面對網絡上的謠言,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很多人也覺得在網上隨便說幾句話,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有些人就會利用這一點,在網絡上就開始肆意散播謠言!
  • 寫文、P圖、拉CP的「同人文化」,讓人痴迷的到底是什麼?
    導火索是一篇同人文。2月24日,微博用戶「迪迪出逃記」發布同人文《下墜》最新一章的連載。文中,流量明星肖戰被設定為一位有性別認知障礙的跨性別者,且是一名性工作者,而另一位流量明星王一博則是愛上他的未成年高中生。發布後,《下墜》連同相關插圖一起獲得了同人圈內的大量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