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湘軍和太平天國敵對多年,為何湘軍一直不敗,還越戰越強?

2020-11-24 騰訊網

曾國藩的湘軍和太平天國戰鬥多年,為什麼湘軍能變強,真的是因為湘軍人人都能以一當十嗎?從金門戰役開始一直到天經淪陷,湘軍一直是太平軍跨不過去的一道坎。

我們可以從史書上看到,在西徵和進軍廬州的時候,曾經失敗過,卻被陳玉成和李秀成消滅,這兩次讓他們產生了嚴重損失。其他的時候,一直在勝利。

除此之外湘軍在面對太平軍的時候從來都是更強的,那麼很多人心中就會有個疑問,為何面對強大的太平軍隊,湘軍為什麼可以一直立於不敗之地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總結了一下。

一;湘軍大部分都是湖南人,裡面不乏有血緣關係和師生關係的人,都不希望身邊的人死去,所以拼了命的對抗太平軍,一人死去大家都想去給他報仇,曾國華死後他的弟弟曾國葆悲憤交加而加入湘軍。

二;曾國藩慧眼識人,用人有道,湘軍走出的人很多都成立朝廷大臣。

三;曾國藩是軍事家,很會指揮打仗,戰略出眾,總是能失敗後總結自己的不足。

四;他很重視水上作戰的能力,畢竟要想在長江流域作戰水運是不可缺少的,在長江一帶作戰的時候,湘西的水兵們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曾國藩很重視武器的作用,畢竟只憑著人的一腔熱血沒什麼用,他從洋人那裡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讓湘軍一半的火力都成了炮彈,使得湘軍戰鬥力大漲。

六;曾國藩還用物質獎勵來鼓勵士兵殺敵,每得到一處地盤,裡面的錢財和美女都由士兵自由分配。面對如此誘惑,誰不會奮力戰鬥?

相關焦點

  • 湘軍的組建:從湖南民間團練到私人武裝,看曾國藩如何訓練湘軍
    但曾國藩在長沙訓練軍隊時候,因為召集軍隊練操的問題得罪了綠營兵和綠營頭目,以至於最後和湖南的官員關係不太好,被迫撤出長沙,從1853年9月曾國藩帶著部隊來到衡陽練兵起,到1854年2月25日曾國帶著湘軍北上期間湘軍正式成型,在衡陽的發展過程中,湘軍分別練出了水陸兩軍,軍隊中書有17000餘人,大小戰船361艘、洋炮500多尊、軍械數千件、子藥20餘萬斤,此後變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部隊。
  • 太平天國時期,各省都在辦團練,為何只有湖南的湘軍能成功?
    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晚清的政治舞臺上出現了以湖南人為主的湘軍主宰天下的格局,那麼有個問題就一直很被人關注,為何單單是湖南呢?事實上,當時的湖南並不富裕,大清的十八個行省中諸如江蘇、浙江、安徽,廣東等地遠比湖南物產豐富,有錢。
  • 太平天國最後的決戰,李秀成手握20萬大軍,為何打不過2萬湘軍?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持續長達13年,吸引了大量的貧苦百姓加入他們的隊伍,太平天國全盛時期兵力超過百萬之眾,那麼聲勢浩大的太平軍為何不敵曾國荃的2萬湘軍? 除此之外,清政府還派琦善在揚州附近,建立江北大營,兩大營的建立將直接威脅到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天京保衛戰爆發。
  • 太平天國最後的決戰,30萬大軍為何擋不住1萬湘軍?
    此人急功近利,又極為兇殘,在各部清軍未按原計劃出師前,便率軍急進,連下無為、巢縣、含山、和州、太平府、東梁山、金柱關、蕪湖、江寧鎮、大勝關等地,直逼天京城。到了1862年5月31日,曾國荃已在天京城南門外的雨花臺紮下營寨,而他帶出來的這支湘軍,就處於孤立突出的險境,四面都是太平軍。不過,這支湘軍的數量並不是1萬,而是2萬以上。
  • 假如此人不死,曾國藩滅不了太平天國,連湘軍都要搭進去!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馬克思聽說太平天國提出的平均主張後,激動無比,他沒想到自己的理想竟然在東方首先實現了,然而沒過多久,當得知太平天國上層腐朽的生活後,馬克思由無限的失望轉為憤怒,稱之為人類歷史上巨大的災難,這場發生在100多年前中華大地上農民運動,究竟為何會讓馬克思的態度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呢?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第一大主力,毋庸置疑,是清朝的正規軍——八旗軍和綠營。但在1860年5月,八旗和綠營中最精銳的力量,被李秀成擊潰於江南、江北大營,幾乎全軍覆沒而。僅僅四個月後,僧格林沁的馬隊也在八裡橋覆滅了。可以說,以鹹豐為首的滿洲貴族手中僅有的兩個籌碼,已經喪失殆盡。腐朽清政府所能依靠的,只有曾國藩、胡林翼等人所招募的團練武裝——湘軍。
  • 湘軍崛起之戰:太平軍兩次殲滅八旗,給曾國藩做嫁衣
    為剿滅太平天國運動,鹹豐只能鼓勵地方辦團練,曾國藩湘軍在此背景下得以崛起。>曾國藩辦理湘軍,成為太平軍勁敵,但進展卻不那麼順利。因為,湘軍地位非常尷尬,連生存都成問題。首先,湘軍是私人武裝,很難從朝廷哪裡得到撥款,軍餉無法保障。其次,私人軍隊,一直是朝廷重點防範之對象,唐朝「安史之亂」慘劇,清朝不會不知道。最後,湘軍還是漢族地主軍隊,對滿蒙集團之威脅,可想而知。
  • 追殺太平軍到甲午慘敗,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1854年2月,曾國藩從衡陽移師北上,湘軍水陸17000人,戰艦百餘艘,浩浩蕩蕩進駐長沙,準備迎接成軍以來第一大規模戰鬥。對陣太平天國期間,湘軍前期連連慘敗,曾國藩差點連老命都陪上去了;後期則連戰連捷,追著陳玉成、李秀成等狂揍,最終攻入天京,滅了太平天國。
  • 曾國藩最終能打敗太平天國的原因,原來是這樣的
    湘軍有個「彭打鐵」。讀太平天國洪秀全,讀湘軍曾國藩,始終在思考:曾得到那麼多人民擁戴的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為什麼最後讓曾國藩讓湘軍給打敗了?為什麼太平軍越打越少,越打越不能打?而湘軍越打越多,越打越能打?諸多因素中什麼才是最主要的?
  • 安慶之戰:太平軍「圍魏救趙」與湘軍「圍點打援」之較量
    此次安慶戰敗,天京西部門戶喪失,拉開了太平天國敗亡之序幕。 安慶之戰,太平軍有主場優勢,但依然打不贏湘軍,原因何在呢?拋開其他因素不談,雙方所採取之戰術,直接關係到勝敗得失。安慶之戰:太平軍無法複製之前成功經驗,「圍魏救趙」之計失敗;湘軍繼續「圍點打援」,再次獲勝。在此,筆者就從雙方戰術分析,太平軍為何失敗,湘軍又為何勝利?
  • 統御江南,鄙視槍炮,稱霸晚清的湘軍實力到底怎麼樣?
    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埋葬了200多年的大清王朝。 在這場革命中,南方革命黨和武昌新軍最先挑頭,但沒想到革命黨沒殺進京城,清朝最倚仗的北洋新軍卻成為了它的掘墓人。革命爆發次年,袁世凱以逼宮的方式,讓溥儀這位小皇帝退位,體面地告別了歷史舞臺。
  • 都屬地方團練,為什麼曾國藩湘軍被裁10多萬,李鴻章淮軍能倖免?
    彈劾事件發生之後,曾國藩急了,多年的從政經驗,讓他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朝廷很有可能拿他開刀:「殺雞給猴看!」於是,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寫了一封家書,措辭十分嚴厲:「時局已趨穩定,殘敵難成氣候。升官晉職理所應當。可朝廷已有人彈劾你、我。況朝廷忌諱已久,戒心重重於湘軍之獨大。
  •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曾國藩和太平天國的關係!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當太平天國被剿滅的時候也是曾國藩也到了落幕的時候,曾國藩和太平天國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太平天國,曾國藩也許只是一個大學士,更不會青史留名,時勢造英雄,曾國藩就是太平天國造的英雄。洪秀全的起義,太平天國的持續發展,給曾國藩建立的湘軍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如果不是洪秀全造反,曾國藩也許會在理學的道路上終老。
  • 為何曾國藩綽號「曾剃頭」?湘軍屠城河水盡赤,兩歲小孩都不放過
    為何曾國藩綽號「曾剃頭」?這是曾國藩一名弟子對師父的評價,可再完美的人也有爭議。常言道,死後蓋棺定論,曾國藩去世早已過去了一百多年,人們對他的研究熱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與日俱增。 熟悉曾國藩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有個綽號「曾剃頭」。曾國藩奔喪回家後,地方鄉紳都請他出來主持湘鄉團練。
  •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捨生忘死,湘軍名將孫開華
    湘軍是在晚清時期湖南所建立的一支地方軍隊,其創建者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在湘軍中鮑超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悍將,而在鮑超帳下的頭號戰將就是孫開華,孫開華不但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戰功赫赫,更為重要的是在中法戰爭中,捍衛了國家主權
  • 太平天國滅亡後,湘軍8000精銳投奔太平軍,原因何在
    ,湘軍集團就開始大規模裁撤,曾國荃的五萬人馬全部裁掉,左宗棠的六萬軍隊被裁撤了四萬,成大吉、席寶田、王開琳等部下全部被裁撤。霆軍的戰鬥實力,可謂有目共睹,當霆軍的首領鮑超以病重為由請辭開缺以後,左宗棠想帶霆軍去西北,李鴻章想把霆軍納入淮系,曾國藩想盡一切辦法將霆軍,掌握在自己手中。
  • 太平天國覆滅後,慈禧下令將洪秀全分屍,為何曾國藩卻抗旨不尊?
    而清朝大臣曾國藩瞄準時機,借著鎮壓起義發展起了自己的湘軍,與太平天國耗了十幾個年頭。她聽聞這個消息也十分高興,當即就下令讓曾國藩把天王洪秀全分屍示眾,並將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押回京城。 但是,向來聽話的曾國藩既沒有將洪秀全的屍體示眾,也沒有將李秀成送回京城,最後的結果引得慈禧太后不滿,但是太后也無話可說。這也不是曾國藩故意要抗旨不尊,主要是這件事情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就連曾國藩也始料未及。
  • 湘軍後期有多亂?名將「連御十女」暴死,彭玉麟逼曾國藩殺弟弟
    曾國藩是近代的重要人物,他滅了太平天國之後,擁兵三十萬。很多人都勸他起兵稱帝,但是為何曾國藩沒有聽從反而拒絕了呢?其實背後暴露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湘軍已經到了不解散不行的地步了。 湘軍前期是鄉勇為主,算是一支比較乾淨的軍隊,但是到了後期以遊民和兵痞為主。
  • 天國疲軟:洋槍洋炮的30萬太平軍為何攻不下1萬湘軍?
    根據當時在太平天國軍中的外國人親眼所見而寫成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記載「(太平軍)騎兵執土耳其式的彎刀,一般是雙柄式,刀口厚而闊;使用的火器這時輕便的火繩槍,有時也有歐式的滑膛槍或手槍。槍兵攜火繩槍,天氣潮溼時則不能使用,也有歐式滑膛槍、手槍……第二等士兵通常是四人抬著一門抬炮,開放時置三腳架上。長矛隊僅執頂端裝有鐵尖的長竹竿和全體步兵通常使用的短而重的刀。
  • 所謂「無湘不成軍」,相比川軍和桂軍,湘軍的實力算什麼水平?
    與川軍一樣有名的,還有湘軍、桂軍等。其中,湘軍是一支比較特殊的隊伍……01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湘軍的歷史定位存在相當多的爭議。湘軍是晚清時期對湖南一帶軍隊的統稱,亦稱「湘勇」。晚清時期,清政府腐敗無能,太平天國運動勝利在即,而湘軍是晚清大臣曾國藩一手調教培養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