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雄心之下柔軟在生長

2020-09-04 十二點人物

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小婦人》,在七夕上映了。 這部電影有著十足的「世界名著」待遇—— 從四次提名奧斯卡的西爾莎·羅南,到「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赫敏」艾瑪·沃森,「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蘿拉·鄧恩……

演員陣容可以說是十分華麗了。

其實,對於《小婦人》這本書很多人更不陌生,豆瓣評分8.4,目前已經出現過72個版本。 就算在一眾「世界名著」中,這部小說都稱得上是「頂流」。

七夕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雖然結局和書中不同,但也算圓了夢,終於能從電影畫面中體會到舊時代女性的獨特魅力和勇敢。

哪怕擱到今日,這四姐妹努力追求自己人生的模樣也讓人羨慕,她們更是對女性獨立和追求勇敢最好的詮釋。

真正有逼格的「時代姐妹花」

《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

它更像是奧爾科特的一生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真實寫照,她描寫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馬奇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和感情故事。

這四個女孩子的命運也可以被看做是當時美國女性的幾種不同的人生選擇。

而小說中女主人公Jo,正是以她自己為原型。

因她從小受思想家愛默生的影響,所以小說強調了個人尊嚴與自立自律的觀念,這本內容平實細膩的小說具有一種教化人心的力量。這也是它能暢銷一百多年的基礎。

再拿奧爾科特生活的時代來說,正值夫權統治美國社會的時期。那時的女性禁錮於家庭生活之中,只能扮演著一種賢妻良母的角色。

1862年的時候,30歲的奧爾科特在南北戰爭期間擔任護士,當時女性不能獨自旅行,但她經常獨自上路,她以行動抵制社會對女性的偏見。

為了推動女性權益的進步,她為女權雜誌撰稿,並挨家挨戶鼓勵婦女投票。

她是康科德第一位登記投票的女性,投完票後,她說:「天並未降雷在我們大膽的頭上,地震也沒搖撼這座城鎮。」

因為這種女權思想的影響,當然,也因為她目睹了父母的婚姻,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她說寧願成為一個自由的老姑娘,劃著自己的獨木舟。

她用小說來表達自己對當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期許,她更希望獨立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女性真正能從思想上得到解放。

反觀《小婦人》一書中的四個女孩,雖然她們也曾求而不得,但卻恰恰都是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勇敢女性。

這也是為什麼《小婦人》在誕生到如今的100多年時間裡,無數女性以它為啟蒙讀物的原因了。

詮釋了世界上最的美麗,只有勇敢追求夢想

《小婦人》中令人最愛的角色應該是Jo,愛她的浪漫自由,愛她敢愛敢恨,更愛她敢於追求夢想。

在讀者心中對於她或許多多少少會有些遺憾,若要是她能和Laurie的愛情圓滿就更完美了,但這是一個關於錯過的愛情故事。

Laurie是一個美好的少年,家世好,教養好,人也好。他會和裙角壞了不方便在舞會跳舞的Jo,一起在舞會的窗簾後面跳舞,會在舞會後送Jo回家,也會和Jo一起在結冰的河上滑冰。

Laurie是喜歡Jo的,所以他大膽的跟Jo表白了,只是那時Jo心裡有更想做的事,所以乾脆拒絕了Laurie。

七年後,開始寫作的Jo從紐約回到家,突然發現自己還是喜歡Laurie的,她寫了一封信表達對Laurie的想念,投放在他們知道的秘密信箱。

不久後,Laurie從巴黎回來,Jo開心地跑上前擁抱著Laurie,本以為有情人終成眷屬,結果Laurie跟Jo介紹著身邊的女子,也就是Jo的妹妹Amy,Laurie和Amy已經訂婚了。

雖然在眾多讀者眼中很希望Laurie和Jo在一起,但為何作者並沒有成全這對金童玉女?這也是本書最值得體會的地方。

古往今來,我們習慣於圓滿的結局,喜歡男女主角最終排除重重困難走到一起,卻忽略了完美的夢終究存在童話中。

現實卻是握不住的沙子,放手也罷,與其如此不如換一個值得的人去愛。

就像書中Laurie,被Jo拒絕後,短暫萎靡不振後,也能愛上Amy,也願意打開自己的心扉,讓她走進來;

而當Jo發現Laurie已為別人未婚夫的時候,也沒有萎靡不振放棄生活,而是悄悄拿回那封放在信箱Laurie還沒看的信,撕碎信,繼續埋頭繼續寫作,繼續好好生活。

是《小婦人》為眾人撕去愛情的面紗,讓我們看到愛情真正的樣子,告訴我們不管有沒有被別人深深愛著,都要善待自己,要繼續敢愛,繼續相信愛。

當然了,或許有很多人並不喜歡Amy,認為她搶了Jo喜歡的人,不過,仔細回顧Amy不正是一個自信且有野心的女人麼?

在愛情面前,她敢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男人,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哪怕情敵是自己的親姐姐。

她對婚姻有著透徹的認識,她很清醒地知道,在她那個年代,如果她沒辦法成為成功的藝術家,就只能靠嫁個有錢人來擠進上流社會,以此改變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巴黎學畫畫的Amy,遇到被喬拒絕萎靡不振的Laurie,她沒有縱容Laurie,而是直接表達了對Laurie的失望,激勵Laurie重振生活並一點點走進他的心扉。

她願意為了Laurie成為畫家而努力等待,也願意為了改變自己家人的生活,為了讓自己擠進上流社會,去跟有錢人交往著;

所以還不確定和Laurie這段愛情有沒有結果時,她都能幹脆拒絕有錢男人的求婚,遵從自己的內心。

如果說Jo是堅持夢想的獨立女性,那麼Amy則是活得清醒,主動爭取自己幸福的女人。

在世人眼中傳統中的女性,都被要求溫柔,謙遜,乖巧懂事,尤其是在當時社會,女性更要懂得矜持不然會顯得太放浪,讓人難以珍惜。

但Amy卻是個異類,她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殊不知現實生活中像Amy這樣對生活清醒,要夢想,也要愛情的女性,更容易獲得幸福一些。

《小婦人》中同樣勇敢的還有大姐Meg, 一心想嫁給有錢人的Meg,最終卻嫁給了一個普通的家庭教師John,原因只有一個:她真的愛John。

就像Jo追求寫作夢一樣,想要獲得愛情的Meg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這也是一種獨立。她同樣也活得很漂亮。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女性獨立,僅僅是指堅強和強大,卻疏忽了真正的女性獨立,並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一個女人可以很堅強,也可以很溫柔,可以為夢想堅持,也可以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過著溫馨的小日子,這些都是很棒的人生,沒人能評判哪種人生更好。

因為女孩們堅持自己的選擇,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就是獨立。

正如《小婦人》中Meg,走進婚姻的女人,也可以做獨立女性。現如今並不是單身的人,才配稱之為獨立女性。

這讓我忽然想起今年母親節有了自己孩子卻因為「冠名權」被指責的Papi醬,很多人認為她生了孩子就應該爭取冠名權,她辛苦的養育孩子卻沒得到這些就是不公平。

當時,被圍攻的papi感覺有些無奈:「我不覺得結婚就是為了生孩子,也沒有說以後就不生了,這個因果關係不該是這樣的,我想的是順其自然。」

對她來說,無論是結婚還是生育,都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而非他人期待中,你必須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再說說Papi醬,僅僅用幾年時間,從一個素麵朝天的小姑娘,成為擔負起一個團隊的領袖,再到如今為人母,papi醬的人生實現了「三級跳」。

papi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用實際行動給大家展示了順其自然的態度。這不是獨立拿什麼才算是獨立呢?

因為有很多人都一樣,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

女性這一生,沒有固定的標準活法,就像小婦人中4個女孩的人生一樣,大姐Meg嫁給深愛但生活稍微拮据的家庭教師,Jo錯過愛情,堅持寫作,實現自己的寫作夢,Jo的小妹Amy嫁給了自己喜歡的有錢人,三妹Beth善良地幫助別人,也被人善良的對待過。

這四個女孩,她們性格特點不同,選擇也不同,有人結婚了,有人沒結婚,有人嫁給了有錢人,有人嫁給了窮人。

看似擁有不同的人生,但她們身上最大的共同點是:她們都靠著自己的努力,活得很幸福。

誰說女孩一定非要嫁給一個有錢有勢的男人才算完美?或者說堅持不懈努力實現夢想變成一個人人敬佩的女強人才算獨立成功?

可以說,不都是,《小婦人》通過四個女孩的不同人生故事,就是想告訴全天下女性的一件事:

女人的人生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跟隨自己的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最正確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電影《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
    伊萊扎·斯坎倫飾演的貝絲生活的目的被推向崇高,在真善美願望的光環之下,所有的苦難和傷痛都已被美化、升華。簡·奧斯汀用「小小的(兩寸寬的)象牙微雕「對19世紀社會風俗、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婚姻制度與女性愛情進行精細地描繪,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婦人》因其過於耀眼的道德外衣,需要透過表象才能看到女性在理想與現實間的困惑和抉擇。
  • 《小婦人》正式定檔:雄心之下,柔軟在生長
    劇中的三個女性,生活在不同的階層,各有特點,各自講述著身為女性的拼搏,無論是為了事業還是為了愛情、家庭。近些年,關於「獨立女性」的話題始終居高不下。網絡上對於「獨立」的定義是這樣的:關係上不依附、不隸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那麼,具體到女人身上,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獨立?對於「獨立女性」,8月25日即將登陸中國大銀幕的電影《小婦人》最具話語權。
  • 四度翻拍的《小婦人》,背後是一幅百年女性觀念的變遷史
    這一次,由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最新版本《小婦人》,藉助電影探討了當代女性關於愛情與婚姻的困惑,相信中國觀眾依然能從中收穫不少真知灼見。《小婦人》原著小說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四姐妹的基本人設是充滿母愛的梅格、獨立的喬、無私的貝絲、藝術的艾米。此外還有母親、姨媽等女性形象,每個版本都有些微差別。1933年喬治·庫克導演的《小婦人》是公認的改編比較成功的一個版本。影片比較忠實於原著,不僅票房大賣,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 電影《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書寫
    溫情表象之下,多樣化的女性形象塑造在一定意義上,《小婦人》擺脫了男性對於女性形象的刻板幻想,完成了女性多元形象的自我建構,走向了後現代開放、包容、多元的精神旨歸。根據弗洛伊德的「妓女與聖母」情結理論,影視中的男性往往習慣於將愛、性等兩種基本欲望,投射於固化的女性形象之上:通常體現為偉大的母親,墮落或性感的女性。
  • 年度女性大作《小婦人》影評:平淡故事隱藏的動人情感
    儘管《小婦人》小說已多次在大屏幕上登場,但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在《伯德小姐》之後,再度把故事主題聚焦在女性的心理層面,並找來西爾莎·羅南、艾瑪·沃森、弗洛倫斯佩治主演,透過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最初創作的《小婦人》、《好妻子》兩個章節,以今昔交錯的敘事方式前後呼應,從角色年少時期的快樂時光、逐漸成長而改變妥協,到最後回歸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賦予作品不同的時代意義
  • 【七夕有約】年度女性大作《小婦人》影評:平淡故事隱藏的動人情感
    導演以出身在同個家庭裡四位女兒的生活樣貌,深刻描繪她們身為當代小婦人的成長故事,無論是四個姊妹的爭吵喧鬧、家人互相影響而產生的心境變化、面對世俗女性刻板印象的順應和抵抗,或者最後各自朝著自己嚮往的目標前進,每位角色是如何因為年齡長幼、個性喜好的差異而有不同的人生際遇?而過程中又如何因為家人彼此之間的情感連接,讓她們如此緊密相依無法分離?這正是《小婦人》整部電影最迷人且最主要看點。
  • 《小婦人》8月25日上映,女性題材成熱點
    今日,電影《小婦人》官宣將於8月25日七夕檔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改編自同名經典小說的女性電影在2019年年底於北美上映後獲得了無數好評,讓內地影迷們十分期待。《小婦人》以女性為主題,主要講的是南北戰爭時期四姐妹在追逐真愛與夢想時的抉擇和掙扎,這部經典小說先後多次被改編搬上熒幕,其中1994年版的可謂是星光璀璨,薇諾娜·瑞德,克利斯蒂安·貝爾,科爾斯滕·鄧斯特等日後的好萊塢巨星都在裡面有精彩演出。
  • 《小婦人》:女性的歸宿一定要是婚姻才圓滿嗎?
    《小婦人》是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描寫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馬奇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和感情故事。它一向被視為女權運動的標誌性作品,翻拍無數。今年由羅南和甜茶主演的這個電影,採用雙敘事線,過去和現在兩條線的呈現方式,看起來有些混亂,但似乎更能讓觀眾體會到主角的成長。
  • 觀摩電影「小婦人」,淺讀不同時代的女性之路
    2018年4月,獲得《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不愧是個集美貌和智慧於一身的新女性。1868年,一出版商要求她寫一部關於女性的作品,《小婦人》就這樣誕生了。一出版就大受歡迎,是公認的美國巨著,被稱為道德家世小說。
  • 《小婦人》靈魂發問引熱議
    片中有關青春成長、女性選擇、婚姻與金錢、愛與自由等都是永不過時的主題,而且結合當下社會環境催生出新的內涵和意義,是近期電影市場上最值得反覆品味的良心之作,並被網友譽為「千萬女性成長必修課」、「男性也應該去看的女性佳片」,甚至還有一眾國內業界名人為影片自願打call。
  • 最新電影《小婦人》,和諧善良、獨立有愛的女性
    《小婦人》這部電影裡面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馬奇家的四個姐妹在清貧的家庭中有愛的成長的故事。他們的親情、愛情、學業、職業、生老、病死,這些是我們都要經歷的人生。作者通過馬奇一家的生活表述出來,非常的有教育意義。四位小婦人也在人生的悲歡離合當中,嘗到了各種酸甜滋味,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收穫了美滿幸福的家庭。
  • 奧斯卡獲獎影片《小婦人》:每個女孩都能向陽生長,不負愛與自由
    電影《小婦人》是根據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文學作品改編,迄今為止已經被搬上舞臺翻拍過無數次,成為流行文化中的著名IP,也是許多少女成長過程中心有戚戚的接頭暗號。從波伏娃、蘇珊·桑塔格到J.K.羅琳,甚至連《老友記》中的瑞秋都是《小婦人》的忠實粉絲,每個女孩都能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小婦人》---致那些可愛可敬的小婦人
    今天我要推薦的電影---《小婦人》2019·《小婦人》是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西爾莎.羅南、艾瑪沃特森、佛羅倫斯·珀、伊萊扎·斯坎倫、蘿拉·鄧恩、提莫西·查拉梅聯袂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2020年8月25日(七夕)在中國內地上映。
  • 《小婦人》:在矛盾與殊途中,女性依舊相愛
    畢竟,在女性地位不高、生存環境惡劣的南北戰爭時期,留守的婦女們互幫互助,以自己堅強的意志,撐起了許多顛沛流離的家庭。愛情與世俗追求,不妨礙做自己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於1868年出版的著作《小婦人》,取材於親身經歷,百年內多次翻拍為電影。
  • 《小婦人》聚齊神仙陣容,暖心療愈傳遞善意,成疫情後觀影首選
    》奧斯卡提名影片原定於2月14日在內地上映的《小婦人》由於疫情原因撤檔。電影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由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格雷塔.葛偉格執導,直擊當代女性困惑。《小婦人》電影反映了個人成長必然經歷的是無憂無慮的童年與殘酷凌冽的成人世界的落差感。《小婦人》小說是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作品,以南北戰爭為背景,描述了March一家四姊妹的故事。講述女性無法規避的問題和困擾,教你學會如何看待夢想、愛情與金錢,也是鼓舞數代女性的精神成長史。
  • 跟150年前的《小婦人》學什麼?
    電影《小婦人》根據同名文學作品改編,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四位姐妹,在尋找新生活、真愛與理想時,由女孩逐漸成長為女人的故事。話說,遠在1869年,美國女作家奧爾科特寫完《小婦人》的時候,一定想像不到,150年後,這個故事已經第五次搬上銀幕了。
  • 這屆《小婦人》的服裝,其實挺美的
    、方領襯衫、領結和燈芯絨西裝馬甲等,都突出了她不受禮節的束縛,想要打破女性限制的態度。圖片來自WENN/網絡小婦人不止如此,Jo的服飾最大程度化的捨棄了女性化特徵,幾乎所有的服裝都是以自由、便於行動為主,多選用寬鬆的棉質連衣裙和素色羊毛裙來襯託人物性格
  • 《小婦人》:拍出獨立女性的新意
    原標題:《小婦人》被贊拍出獨立女性的新意正在公映的《小婦人》上映8天,取得了3650萬元的票房,雖然這個數字不算驚豔,但該片卻在女性觀眾中贏得了好口碑,評價該片拍出了「獨立女性的新意」。《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
  • 《小婦人》靈魂發問引全網熱議
    高分奧斯卡佳作《小婦人》自七夕上映以來,便以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主題引發全網熱議。片中有關青春成長、女性選擇、婚姻與金錢、愛與自由等都是永不過時的主題,而且結合當下社會環境催生出新的內涵和意義,是近期電影市場上最值得反覆品味的良心之作,並被網友譽為「千萬女性成長必修課」、「男性也應該去看的女性佳片」,甚至還有一眾國內業界名人為影片自願打call。
  • 再看《小婦人》
    因為前幾天我才看完老版電影的《小婦人》,對於一個中國人——一個記不住外國人臉的中國人,我曾一度以為我看的是重製版。看到中間,才明白這真的是新版。相對於新版來說,老版的電影是按故事的發展順序來展開,似乎更好理解。但是新版結局的改編似乎更有新意,也更體現現代女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