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小婦人》,在七夕上映了。 這部電影有著十足的「世界名著」待遇—— 從四次提名奧斯卡的西爾莎·羅南,到「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赫敏」艾瑪·沃森,「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蘿拉·鄧恩……
演員陣容可以說是十分華麗了。
其實,對於《小婦人》這本書很多人更不陌生,豆瓣評分8.4,目前已經出現過72個版本。 就算在一眾「世界名著」中,這部小說都稱得上是「頂流」。
七夕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雖然結局和書中不同,但也算圓了夢,終於能從電影畫面中體會到舊時代女性的獨特魅力和勇敢。
哪怕擱到今日,這四姐妹努力追求自己人生的模樣也讓人羨慕,她們更是對女性獨立和追求勇敢最好的詮釋。
《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
它更像是奧爾科特的一生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真實寫照,她描寫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馬奇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和感情故事。
這四個女孩子的命運也可以被看做是當時美國女性的幾種不同的人生選擇。
而小說中女主人公Jo,正是以她自己為原型。
因她從小受思想家愛默生的影響,所以小說強調了個人尊嚴與自立自律的觀念,這本內容平實細膩的小說具有一種教化人心的力量。這也是它能暢銷一百多年的基礎。
再拿奧爾科特生活的時代來說,正值夫權統治美國社會的時期。那時的女性禁錮於家庭生活之中,只能扮演著一種賢妻良母的角色。
1862年的時候,30歲的奧爾科特在南北戰爭期間擔任護士,當時女性不能獨自旅行,但她經常獨自上路,她以行動抵制社會對女性的偏見。
為了推動女性權益的進步,她為女權雜誌撰稿,並挨家挨戶鼓勵婦女投票。
她是康科德第一位登記投票的女性,投完票後,她說:「天並未降雷在我們大膽的頭上,地震也沒搖撼這座城鎮。」
因為這種女權思想的影響,當然,也因為她目睹了父母的婚姻,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她說寧願成為一個自由的老姑娘,劃著自己的獨木舟。
她用小說來表達自己對當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期許,她更希望獨立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女性真正能從思想上得到解放。
反觀《小婦人》一書中的四個女孩,雖然她們也曾求而不得,但卻恰恰都是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勇敢女性。
這也是為什麼《小婦人》在誕生到如今的100多年時間裡,無數女性以它為啟蒙讀物的原因了。
《小婦人》中令人最愛的角色應該是Jo,愛她的浪漫自由,愛她敢愛敢恨,更愛她敢於追求夢想。
在讀者心中對於她或許多多少少會有些遺憾,若要是她能和Laurie的愛情圓滿就更完美了,但這是一個關於錯過的愛情故事。
Laurie是一個美好的少年,家世好,教養好,人也好。他會和裙角壞了不方便在舞會跳舞的Jo,一起在舞會的窗簾後面跳舞,會在舞會後送Jo回家,也會和Jo一起在結冰的河上滑冰。
Laurie是喜歡Jo的,所以他大膽的跟Jo表白了,只是那時Jo心裡有更想做的事,所以乾脆拒絕了Laurie。
七年後,開始寫作的Jo從紐約回到家,突然發現自己還是喜歡Laurie的,她寫了一封信表達對Laurie的想念,投放在他們知道的秘密信箱。
不久後,Laurie從巴黎回來,Jo開心地跑上前擁抱著Laurie,本以為有情人終成眷屬,結果Laurie跟Jo介紹著身邊的女子,也就是Jo的妹妹Amy,Laurie和Amy已經訂婚了。
雖然在眾多讀者眼中很希望Laurie和Jo在一起,但為何作者並沒有成全這對金童玉女?這也是本書最值得體會的地方。
古往今來,我們習慣於圓滿的結局,喜歡男女主角最終排除重重困難走到一起,卻忽略了完美的夢終究存在童話中。
現實卻是握不住的沙子,放手也罷,與其如此不如換一個值得的人去愛。
就像書中Laurie,被Jo拒絕後,短暫萎靡不振後,也能愛上Amy,也願意打開自己的心扉,讓她走進來;
而當Jo發現Laurie已為別人未婚夫的時候,也沒有萎靡不振放棄生活,而是悄悄拿回那封放在信箱Laurie還沒看的信,撕碎信,繼續埋頭繼續寫作,繼續好好生活。
是《小婦人》為眾人撕去愛情的面紗,讓我們看到愛情真正的樣子,告訴我們不管有沒有被別人深深愛著,都要善待自己,要繼續敢愛,繼續相信愛。
當然了,或許有很多人並不喜歡Amy,認為她搶了Jo喜歡的人,不過,仔細回顧Amy不正是一個自信且有野心的女人麼?
在愛情面前,她敢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男人,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哪怕情敵是自己的親姐姐。
她對婚姻有著透徹的認識,她很清醒地知道,在她那個年代,如果她沒辦法成為成功的藝術家,就只能靠嫁個有錢人來擠進上流社會,以此改變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巴黎學畫畫的Amy,遇到被喬拒絕萎靡不振的Laurie,她沒有縱容Laurie,而是直接表達了對Laurie的失望,激勵Laurie重振生活並一點點走進他的心扉。
她願意為了Laurie成為畫家而努力等待,也願意為了改變自己家人的生活,為了讓自己擠進上流社會,去跟有錢人交往著;
所以還不確定和Laurie這段愛情有沒有結果時,她都能幹脆拒絕有錢男人的求婚,遵從自己的內心。
如果說Jo是堅持夢想的獨立女性,那麼Amy則是活得清醒,主動爭取自己幸福的女人。
在世人眼中傳統中的女性,都被要求溫柔,謙遜,乖巧懂事,尤其是在當時社會,女性更要懂得矜持不然會顯得太放浪,讓人難以珍惜。
但Amy卻是個異類,她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殊不知現實生活中像Amy這樣對生活清醒,要夢想,也要愛情的女性,更容易獲得幸福一些。
《小婦人》中同樣勇敢的還有大姐Meg, 一心想嫁給有錢人的Meg,最終卻嫁給了一個普通的家庭教師John,原因只有一個:她真的愛John。
就像Jo追求寫作夢一樣,想要獲得愛情的Meg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這也是一種獨立。她同樣也活得很漂亮。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女性獨立,僅僅是指堅強和強大,卻疏忽了真正的女性獨立,並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一個女人可以很堅強,也可以很溫柔,可以為夢想堅持,也可以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過著溫馨的小日子,這些都是很棒的人生,沒人能評判哪種人生更好。
因為女孩們堅持自己的選擇,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就是獨立。
正如《小婦人》中Meg,走進婚姻的女人,也可以做獨立女性。現如今並不是單身的人,才配稱之為獨立女性。
這讓我忽然想起今年母親節有了自己孩子卻因為「冠名權」被指責的Papi醬,很多人認為她生了孩子就應該爭取冠名權,她辛苦的養育孩子卻沒得到這些就是不公平。
當時,被圍攻的papi感覺有些無奈:「我不覺得結婚就是為了生孩子,也沒有說以後就不生了,這個因果關係不該是這樣的,我想的是順其自然。」
對她來說,無論是結婚還是生育,都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而非他人期待中,你必須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再說說Papi醬,僅僅用幾年時間,從一個素麵朝天的小姑娘,成為擔負起一個團隊的領袖,再到如今為人母,papi醬的人生實現了「三級跳」。
papi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用實際行動給大家展示了順其自然的態度。這不是獨立拿什麼才算是獨立呢?
女性這一生,沒有固定的標準活法,就像小婦人中4個女孩的人生一樣,大姐Meg嫁給深愛但生活稍微拮据的家庭教師,Jo錯過愛情,堅持寫作,實現自己的寫作夢,Jo的小妹Amy嫁給了自己喜歡的有錢人,三妹Beth善良地幫助別人,也被人善良的對待過。
這四個女孩,她們性格特點不同,選擇也不同,有人結婚了,有人沒結婚,有人嫁給了有錢人,有人嫁給了窮人。
看似擁有不同的人生,但她們身上最大的共同點是:她們都靠著自己的努力,活得很幸福。
誰說女孩一定非要嫁給一個有錢有勢的男人才算完美?或者說堅持不懈努力實現夢想變成一個人人敬佩的女強人才算獨立成功?
可以說,不都是,《小婦人》通過四個女孩的不同人生故事,就是想告訴全天下女性的一件事:
女人的人生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跟隨自己的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最正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