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150年前的《小婦人》學什麼?

2020-09-10 紀千葉

2月中旬,好萊塢電影《小婦人》正式宣布,因疫情原因在中國內地撤檔,影片上映原定在2月14日的情人節檔。就在剛剛落幕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這部獲六項提名的電影,最終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項」。


▲ 圖片來源於網絡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獲得了「最佳服裝設計獎項」,卻不意味著它只在服裝方面好,而是全面好,非常好!這就要說到奧斯卡金像獎的「潛規則」。排名靠前的幾部影片,都是絕好的。但是,不能都拿「導演獎」啊。於是,就多個「獎」平分。拿到其中任何一項獎,都是頂級影片。

電影《小婦人》根據同名文學作品改編,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四位姐妹,在尋找新生活、真愛與理想時,由女孩逐漸成長為女人的故事。話說,遠在1869年,美國女作家奧爾科特寫完《小婦人》的時候,一定想像不到,150年後,這個故事已經第五次搬上銀幕了。

▲ 圖片來源於網絡,1933版《小婦人》


▲ 圖片來源於網絡,1994版《小婦人》

Chap. 1

是什麼原因,令一部描寫女性題材的故事,如此經久不衰呢?豆瓣電影的劇情介紹寫著:電影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由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格雷塔.葛偉格執導,直擊當代女性困惑。

注意:最後幾個字:「直擊當代女性困惑」——難道說,150年前女性之困惑,跟今天的女性是一樣的?

還真是。真是一樣的!

關於女性的自我覺醒、對獨立的追求、關於親情、愛情的區分,關於個人與家庭的選擇。

時代的車輪一直滾滾向前,從來沒有停過。而人類的心靈,卻仿佛總是在時光的鞦韆上蕩來蕩去。

150年前,嚮往名媛生活、嫁給愛情的梅格,為婚後的窘迫而苦惱,為買一條裙子的面料而內心糾結。

今天的你,內心抱怨老公掙的太少,滿足不了孩子的各種教育,滿足不了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哪怕是國內旅遊,滿足不了你婚前嚮往的幸福生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150年前,熱愛文學、追求自由的喬,為了理想去紐約闖蕩。為了靠稿費維生,不得不向出版商妥協,把內容修改得譁眾取寵、誇張可笑。

今天的你,為了理想去大城市打拼,不得不更改方案以取悅自己的老闆和客戶,不得不接受996的時間表,不得不推遲結婚生子的時間表。


▲ 圖片來源於網絡


150年前,以追逐藝術之名依附上流社會的艾米,從小生活在才華橫溢的喬的陰影之下,卻具有超強的野心,被富婆姑姑稱為全家唯一頭腦清醒之人。遊歷歐洲藝術聖地之後,才承認,自己的有限才華,不足以使自己經濟獨立。於是冷靜的規劃:嫁給富裕階級,謀求務實人生。

今天的你,身邊是否永遠有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閨蜜?你是否信守精緻的利己主義,在挫敗之後,學會冷靜的調整人生的目標和節奏?你是否客觀地衡量身邊男人的當下價值,以及未來提升空間?


▲ 圖片來源於網絡

150年前,在家裡最沒有存在感的貝斯,更願意沉浸在自己的鋼琴世界裡。默默地陪伴和維護媽媽。執著地給貧困潦倒的鄰居家送食物。堅定地支持姐姐搞寫作。她弱小,卻勇於承擔。無奈,被傳染病纏身,不得醫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很多年輕女性,被突如其來的病毒擊中。或者身在武漢,或者身在湖北其他城市,或者不在疫區卻偏偏染病。那麼,無論曾經怎樣沉浸於美好的小宇宙,曾經怎樣默默承擔家庭重任,怎樣熱衷公益、做過無數好事——如今卻只能孤獨地躺在病床,接受救治,或只能等待救治。人生叵測,並非善有善報。


▲ 圖片來源於網絡

《聖經·舊約 》裡寫道: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技如何進步,人類所身處的現實境況,以及情感困境,卻總是似新實舊,飄移卻仍相似。

說到此時,似乎有些傷感吧?

但說實話,《小婦人》其實是一部積極、樂觀、治癒心靈的電影。幾位大女主粉墨登場,把一個半世紀前的生涯,再現得活靈活現。

於是,靠原作的母本,靠導演的再造,靠明星們的演繹,這部電影帶給當代女性有用的東西。有的可學習,有些能借鑑……

Chap. 2

那麼聰明的你會問:我們能跟150年前、那些遙遠的小婦人們學些什麼呢?

第一,學習坦誠。在咱們中華文化裡——不論古代還是當今,很多時候,坦誠,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

對自己坦誠?承認自己有野心、承認自己有欲望?內心會覺得不安,似在被道德所譴責。對別人坦誠?直說自己不愛對方、直說自己需要對方做什麼?又擔心會破壞當前的關係。

然而,真相卻是:一個人活得越真實,就越接近幸福。越是對自己坦誠、對別人坦誠,就越招人喜歡,關係也越牢靠。

電影裡,喬和艾米都是勇敢、叛逆的女性。兩個人在發生爭執、表達憎恨的時候,非常簡單直接。艾米告訴喬,寫作的文稿,對於喬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自己只有毀了她的手稿,才最讓她難過。即便如此姐妹花,也不是常鮮的塑料花。

喬在拒絕青梅竹馬的勞裡時,坦白說:自己不能愛他,因為她試過愛上他,卻失敗了。聽聽,這話有多傷人。但是,兩人的小船也並沒有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艾米有野心,卻不虛偽,她從不掩蓋對上流社會生活的憧憬,也不掩飾對現實生活的精明打算。她的坦誠,也為她贏得富婆姑姑的青睞,得以隨姑姑去遊歷歐洲,廣見世面。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學習被尊重——即便沒有愛,也要有尊重

在這個世界上,你愛的人剛好也愛你,那是幸運的;若是不愛,也是正常的。一個人不愛你,並不代表你不值得愛。

勞裡被喬拒絕之後,頹廢、酗酒、自暴自棄。這時候的艾米,雖然心裡依然暗戀勞裡,卻不客氣的表達了對他這種狀態的厭惡。她狠狠的留給勞裡一句話:即使沒人愛我,我至少會贏得尊重。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的,被愛的前提,是被尊重;被尊重前提,是愛自己

第三,永不放棄自己的愛好。是的,堅持自己的愛好,無論那愛好是什麼。

像喬一樣熱愛寫作,瘋狂的寫作。像貝絲一樣熱愛彈琴,執著彈下去。

一個人,只有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生命力才能被滋養、被煥發,創造力才能被激活、被展現。

▲ 圖片來源於網絡

堅持自己的愛好,就是保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精神世界。越是在人生苦難之時,這小小的精神世界越顯得尤為珍貴。

第四,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確定一個成年人的兩個標誌是:獨立選擇,並獨自承擔選擇的結果。

可以把選擇權交給別人嗎?把責任轉嫁他人?不行。貌似輕鬆了,餘生卻會陷入無窮的自我憎恨,以及對他人的抱怨之中。

梅格嚮往婚姻生活。喬勸她不要結婚,要揣著理想和自己一起去大城市!梅格卻說,咱們倆的夢想不一樣,但這並不代表我的夢想不重要。婚後的生活很拮据,難免令梅格苦悶。然而,最終她選擇了承擔這樣的結果。放棄自己不切實際的物慾,而不是抱怨錢太少。因為是她自己選擇嫁給愛情的。儘管對方只是個窮教師,但她依然有信心經營好生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擱在今天,換成咱們,也是同樣!要麼,就接受和承擔;要麼,就處處努力,改變現狀。總之,不要抱怨別人,也莫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第五,若做母親,做一個懂得放手的母親。

影片裡,最令人感慨的,是四位姑娘的媽媽。自始至終給孩子們的,都是肯定和讚許!在孩子小的時候,盡情的寵愛;在孩子長大的時候,樂於放手,鼓勵她們去追逐自己的人生。


▲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送別梅格和未婚夫出行前,這位母親說:女孩子就是要見見世面,才能決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當艾米遊歷歐洲,母親真心替她高興。在喬最悲傷失落的時候,母親說,你不應該被困在這裡,去大城市吧……


▲ 圖 片來源於網絡

母親不放手,孩子永遠不會獨立。

而一個不獨立的人,一定不會幸福。

今天,我們總說「原生家庭」。的確,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創傷很難治癒,然而,永遠不要試圖改變你的原生家庭。要改變,就改變你自己。想想看,如果為人父母,你會怎樣對待孩子……

Chap. 3

時光,從未帶走任何真理。

150年前的《小婦人》,對今天的女性來說,依然意義非凡,依舊鼓舞人心。

如果上述這些,都不足以打動你,那麼,你至少應該跟她們學一學怎麼穿衣服。

▲ 圖 片來源於網絡

▲ 圖 片來源於網絡

相比那些「不講究」的現代女性——只看品牌,只問價格,不論審美,胡穿一通,影片中的女角們穿得真心好看!細心跟她們學學吧,怎麼搭配顏色,如何選擇款式,怎樣穿起來宜人——雖不奢華卻令人愉悅。

畢竟,《小婦人》贏得的奧斯卡獎項,是「最佳服裝設計獎」。

- E N D -


相關焦點

  • 《小婦人》150年後的歷久彌新
    這也是為什麼2019版的《小婦人》一經上映,便遭到了漫天質疑。距離小說出版,已經過了150年,時過境遷,且有諸多版本在前,還有必要再翻拍新版的《小婦人》嗎?每一個時代,都需要一種細膩的力量。在認清現實後,仍然熱愛生活是真正的英雄主義,這群善良、熱情、朝氣蓬勃的溫暖女孩們,在任何時代都會像火焰一樣閃耀,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真正熱愛生活、擁抱生活。
  • 夜讀|什麼能勝過塑料姐妹情?150歲的《小婦人》這麼說……
    前不久的第92屆奧斯卡角逐中,由執導過《伯德小姐》的格蕾塔·葛韋格導演的電影《小婦人》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多項提名,可惜最終只收穫了最佳服裝設計獎。從文本到銀幕,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19世紀寫就的這個四姐妹的故事,跨越了150多年,依舊保持著其獨有的魅力,不斷被翻拍和改編,近100年來改編25次,平均每4年推出一部同名影視作品。為什麼?小說講述一家四個獨立女性之間的羈絆,她們堅守自我、努力追夢、相互關愛。
  • 150年前的小婦人故事也有套路
    每天只排一場的《小婦人》是這場戰爭中的旁觀者。晚了一年,《小婦人》選擇和《八佰》、《信條》一起在中國上映。到此一遊的心態彰顯,首日上映就只有1082萬的票房。《小婦人》這樣的電影早上映晚上映,其實關係不大。
  • 《小婦人》正式定檔:雄心之下,柔軟在生長
    那麼,具體到女人身上,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獨立?對於「獨立女性」,8月25日即將登陸中國大銀幕的電影《小婦人》最具話語權。電影《小婦人》劇照150年前的文學名著《小婦人》,自問世以來,一直風靡至今。不管是150年前還是今天,這個世界對雄心勃勃的女孩來說都不算容易。《小婦人》提供了一種安慰:女孩們的雄心壯志,那些渴望打破世界束縛的、充滿活力的心臟,總會獲得獨特的回報。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兒時,對我們來說,那時的世界充滿無限的可能性,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成年之後,社會和成年人的責任開始磨平我們的稜角;最後我們終於老去,懷念著過去的酸甜苦辣,感慨著歲月蹉跎。
  • 獨立女性的鼻祖,150年前就出現了
    最近這部火遍全球的電影《小婦人》或許能給你答案。它在今年的奧斯卡斬獲了6項提名,全球8萬多影迷給它打出了8.2的高分。《小婦人》的故事圍繞美國19世紀一個普通家庭的四姐妹展開。在那個年代,女性唯一的歸宿就是「嫁得好」。她們打扮漂亮,參加交際舞會,為的是找一個富有的夫婿,好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拯救貧窮的家庭,此外別無他想。
  • 《小婦人》差強人意小婦人
    最近很頻繁地看到關於電影小婦人中的種種且大多都是溢美之詞 但其實沒能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我覺得是在意料之中 去年在沒看過原著前提下看了一遍 估計是接在傲慢與偏見後看的所以小婦人對我來說心理落差有點大 從選角上看 從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艾瑪沃森和甜茶 但是從劇本角色來看這兩個並沒有給我帶來其想要塑造的形象梅格和勞裡相匹配的感覺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因為它是為溫暖而生的電影
    暖烘烘的火爐邊,四姊妹為了參加舞會吵吵鬧鬧,鄰居富少爺也來湊一腳——如果150年前美國也有類似當代韓劇風靡全境的成長愛情故事,大概就是《小婦人》了。在最新電影版《小婦人》的開篇,傲慢的中年男書商用不容置喙的威嚴,向前來投稿的喬發出「命令」:她未來所創作小說女主角的結局,都不能超出結婚或死亡這兩個終極方向。即便心懷不甘,在作品得以發表的激勵下,喬仍然接受了這個要求,隨即手握稿酬愉悅飛奔於茫茫人海。問世152年來,《小婦人》的意義早已超越一本暢銷書的名頭。
  • 影評:《小婦人》(2019)
    《小婦人》是美國名著,首次出版於1868年。2019版算是《小婦人》150周年的紀念。在19版之前,大銀幕上比較知名的版本有三個,1933版,1949版,1994版。和之前的三個版本相比,19版是最特殊的一版。雖然是改編劇本,但依舊能從影片中感受到格蕾塔·葛韋格導演強烈的作者意識。
  • 不負愛與自由––《小婦人》
    電影《小婦人》電影簡介喬要跟出版社老闆商討她的初稿作品,嘴邊掛著「我要主宰自己人生」的她,經常回想起這個吵鬧而溫暖的家《小婦人》寫於1866年,出版迄今剛好150周年。《小婦人》、《長腿叔叔》、《傲慢與偏見》,其中《傲慢與偏見》是高中時朋友推薦看的,一看不可收拾,於是開始找類似的書,看到甜茶和羅南演,於是更為激動⊙∀⊙!猶記喬屁股後邊的裙子被爐火燒了個破洞,在舞會上東躲西藏的她遇到了小少爺勞裡。那是全書中最為愉悅的時光,怦然心動兩小無猜。
  • 想學藝術?先看看徵服了奧斯卡的「神片」《小婦人》再說!
    在剛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小婦人》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音樂、最佳服裝設計6大含金量極高的提名,並斬獲最佳服裝設計獎。《小婦人》整部電影講述了馬奇家四個女兒,在南北戰爭期間經歷戰亂、家庭、愛情的劇變中仍能互相理解和支持,並勇於追尋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歸宿的故事。
  • 羅南拒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除了先鋒與女權,《小婦人》新在哪?
    《小婦人》的影、劇版翻拍不少於十部,跨越近100年至今仍被翻新,新版不僅改變敘事結構,在細節、張力、人物情感轉變上的處理都十分成熟、細膩,塑造出不同於以往的&34;——喬與艾米。7年前貝絲病重,喬醒來不見貝絲,焦急下樓,媽媽轉身,露出貝絲的身影,對比7年後又發生同樣情況,喬慢悠悠走下樓,內心期望7年前的相同畫面,媽媽轉身,貝絲卻不在了。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
    暖烘烘的火爐邊,四姊妹為了參加舞會吵吵鬧鬧,鄰居富少爺也來湊一腳——如果150年前美國也有類似當代韓劇風靡全境的成長愛情故事,大概就是《小婦人》
  • 二刷《小婦人》,我才發現電影裡隱藏著這麼多藝術「彩蛋」
    而這,其實早在150年前,就有人寫過女性「乘風破浪」了《小婦人》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Jacqueline Durran)獲獎現場小趣先給大家簡單的說一說《小婦人》的電影講了些什麼。>《小婦人》小說問世一百多年來,被多次搬上熒幕。
  • 《小婦人》今上映,祝有情人終成妹夫
    ,理由有三:第一,《小婦人》原本定檔2.14情人節,當時適逢奧斯卡頒獎季,《小婦人》在有獎項的加持下,僅淘票票平臺就有60多萬人標記了想看。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小婦人》僅僅出走半年,歸來儼然成了「老婦人」,時間是她最大的劣勢,晚一天上映,就要遭受多一些損失。無奈之下,《小婦人》低調定檔七夕,儘管命裡早已標註了結局:陪跑炮灰,票房慘澹。
  • 二刷《小婦人》,我才發現電影裡隱藏著這麼多藝術「彩蛋」!
    而這,其實早在150年前,就有人寫過女性「乘風破浪」了。它就是——《小婦人》。在其誕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時間裡,無數女性以這本小說作為自己的啟蒙閱讀,又有無數電影作品演繹這個關於親情和成長的女性故事。不過呢,今天小趣要說的,是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還一舉摘得了最佳服裝設計獎,卻被網友吐槽為服裝效果「最差的一版」的電影《小婦人》。右:《小婦人》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Jacqueline Durran)獲獎現場小趣先給大家簡單的說一說《小婦人》的電影講了些什麼。
  • 《小婦人》發起世界讀書日活動
    《小婦人》讀書日媒體聯合活動  時光網訊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奧獎療愈佳作《小婦人》,改編自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經典同名長篇小說今天(4月23日)正值世界讀書日,電影《小婦人》發起「春天最適合讀小婦人」活動,鼓勵網友在疫情期間從閱讀原著中獲得慰藉和力量,一同期待撤出情人節檔期的《小婦人》儘快重新定檔,早日登上國內大銀幕。   在原著《小婦人》中,作者奧爾科特以細膩筆觸描寫馬奇四姐妹的家庭生活,又以真實且深刻的主題賦予她們的成長以內涵,令無數讀者重獲新生與希望,並感受到字裡行間的積極力量。
  • 從情人節到七夕,《小婦人》終於來了,但是你看懂了麼?
    除此之外,還有英國、日本、韓國、中國也都改編拍攝過《小婦人》。可以說,《小婦人》是全世界被拍成電影最多的小說之一。》電影的最大不同,是這版《小婦人》的倒敘、插敘結構。讓已經成年的四姐妹回望7年前的快樂時光,而且用不同的色調來展示。成年四姐妹的生活場景是灰暗的冷色調,7年前天真可愛的小婦人場景是明亮的暖色調。影片在溫暖的少女時代和充滿困境的現實間來回穿梭,形成鮮明的對比。
  • 大銀幕上的《小婦人》
    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在被翻譯成55種語言並影響了從西蒙娜·德·波伏娃到埃琳娜·費蘭特等一眾作家之後,由格蕾塔·葛韋格編劇和導演的《小婦人》於2019年上映並收穫了不俗的票房與口碑。對於《小婦人》的忠實擁躉們來說,這是一個巧妙的轉折,而對於初觀者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別出心裁的切入點。如果說把敘事分成兩條時間線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貝絲的命運來得早了些,儘管葛韋格在兩個不同的時間段裡,讓喬從同一個樓梯上走下,發現「生」與「死」的妹妹時,視覺上有一個奇特的變化。
  • 奧斯卡最佳影片【小婦人】百度雲網盤超清中字在線資源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或者閱讀原文獲取資源小婦人百度雲資源免費觀看電影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
  • 原來你是這樣的《小婦人》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王贇收穫奧斯卡6項重量級提名,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的電影《小婦人》正在上映,150周年紀念版《小婦人》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同步出版。儘管在時下的環境裡,人們更多地關注以喬為代表的女性獨立自主的一面,但《小婦人》中所描繪的簡單質樸、充滿愛意的家庭氛圍仍然能夠溫暖讀者的心。 小說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1832—1888)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一個貧寒家庭。父親A·布朗生·奧爾科特是一個不得志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立志辦學,但缺乏支持者,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