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好萊塢電影《小婦人》正式宣布,因疫情原因在中國內地撤檔,影片上映原定在2月14日的情人節檔。就在剛剛落幕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這部獲六項提名的電影,最終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項」。
▲ 圖片來源於網絡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獲得了「最佳服裝設計獎項」,卻不意味著它只在服裝方面好,而是全面好,非常好!這就要說到奧斯卡金像獎的「潛規則」。排名靠前的幾部影片,都是絕好的。但是,不能都拿「導演獎」啊。於是,就多個「獎」平分。拿到其中任何一項獎,都是頂級影片。
電影《小婦人》根據同名文學作品改編,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四位姐妹,在尋找新生活、真愛與理想時,由女孩逐漸成長為女人的故事。話說,遠在1869年,美國女作家奧爾科特寫完《小婦人》的時候,一定想像不到,150年後,這個故事已經第五次搬上銀幕了。
▲ 圖片來源於網絡,1933版《小婦人》
▲ 圖片來源於網絡,1994版《小婦人》
Chap. 1
是什麼原因,令一部描寫女性題材的故事,如此經久不衰呢?豆瓣電影的劇情介紹寫著:電影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由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格雷塔.葛偉格執導,直擊當代女性困惑。
注意:最後幾個字:「直擊當代女性困惑」——難道說,150年前女性之困惑,跟今天的女性是一樣的?
還真是。真是一樣的!
關於女性的自我覺醒、對獨立的追求、關於親情、愛情的區分,關於個人與家庭的選擇。
時代的車輪一直滾滾向前,從來沒有停過。而人類的心靈,卻仿佛總是在時光的鞦韆上蕩來蕩去。
150年前,嚮往名媛生活、嫁給愛情的梅格,為婚後的窘迫而苦惱,為買一條裙子的面料而內心糾結。
今天的你,內心抱怨老公掙的太少,滿足不了孩子的各種教育,滿足不了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哪怕是國內旅遊,滿足不了你婚前嚮往的幸福生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150年前,熱愛文學、追求自由的喬,為了理想去紐約闖蕩。為了靠稿費維生,不得不向出版商妥協,把內容修改得譁眾取寵、誇張可笑。
今天的你,為了理想去大城市打拼,不得不更改方案以取悅自己的老闆和客戶,不得不接受996的時間表,不得不推遲結婚生子的時間表。
▲ 圖片來源於網絡
150年前,以追逐藝術之名依附上流社會的艾米,從小生活在才華橫溢的喬的陰影之下,卻具有超強的野心,被富婆姑姑稱為全家唯一頭腦清醒之人。遊歷歐洲藝術聖地之後,才承認,自己的有限才華,不足以使自己經濟獨立。於是冷靜的規劃:嫁給富裕階級,謀求務實人生。
今天的你,身邊是否永遠有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閨蜜?你是否信守精緻的利己主義,在挫敗之後,學會冷靜的調整人生的目標和節奏?你是否客觀地衡量身邊男人的當下價值,以及未來提升空間?
▲ 圖片來源於網絡
150年前,在家裡最沒有存在感的貝斯,更願意沉浸在自己的鋼琴世界裡。默默地陪伴和維護媽媽。執著地給貧困潦倒的鄰居家送食物。堅定地支持姐姐搞寫作。她弱小,卻勇於承擔。無奈,被傳染病纏身,不得醫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很多年輕女性,被突如其來的病毒擊中。或者身在武漢,或者身在湖北其他城市,或者不在疫區卻偏偏染病。那麼,無論曾經怎樣沉浸於美好的小宇宙,曾經怎樣默默承擔家庭重任,怎樣熱衷公益、做過無數好事——如今卻只能孤獨地躺在病床,接受救治,或只能等待救治。人生叵測,並非善有善報。
▲ 圖片來源於網絡
《聖經·舊約 》裡寫道: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技如何進步,人類所身處的現實境況,以及情感困境,卻總是似新實舊,飄移卻仍相似。
說到此時,似乎有些傷感吧?
但說實話,《小婦人》其實是一部積極、樂觀、治癒心靈的電影。幾位大女主粉墨登場,把一個半世紀前的生涯,再現得活靈活現。
於是,靠原作的母本,靠導演的再造,靠明星們的演繹,這部電影帶給當代女性有用的東西。有的可學習,有些能借鑑……
Chap. 2
那麼聰明的你會問:我們能跟150年前、那些遙遠的小婦人們學些什麼呢?
第一,學習坦誠。在咱們中華文化裡——不論古代還是當今,很多時候,坦誠,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
對自己坦誠?承認自己有野心、承認自己有欲望?內心會覺得不安,似在被道德所譴責。對別人坦誠?直說自己不愛對方、直說自己需要對方做什麼?又擔心會破壞當前的關係。
然而,真相卻是:一個人活得越真實,就越接近幸福。越是對自己坦誠、對別人坦誠,就越招人喜歡,關係也越牢靠。
電影裡,喬和艾米都是勇敢、叛逆的女性。兩個人在發生爭執、表達憎恨的時候,非常簡單直接。艾米告訴喬,寫作的文稿,對於喬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自己只有毀了她的手稿,才最讓她難過。即便如此姐妹花,也不是常鮮的塑料花。
喬在拒絕青梅竹馬的勞裡時,坦白說:自己不能愛他,因為她試過愛上他,卻失敗了。聽聽,這話有多傷人。但是,兩人的小船也並沒有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艾米有野心,卻不虛偽,她從不掩蓋對上流社會生活的憧憬,也不掩飾對現實生活的精明打算。她的坦誠,也為她贏得富婆姑姑的青睞,得以隨姑姑去遊歷歐洲,廣見世面。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學習被尊重——即便沒有愛,也要有尊重
在這個世界上,你愛的人剛好也愛你,那是幸運的;若是不愛,也是正常的。一個人不愛你,並不代表你不值得愛。
勞裡被喬拒絕之後,頹廢、酗酒、自暴自棄。這時候的艾米,雖然心裡依然暗戀勞裡,卻不客氣的表達了對他這種狀態的厭惡。她狠狠的留給勞裡一句話:即使沒人愛我,我至少會贏得尊重。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的,被愛的前提,是被尊重;被尊重前提,是愛自己。
第三,永不放棄自己的愛好。是的,堅持自己的愛好,無論那愛好是什麼。
像喬一樣熱愛寫作,瘋狂的寫作。像貝絲一樣熱愛彈琴,執著彈下去。
一個人,只有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生命力才能被滋養、被煥發,創造力才能被激活、被展現。
▲ 圖片來源於網絡
堅持自己的愛好,就是保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精神世界。越是在人生苦難之時,這小小的精神世界越顯得尤為珍貴。
第四,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確定一個成年人的兩個標誌是:獨立選擇,並獨自承擔選擇的結果。
可以把選擇權交給別人嗎?把責任轉嫁他人?不行。貌似輕鬆了,餘生卻會陷入無窮的自我憎恨,以及對他人的抱怨之中。
梅格嚮往婚姻生活。喬勸她不要結婚,要揣著理想和自己一起去大城市!梅格卻說,咱們倆的夢想不一樣,但這並不代表我的夢想不重要。婚後的生活很拮据,難免令梅格苦悶。然而,最終她選擇了承擔這樣的結果。放棄自己不切實際的物慾,而不是抱怨錢太少。因為是她自己選擇嫁給愛情的。儘管對方只是個窮教師,但她依然有信心經營好生活。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擱在今天,換成咱們,也是同樣!要麼,就接受和承擔;要麼,就處處努力,改變現狀。總之,不要抱怨別人,也莫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第五,若做母親,做一個懂得放手的母親。
影片裡,最令人感慨的,是四位姑娘的媽媽。自始至終給孩子們的,都是肯定和讚許!在孩子小的時候,盡情的寵愛;在孩子長大的時候,樂於放手,鼓勵她們去追逐自己的人生。
▲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送別梅格和未婚夫出行前,這位母親說:女孩子就是要見見世面,才能決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當艾米遊歷歐洲,母親真心替她高興。在喬最悲傷失落的時候,母親說,你不應該被困在這裡,去大城市吧……
▲ 圖 片來源於網絡
母親不放手,孩子永遠不會獨立。
而一個不獨立的人,一定不會幸福。
今天,我們總說「原生家庭」。的確,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創傷很難治癒,然而,永遠不要試圖改變你的原生家庭。要改變,就改變你自己。想想看,如果為人父母,你會怎樣對待孩子……
Chap. 3
時光,從未帶走任何真理。
150年前的《小婦人》,對今天的女性來說,依然意義非凡,依舊鼓舞人心。
如果上述這些,都不足以打動你,那麼,你至少應該跟她們學一學怎麼穿衣服。
▲ 圖 片來源於網絡
▲ 圖 片來源於網絡
相比那些「不講究」的現代女性——只看品牌,只問價格,不論審美,胡穿一通,影片中的女角們穿得真心好看!細心跟她們學學吧,怎麼搭配顏色,如何選擇款式,怎樣穿起來宜人——雖不奢華卻令人愉悅。
畢竟,《小婦人》贏得的奧斯卡獎項,是「最佳服裝設計獎」。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