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開啟了久違的票房大戰。
每天只排一場的《小婦人》是這場戰爭中的旁觀者。
晚了一年,《小婦人》選擇和《八佰》、《信條》一起在中國上映。
到此一遊的心態彰顯,首日上映就只有1082萬的票房。
《小婦人》這樣的電影早上映晚上映,其實關係不大。
在一年後仍然選擇買票,進入電影院的觀眾一定是有童年情結的。
這部電影是一個持續了很久的大IP。
從小說到動畫片,到電影到電視劇,反覆的投拍。
故事很簡單,講述的是四個姑娘對婚姻對愛情對事業的選擇。
誕生於1869的故事離我們已經有150年的距離,卻始終是電影人的寵愛的改編題材。
並不是編劇無能,只是這樣的片子生來就不會失敗。
排片量不大,評價不錯,豆瓣高達8.1分,有24萬人觀看。
不過,這裡面應該摻雜了不少情懷和豆瓣女性的柔情在裡面。
說了半天,也許你忘記了小婦人這個故事是在講什麼,我們再回憶一下吧。
原著是美國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所寫,屬於美國南北戰爭時候的故事。
美國的北方有一家人家,他們是屬於比較貧窮的資本主義家庭啊,但父親是相當的開明。
有四個美麗的女兒,而這四個美麗的女兒性格不一。
如果說《亂世佳人》是美國南方白人對那場戰爭的想法,那麼《小婦人》除了愛情故事也告訴我們這些北方人為何會和南方打起仗來。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家庭的故事。
大女兒梅格長得漂亮,溫柔賢淑,以成家立業為宗旨,細心的照顧著三個妹妹,是母親良好的幫手。
缺點是不夠獨立,奉獻精神過高。
因為長得很美,所以一開始拉郎配的時候大家想的都是這位大姐配上一個鄰居家富有的少爺勞裡。
不過最後她還是嫁給了男主貧窮的家庭教師,重複著自己母親的生活。
老二喬是最具有才華的和野心的。
她把鄰居帥哥勞裡當作自己的兄弟,可以一起玩,可以一起探討所有的事情,有一種近乎於愛情但絕不是愛情的感情。
比起尋找一個富有男人,她把自己的劇本出書事業看得更重。
喬是最難處理的人物。
到底是向浪漫主義的觀眾投降還是堅持女性主義思想讓喬變得更獨立更符合原著,這是令人頭疼的。
顯然,這部電影在規劃的時候投降了觀眾。
導演對喬和自己最終的丈夫的感情戲處理的非常之不細膩。
可以用莫名其妙四個字來形容,以至於觀眾看完以後,紛紛在網上為何這個二女兒會拒絕阿隔壁家的公子?
他們之間難道沒有愛情嗎?
這種奇怪的問題就是因為導演並不想太過於琢磨喬的獨立人設而引起的。
把喬的身上的光芒都奪去的是這個版本的艾米,她與男主角的對話,甚至多於了二姐。
這位在動畫片裡被描述為雀斑女孩的姑娘,這次被描繪為早慧且有自知之明的一個姑娘。
雖然是身為家庭裡的老四,卻為自己謀劃了一條最好的道路。
她清晰地明白自己並沒有二姐那樣的才華,無法在那個時代暢快地以自己的能力去面對世人的目光,所以她選擇的一開始就是要嫁給有錢人家的少爺。
所以艾米並不在乎姑媽的古怪性格,而會刻意的去奉承陪伴。
因為她家的姑媽是進入富商階層的唯一的橋梁,不可以得罪姑媽是他的信條。
艾米最終也抓住了青梅竹馬勞裡少爺。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是讓艾米和勞裡這對CP變得愛情有跡可循,也有邏輯。
這個版本的艾米有獨立思考能力。
她不否認需要嫁給一個少爺,且在各方面去鼓勵酗酒頹廢的勞裡,展現出她充分的當一個富商賢妻的能力。
並不是跑出去做事業而選擇自己選擇當一個富商的太太,把經營和丈夫的愛情變成自己的事業的艾米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
畢竟並不是每個女性有那麼想成為一個科學家,成為一個商人。
在家裡能夠成為一個賢妻也是一種選擇。
不管四姐妹的形象是否忠於原著,美麗的畫面和復古的裙擺能夠幫助這一類題材更加受到大家的理解和擁戴。
而它的開發成本如此之低,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看到其他版本的小婦人。
聲明:
本文為說書小七原創,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本文基於媒體源和書籍信息客觀寫作,對涉及的人物無任何偏頗的惡意,當事人若覺不妥請隨時聯繫。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