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銀幕上最經典的《蜘蛛俠》電影,大多數人都認為託比·馬奎爾版本的莫屬。
的確,由索尼影業於2002~2007年推出的《蜘蛛俠》三部曲,不管是完成度還是質量方面都相當高,在一代人心裡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
不過,就像很多知名電影一樣,《蜘蛛俠》在拍攝之前,也遇到過很多「複雜」的事兒。
這故事說起來,還得從上個世紀開始。
在1978年,由華納兄弟的《超人》拉開了超級英雄電影的風潮,不過好景不長,因為1983年的《超人3》失敗,使得漫改電影在好萊塢的話語權一落千丈。
但儘管如此,在好萊塢依然有電影商對漫改影片抱有期待。
畢竟,你超人不行了,不代表其他英雄也不行對吧?說不定要是幹得好還能從你手裡接過漫改電影的大旗。
在1985年,當時財政情況已經不容樂觀的漫威開始找尋願意拍攝他們旗下英雄電影的廠商。
很快,他們就跟一家名為The Cannon Group Inc的影業立下了合約。
The Cannon Group Inc向漫威支付22.5萬美元,並且在5年內必須拍攝蜘蛛俠相關的影視作品,而期間所拍攝的蜘蛛俠電影,漫威也擁有一部分分成。
不過,倘若5年內The Cannon Group Inc沒有推出蜘蛛俠電影,那麼蜘蛛俠的版權就會回到漫威手上。
The Cannon Group Inc對蜘蛛俠電影也是很上心,很快就開始了項目前期的籌備。
由於受到當時《來自火星的入侵者》以及《德州電鋸殺人狂2》兩部恐怖電影的影響,The Cannon Group Inc打算在蜘蛛俠電影裡融入這些恐怖元素。
這麼一來,直接讓斯坦·李坐不住了,他認為蜘蛛俠的人設跟劇情就不適合加這種東西。
為了避免自己親兒子第一次銀幕登場就撲街,斯坦李找了一些蜘蛛俠相關的出色漫畫故事,並推薦The Cannon Group Inc以此為劇本基礎。
項目原本進行的很順利,甚至演員陣容都定好了,彼得·帕克本來打算由當時火熱的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出演,斯坦·李則要飾演報社老闆,而梅姨是有意凱薩琳·赫本。
不過,事情很快又出現了變化。
由於1987年的《超人4》再次失敗,直接使得整個漫改電影在好萊塢的地位徹底跌落谷底。
看到這情況的The Cannon Group Inc就慌了,於是把原本1500~2000萬美元的預算一下子削減到1000萬以下。
這麼一來,導演就不幹了,還直接退出,後來劇本幾經大改,一昧的往低成本方面靠,搞得不成樣子。
最後,The Cannon Group Inc在已經投入了150萬美元的情況下,覺得再為這個項目糾纏下去說不定虧得更多,於是,《蜘蛛俠》電影徹底停止。
不過,很快The Cannon Group Inc也因為破產而被收購,此時,一位名叫高蘭的高層帶著《蜘蛛俠》的版權離開,來到了21世紀電影公司(這個21世紀並不是另一個好萊塢巨頭福克斯)
高蘭本人是非常看好蜘蛛俠項目的,為此,他在21世紀影業的時候又跑去跟漫威續了2年的期限,並之後不斷找尋願意接手這個項目的電影公司。
很快,詹姆斯·卡梅隆就注意到這個項目,並說服了自己給他們拍過很多電影的卡洛克影業買下這個項目,又去跟漫威協議,將版權期限延長到1996年。
當時的卡神對《蜘蛛俠》也是很上心的,甚至劇本都已經寫好了。
然而,事情很快又出現了變化。
由於21世紀影業只是一家小公司,財政狀況堪憂的情況下,被當時的巨頭米高梅影業將旗下的影視資源庫收購。
這麼一來,問題就出現了。
這邊米高梅聲稱我收購了21世紀影業的資源庫,蜘蛛俠的版權應該歸我,那邊卡洛克表示我自己花錢買的項目關你什麼事。
同時,由於卡洛克影業當時財政狀況也不樂觀,因此拖得高蘭也很不滿,最後他也參加到這場拉鋸戰,表示你卡洛克買了又不拍,你這是想幹什麼呢。
另外,因為當初《蜘蛛俠》項目還涉及到維亞康姆家庭娛樂放映等情況,再加上卡梅隆本身跟福克斯影業的合同裡面有某部分也疑似涉及到與蜘蛛俠相關的東西。
因此這一下子直接把不少好萊塢公司都紛紛扯下水。
但另一邊的漫威可就真的慘了。
原本打算讓你們影業拍蜘蛛俠電影,讓我從中拿到分成來周轉資金流,現在整天搞這些有的沒的,10年了連一部影片都沒拍出來,我這邊都快發不起工資了。
於是,在1996年,漫威正式破產,同年破產的還有21世紀影業跟卡洛克,但版權之爭依然未有定論。
而當時的卡梅隆因為要拍《鐵達尼號》,加上卡洛克都破產了,也就退出了。
就這麼拖了2年,1998年,漫威通過重組回了一波血,暫時起死回生,同時法院大概是被這幾家影業搞煩了,直接表示:
「當初漫威不是跟那個什麼影業有協議,說5年不拍電影版權就回到他們那裡嗎?你們這都拖了多久了,現在漫威也重組回來了,版權就歸漫威吧。」
蜘蛛俠版權到手的漫威轉過來又趕緊以700萬美元的價格把小蟲賣給了索尼影業,這才緩過一口氣來。
題外話,當時的漫威慘到想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將旗下所有英雄的版權都賣給索尼影業,但索尼影業一口拒絕,並表示「你們家除了蜘蛛俠,其他英雄算啥東西?」不知道今天的索尼會不會後悔。
雖然蜘蛛俠名義上是到了索尼手裡,但米高梅仍然不幹休並表示蜘蛛俠應該是我的才對,放言要再提起訴訟,大有一副要跟你索尼不死不休的樣子。
不過,之前也說過,好萊塢資本是以利益為先的,為了利益,昨天的敵人也可以變成今天的朋友。
由於索尼的子公司哥倫比亞影業早些時候從Eon Productions拿到了007的相關版權,而007系列又是米高梅的當家皇牌(關於007版權問題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展開了)
於是,索尼就以此為籌碼跟米高梅談判,表示自己可以永遠放棄007系列,也絕不開發詹姆斯·邦德的電影,但你米高梅不能再煩著蜘蛛俠,《蜘蛛俠》的項目只能由我來開發。
權衡之下,米高梅選擇了讓步,當然當時有報導稱索尼私底下其實還給了米高梅不少好處。
至此,長達十多年的「戰爭」終於結束,《蜘蛛俠》的電影也正式開始了拍攝。
不得不說,為了爭奪蜘蛛俠這個漫威一哥,好萊塢各家影業還真的花了不少功夫。
不過不管怎麼說,最後索尼勝出並拍出了經典的《蜘蛛俠》三部曲,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後的結果的確還算讓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