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兄》雖然是一部1971年的老片,但今日重看,我依然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功夫電影,亦是具有豐富民族文化內涵的電影。
除了精彩的中國功夫, 「忍」、 「孝」、「俠」 、「義」等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和文化元素都在影片中給予了充分的展現。
今天對於這部影片,我想談談兩個話題:
一、《唐山大兄》詮釋了怎樣的倫理道德觀?
二、《唐山大兄》演繹了怎樣的中國功夫?
一、《唐山大兄》詮釋了怎樣的倫理道德觀?
影片一開始,來自唐山(中國)的鄭潮安(李小龍飾、後文中均稱「李小龍」)面對異國他鄉流氓們欺負婦孺時,還能夠謹遵母親臨別囑咐,「忍」字當頭,雖然一身好功夫,也有俠義心腸,卻不能出手救人。此時,讓李小龍能夠「忍」住的,是中華民族另一個美德--「孝」。母親的囑咐對李小龍來說非常的重要,必須遵守。
母親秉承的「忍」,是中華民族倫理道德文化的重要元素。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忠、孝、悌、忍、信均為中國人處理人倫關係的規則。
李小龍此時「忍」住了。
(三叔提醒李小龍:忍)
當然,對於身懷絕技、俠義心腸的李小龍,一定是忍的十分辛苦。幸好此時出現了影片中另外一位俠士--許劍。許劍痛打流氓,拯救的不僅是影片中的婦孺,也不僅是影片的觀眾,其實也是拯救了當時內心正在苦苦糾結的李小龍。兩人日後惺惺相惜,成為好友。
(俠士許劍出手打走眾流氓)
許大哥許劍在影片中是以俠士的角色出現。從一開始的打抱不平直到最終被壞人殺害,鋤強扶弱、濟人以難的俠義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欺負婦孺的流氓要打、失蹤的工友要找、新來的工友被欺負時要出頭、為拯救賭博上當的馬大嫂丈夫不惜和賭場混混拼殺、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救濟馬大嫂一家,許劍確實是位見義勇為、輕財好義的俠士。
為了追查失蹤工友的下落,許大哥許劍終於被暗地販毒的老闆蕭米(韓英傑飾)視為眼中釘。老闆派出兒子蕭群(劉永飾)糾集大批打手,一起謀殺了許劍和另外一名工友。
由於海外打工華人們面對欺辱和困難時團結一致,許劍和幾名工友的失蹤並沒有就此作罷,一群工友憤然以罷工抗爭。但由於勢力單薄,在爭鬥中工友們很快落於下風。直到此刻,李小龍仍然為「孝」而「忍」。但當其中一名打手將李小龍母親所贈的玉佩打碎時,李小龍其時已經忍無可忍。不論是因為打手毀壞了母親贈與的護身器皿,還是因為俠義心腸,李小龍忍到極限無需再忍。李小龍終於出手,以寡敵眾,卻以驚人的功夫迅速擊敗打手們,挽救了工友。
(李小龍出手趕走眾打手)
工友團結、小龍無敵,硬來是不行了!老謀深算的毒販們先後採取了欺騙、拉攏、分化等手段。對於知禮、好義、勇猛、單純的李小龍,冰廠廠長先是晉升他的職務,提拔為管工。通過職務調整和酒色腐化,既拉攏了李小龍,更加分化了工友們的團隊關係。讓李小龍孤立於原先的工友團隊。至於許劍和其他失蹤工友的下落,更是通過欺騙、搪塞等手段,讓單純的李小龍無從著手,甚至進一步激化了他和工友們之間的矛盾。
但李小龍畢竟是有擔當、有責任的俠義之士,在工友被殺害、依依被劫持之後,再一次的忍無可忍將劇情推到了最高潮。李小龍拋去返鄉的行李,單槍匹馬闖入販毒老闆的莊園之中,為俠、為義、為情,孤身搏殺,直至將仇敵盡殲於己手,痛哉!快哉!
影片的結尾,為了體現遵守法制、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觀念,面對遲遲到場的警察,李小龍放棄了抵抗被警察帶走。再以後的結果,就交給觀眾們自己想像了。但要承擔自己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是李小龍在闖入莊園之前,內心就已經清清楚楚的事情。他的行為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抉擇的,這反而讓他的形象更加高大。
縱觀 《唐山大兄》全片,貫穿了「忍」、 「孝」、 「義」、 「俠」的倫理道德觀 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浴血殺敵後的李小龍被警察帶走)
二、《唐山大兄》演繹了怎樣的中國功夫?
《唐山大兄》不是一部比試武功高低的功夫片,武打場景的重點也不是單純的武功較量。影片中的打鬥,沒有公平,亦沒有限制。
影片中的打鬥場景極其豐富,有群毆、有械鬥、有在複雜環境中的拼殺、有面對惡犬的打鬥、還有悄無聲息的暗殺;所使用的打鬥技術包含了徒手對徒手、徒手對兵器、兵器對兵器、甚至還有暗器。除了少數充滿了早期香港老派武俠片風格的飛人跳躍之外,可以說所有武打的設計均是基於現實場景。
影片最初的打鬥場景,是許大哥許劍以一敵四的徒手格鬥,沒有公平,只有比拼。許劍的武技勇猛而又較為粗礦,出手大開大合,對自身的保護卻不太夠。但即便如此,仍然打得流氓們落荒而逃,大快人心!
影片的第二個打鬥場景,仍然是許大哥許劍的拼打,這次面對的是六個賭場打手,仍然沒有公平。但這次打鬥,不再是一對一,鄭潮安(李小龍)仗義出手相助,輕鬆擊倒了兩名打手,其餘四個被許劍擊敗。(結論:許劍武力值為1對4,可勝)
(許大哥許劍,田俊 飾)
之後的打鬥場景漸趨複雜和兇殘。由於李小龍運輸時打碎冰塊,導致兩名工友發現冰廠販毒。事情敗露了,廠長便想收買兩名工友,在被他們拒絕後,下了黑手。兩名工友,一人被利斧劈殺、一人被匕首刺殺。這不是功夫較量,也不是打架,而是壞人對好人的暗殺。
許大哥許劍和另一名工友在探究失蹤工友的過程中,亦是被販毒的幕後老闆安排眾人謀殺。一群人手持兇器,圍毆二人致死。許劍雖然武勇過人,但寡不敵眾,又措手不及,終於被殺害,打鬥場景血腥而殘忍。
(李小龍面對眾多打手的群毆,沒有公平)
緊隨其後的打鬥,是工友們和打手之間的打鬥,是群毆和械鬥。棍棒、鐵器、推搡和摟抱、糾纏和亂打等等兼而有之。而真正的精彩,是從李小龍憤而出手開始。以寡敵眾的李小龍展現了精湛的武技,勾踢、側踢、重拳、迅速靈活的步法……動作簡單而直接有力,這些完全不同於老派香港武俠片的技術動作讓人耳目一新,現代中國武道藝術在屏幕上躍然而出,搏擊畫面極其精彩。
之後還有兩個主要的動作場景,一個是李小龍夜探冰廠,揭露了幕後老闆販毒和殺人秘密所引發的打鬥;另一個是李小龍獨闖莊園,力戰販毒團夥,直至消滅大反派的打鬥場景。這兩個場景的武打設計思路,應該也離不開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鬥毆。
(李小龍手持短刀,力戰毒販)
在冰廠中的打鬥,李小龍不僅展示了超人的徒手武技,還多次使用各種兵器在複雜的環境中和對手們拼殺。這場打鬥,不再是徒手打架、也不是比武,李小龍並非演繹徒手戰勝一切的功夫超人。這是一場充滿了現實感的打鬥。李小龍在打鬥中,使用手電、冰錐、鋸條、短刀等;還要面對不斷移動變化的環境(並非平整的擂臺);這些都顯現出了現實生活中自衛搏殺中對於實戰武技多元化的要求。這不是競技比武,而是兇殘的搏殺。尤其出人意料的是,李小龍在打鬥中還使用飛刀擊殺了對手。
(李小龍在群毆中用鋸條殺死毒販)
最後的打鬥是在販毒老闆的莊園中發生的,李小龍要面對武技過人的販毒老闆和人數眾多的販毒團夥。孤身一人的李小龍出手就是狠招,一開始就用左右前踢擊打中兩名持械兇徒的下陰,迅猛而兇狠的終結了對手。之後手持雙刀的李小龍更是不再留情,演繹了快、狠、準的殺戮場面。
(面對販毒老闆的短刀,李小龍用了外套)
而被作為影片動作戲中最重要的一段,也就是李小龍面對販毒老闆(韓英傑飾)的決鬥,個人認為整個過程的動作設計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摻夾了老派香港武俠片的風格,一些飛來飛去的鏡頭、還有一些超現實的動作設計(如:單手舉起對手拋出等),影響了打鬥的真實感。其中真正出彩的動作鏡頭,還是李小龍利索的拳擊、腿法、矯健靈活的步法、以及最後擊倒韓英傑的剪刀腳等。作為一名習武者,我認為唯有基於真實的武打動作才會成為經典。聽說拍攝《唐山大兄》時,李小龍和導演羅維時有爭執,不知道是不是由於這些動作設計而引起的。
(李小龍用剪刀腳擊倒韓英傑)
總體來看,《唐山大兄》全片的武術設計基於現實生活中鬥毆場景較多,一定程度展現了武術在真實自衛、搏殺中的作用。
(關於自衛武術與競技武術的差異,參見拙文:《談自衛武術與競技武術的異同》)
文章結尾:
取材於真實故事的影片《唐山大兄》作為李小龍返回香港後的第一部影片,個人認為在動作設計上還沒有完全體現出李小龍的武道風格。但即使如此,李小龍剛勁有力、簡潔迅猛、靈活多變的武術動作仍然是本片的大亮點,加上影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唐山大兄》成為1971年最賣座港片實至名歸。
(女主角依依求助李小龍的畫面)
好書推薦:
為學習者推薦一本好書:《武術本源》
相對於一些更為高深的經典著作,《武術本源》一書深入淺出,能夠在短時間讓學習者形成正確的武術概念。同時,對於武術搏擊中的重要理念、常見疑難問題解答、戰略戰術、訓練方法、晉級制度等,均有較為詳細的介紹。
在技術上,《武術本源》融合了截拳道踢拳技術、散打技術、詠春拳黐手及實戰技術、柔道和柔術技術、自衛技術等,內容非常豐富。
作為學習者來說,《武術本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武術入門書籍。
《武術本源》著書過程中始終本著:「還原武術的本來面目、闡明武術的基本原理、演示武術的實用技術」三大原則。
《武術本源》作者介紹:
截拳道研究會會長:王科 老師
中國武術六段、截拳道高級教練(伊魯山度大師體系)、菲律賓刀棍術合肥首位推廣者(Balintawak流派、GMV流派)、詠春拳推廣者(葉問宗師體系)、合肥市武協常委、合肥武協截拳道研究會會長、多項武術比賽冠軍。
購買: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