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31日,三十年前的童星李小龍在美國拍完《青蜂俠》(1964)與《醜聞喋血》(1969)等片後,應嘉禾公司的邀請拍了羅維導演的《唐山大兄》 (1971),影片推出,票房高達三百-十九萬元。第二年再接再厲,拍了《精武門》,票房收入達四百四十三萬元。1972車本小龍自導自演《猛龍過江》.票房更打破所有國語片紀錄,超過五百萬元。1973年拍完《龍爭虎鬥》(高洛斯導演)後,突然去世,享年三十二歲,震驚中外。
李小龍的功夫片在港產片市道一片低微聲中出現,何止是一支強心劑,更像是一帖還魂丹,藥到病除,且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功夫熱潮,席捲東南亞,更破天荒第一次打進世界市場。他自己登上了超級巨星的位子,成為成千上萬的少數族裔與弱者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他自幼練功,自創「截拳道」,他的每部影片,無不表現自己是中國功夫高手,他飾演的人物,總是疾惡如仇,痛恨無理與強權。在他的血液裡流者對長期受歧視受壓迫的中華民族的頑強捍衛,雖死而無悔。《精武門》片中,他把「華人與狗不得內進」的牌劈碎,正最集家優國恨於身, 在利那問得到宜洩,如他揭爛日人鈴木寬的武館招牌。《猛龍過江》中他以截拳道大敗洋人和餐館的夥計小麒麟,戰勝羅禮土,為的是想來想以此證明中國人功夫的優越。在另一方面說,未嘗不是展現捍衛民族尊嚴的絕不低頭的氣概。《唐山大兄中的主角潮安高鄉並,到泰國投保系政,由於他客應過母案不跟人打鬥,因此,雖然他受盡侮辱,唯有強忍著,不敢還手。後來,代表母親的玉石被對方打碎,才奮起反抗,狠狠地將毒梟打死,寓意簡單,但卻很有力。
李小龍的英雄形象受到黑人、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的人民尊崇,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些弱小民族,備受代表強權的白人欺凌、壓抑。如今,李小龍在精神上替他們報了仇,在心理上得到了宣洩,自然視他為英雄,甚至神了!明乎此,才能解讀李小龍所代表的符號,對第三世界的弱小族裔來說,有其更深層的意義,而對香港的中國人,又何嘗不是?!
李小龍為香港電影創造 了奇蹟,雖然只是短短三年時間,遺下了四五部作品。然而,他的貢獻不在數量,而在於除了上面所說的心理上深層的意義之外,尚有引起觀眾重新關注自己的電影。。港產片第一次真正打進世界市場。創造了功夫片類型的新潮流,令功夫片光彩奪目。他是功夫片的先行者, 而後有成龍、劉家良、洪金寶與袁和平等人承傳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