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熊貓乳品:乳品貿易縮水近3億元 煉乳開倒車跨界植物飲料大虧

2020-12-23 和訊股票

  

  《金證研》滬深資本組 羅九/研究員 映蔚 洪力/編審

  溫州的乳製品業底蘊深厚,有著廣泛的乳品經濟積澱,「一鳴奶吧」、「均瑤乳業」等品牌都發家於此地,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熊貓乳品」)便坐落於浙江省沿海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的蒼南縣。而自詡「國內煉乳領域的領軍企業」的熊貓乳品,此番上市能否乘風破浪?

  而近幾年,熊貓乳品營收增速放緩,2019年淨利潤陷入負增長。在這背後,熊貓乳品曾歷經「改弦易轍」,昔日第一大業務如今營收縮水近3億元,變「輔助業務」。值得注意的是,其目前主要產品煉乳行業或面臨市場規模狹小僅30億元的「窘境」。「雪上加霜」的是,其近兩年新推產品市場份額已由國際品牌盤踞,其未來如何開拓市場?不僅如此,熊貓乳品與「零人」供應商交易上千萬元,其採購數據真實性或遭「拷問」。

  1

  淨利潤負增長,毛利率變動趨勢異於同行

  近年來,熊貓乳品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出現負增長。

  據同花順(300033,股吧)iFinD數據,2012-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熊貓乳品營業收入分別為5.74億元、4.26億元、3.82億元、3.66億元、4.09億元、5.34億元、6.02億元、6.04億元、2.36億元,2013-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25.79%、-10.2%、-4.25%、11.63%、30.68%、12.67%、0.35%。

  2012-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熊貓乳品淨利潤分別為-57.44萬元、578.54萬元、1,321.44萬元、7,432.02萬元、8,539.98萬元、8,796.08萬元、9,648.34萬元、6,764.54萬元、1,088.24萬元,2013-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107.24%、128.41%、462.42%、14.91%、3%、9.69%、-29.89%。

  除此以外,熊貓乳品淨資產收益率坐「過山車」。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2-2019年,熊貓乳品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34%、7.73%、23.83%、65.95%、46.4%、22.85%、21.74%、14.22%。

  而近年來,熊貓乳品毛利率變動趨勢異於同行。

  據熊貓乳品2020年8月24日籤署的招股書(以下簡稱「招股書」),2017-2019年,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0.54%、40%、36.04%。

  據招股書,熊貓乳品選取廣東燕塘乳業(00273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塘乳業」)綜合毛利率、上海妙可藍多(600882,股吧)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妙可藍多」)奶酪毛利率,與其濃縮乳製品業務毛利率進行比較分析。

  2017-2019年,燕塘乳業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5.54%、31.85%、35.19%;妙可藍多奶酪毛利率分別為34.44%、34.7%、41.28%,上述兩家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為34.99%、33.28%、38.24%。

  顯然,熊貓乳品毛利率變動趨勢異於同行。

  在業績表現「不給力」背後,熊貓乳品經營策略曾發生重大變化,而其目前則面臨產品結構單一、市場規模狹小等困境。

  2

  昔日第一大業務乳品貿易營收縮水近3億元,公司經營策略大調整

  歷史上,乳品貿易曾是熊貓乳品第一大業務,其營收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七成。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即2017-2019年,熊貓乳品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其中,乳品貿易業務主要為紐西蘭恆天然進口奶粉的採購和銷售。

  2017-2019年,熊貓乳品的乳品貿易業務收入分別為1.58億元、1.42億元、1.6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29.69%、23.64%、26.61%。

  而據熊貓乳品2015年5月19日籤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以下簡稱「公開轉讓說明書」),2012-2013年以及2014年1-10月,熊貓乳品的乳品貿易收入分別為4.38億元、2.56億元、1.6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6.56%、60.23%、48.94%。

  不難看出,乳品貿易曾是熊貓乳品第一大業務,而到了2018年,乳品貿易的營業收入降至1.42億元,相比2012年的4.38億元營業收入,縮水了2.97億元。

  作為熊貓乳品昔日的第一大業務,乳品貿易毛利率常年處於低位。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2012-2013年以及2014年1-10月,熊貓乳品的乳品貿易毛利率分別為2.85%、3.89%、-1.67%。

  據熊貓乳品2018年11月12日籤署的招股書(以下簡稱「2018年招股書」)及招股書,2015-2019年,熊貓乳品的乳品貿易毛利率分別為9.13%、10.18%、6.9%、11.52%、10.23%。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2010年至2012年熊貓乳品經營戰略以乳品貿易為主,生產濃縮乳製品為輔,熊貓乳業經營業績不好,基本處於盈虧平衡狀態。2012年6月後,熊貓乳品經營策略變為以自產乳品加工為主,同時,為保持原料進口渠道的穩定性,適當保留乳品貿易。

  毛利率低,利潤空間小,乳品貿易業務由第一大業務,淪為輔助業務,目前熊貓乳品的主營業務最主要收入來源為濃縮乳製品。2017-2019年,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7.95%、75.15%、72.03%。

  而其第一大業務「移位」的另一面,熊貓乳品目前的主要產品煉乳,或面臨市場規模狹小的困境。

  3

  主要產品煉乳營收「開倒車」,市場規模僅30億元且增速放緩

  據招股書,熊貓乳品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

  2017-2019年,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收入分別為3.62億元、4.51億元、4.3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67.95%、75.15%、72.03%。

  目前,濃縮乳製品業務是熊貓乳品第一大業務,是熊貓乳品營業收入的最主要收入來源。

  從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業務的產品結構看,其濃縮乳製品業務超九成收入均來自煉乳產品。

  據招股書,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包括甜煉乳、淡煉乳、甜奶醬、奶酪、稀奶油。2019年,上述產品銷售收入佔濃縮乳製品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6%、5.32%、22.32%、5.24%、1.11%。

  上述產品中,甜煉乳、淡煉乳、甜奶醬均系煉乳。則截至2019年年底,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營業收入的93.64%來自煉乳。

  可見,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業務收入或「依賴」煉乳,產品結構單一。不僅如此,煉乳的市場規模狹小。

  據招股書援用自智研諮詢統計數據,2011-2017年,國內煉乳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18.41億元、19.62億元、22.32億元、26.87億元、27.26億元、28.95億元、30.52億元,2012-2017年分別同比增長6.57%、13.76%、20.39%、1.45%、6.2%、5.42%。

  2011-2019年,國內煉乳行業產量分別為14.6萬噸、15.8萬噸、16.5萬噸、16.2萬噸、17.1萬噸、18.5萬噸、17.7萬噸、18.2萬噸、19.2萬噸,2012-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8.22%、4.43%、-1.82%、5.56%、8.19%、-4.32%、2.82%、5.49%。

  2011-2019年,國內煉乳行業消費量分別為14.78萬噸、15.98萬噸、16.98萬噸、16.88萬噸、18.01萬噸、20.27萬噸、20萬噸、20.6萬噸、20.4萬噸,2012-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8.12%、6.26%、-0.59%、6.69%、12.55%、-1.33%、3%、8.74%。

  據招股書,乳製品消費主要集中在液態奶領域,2018年,國內乳製品產量為2,687.1萬噸,銷量為2,681.47萬噸,其中,液態奶產量為2,505.59萬噸,佔乳製品產量比重為93.25%。而2018年,煉乳的產量為18.2萬噸,佔乳製品產量的比重為0.68%;煉乳的銷量為20.6萬噸,佔乳製品銷量的比重為0.77%。

  由上述情形可見,煉乳的市場規模在整個乳製品行業的規模佔比不足1%,市場規模狹小,截至2017年煉乳的市場規模僅30.52億元。且2015年以來,煉乳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明顯放緩。據招股書,2017-2019年,熊貓乳品甜煉乳、淡煉乳、甜奶醬3種煉乳產品收入合計分別為3.6億元、4.45億元、4.05億元,2018-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23.46%、-8.86%。

  即2019年,熊貓乳品煉乳產品營業收入出現「開倒車」現象,其主要產品煉乳產品的經營業績或並不理想。而另一方面,近年來,熊貓乳品推出了奶油、奶酪等新的濃縮乳製品,而熊貓乳品在這前述的奶油、奶酪兩產品領域的或競爭力不足。

  4

  新產品市場份額由國際品牌「盤踞」,或陷產品同質化困境

  據招股書,除煉乳產品外,熊貓乳品近兩年投資新建了奶油和奶酪生產線,陸續推出了稀奶油、馬蘇裡拉奶酪和奶酪棒等新產品,進一步豐富產品線。而作為新進者,熊貓乳品新產品或存同質化的現象。

  據熊貓乳品在線商城熊貓食品旗艦店「奶酪」的搜索結果,截至2020年9月15日,熊貓乳品的奶酪產品共有2款,分別為奶酪棒、馬蘇裡拉芝士碎。

  其中,奶酪棒定位為兒童零食,賣點主要為高鈣營養。馬蘇裡拉芝士碎定位為家用烘焙材料,賣點主要為無需切絲、拉絲長。

  據招股書,邦士(天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士食品」)、妙可藍多均是熊貓乳品在奶酪領域內的主要競爭對手。

  據線上商城「天貓」數據,邦士食品、妙可藍多在售產品均包括奶酪棒、馬蘇裡拉芝士碎。其奶酪棒定位為兒童零食,賣點亦包括高鈣營養。芝士碎定位為家用烘焙材料,賣點亦包括無需切絲、拉絲長。

  奶油方面,據熊貓乳品在線商城熊貓食品旗艦店「奶油」搜索結果,熊貓乳品奶油產品僅1款,定位為家用烘焙材料。

  據招股書,法國蘭特黎斯集團(以下簡稱「蘭特黎斯」)是熊貓乳品在稀奶油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據線上商城「天貓」數據,蘭特黎斯在售商品也包括家用奶油。不難看出,熊貓乳品所推出的奶酪、奶油產品,與主要競爭對手產品或存同質化現象。

  據招股書,品牌壁壘是濃縮乳製品市場的主要壁壘,品牌的建立需要長期的時間和客戶的積累,對於新進企業,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營銷宣傳,短期內也很難建立有影響力的品牌。

  且招股書顯示,目前國內市場主流奶酪、奶油品牌均為國際品牌,如「安佳」、「總統」、「百吉福」等,本土品牌市場佔有率較低。

  其中奶酪市場方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援引自Euromonitor數據,目前國內奶酪市場由進口品牌主導,國際品牌中,「百吉福」截至2018年市場佔有率高達27.2%,為奶酪品類龍頭,其2018年營收約為15億元。國內品牌中,蒙牛、妙可藍多等市場佔有率領先,分別為2.9%、2%。

  奶油方面,據版招股書,熊貓乳品主要競爭對手蘭特黎斯是全球最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之一,其「總統」牌奶油是集團的明星產品,暢銷於全球超過140個國家或地區。

  而截至2019年末,熊貓乳品稀奶油、奶酪年營收規模合計尚不足3,000萬元。

  據招股書,2017-2019年,熊貓乳品的奶酪銷售收入分別為171.35萬元、585.59萬元、2,268.17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0.32%、0.98%、3.77%。

  據招股書,2018-2019年,熊貓乳品的稀奶油銷售收入分別為30.48萬元、481.28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0.05%、0.8%。

  需要指出的是,據招股書,奶酪和稀奶油為熊貓乳品新產品,尚處於起步階段,奶酪和稀奶油銷售收入規模相對較小。且目前,熊貓乳品奶油、奶酪盈利能力或堪憂,其中稀奶油毛利率連續兩年告負。

  據招股書,2017-2019年,熊貓乳品的奶酪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0.91%、-8.05%、20.69%;2018-2019年,熊貓乳品的稀奶油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6.83%、-35.06%。

  在招股書中,熊貓乳品坦承,其在奶油、奶酪等產品領域的競爭力相對較弱。

  此外,據招股書,國內奶酪市場、奶油市場發展仍處於初期,和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奶酪市場、奶油市場發展仍處於發展初期,市場規模較小,人均消費較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2013-2018年,國內奶酪行業市場零售規模分別為26.7億元、31億元、36.3億元、42.1億元、49.9億元、58.3億元,2014-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16.1%、17.1%、16%、18.5%、16.8%。

  據招股書援引自智研諮詢數據,2013-2018年,國內動物淡奶油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24.87億元、28.06億元、34.91億元、45.49億元、51.03億元、56.13億元,2014-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12.83%、24.41%、30.31%、12.18%、9.99%。

  近兩年新推產品或陷同質化「囧境」,且市場份額由國際品牌佔據,其品牌建設或需要時間的積累,作為奶酪、奶油領域的新進者,熊貓乳品能否突破品牌壁壘,仍是未知數。

  而歷史上,熊貓乳品曾跨界植物飲料市場,卻常年虧損。

  5

  跨界植物飲料卻陷虧損泥潭,市場開拓能力或缺失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報告期2012-2013年以及2014年1-10月,熊貓乳品主營業務收入由自產乳品、貿易乳品、植物飲料構成;主要產品包括熊貓牌甜煉乳系列、熊貓牌淡奶系列、可寶牌甜煉乳系列、食品配料系列、南沙牌椰子汁系列等。熊貓乳品生產銷售的植物飲料,即是指椰子汁。

  2012-2013年,熊貓乳品植物飲料收入分別為194.94萬元、755.32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34%、1.78%。同期,熊貓乳品植物飲料毛利率分別為21.29%、4.11%。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熊貓乳品的植物飲料業務,目前規模較小,市場集中在海南當地,競爭較為激烈,報告期內處於虧損狀態。2012-2013年和2014年1-10月該業務的營業利潤分別為-100.88萬元、-483.71萬元、-1,349.38萬元。

  對於植物飲料業務持續虧損,熊貓乳品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稱,正在積極進行市場開拓。其應對措施為拓展市場拓展椰汁業務的銷售渠道,將產品的市場範圍擴大到海南以外的市場;對營銷模式進行調整,考慮電商平臺等新的銷售模式,擴大植物飲料的銷售規模;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的措施扭虧為盈,可以及時採用剝離等方式退出該業務。

  而植物飲料業務至今或仍未「扭虧為盈」。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植物飲料業務主要由熊貓乳品子公司海南熊貓乳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熊貓」)生產經營。

  據2018年招股書,2017年,海南熊貓淨利潤為-90.13萬元。據招股書, 2019年,海南熊貓淨利潤為-57.4萬元。

  作為植物飲料業務的經營主體,截至2019年年底,海南熊貓仍未扭虧為盈,且熊貓乳品或仍未「剝離」該業務。

  據招股書,熊貓乳品主營業務收入由濃縮乳製品、乳品貿易、其他產品的收入構成;其他產品的銷售收入主要來自於椰子汁、脫脂奶等產品的銷售。

  可見,熊貓乳品仍在生產、銷售椰子汁。

  而在招股書中,熊貓乳品未再提及「植物飲料」業務,且在其「主要產品」中亦不再把椰汁列入其中。

  欲多元化發展跨界植物飲料,卻持續虧損成為「拖油瓶」,熊貓乳品市場開拓能力或有存缺失。

  近年來,熊貓乳品營收增長放緩,淨利潤出現負增長。而熊貓乳品第一大業務濃縮乳製品業務,其主要煉乳產品卻面臨市場規模狹小且增速放緩困境,2019年該產品出現營收「開倒車」現象。另一方面,其新推產品奶酪、奶油,市場份額則已由國際品牌「盤踞」,作為該領域新進者,熊貓乳品產品同質化或難破壁。反觀熊貓乳品過去,其曾跨界植物飲料卻陷「虧損」泥潭,市場開拓能力或欠缺。熊貓乳品未來將如何保持可持續盈利能力?不得而知。

  問題還遠未結束,熊貓乳品存在向「零人」公司採購的異象。

  6

  為「零人」供應商創收上千萬元,採購數據真實性存疑

  據招股書,2017-2018年,熊貓乳品向東營安和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和乳業」)採購奶粉,採購金額分別為1,669.39萬元、1,010.57萬元。同期,安和乳業均為熊貓乳品第五大供應商。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安和乳業股東為劉炳輝、宋福文;2016-2019年,安和乳業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

  據公開信息,除安和乳業外,宋福文未持有其他公司股權,劉炳輝還持有東營安和牧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和牧業」)、廣饒安和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安和蔬菜合作社」)股權。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安和牧業成立於2015年2月10日,於2020年4月29日註銷。2016-2018年,其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安和蔬菜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3月21日,於2018年5月17日註銷。該合作社的類型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共有杜廣文、賈瑞庭、杜廣芸、杜廣來、劉炳輝、李海超6名農民成員。2016-2017年年報顯示,安和蔬菜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

  社保人數常年為0人,股東宋福文未持有其他公司股權,另一股東劉炳輝持股的公司安和牧業社保繳納人數常年為0人,且已於2020年4月註銷,安和乳業或系「零人」公司。

  無獨有偶,熊貓乳品另一奶粉供應商亦或系「零人」公司。

  據招股書,2017年,熊貓乳品向蘇州索迪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迪雅」)採購奶粉,採購金額為542.43萬元。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2019年,索迪雅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索迪雅由王文姜持股100%。

  據公開信息,除索迪雅外,王文姜未持有其它公司股權。

  此外,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索迪雅成立於2014年10月30日,註冊資本為100萬元。而截至2019年末,索迪雅實繳出資額仍為0元。

  也就是說,2017年,索迪雅為熊貓乳品奶粉供應商,而2017年至今,其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且索迪雅2014年成立至2019年末,實繳出資額卻仍為0元。索迪雅或系「零人」公司。

  供應商安和乳業、索迪雅為「零人」公司,而熊貓乳品卻與前述兩家供應商的交易額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其採購數據真實性存疑。

  事實上,熊貓乳品供應商還存在2人撐起上千萬元採購額的異象。

  據招股書,2019年,熊貓乳品向上海倍盎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盎貿易」)採購衝調粉,採購金額為1,211.46萬元。同期,倍盎貿易為熊貓乳品第三大供應商。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7-2019年,倍盎貿易社保繳納人數分別為0人、2人、2人。

  值得一提的是,倍盎貿易大股東持股的「零人」公司竟與逾5,000家公司共用聯繫電話。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倍盎貿易成立於2017年10月12日,系由任大寶、巢建峰共同設立的公司,兩人分別持股51%、49%。

  2020年3月12日,任大寶退出倍盎貿易,截至退出前,任大寶均為倍盎貿易第一大股東。

  據公開信息,任大寶曾持有上海柘銘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柘銘貿易」)、德州甄情食品有限公司、常熟市匯潤貿易有限公司的股權。而上述公司經營狀態分別為吊銷、註銷、註銷。

  值得注意的是,柘銘貿易或系「零人公司」,且與逾5,000家公司共用聯繫電話。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柘銘貿易成立於2015年3月10日,2016年社保繳納人數為0人,其後未再提交年報。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年4月8日,柘銘貿易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此後,因未依照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柘銘貿易曾3次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列入日期分別為2016年7月8日、2018年7月7日、2019年7月5日。

  2019年8月1日,柘銘貿易因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屆滿3年仍未履行相關義務,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據滬市監虹處〔2020〕092019005590號文件,2020年4月16日,柘銘貿易因成立後無正當理由超過六個月未開業,或者開業後自行停業連續六個月以上,而被上海市虹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吊銷營業執照。

  種種跡象表明,柘銘貿易或系「零人公司」,如何撐起上千萬元的銷售額?令人不解。

  此外,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年,柘銘貿易的企業聯繫電話為021-63531239。

  而據公開信息,截至2020年9月24日,曾使用或正在使用上述聯繫電話的公司數量多達5,063家。

  作為熊貓乳品供應商倍盎貿易大股東任大寶的其他持股公司,柘銘貿易社保繳納人數為0人,且曾出現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連續幾年未申報年報等異常現象,最終被吊銷。更令人咋舌的是,該公司與逾5,000家公司共用聯繫電話。

  種種跡象表明,柘銘貿易是否財務走帳的「皮包」公司?尚未可知。而這背後,倍盎貿易人數僅2人,熊貓乳品卻向其採購上千萬元衝調粉。熊貓乳品與倍盎貿易間的交易數據,其真實性或遭「拷問」。

  此番上市,熊貓乳品或問題「纏身」,未來將如何接受資本市場的考驗?《金證研》滬深資本組將繼續保持關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證研。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上市在即, 「煉乳老二」熊貓乳品能逆襲嗎?
    10月16日,熊貓乳品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這家以煉乳、奶酪、稀奶油等產品為主的乳製品企業,在國內的煉乳銷售規模僅次於雀巢。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內市場第二大煉乳品牌,熊貓乳品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登上黑榜。這也讓業內有所擔憂,登陸資本市場的熊貓乳品能否經得住市場檢驗?
  • 熊貓乳品A股上市:致力打造國內一流煉乳領域企業
    2020年10月16日,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300898.SZ)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公司共計發行新股3100萬股,發行價格為10.78元/股,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熊貓乳品成立於1996年,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
  • 1批次煉乳菌落總數超標,熊貓乳品上市後風波不斷
    其中包括1批次乳製品樣品不合格,為山東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調製加糖煉乳(原味)。1批次煉乳菌落總數超標有著國內市場第二大煉乳品牌之稱的熊貓乳品,近日陷入食品安全危機中,熊貓乳品旗下子公司山東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調製加糖煉乳不合格。
  • 「煉乳大王」熊貓乳品:產能疑似存瞞報行為 募投擴產必要性何在
    文/柳絮  時隔一年多,頭頂「浙江老字號」、「國內第二大煉乳商」的熊貓乳品再次吹響了衝刺A股的號角。3月6日,公司更新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募資5.52億元,主要用於生產線建設。
  • 上海食品抽檢4批次不合格 山東熊貓乳品產煉乳登榜
    本次抽檢信息涉及8大類食品,包括:乳製品、飲料、糖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糕點、餐飲食品等。抽檢樣品共計935批次,其中合格931批次、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率0.43%)。不合格樣品為乳製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菌落總數)、飲料1批次(不合格項目:銅綠假單胞菌)、餐飲食品2批次(不合格項目:菌落總數)。
  • IPO動態|「煉乳大王」熊貓乳品:產能疑似存瞞報行為,募投擴產必要...
    IPO動態|「煉乳大王」熊貓乳品:產能疑似存瞞報行為,募投擴產必要性何在?  在「熊貓牌」註冊人更變為浙江糧油後,後者將「熊貓」煉乳註冊商標5年獨家使用權,以作價100萬元加現金155萬元,和浙江澳華乳品有限公司(下稱「澳華乳品」)、自然人應子才共同出資設立了熊貓有限,而澳華乳品正是李作恭旗下控制企業。  來源:公開轉讓說明書  2001年,李作恭出資15萬元,受讓了應子才所持的3.00%股權。
  • 業績下滑又遇食安危機 熊貓乳品1批次煉乳菌落總數超標
    山東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系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國規模較大的煉乳生產企業,專業從事乳製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誠信管理體系認證、出口食品衛生註冊。
  • 1批次煉乳菌落總數超標,熊貓乳品稱原因出在第三方運輸環節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12月2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通報4批次抽檢不合格食品,標稱山東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熊貓」牌煉乳,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其母公司熊貓乳品回應新京報記者稱,不合格原因出在第三方運輸環節,問題批次產品已全部召回。
  • 熊貓乳品實控人現身毒奶粉公司 自建奶源基地折戟產品質量存隱憂
    事後,上海熊貓上述相關責任人,明知上述退回的熊貓牌全脂甜煉乳三聚氰胺超標,仍違反國家的相關規定,將上述退回的熊貓牌全脂甜煉乳採用按比例添加的方式重新回爐,用於生產各類規格的煉奶醬。 對於上海熊貓銷售三聚氰胺超標產品事宜,熊貓乳品或急忙「撇清」關係。
  • 熊貓乳品:在國內乳製品行業享有較高知名度
    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熊貓乳品」)於2020年10月16日在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主要產品包括「熊貓」牌系列調製甜煉乳、全脂甜煉乳、調製淡煉乳、全脂淡煉乳、甜奶醬、馬蘇裡拉奶酪、奶酪棒、稀奶油等。
  • 第10屆中國(南京)國際乳品飲料展覽會
    第10屆中國(南京)國際乳品飲料展覽會 行業快訊 > 第10屆中國(南京)國際乳品飲料展覽會 第10屆中國(南京)國際乳品飲料展覽會 The 10th China (Nanjing
  • 熊貓乳品IPO之旅歷經坎坷 上市月餘即收監管函
    近日,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而收到的深交所監管函。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熊貓乳品剛登陸資本市場以來,首次收到監管函。
  • 熊貓乳品:實控人現身毒奶粉公司 自建奶源基地折戟產品質量存隱憂
    據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的中國法院網發布的《上海「熊貓奶粉」案責任人終審獲刑》,2010年4月,上海熊貓相關責任人王嶽超、洪旗德及陳德華被判處有期徒刑3至5年。  上述中國法院網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10月,受「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上海熊貓的客戶以乳製品滯銷為由,將1,300餘件熊貓牌全脂甜煉乳退回給上海熊貓。
  • 「煉乳第一股」上市三個月即被點名
    作為「煉乳第一股」,熊貓乳品的奇葩操作,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信批不及時遭點名1月11日晚間,熊貓乳品稱,公司於近日收到浙江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浙江證監局決定對熊貓乳品及該公司董事長李作恭、總經理李錫安、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徐笑宇分別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 [論文薦讀]乳品香精的研究進展
    孫嘉卿、馮濤*和宋詩清等歸納了近年來國內外在乳品香精領域的研究進展,梳理了一些常見乳製品的主要風味物質,對其不良風味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並且根據乳品香精的製備技術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對未來風味乳製品的發展及乳品香精的進一步開發進行展望,提供新思路。
  • 【聚焦】我國煉乳市場規模小 國內企業發展面臨挑戰
    國內煉乳企業中,僅有熊貓乳品在技術、品牌等方面能夠與國外企業相抗衡,具有高端市場競爭力,其他絕大部分國內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競爭。 煉乳是將鮮乳經真空濃縮等方式除去大部分水分,濃縮至原體積的25%-40%左右的乳製品,其特點是可較長時間儲存。
  • 熊貓乳品:連續3日融資淨償還累計1931.72萬元(12-25)
    摘要 2020年12月25日熊貓乳品連續3日融資淨償還累計1931.72萬元
  • 溫企上市成「功夫熊貓」 首日股價漲476.53%
    10月16日,溫企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登陸A股創業板,股票簡稱「熊貓乳品」。上市首日,熊貓乳品股價大漲,開盤價為44.4元/股,盤中最高衝到88元/股,收盤報62.15元/股,漲幅為476.53%,總市值達77.07億元。
  • 年末盤點 | 2017年10大最受歡迎的創新乳品,猜猜最佳乳品明星是?
    款優秀的創新乳品,又從原創新穎性、包裝和風味的角度再一次遴選,最終10大創新乳品脫穎而出,成為2017最受歡迎的最佳新乳品,以接受消費者的再一次檢閱和篩選,這10款產品中間最終會誕生2017年最佳乳品的明星。
  • 益普索功能性乳品趨勢:更好營養、更廣泛腸道健康、定製化
    7月30日,在Foodaily每日食品舉辦的FBIC2020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大會現場,益普索首發《以人為本,乳品功能趨勢的洞察報告》,並由益普索中國市場策略及消費者理解服務線研究總監張鷺就消費者角度,從「人」的視角來解讀乳品功能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