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薦讀]乳品香精的研究進展

2021-01-14 乳業科學與技術

隨著乳製品風味越來越廣泛地受到關注,對乳品香精的研究促進著該產業的迅速發展。孫嘉卿、馮濤*和宋詩清等歸納了近年來國內外在乳品香精領域的研究進展,梳理了一些常見乳製品的主要風味物質,對其不良風味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並且根據乳品香精的製備技術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對未來風味乳製品的發展及乳品香精的進一步開發進行展望,提供新思路。



隨著母乳脂質更多功能的發現,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的脂肪已經可以在脂肪層面實現母乳化,甘油三酯層面的母乳化一直在隨著營養科學的認識而進步。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乳業研究院、上海乳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揭良、蘇米亞、賈宏信綜述了嬰幼兒配方乳粉脂質母乳化的研究進展。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乳製品進口國。乳品不僅各種營養素齊全、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是符合人體健康需求的高營養食品,並且其口感和香氣受大眾喜愛,在食品行業中佔據重要地位。近年來,除了口感細膩程度、營養物質含量,不同人群對乳品風味的喜好程度也是影響其銷量的因素。乳品香精在香料香精行業中開發研究較為廣泛、投資量較大,而風味乳品也在刺激著世界乳品行業的快速發展。

游離胺基酸、呈味肽、脂肪酸及揮發性風味活性成分共同決定乳製品風味。乳品香精中的有效香味成分包括噻唑類、內酯類、中短鏈脂肪酸、乙基香蘭素、乙偶姻、雙乙醯等化合物[3]。市面上常見乳製品的主要風味物質如表1所示。

由於乳製品性質不穩定,較易變質,為保留其品質風味、避免外界環境汙染,多年來在其加工、運輸、貯藏方面的研究屢見不鮮。將沒有完全冷卻的鮮乳在密封罐中存放較長時間或運輸罐衛生條件處理不到位,都會導致乳品產生「燻蒸味」;乳粉因包裝材料不合理會導致其產生明顯黴味、化學藥品和石油產品味道。

當前,由微生物汙染產生的乳製品腐敗問題時有發生。例如,乾酪生產中產生酚類物質;鮮乳中由於細菌將乳糖轉化成乳酸,會產酸、產氣、凝固沉澱;蛋白合成菌、酪酸菌作用下產生苦味;嗜冷菌,如假單胞菌等引起巴氏殺菌乳變味;用於乾酪生產的牛乳中土黴素的存在可能會影響揮發性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從而導致消費者期望的乾酪特有風味發生變化。

乳品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不飽和脂肪酸,但不飽和脂肪酸不穩定,極易受光、熱、氧等因素影響發生氧化反應,產生不良風味。許多乳製品的風味失調都可以歸結為脂質氧化的結果。

微生物發酵法是指在發酵生產乳製品香料時,以乳品為底料,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目前,乳酸菌產生的風味物質在發酵乳中被廣泛研究,其產生的乳味香氣多樣且柔和,天然感十足,純人工調配技術難以達到,但需要經過進一步分離、純化才能應用,步驟繁瑣,成本較高,不易應用於快速工業化生產。


酶法製備乳香型香味料技術,主要是通過脂肪酶作用於乳脂肪,催化其水解。酶法水解因其作用高度專一、作用條件溫和、反應進程高效且副產物汙染少的優勢,在食品行業風味增強及風味前體物質轉變方面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酶法水解途徑生產的乳製品香精,一方面對於原料的利用率有很大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形成的新的、複雜的風味濃厚感更強、香氣更加自然柔和且留香持久。


調配香精多用作奶油、乾酪、堅果等食品的香味增強劑,還可以改變乳製品風味,但不足之處在於呈香單一,後續還要經過調香才能使其達到和諧、圓潤的香味。

對鮮活食品揮發性香味物質進行科學分析,能有效測定微量關鍵香氣成分,從而調配出更新鮮、更自然的香精產品。頂空技術已經在酒類、肉類風味物質的研究中有很大進展。乳味香精通常有100多種易揮發的風味物質,因此,在乳味香精分析技術研究中,頂空氣相色譜法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


在崇尚綠色、營養和純天然的今天,人們對食品的適口性及營養性要求越來越高,專業的天然物質萃取和先進的生產設備可以提供各類具有天然濃縮風味的營養提取物。溶劑浸提法和固相微萃取法較為常用。


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香精工業中的運用是當今國際食品香精發展的潮流,用該技術製備的香精不僅香氣圓潤、留香持久,且能有效增強天然物口感,倍受人們喜愛。


美拉德反應技術主要針對還原糖以及胺基酸在不同反應體系、加熱方式下產生的風味物質進行分析。乳品中的美拉德反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乳品的風味質量,對其質量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驅體香精技術是指利用食品加熱或酶的作用使生素材生成香氣。尤其是對高溫加熱和微波加熱食品,採用美拉德反應和發酵技術製成的前驅體香精耐熱性良好、加熱時產香更為獨特。20世紀80年代,天然芳香植物中糖苷化合物被納入「香料前驅體」,其呈香成分與風味前體物質近些年被廣泛研究。糖苷主要是水果等植物組織中揮發性香味化合物的前驅體,對特徵風味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前軀體香精技術在調味、烘焙領域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隨著消費者對膳食和營養的健康追求,越來越多人選擇低脂乳製品,然而這些產品缺少脂肪的醇厚口感。黃油作為乳製品和高檔烘焙的必備原料,其主要特徵風味物質是短鏈脂肪酸等,但產品若含量較低,香氣風味便會不足。


糖類的添加對乳品風味有很大影響。木糖醇酸乳感官品質最佳,無糖酸乳最差。近年來,減糖成為食品行業最明顯的趨勢。HealthFocus國際報告中顯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減少了糖的使用量。但減糖會造成風味缺失,因此需要明確的方法來制定可行、有影響的減糖計劃及目標。


在許多乳粉中,雖然採用植物蛋白水解後,產品比普通牛乳製成的乳粉更易吸收,且降低致敏性,但是採用植物蛋白水解物後,會出現苦味,導致出現不適口的情況。可以通過添加美拉德熱反應香精和乳品口感增強劑來掩蓋不良風味,並增強乳製品風味,提高消費者適口性。也可以採用微膠囊技術進行乳品香精的生產,更能夠保證其風味醇正及細膩絲滑的質地。


隨著乳製品市場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乳製品口味的需求不再局限於甜味。對乳製品口味進行創新,使乳製品香氣更加穩定,以滿足消費者對多重口味的需求。酸乳品牌Noosa將全脂酸乳與烤椰絲、烤堅果、椒鹽脆餅和巧克力,甚至是蜜漬的姜等食材搭配在一起,有酸有甜有辣有鹹,多種搭配多重口味,實現了口味的創新,為果蔬類風味製品的增香調控提供參考。


目前乳品香精的市場應用包括乳飲品、冰淇淋、發酵乳、奶油和乾酪、甜點等,已經非常廣泛,但仍有很大的擴展空間。目前風味乳的市場機遇良好,人們對乳品風味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朝著口感醇厚、口味多元、場景多樣、食用方便的創新趨勢發展,促進該產業的不斷發展進步。同時,掩蓋乳製品中的不良風味、補充因低脂、低糖造成的食品風味缺失、使乳製品香氣更加穩定、滿足消費者對多重口味的需求,以及在改善風味的同時注重與營養物質的結合是需要始終努力的方向。綜合應用現代生物科技(酶法修飾和微生物發酵法)結合美拉德反應和前驅體香精技術,快速推進天然乳香型香味料研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風味天然感的追求趨勢和消費願望是長期的研究目標。以乾酪為例,探索乾酪微生物群的組成以及乾酪成熟過程中涉及的潛在分子機制一直是許多研究的主題。


本文《乳品香精的研究進展》來源於《乳業科學與技術》2020年43卷第3期50-54頁,作者:孫嘉卿、馮濤、宋詩清、姚凌雲、孫敏、王化田。DOI:10.15922/j.cnki.jdst.2020.03.010


[論文薦讀]嬰幼兒配方乳粉脂質母乳化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國內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差異化分析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益生菌與功能發酵乳開發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測定乳粉中鉛的檢出限方法優化

[論文薦讀]乳粉中發酵乳桿菌CECT5716微生物檢測方法的建立

[論文薦讀]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牛乳中21 種β-興奮劑

[論文薦讀]快速檢測發酵乳中葡萄糖桿菌的賴解旋酶恆溫基因擴增方法的建立

[論文薦讀]響應面法優化乳雙歧桿菌Z-1冷凍乾燥保護劑配方

[論文薦讀]植物乳桿菌XN1904E產胞外多糖發酵條件優化

[論文薦讀]聚合乳清蛋白對低脂切達乾酪理化性質的影響

[論文薦讀]下一代益生菌——卵形擬桿菌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乳製品對代謝症候群預防作用的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高密度二氧化碳對食品中蛋白質結構及其加工特性影響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超高壓對牛乳感官、理化及乳蛋白加工特性的影響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母乳低聚糖及其在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的替代品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測定乳與乳製品中4 種香蘭素類化合物

[論文薦讀]酶比色法測定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中的膽鹼含量

[論文薦讀]離子色譜法測定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的糖類

[論文薦讀]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特殊醫學用途嬰兒乳粉中牛磺酸的含量

[論文薦讀]高蛋白飲用型酸乳體系中微粒化乳清蛋白和物理改性澱粉對穩定性的影響

[論文薦讀]乳製品中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殘留檢測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乳粉中糖類的色譜及質譜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原料乳中嗜冷菌快速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超高壓處理對乳製品中蛋白質和酶的影響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乳脂對發酵乳風味的影響

[論文薦讀]衝調溫度對嬰兒配方乳粉中益生菌存活率的影響

[論文薦讀]綿羊乳與其他乳種營養成分及乳清蛋白組分差異性分析

[論文薦讀]牛乳中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羊乳脫羶工藝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益生菌發酵乳功能活性及機制研究進展

[論文薦讀]原料乳中菌落總數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論文薦讀]西藏靈菇中Lactobacillus casei LC577的分離鑑定及特性

[論文薦讀]嗜酸乳桿菌LA-G80發酵培養基的優化

[論文薦讀]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嬰幼兒配方乳粉中酪蛋白磷酸肽


修改/編輯:李瑩;責編:劉莉

圖片來源於原文和必應圖片


為進一步促進動物源食品科學的發展,帶動產業的技術創新,更好的保障人類身體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質,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食品雜誌社在成功召開「2019年動物源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寧波)」的基礎上,將與青海大學農牧學院於2020年10月22-23日青海西寧共同舉辦「2020年動物源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研討會將就肉、水產、禽蛋、乳製品等動物源食品科學基礎研究、現代化加工技術,貯藏、保鮮及運輸,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營養及風味成分分析,副產物綜合利用,法律、法規及發展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論研究展開深入探討,交流和借鑑國外經驗,為廣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產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發展方向。在此,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出席本次國際研討會,共聚人脈、共享資源、共謀發展!

長按此二維碼並掃碼報名


相關焦點

  • 豐蘭香精|新品推薦
    豐蘭香精 Weixin ID gh_2488f59c8eef
  • 谷歌大腦高級研究科學家:在康奈爾讀博6年,我收穫了什麼
    近日,谷歌大腦高級研究科學家 Maithra Raghu 發布了自己的博士生涯總結,包括期望值管理、讀博的常見挑戰,以及論文那些事兒,等等。緩慢的進展讓我感到沮喪,但在努力一段時間之後,我重新閱讀了一些我在博士早期看過的論文,感覺大有不同,現在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們了。研究成熟度的關鍵方面——了解結果的更廣泛意義,與不同領域構建聯繫,迅速縮小與子領域新關鍵貢獻的距離——你不需要迅速將其轉化為有形的產出(更多論文)。但它們對於成為具有豐富研究視野的獨立研究人員至關重要,可以說是博士的主要研究目標。
  • 【薦文】香精在餌料中的使用
    香精在釣魚調餌的參考用量:1.油質香精一般用量為0.1~0.15%;2.水質香精一般用量為0.35~0.75%;3.水油兩用香精一般用量為0.25%左右;4.乳化香精一般用量0.1%左右。範圍用量0.08%~0.12%;5.粉末香精適用於膨化餌用量為0.2~0.5%;6.調味料香精一般用量為1%左右;7.飼料用香精,一般用量為0.5%;不同季節,不同水域環境,不同廠商香精品牌型號不同,香精擴散力和滲透力會有差異;同時,不同水域魚的嗜好不同,香精香料對魚的誘食性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何用好香精香料還是要多實踐
  • 研究| 熊貓乳品:乳品貿易縮水近3億元 煉乳開倒車跨界植物飲料大虧
    2   昔日第一大業務乳品貿易營收縮水近3億元,公司經營策略大調整   歷史上,乳品貿易曾是熊貓乳品第一大業務,其營收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七成。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即2017-2019年,熊貓乳品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
  • 研究稱受歡迎口味電子菸煙油中的香精可能對心臟有害
    一項涉及小鼠的臨床前試驗發現,有跡象表明電子菸煙油中使用的香精可能對心臟有害。研究人員發現受歡迎的香精對心臟細胞有明顯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心律紊亂,包括香草奶油、肉桂和各種水果味。電子菸是一種使用加熱元件蒸發液體溶液的小型設備,電子菸煙液的成分包括尼古丁、香精和植物甘油或丙二醇。這些香精種類繁多,包括設計成甜品、水果混合物、薄荷糖和類似東西的甜味。批評家們將這些味道作為吸引年輕用戶的因素,包括那些從未吸過煙的用戶,而支持者們則回擊了對香精的限制要求。
  • 7篇ICLR論文,遍覽聯邦學習最新研究進展
    機器之心分析師網絡作者:仵冀穎編輯:H4O本篇提前看重點關注 ICLR 2020 中關於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的最新研究進展。今年的 ICLR 論文接受情況如下:共計接收 679 片文章,其中:poster-paper 共 523 篇、Spotlight-paper(焦點論文)共 107 篇、演講 Talk 共 48 篇,另有被拒論文(reject-paper)共計 1907 篇,接受率為 26.48%。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造血幹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Science:重大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N-glycome regulates the endothelial-to-hematopoietic transition」。幹細胞分化,圖片來自Wikipedia。將細胞重編程為HSPC一直是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最高目標,是血癌疾病的救命療法。
  • 香精奶粉被組團炮轟,原因竟然是……
    飛鶴乳業質量管理總監張亮直言,香精的最大作用就是掩蓋異味,比如說奶粉裡面會添加一些來自魚油的DHA,它本身就有腥味,如果你的質量控制不好的話,可能就需要通過香精去掩蓋奶粉的異味和腥味,或者運輸過程、儲藏不當,也會對於天然奶香味有損失,只能藉助香精去彌補。 那麼如何辨別奶粉中是否存在香精呢?
  • 中國雷射聚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自:螞蟻 MRE期刊 今 ,雷射天地轉載最新科研進展剛剛,《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發表了論文 「Enhanced energy coupling for indirect-drive fast-ignition fusion targets」, 報導了中國科研人員完成的國際首輪間接驅動高增益雷射聚變快點火集成實驗研究成果
  • 2019 到目前為止的深度學習研究進展匯總
    我經常會去查看相關研究人員的工作,以便了解這項技術的進展。這項工作讓我能夠了解到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然後以此優化自己的工作時間安排。因此,儘管該領域每周會有成百上千篇論文,我也會要求自己每周至少閱讀一篇研究論文。在本文中,將2019年以來已經發表的論文整理出來列在下面,這將幫你節省很大一部分時間。下文中的所有文章,在Github中都有相應的代碼。讓我們開始奇妙之旅!
  • 「花王妙而舒」榮獲論文評比優秀獎
    花王淨護嬰兒洗髮沐浴露和花王柔護嬰兒保溼乳相關論文《以3~24個月齡的嬰幼兒為對象,使用低刺激性泡沫型洗髮沐浴露和含神經醯胺功能成分的保溼乳的功效研討》榮獲「2020年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行業科技大會暨十三屆化妝品學術研討會」論文評比「優秀獎」。
  • 2020年4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以論文手稿的形式在線發表在Med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pinavir/ritonavir or arbidol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COVID-19: an explorato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湖南「好書薦讀接力」倡導「工讀傳家」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15日電 「耕讀傳家」是中華優良傳統,5月15日國際家庭日之際,湖南職工迎來「娘家人」的倡導:工讀傳家,激發閱讀熱情與創新創造活力。據悉,即日起,湖南省總工會面向全省職工的「湘悅讀·工力量」2020年全省職工主題閱讀活啟動,全省職工均可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參與「好書薦讀接力賽」「城市讀書快閃」、線上「同城共讀」及線下主題讀書月等活動。「這是我省首次在全省職工中開展如此大規模的主題閱讀活動,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期望以此活動鼓勵全省廣大職工積極參加閱讀學習活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 讀博最大的樂趣在哪裡? | 附《博士論文》全目錄
    今天也鏟個空,聊一聊讀博這事兒。讀博士如果用性價比來換算,真是不值得的。這頂帽子真換不來多少銅板,讀了博,反倒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就業時這不能去,那不能去,最後只能轉身走進另一做象牙塔。如果想發財,讀博士絕對不是捷徑,尤其是人文社科的博士;如果想升官,從博士華麗轉上仕途的例子,似乎也不是那麼多。不說讀博的結果,就說讀博的過程吧,也是很苦:物質上清苦,精神上煎熬。
  • 研究「導師夫婦」論文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研究「導師夫婦」論文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2020-01-12 18:29 來源:
  • 圖注意力網絡一作:圖表徵學習在算法推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 機器之心整理演講者:Petar Veličković整理:Racoon、張倩這是一份來自 DeepMind 研究員、圖注意力網絡一作 Petar Veličković 的演講,他為我們介紹了圖表徵學習在算法推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 中生代今鳥型類燕鳥科系統學研究獲進展—論文—科學網
    雖然燕鳥科的化石數量多,但是針對這些化石還缺乏詳細的比較解剖學的研究,已命名的屬種的鑑定特徵從今天來看更多的是整個今鳥型類的共有祖徵。分類的不清楚極大的限制了對這樣一個類群演化多樣性的認識。 通過對所有已發現的燕鳥科標本進行形態對比,新研究發現了兩個新的屬種:短胸似燕鳥(Similiyanornis brevipectus)和李氏別鳥(Abitusavis lii)。
  • 子夜薦讀 | 並非歲月如梭,是我們把年華虛度
    文裡說研究發現,不常坐飛機的人,比經常坐飛機的人,會覺得飛行時間更長。心理學家犀利地指出,既然這是一種感覺,那操控的閥門就在大腦。在信息捕捉上,大腦是個「喜新厭舊」的花花公子,特別偏愛新鮮的刺激,會調動更多的認知資源,去記住新鮮事的更多信息。所以當我們回憶那些「第一次」,高密度的信息,讓我們產生「漫長」的錯覺。 童年的我們,每天都經歷著許多激動人心的第一次。
  • 徐若瑄碩士論文研究自己惹議 爆學術界審查爭議
    不過,近日有人在PTT爆料,表示徐若瑄的碩士論文竟是研究自己,引發極大爭論。據網民爆料,標題中寫著《有沒有徐若瑄論文的八卦?》,內容則是徐若瑄今年1月份完成的碩士論文封面照,其碩士畢業論文題目《網際網路時代藝人轉行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為例》,是在今年1月完成,指導教授為許安琪博士。
  • 近期肺癌相關研究進展一覽
    研究者發現,深度學習評分往往與酪氨酸激酶治療患者較長的無進展生存率存在正相關關係,而與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療法患者的持久臨床效益和較長的無進展生存期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後期研究人員還希望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證實這種新型模型的確能作為一種評估不同療法的臨床決策支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