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觀影記憶,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8.0?

2020-10-29 揚眼

近期,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近期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以小見大」聚焦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

電影《上甘嶺》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後為數不多的戰爭片,上映後立刻引起轟動,是一代人的觀影記憶。記者看到,在豆瓣上,電影《上甘嶺》的條目下顯示有1.9萬人看過,打分高達8.0。

歷史上,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 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雙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

而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得「上甘嶺」成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也從此成為了人民軍隊乃至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高地。

1956年,以此次戰役為題材,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上映,這是我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故事。

據悉,為了體驗生活,拍攝前導演率攝製組前往朝鮮,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實地考察,之後又兩次到上甘嶺考察,並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戰士,記錄的材料達到數十萬字。

影片沒有全景式地將上甘嶺戰役「還原」給觀眾,而是突破傳統戰爭體裁片的框框,將影片的視點投向上甘嶺戰役中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展現志願軍指戰員一往無前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

電臺呼叫、抓松鼠等橋段仍經典

在如今看來,《上甘嶺》中很多經典片段仍然是亮點。比如,當時陣地與陣地之間的電臺呼叫,都以「張莊」「李莊」等來代替,露天電影放映到這裡時,孩子們最為開心,一遍一遍地跟著模仿。

另外,《上甘嶺》中松鼠的意向也是很多人至今都津津樂道的經典。片中,我軍的地下坑道休息戲份中,一隻小松鼠跑了進來,戰士們把它捉住,並保護起來。有影評人表示,這個松鼠的橋段非常具備電影意向價值。最終,上甘嶺戰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小松鼠也被送回森林,用抓松鼠來顯示革命的樂觀主義,這一創作風格後來被很多電影繼承。

其實當初直到電影拍攝前,都還沒有利用松鼠做戲的想法。在原來的劇本中,設計的是捉麻雀,麻雀飛入山洞,引起了戰士們的興趣,大家爭相去抓麻雀。可是在當時的朝鮮,由於戰爭剛過,受環境影響,麻雀受到驚嚇,十分難找。而當時,戰爭把松鼠的家園也破壞了,大量松鼠無處可去,在拍戲的現場跑來跑去,創作團隊就靈機一動直接改成了松鼠。

唯一女性角色是戰爭中的一縷暖陽

《上甘嶺》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王蘭由劉玉茹飾演。影片基調確定後,編劇林杉進入創作,不久完成了初稿,但他還是不滿意,當看到一篇關於志願軍女戰士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事跡報導後,決定在劇本中增加女護士王蘭的形象。這樣一來,整個故事馬上就鮮活了許多。

據悉,王清珍是戰場上許許多多女護士中的一員,在上甘嶺戰役中她負責3個坑道的20多個重傷員。她每天的職責便是給傷員打水餵飯、打針換藥,有時還要幫助傷員大小便,其工作的艱辛和辛苦可想而知。但是不管多苦與多累,王清珍總是一臉燦爛的笑容,給殘酷的戰爭注入了生氣和活力,成為大家的一縷暖陽。

片中王蘭唱《我的祖國》也是經典時刻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由女高音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影片插曲《我的祖國》傳唱了半個多世紀,成為每一代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情感記憶。2020年的央視春晚上,90歲高齡的郭蘭英再次唱響《我的祖國》,在今年因疫情而變得特殊的除夕夜裡,讓所有觀眾動容。

而片中22歲劉玉茹扮演的王蘭這個角色也唱了不少經典歌曲,比如《南泥灣》、《解放區的天》等,尤其在缺糧缺藥又斷水的坑道裡,身受重傷的指導員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用微弱的聲音對身邊護士王蘭說:「小王,請再給我唱唱《我的祖國》吧!……」看著指導員那乾裂的嘴唇和渴望的眼睛,王蘭含著熱淚唱起了《我的祖國》,戰士們也隨之一起唱了起來……這場戲連同王蘭那美麗的身影成為影片《上甘嶺》中的一個經典鏡頭。

精緻修復版《上甘嶺》帶來沉浸式體驗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電影資料館今年組織修復團隊對《上甘嶺》進行了4K精緻修復,以此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據悉,修復後的影片質量相當高,無髒點、無劃痕、無抖動、無閃爍。另外,由於早期的錄音技術限制,原版聲音是單聲道音質,數位化後失真嚴重,因此在聲音修復中,團隊將聲音進行了5.1聲道的重置,特別在一些戰爭場面中,飛機的滑過聲、炸彈的爆炸聲都通過現代配音技術進行重置,使得影片擁有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最為驚喜的是,《我的祖國》歌曲片段在修復中,還採取了傳統修復手法與人工智慧上色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從黑白影像轉換成彩色畫面。為了高度還原,修復團隊從道具組租了一些當時志願軍的服裝,調色師最後一幀一幀地調整顏色,短短6分鐘的視頻花了三周時間。此外他們還通過攝影機從不同的光比與角度對軍裝進行拍攝,為AI技術製作出了訓練集,使其訓練後再上色的結果就理想了許多。

【延伸閱讀】

紀錄片《保家衛國》熱映中

首度呈現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史實影像和原聲

在等待《上甘嶺》專場放映到南京的日子裡,其實近期也可以去電影院觀看「抗美援朝系列電影」,甚至還可以看到當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真實影像,聽到當時的原聲。

記者了解到,近期中國電影人攜手並肩,用心打造了「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包括《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四部影片用更加生動、豐富的方式向新時代的觀眾講述著不能忘卻的歷史,薪火傳承著不朽的民族精神,以接力的姿態為祖國和英雄奉上屬於中國電影的一份致敬。23日《金剛川》《最可愛的人》上映後,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也在25日上映。

其中,《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非常特別,電影製作團隊不僅首次獨家解密真實影像,也將諸多國內外原始紀錄片珍貴紀實影像畫面進行修復重現,以全景式真實還原抗美援朝戰場。除了大量珍貴史實影像的「首見天日」, 電影裡也保留了中美朝韓等多國50年代紀錄片裡的經典原聲,令觀眾能夠沉浸式觀影走進70年前真實的浴血戰場,親身聆聽過去人們對這場戰爭的獨特解讀。

另外,《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還特別採訪了抗美援朝攝影隊老兵們。作為曾經戰場上的親歷者、見證者,盛玉增、王瑜本、王忠禮、李德潤、楊中耀、李永傑,這些耄耋老人追憶過往,動情講述志願軍戰士們的熱忱與信仰。

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介紹說:「當時我們一心想要保家衛國,我們有義務到前線去記錄志願軍,用膠片把戰場記錄下來。」同為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的李德潤老人也分享了曾在戰場戰鬥的經歷,「志願軍戰士每天晚上至少得走80裡路,多的時候要走120裡。年輕的時候,沒有人考慮有危險了怎麼辦。大家都不怕犧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一代人的觀影記憶,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8.0?
    近期,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近期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 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豆瓣評分8.0?
    近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 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豆瓣評分8.0?
    近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 對比《金剛川》,64年前的這部電影,才是真正的經典
    從這一點來看,我倒覺得,64年前的《上甘嶺》可能要更勝一籌。我們現在看到的《上甘嶺》電影,雖然,所有的焦點只集中在一個連隊上面,但從這個連隊堅守坑道,與多於自己的敵人連續打阻擊戰的角度出發,觀眾卻能夠輕而易舉地看到其他連隊的影子,甚至,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一個個戰士在艱苦環境下的英勇和無畏。
  • 從《上甘嶺》到《金剛川》,開始解凍
    我們這一代人因為先輩的努力,山河無恙平安成長,這不代表我們可以坐享其成遺忘歷史。記憶不能因遙遠而忘卻,關於這段歷史的影視作品,很長一段時間是由《上甘嶺》承擔,而在1956年上映的它,時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輝。
  • 電影《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在寧舉辦
    10 月 23 日起,中國電影人製作的致敬抗美援朝系列電影《金剛川》等將陸續上映,而江蘇電影以這場《上甘嶺》4K 修復版的放映活動,吹響了抗美援朝電影系列展映的 " 集結號 "。江蘇青年電影編劇以及電影工作者代表,來自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的學生代表,退役軍人代表,還有來自現代快報觀影團和天下美篇報觀影團的幸運讀者齊聚幸福藍海荔枝廣場旗艦店,觀看了這部經典老片。
  • 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完成4K精緻修復
    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完成4K精緻修復 2020-10-27 18:12:22 來源:微博 作者:央廣網 編輯:甲型麵包 瀏覽:loading 1956年12月1日,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 精神高地上甘嶺
    597.9、537.7,68年前,上甘嶺戰役發生在這兩個高地。上甘嶺,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讓人們想起炮火硝煙、艱苦鏖戰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先烈。68年前的此時,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浴血奮戰的時刻。走進「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現場,在「血戰上甘嶺」這一重點展區,人們駐足停留,細細觀看每一件展品。這裡有戰士在上甘嶺戰役前寫下的決心書,有功臣生前使用過的器具,還有為黃繼光、邱少雲、孫佔元記功的命令和立功獎狀。一面旗幟格外醒目,這是獎給第15軍第45師第134團8連炊事班的一等功獎旗。
  • 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
    《上甘嶺》4K 修復版專場放映  中國電影資料館  新浪娛樂訊 10月25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小西天藝術影院隆重舉行「重溫經典 致敬英雄——新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4K 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使這部紅色經典煥發新生
  • 首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上甘嶺》,時隔64年,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國早有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還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它就是1956年上映的電影《上甘嶺》,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接下,由沙蒙和林杉兩位執導拍攝,在由曹欣、肖矛兩人共同創作電影劇本,並于于1956年成功完成電影並且上映。
  • 上甘嶺精神與年輕人的對話
    庚子之秋,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迎接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話劇《上甘嶺》開啟了在國內多個城市的巡演。 上甘嶺的故事是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抗美援朝記憶,那部同名影片是鐫刻在一代代人心中的經典,主題曲《我的祖國》傳唱了半個多世紀,依然動人。
  • 今天,我們來聊聊《上甘嶺》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上甘嶺》完成4K修復,時隔64年重現銀幕,原型健在演員已逝
    《上甘嶺》,沙蒙和林杉兩位導演帶著劇組成員直接來到還是滿目瘡痍的上甘嶺實地考察取景《上甘嶺》已經64年了,故事的原型張計發如今94歲還健在,國慶節的時候有關部門還對其進行了慰問,從照片上看精神狀態還很好
  • 《上甘嶺》64周年:原型人物健在,女主角息影,男主角遺憾離世
    這部電影獻禮抗美援朝70周年,上映8天,票房破5億。雖然票房一路高漲,但豆瓣上評分卻跌到了6.5分。這讓很多人不禁懷念起了那部經典的老電影《上甘嶺》。1956年拍攝,卻在豆瓣拿下8.0高分,幾乎零差評。
  • 科比球衣退役三周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就此封
    科比球衣退役三周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就此封時間:2020-12-19 13: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比球衣退役三周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就此封 3年前的今天,在科比球衣退役儀式上,8與24號被永遠懸掛在斯臺普斯球館上空。
  • 4K修復版《上甘嶺》來啦!向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
    4K修復版《上甘嶺》10月25日舉行專場放映(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央廣網北京10月25日消息(記者張佳琪)1956年12月1日,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 「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上甘嶺精神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永續傳承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武山大隊組織全體指戰員觀看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
    11月27日下午,武山縣消防救援大隊組織全體指戰員觀看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進入關鍵的決勝階段後,美軍一方面開展談判,一方面暗中調集大量軍隊,發動突然襲擊,雙方在上甘嶺陣地展開殊死搏鬥,面對比我方多得多的敵軍,以及坑道中惡劣的環境和斷糧斷水的危險,志願軍沒有退縮,頑強抵抗,堅守陣地,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 64年前,那個紅遍中國的劉玉茹,現狀如何了?
    想當年在《上甘嶺》中扮演唯一女性角色王蘭而紅遍全世界的女神,劉玉茹。這個影片講述了在張忠發的帶領下,和敵人上甘嶺上奮戰,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一轉眼64年過去了,而女神劉玉茹後來到底怎麼樣了呢?《上甘嶺在電影開拍時,王蘭這個角色卻還沒有合適的演員來演,但是鑑於這個戲份重要不能就此放棄。說來也是很巧合,在十分緊要的關頭,她出現了,就是劉玉茹。在1955的時候,22歲的劉玉茹剛畢業閒來無事跑到了長春電影製片廠找姐姐玩,正離開之時,被導演撞見了。一眼便識才,她身上的所有氣質條件都非常符合導演要找的人。
  • 話題:《古惑仔》系列電影,是青春記憶,還是hui了一代人
    《猛龍過江》匆匆上馬,在臺灣拍8天、香港拍3天、澳門拍3天,14天搞定。男一號鄭伊健沒有檔期,一共只拍了4天,史無前例。《猛龍過江》是古惑仔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高達2200多萬。用主創文雋的話說,一是版權被賣給了華納,二是香港回歸後電影的尺度收緊,用「古惑仔」三個字,一定被評為三級片(18禁),投資方不敢冒險。《勝者為王》的海報上,都沒有出現「古惑仔」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