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張譯、吳京主演的《金剛川》上映。
這部電影獻禮抗美援朝70周年,上映8天,票房破5億。
雖然票房一路高漲,但豆瓣上評分卻跌到了6.5分。
這讓很多人不禁懷念起了那部經典的老電影《上甘嶺》。
這部電影雖然於1956年拍攝,卻在豆瓣拿下8.0高分,幾乎零差評。
一部黑白的電影《上甘嶺》,憑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
1
如果《金剛川》用精緻、震撼、創新來形容。
那麼《上甘嶺》就是樸素、真實,直戳人心。
《上甘嶺》選取的背景,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極為著名的,發生在1952年10月的上甘嶺戰役。
在電影中,志願軍某部8連連長張忠發接到任務,去守衛上甘嶺的主峰陣地,必須要堅持24小時,以等待後援部隊的到來。
可聯合國軍火力實在太強,要知道當年在歷史上,他們有6萬多兵力6萬,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
轟炸鋪天蓋地而來,僅僅一個上午,敵人就進攻了23次。
張忠髮帶著戰士奮勇抵抗,傷亡慘重,但也只是暫時抵擋住了敵人的進攻。
為了保存兵力,拖住敵人,張忠發接到命令,暫時撤進站前已經挖好的坑道裡。
坑道裡物資緊缺,嚴重缺少食物和水,戰士們不僅要繼續跟頭頂上的敵人作戰,還要忍受寒冷和飢餓。
還有一些受傷的戰士,也只能默默忍受著傷痛,拼死堅持著。
8連的戰士們相互鼓勵,用頑強的意志力在坑道裡堅持了24天。
最終等來了後方部隊的支援,打退了聯合國軍,贏得了勝利。
《金剛川》選取的是在金剛川河上搭橋的過程,與敵軍的對抗也僅僅是一個在天空,一個在陸地。
而電影《上甘嶺》,是實打實的作戰,與敵軍正面對抗。
在電影中,能看到非常真實的戰爭過程:
轟炸機在低空飛過,鋪天蓋地的炮火,黑壓壓的一片,衝鋒的志願軍們隨時被轟炸倒下……
英勇的志願軍衝前方的敵軍們,扔手榴彈、開槍射擊、大炮轟炸。
戰場上煙霧繚繞,沒有一片完好的空地,地上更是屍橫遍野。
敵人一遍遍衝上來,志願軍們鼓足了勁,頑強抵抗著……
雖然電影的畫面是黑白的,投資有限,但卻給觀眾呈現出一個極其真實的戰爭場面。
原來那時的戰爭是如此殘酷,現在的和平與安定,都是千千萬萬個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2
在電影《上甘嶺》中,除了震撼的戰爭場面,讓人動容的,還有真實的小細節。
看了這些細節你就會明白,在軍事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軍為什麼能夠獲得勝利。
在戰鬥中,七連連長陣亡。
在臨死前,他的最後半句話是:「保持七連榮譽。」
七連死傷過半,指導員雖還活著,但眼睛被灼傷,用繃帶纏著。
八連過來支援,讓指導員下去休息,他卻不肯走,激動地說道:「我不能下去啊,我對陣地熟悉,你讓我躺在這裡,我給你出出主意……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不下去,我要為我的戰士報仇啊!」
即便身負重傷,他第一時間考慮的,還是戰爭的輸贏。
電影中還有一個以黃繼光為原型的人物。
當時一個暗火力點裡的敵人開始射擊,張忠發的警衛員楊德才請求去完成任務。
剛衝出去,就被打中了,可楊德才忍著,衝到了敵人的地堡口,把爆破筒扔了進去。
可還沒等爆炸,就被敵人扔了出來。
這時,楊德才快速抓了起來,又扔了進去,然後,他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射口,敵人的地堡爆照,他用自己的生命,光榮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這不是藝術的再創造,而是真實發生在戰場上的事情。
最感人的,還是發生在坑道裡。
外面有敵人駐守,裡面資源極度匱乏。
一個炊事員冒著危險給坑道裡的八連送來了兩個蘋果,當時這兩個蘋果,就是寶貝一樣啊,大夥們開心得鼓掌。
張連長不捨得吃,讓衛生員把蘋果送給受傷的指導員。
指導員摸摸蘋果,聞聞味兒,開心一笑,但是也不捨得吃,堅持要把蘋果給連長還有那些沒有受傷的戰士。
最後連長說,把蘋果削成片,每個人都嘗一口。
後來連長得知,有5個戰士一起來送蘋果和蘿蔔,可那4個戰士,都犧牲在了路途中。
連長聽後,嚴肅地說道:「回去告訴師長,以後再也不要送東西了!」
但是師長說:「送!一定要送!」
為了給坑道裡的八連送東西,一個又一個運輸物資的戰士,倒在敵人的槍口之下。
這樣的情節,還有太多太多了……
這場戰爭中能夠取得勝利,靠的就是志願軍們那無堅不摧的意志力、整個團隊的凝聚力,還有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不懼生死的勇氣。
雖然沒有敵軍人數多,沒有他們那強大的軍事武器,但有了這種精神,就可以以一抵十,以一抵百,所向披靡。
3
在《上甘嶺》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個很大的亮點是,裡面塑造了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
大家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也有很多女戰士,她們的作用功不可沒。
在《金剛川》中,也出現了一個女話務員,但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太多具體的情節。
但在《上甘嶺》中,用很大的篇幅,描繪了女衛生員王蘭。
王蘭的原型人物是志願軍45師醫政股收容所的女衛生員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她堅持留下照顧傷員,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電影中,把王蘭這個角色描繪地非常細膩、感人。
比如,當時八連連長張忠發想把王蘭送回安全的師部。
王蘭真誠地懇求留在危險的前線,「就讓我留下吧!我之前一直跟著部隊後面轉,根本沒做出什麼貢獻,就讓我留在這裡照顧傷員吧!」
還有在坑道裡,當敵人把毒氣投到坑道時,王蘭毫不猶豫地將最後一塊毛巾,捂在了張連長的臉上,自己卻中毒暈了過去。
在真實的抗美援朝戰役中,還有許許多多像王蘭一樣的女戰士,她們雖不能上前線打戰,卻也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成為戰役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王蘭這個角色,也給這部戰爭電影,帶來了難得的溫情一幕。
在戰士們剛躲進坑道裡時,迎來了難得的放鬆一刻。
有的打牌,有的下象棋,有的玩松鼠。
而王蘭,飽含熱情,唱起了那首《我的祖國》: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個經典場面,讓多少人跟著淚目啊!
在戰爭中,不僅僅只有炮火連天的嚴肅時刻,同樣也有一幕幕溫暖感人的時刻,這才更加真實。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王蘭的演員叫做劉玉茹。
當年是導演偶遇了剛從魯迅藝術學院畢業的她,直接眼前一亮,敲定了讓她來演。
《上甘嶺》是劉玉茹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她一生中出演的唯一一部影片。
拍完後,就息影了。
本片主角張忠發,飾演的原型人物叫做張計發。
張計發曾是志願軍第15軍135團7連連長,立下赫赫戰功,今年他已經94歲了,仍然健在,而且精神頭很不錯。
可飾演他的演員高保成,卻在2004年因病離世了,真的令人唏噓。
《上甘嶺》為什麼能成為描繪抗美援朝的經典,好評不斷?
全片124分鐘,在那個極為艱苦的拍攝環境下,電影主創兢兢業業,處處細節都能體現出他們的認真。
整個影片不矯情、不做作,更不誇張,真實地描繪出當時戰爭的場景,令人動容。
影片中描繪出許多鮮明的小人物形象,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戰爭最後的勝利。
可見,一個好的戰爭片,沒有華麗的特效和宏大的場景,但足夠真誠和真實,同樣可以成為經典,好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