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先來思考一個問題:
未來掙錢最多的是什麼樣的人?
「勞動」能不能賺錢?當然可以。但是「勞動」創造的價值,大部分被做「交換」的人拿走了,所以勞動人民沒有商人掙錢;
同樣的邏輯,「交換」創造的價值,大部分被做「整合」的拿走了,所以做實業沒有做金融的掙錢。
「交換」和「整合」的區別在哪裡呢?「交換」是物理反應,而「整合」是化學反應。
「整合」就是把「沒有」變成「有」,把「有」變成「多」,這就是魔法般的效應。
我們必須看透一個趨勢:未來社會的每一種東西都有明確的歸屬,都有明確的價格,都可以用來買賣,包括人的時間,甚至人的情感:
1:社會的每一種東西,都有明確的歸屬,一切物有所屬;
2:社會的每一種東西,都有明確的價格,一起都明碼標價;
3:社會的每一種東西,都可以進行兌換,可以隨時隨地交易;
未來,一切價值都可被錢量化。資產可以量化,思維可以量化,生命可以量化,時間可以量化,甚至感情也可以量化,全都是明碼標價的。
整合的過程,就是通過對資源的配置和優化,使其發揮出增值效應,舉個例子,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碳原子構成,但是由於結構不一樣,價值卻是天壤之別,這就是重組的原理,重組有時具備魔法一樣的魅力。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空間的整合,因為網際網路能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金融的本質是對時間的整合,因為金融可以用空間去換時間。
說的通俗一點,整合就是要大膽使用別人已經取得的成果,如果每個人都是在零基礎上起步,那麼整個世界就不能進步。社會之所以在不斷進步,就是因為後人借鑑了前人的成果。
牛頓說過一句話:「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牛頓那麼偉大的人物,都善於利用前人的成果,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
未來你擁有多少資源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整合多少資源。未來看一個人的能量多大,就看他能整合多少資源。
整合的最高境界是一切皆不為我所有,一切皆為我所用。
想想諸葛亮草船借箭吧,他沒動一兵一卒,一夜之間就從對手哪裡收到了無數支箭,這才叫高明。
造船過河就不如借船過河,記住你的目的是過河,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去幹造船或建橋的事。
未來是一個分工更加細化的社會,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幹完,你只能選擇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到極致,然後你缺什麼就找什麼樣的人合作,把利益分出去,和你合作的人形成利益共同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記住:你的格局越大,整合的人就越多,甚至你可以把你的對手也整合進來。你出讓的利益越多,願意為你付出的人就越多,雖然財散人聚,但是只要把人才聚到一切了,未來還怕沒有錢賺嗎?
再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勞動是「把事做正確」,交換是「正確的做事」,整合是「只做正確的事」。
這就是做事的三大境界:
第一層級:「把事做正確」。這是底層員工(勞動者)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指做事的結果必須符合目標和預期,紮實關注每一個執行細節,時刻關注事情本身的進度,要的是效能。
第二層級:「正確的做事」,這是管理層(管理者)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指做事的方式要正確,態度和姿勢要擺正,時刻關注方式和方法,要的是效率。
第三層級:「做正確的事」,這是戰略層面(決策者)需要關注的問題,指千萬不能犯戰略問題的錯誤,要做出對的決策,時刻把握方問題,要有格局感。
現實中的人,往往只具備一個或兩個層級的能力,基本上沒有人能同時具備三種能力:
比如:有的人只善於執行命令(第一層級),不善於改進方法(第二層級),更談不上做戰略規劃(第三層級),所以只適合做基層員工,或者去打工謀生存,靠出賣勞動力掙錢。
有的人善於在別人做事時指手畫腳(第二層級),卻缺少系統布局(第三層級)的能力,而當他們具體去做的時候,往往眼高手低(第一層級)了,這種人適合去做中層協調者,靠磨合上下級的聯動去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