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詩作者:李汪源、李世斌、周振倫、朱秀章、魏 國、唐明揚、趙成新、李樂秋、蔣寧生、王可譜
寫給張邦登
二師李汪源
只知道你是我的新兵連長,
只知道你的名字叫張邦登。
你操著毛主席一樣的口音,
給我們講解王傑講解雷鋒。
你說鋼鐵是用血肉煉成的,
戰士才有鋼鐵一樣的生命。
你說當祖國需要流血犧牲,
我們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手榴彈爆炸就在三尺頭頂,
為救新戰士你倒在血泊中。
硝煙散盡天空中彩虹絢麗,
你金子般的青春成為永恆。
站著你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倒下你是一座巍峨的山峰。
遇水架橋你是不曲的鋼梁,
逢山鑿路你是堅強的道釘。
你犧牲的地方是我的聖地,
你長眠的地方是鐵血軍營。
清明節為你點亮一盞心燈,
行軍路上戰友會並肩前行。
清明節的思念
文/鐵九師李世斌
每當清明揚灑綿綿的雨滴,
我就深情地懷念青春的軍旅。
曾經的好戰友!
曾經的鐵兄弟!
漫漫歲月總是讓我不時,
萌生遙遠的思念和敬意!
一色色兵種的戰友,
一根根鐵軌連結的兄弟。
我們曾經一起奮戰,
夢裡也留戀鐵道兵英雄的群體!
我們一起並肩歡笑,
一起用熱血和生命託舉火紅的戰旗!
鐵兵往事皆是情緣!
千山萬水銘記著你……
一個熔爐裡的鋼,
一個戰壕裡的情誼!
一個美好的稱謂,
芳華歲月曾生死相依,
你卻倒在了繽紛的花季。
一生難忘我們用寶貴的生命,
接受火熱軍旅的洗禮,
每當懷念你燦爛的笑容,
我總是沉思不已!
滿山遍野的碧草,
仿佛是曾經生機勃勃的你!
滯風沐雨的青松,
猶若你堅毅高大的身軀。
回眸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永遠難忘戰友相攜的情意!
今天用濃鬱的悲思,
懷念逝去的戰友兄弟!
我用滄桑了的思念,
緬懷把死留給自己的你。
看滿山遍野的桃杏花,
酷似青春芳華的我和你!
聽列車奔放的笛聲,
仍然敘述著我們光榮的過去。
我此生永遠銘記綠色帳篷裡,
肩並著肩度過的風風雨雨⋯⋯
今天我要用滄桑了的思念,
祈禱你們在遠方安息!
今天擷幾許清明的雨露和山花,
讓風兒替我祭掃你的墓地⋯⋯
2019年3月24日
周振倫清明詩集《晚點名》(外五首)
晚 點 名
二師 周振倫
星期天晚上,
集合號驚動山谷,
連部要點名。
這是大轟炸後首次點名。
全連百十號人,
迅速集結。
連首長先到一步,
每張臉,
如刀刻般。
副連長整好隊伍,
跑步請示連長。
兩人的敬禮,
在空中停留很久。
連長緩步邁向隊前:
"現在點名一一一"
四個字似槍膛迸出,
聽得見針掉地。
"一班?"
一班長報告:
"應到十二人,
實到十二人。
報告完畢。"
"二班?"
二班長報告:
"二人重傷入院,
應到十一人,
實到九人。
報告完畢。"
……
"木工班一一"
沒人應聲。
"木一一工一一班一一一"
有人在抽泣,低聲。
″木一一工一一班一一",
這三個字,
連長是吼出來的。
"到一一一"
木工班小李終於破涕應答:
"本班應到十三人,
犧牲十二人,
實到一人。
報告完畢。"
三天前,
木工班在搶修梅花大橋時,
除小李未到現場外,
其他人全部遇難。
連長用袖筒在雙眼,
不知擦去了什麼?
突然大聲道:
"現在宣布命令一一
木工班戰士李鋒,
任本班班長。
請迅速組建木工班。」
連長話音未落,
全埸響起雷鳴般掌聲。
掌聲在越北山谷的夜幕中,
久久迴蕩。
在越南諒佳烈士陵園
戰友們啦!
我們來遲了!
半個世紀的路程,
走得太艱辛。
感謝你們,
用出操的隊列,
用受閱的方陣,
迎接我們。
九泉之下,
你們沒忘記,
中國軍人的身份。
面對你們,
我們一個個啞口無聲。
任淚水衝開閘門,
把你碑前的小花滋潤。
然後在你的名字前面,
久久地一一
鞠躬!
告訴你們,
祖國強大了。
你們在他鄉,
不會受欺凌。
我們慷慨解囊,
為守墓老人捐贈。
他要我們放心:
不會讓你們的安息地,
落下半點灰塵。
他會子子孫孫,
一代接一代,
永遠陪伴你們。
再見了!
親愛的戰友們!
離開你們,
我們的腳步如此沉重。
一步三回頭啊,
不知何年再相逢?
再一一見一一了一一
你們用軍人的注目禮,
與我們辭行。
懷念楊連弟
小時候,
你在給資本家幹活時,
就悄悄學會了,
踩他們於腳下的本領一一
登高。
解放戰爭,
你爬上四十多米高的橋墩,
在隴海鐵路空白處,
塗上勝利的顏色。
抗美援朝,
你靈活矯健的身姿,
敢與敵機周旋。
你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
你是英雄!
你是咱鐵道兵的牌子!
你所在的部隊一一
現為中鐵十一局。
簡寫11局,
放平了是兩條鐵軌,
豎起來是一架天梯。
你在上面,
我們跟著你。
遺 願
晌午突然一陣鞭炮響,
退伍老兵熊哥走了。
熊哥六二年入伍,
東海艦隊輪機兵。
退役回生產隊,
開寧波八匹柴油機,
算是學有所用。
繼耕牛退出土地後,
他也離開了那堆死鐵,
隨女兒住進了城裡。
近幾年,
退役軍人之事沸沸揚揚。
熊哥四處打聽,
沒有與自已有關的好消息。
他說掛光榮牌總有份吧!
年前熊哥病了,
病得很重。
十多天不吃不喝不說話,
一雙眼睛睜得大大的。
醫院退了硬信,
只好回家等死。
熊嫂說他走時,
右手指老是伸向大門口,
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作為老兵我懂他的心思,
他盼著在臨死前,
能看到那塊屬於自已的,
"光榮之家"的牌子,
掛在女兒家門楣上。
熊哥出殯那天,
天陰冷,下著凍雨。
悼張怡華
罪惡的血栓,
阻塞了一顆心臟的通道。
我的戰友,
你的錘呢?
你的鎬?
你的風槍呢?
你的炸藥?
難道鐵道兵解散後,
面對塌方,
你沒有了招?
你搬走過成昆線上的山,
你架設了襄渝線上的橋。
為了祖國暢通無阻,
你容不得平行線上有半粒渣草。
為什麼?為什麼?
如今碰到一塊軟綿綿的物體,
你卻除它不掉?
你一生都在做疏通工作,
即使退了,
還在為戰友的友誼鋪路架橋。
你的心胸你的為人,
乾淨得如同你的詩稿。
一顆心不跳,
萬顆心在煎熬。
親愛的戰友,
走好。
二師 周振倫挽
2019年3月15日晚
找尋
那年,
憑醫生批攺的那份試卷,
還有祖輩的苦大仇深,
千裡迢迢,我找到了,
那些首長那些兵。
他們在高山峻岭,
幹的活,
像極了我那礦工父親。
他們說,
花幾年時間,
串起線上的大城小鎮,
製成一件藝朮品,
獻給母親。
後來,
我挎著"為人民服務",
借頻繁出差,
在全國各地,
尋找那些首長那些兵:
高路高鐵工地,
有他們的身影,
工裝上,
卻不見紅旗紅五星;
重點工程現場,
又見熟悉的帳篷,
帳篷內,
少了槍枝刀刃。
在建設大軍裡,
"鐵十一局"、"鐵十二局"等,
把我目光吸引。
看到那些招牌,
總是情不自禁、
淚如泉湧。
現在,
那些首長那些兵,
都在我的口袋中。
掏出手機輕輕一點,
都是首長、戰友、姐妹、弟兄。
昨天的故事,
他們天天在講,
我們時時在聽。
英雄的序列裡有我兵一個
作者:朱秀章
兵,披甲卒子,勇敢的象徵,頭可斷血可流,粉身碎骨不回頭!
兵,英雄的群體,生死與共。怕死的就不是兵!
兵與兵的關係是戰友,兵與兵的感情是親如兄弟,兵是祖國的英雄花兒!
兵花是血凝固,汗水的澆灌。在祖國的邊疆哨所,在海島天涯,在大漠戈壁,在血與火的戰場,那是兵花盛開的地方!
大災大難面前人民莫愁,兵花搖動;豺狼來犯人民莫怕,有我無數戰無不勝的英雄的兵!有兵花,祖國春天更爛漫;有兵花,祖國安寧人民更幸福!
兵應該是每個軍人的自豪,因為,在英雄的序列裡有我,我曾經是一個兵!至今我兵魂不散,兵心依然!
遠方,有一座橋
文 / 魏 國 六師
青春的歲月,
我攜著希望和憧憬,
志在四方帶著鮮花般的微笑。
十八歲的芳華,
穿著草綠色的軍裝,
心氣比天還要高。
離開了父母,
告別了家鄉,
新兵連訓練呀常常一路小跑。
終於佩帶上了領章帽徽,
當拿起電焊槍,
心中仿佛電弧閃爍著我的自豪。
多想生一雙羽翼啊,
三頭六臂飛巖走壁,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
終於我和十四名戰友,
開始在峽谷間構架修橋,
有一天框架突然間垮掉。
幾十米的高空,
九名戰友化成了紅霞,
只有我和四位戰友在閻王爺那裡逃掉。
九名戰友的靈魂呀,
至今在襄渝線,
凇樹坡的山谷裡繚繞……
我住了一年多的醫院,
與死神搏鬥,
腦間總是戰友犧牲的音容笑貌。
人人都說我魏國命大,
這些年說不清,
我多少次在那座橋下把戰友們祭悼……
當我每次和孩子們,
談起襄渝線,
就想起那座遠方的橋!
在生命的峽谷裡,
在睡夢裡我常常溢出眼淚,
遠方有一座橋!
她是一座用生命託起的彩虹,
鐵道兵沒有了,
啊,那座橋梁在我心裡卻越升越高……
2019年清明節前
清明,送給戰友的小花
鐵三師 唐明揚
清明,
突然想起了他。
沉默之餘,
送一枝小花。
生在大巴山,
夢,在貧困線上掙扎。
入伍鐵道兵,
熱血,找到地方噴灑。
鋪路、架橋,
青春的腳步勇闖天涯。
入黨、提幹,
人生的帆船意氣風發。
拒絕大都市的誘惑,
改工時毅然選擇留下。
脫下軍裝還是鐵道兵,
築路工地才是家。
臥冰爬雪的家常飯,
留下老寒腿永久的疤。
那一壺祛寒鎮痛的秘方酒,
竟讓他長醉於興安嶺下。
冬去春來,
大興安嶺的四月雪還在下。
我的戰友,
你醒了嗎?
心靈之鐵
文/鐵四師 趙成新
站在心靈的曠野,
我凝神辨析一一
那七色礦石,
那鏗鏘驅體,
哪些是鋼,
哪些是鐵。
高山與河流,
水是漣漪,
山是鋼鐵。
峰巒疊嶂,
風雪高原,
每一座峻峰,
都曾浸潤殷紅鐵血。
每一條溝壑,
都有兵魂的堆砌。
站在巍峨呂梁,
心潮奔洩。
我和我的戰友,
把青春激情,
寫遍每一個隧道,
每一座山頭,
每一處懸崖。
不信你去看呵,
綠色雄壯軍陣裡,
挺拔的是鋼骨,
燃燒的是熱血。
那無限伸展的彩虹,
高聳橋墩是鋼,
橫亙平行線是鐵。
站在閃爍鐵道旁,
思念似車輪急切。
我和我的兄弟,
把最美年華,
奉獻給了祖國,
鋼鐵大動脈裡,
每一寸鐵軌,
每一根枕木,
每一個道釘,
都鑲嵌不朽名字:
中國老鐵。
不信你去撫摸一下呵,
筆直的鋼軌,
還有將士體溫,
路基之下,
還流淌鐵兵的熱血。
有人說:
曾經的雄師勁旅,
已經消失在裁軍昨夜。
面對物慾橫流,
到那兒去找鐵?
可我要說呵,
我的鐵兵戰友喲,
只要到神州大地走走,
那兒都能看到老鐵。
不信你聽,
那飛馳的轟鳴,
藍色工裝包裹著,
永不褪色的鋼鐵。
那嘹亮吼聲裡
詞還是志在四方,
調還是硬骨頭老鐵。
我堅信,
只要心靈有鐵,
鐵兵精神家園,
就會春潮澎湃,
永不枯竭。
君不見呵,
在崇山峻岭,
在夢裡營盤,
總有一群追夢人,
沿著鐵色印跡尋找,
讓人生重新熔煉,
將疏鬆骨頭增鋼加鐵。
總有那麼多將士呵,
在生命的黃昏,
聚攏在會戰工地,
睡一夜帳篷,
讓心靈溶入鋼鐵。
鐵道兵戰友魂魄,
搭建成啟航塔,
讓誓言變成永恆鋼鐵。
(2019年3月22日)
文/二師李樂秋
閒暇時翻看朋友圈,看到檻外人轉發的《戰友聯誼》七任班長聚荊州一文,未加思索,隨手回復了幾句。可每當在戰友群裡與當年的老班長聊天時,腦海裡總是浮現七任班長的畫面,終於按耐不住內心的不平,提筆寫了首小詩……
七任雄梟
看到關帝雲長手中的大刀,
七任班長像前握手擁抱;
忠義神勇的武聖為之感嘆,
只有鐵軍擁有這樣的自豪。
美髯公撫須讚嘆曰:
吾等桃園三結義,
哪想「正操"帳下有七梟!
繼往開來有後者,
吾當讓出「義"名號。
荊州如有少年傑,
何須要忍「呂蒙」傲。
荊襄兵爭數幹載,
鐵軍在此獨領風騷。
註:正操乃原鐵道兵政委呂正橾是也。
墓 碑 與 清 明
蔣寧生
請腳步輕一些
墓碑前的來人
不要驚動
這些可敬的靈魂
如今安眠在這地下
是他們
沒有冷卻的忠誠
你且站定
在這些先烈
墓的旁邊
任涼風
吹拂你的淚點
把你記憶中的歷史吹醒
倘若這片刻的寧靜
能感動你的悲憫
就讓你悲傷的淚珠滴下
告訴這地下的英靈
烈士啊!你們的獻身
是為了千萬的百姓平民
年輕的人們
假如你們也曾經
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你們的身上
也有受傷的血痕
你們一定會明白
因為有了那一場戰爭
才有了今天的和平
請你們不要忘記
這裡的墓碑
尤其是每年的清明
關於作者: 艨子,真名, 蔣寧生 。安徽省舒城縣人,198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目前在中鐵十四局集團公司從事工程技術工作。三十多年的工地生活中,喜歡上創作詩歌。有二百多首詩歌散見於報刊和網絡。
深切懷念我們的老連王秀奎
鐵四師十六團五連 王可譜
時光荏苒,
白駒過隙;
往事如雲,
撫今思昔。
六十年代初 ,
汝從文化古城曲阜走來。
一顆紅星頭上戴,
革命紅旗掛兩邊。
樣樣工作亟努力;
困難當頭重擔挑;
工作業績勢破竹;
鐵兵營盤顯崢嶸。
七十年代末,
力灑疆場落輝煌,
體力不支難從軍,
勞累成疾眷離軍營。
二千年初,
神疲乏力病如膏盲,
蒼天挽救力不沖天,
永離人間向天而行!
驀然回首,
往事歷歷在目。
兄弟永別之情,
心酸慟哭 ,
讓人愴然淚下,
無所適從,
蕩起心間陣陣痛楚!
他走了!
我們失去一位好連長,
失去一位好兄長,
但英姿常現如影隨形。
那鐵塔式佶佶體魄,
佇守在橋上威風凜凜。
剛強矗立的風骨,
隨鐵路線飄揚四海。
對戰士一以貫之,
像春天般的溫暖;
對工作迷之自信,
像夏天般的火熱;
對鋪軌架橋一絲不苟,
猶如釘子般的精神。
可親可敬的音容笑貌,
始終在我們心中遊蕩,
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他是我四十年前的連首長,
四十年後仍願當他的兵。
早前在文書崗位上聽候他,
後在副排長職位上跟隨他。
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軍訓大綱我隨手而就。
融會貫通指寫施工總結,
總結有血有肉迥然不同。
促膝談心以身施教,
我虛懷若谷勇往直前。
他是連長又不像連長,
瑜亮情結坦誠相待。
文書……七大員是中堅力量
猶如他的眼睛和耳朵,
架起通往戰士心靈的
橋梁與紐帶。
有了他,
總覽施工現場信息萬千。
有了他,
發布施工現場正確決策。
有了他,
與王政指凝聚共識,
心無旁騖,
儼然建連,
爐火純青!
練兵場上率先垂範,
靶心十環即為敵。
緊急號角一馬當先出營房,
拉練隊中背重負。
施工現場,
拖著病腿四方巡迴。
驗試線上,
親駕軌道車奔馳在鐵路線上。
跨過二渡越過十渡,
川流不息的漫水河橋上,
留有他永不疲倦的身影。
上萬車站的建設,
時緊、標高、任務重,
時常留下那紛至沓來的腳步。
162雙孔涵洞,
地形地貌複雜無比,
親臨現場科學安排,
通電通氣暢通無阻。
吶喊指揮盪氣迴腸!
凝眸遠望,
意景未盡,
千裡冰封的鐵路線上,
一橋飛架南北珍饈在眼前,
猶如:
人間正道是滄桑!
昔日往事銷聲匿跡,
兵營趣、軼事源遠流長!
假如還有來生來日,
問過中秋月?
問過天邊雲?
我們還做密不分的戰友!
時代列車飛速奔馳,
人類智慧無限拓展,
網際網路五G時代即已到來。
讓五G時速,
懷著願望!
帶著懷念!
衝破人間飛向天堂 ,
向老連長傳報,
五連聯誼會即將召開。
屆時在天之靈,
天地同感,
會無限欣慰!
此時此刻,
我們沁人肺腑!
感慨萬千!
他的英靈化為金星,
輝滿人間!
仿佛老連長沒有離開,
天地之間心心相連!
他在星空俯首眼望,
不羈戰友們!
還將奮鬥在人生路上!
後 言
我從荒山大漠的知青之路,
走向沼澤險有的軍營之路,
人生,
有了知青和當兵的歷史,
青春增加了無限的光彩。
這將是我今生今世,
不倦的永恆記憶!
【作者簡介:王可譜,原大連三十一中學(66屆畢業)三年十一班;下鄉於:一九六八年十月,遼寧寬甸縣楊木川鄉;參軍於:一九七0年一月,鐵四師十六團五連,文書、副排長,一九七五年三月退役;畢業於:一九八六年,遼寧大學。2019年3月15日】
鐵道兵公眾號第2019-502-2期
來源: 詩詞群
編輯:雨 荷
文字投稿郵箱:tdbzy51@163.com
視頻投稿郵箱:69319458@qq.com
鐵道兵戰友網:http://www.tdbzy.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