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歲玩哈雷的不老騎士,原來廈門也有啊|人在廈門

2021-02-19 秘密廈門

認識王叔是在五月份的車展,當時他騎在哈雷上,牛仔褲、皮衣、戴著墨鏡、頭巾、留著一撮山羊鬍,不少人以為他是外國人,直到他開口才知道是位中國大叔。

出於好奇,向王叔要了聯繫方式,於是便有這次採訪。

王叔今年63歲,北方人士,15歲那年來廈當兵,一當便是17年,部隊裁軍之後被分配總工會當公務員,但這樣一份看來體面的工作,王叔始終認為太過於安分,不適合自己,於是便辭去工作。

之後的數十年裡,王叔下過海,開過大巴,臨退休時在斯巴魯當試駕工程師,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叔遇見了哈雷。

有一次到附近的廈門「咆嘯之翼」車隊「串門」,一臺哈雷摩託立刻吸引了王叔的視線,開了半輩子車的王叔對哈雷和重金屬文化充滿了興趣,當即讓車隊理事幫他留意一輛車,三天後王叔接到了一通電話「叔,上次在我這說的哈雷到了。」

一輛哈雷車少說也有幾百斤重,想要駕馭哈雷並非易事,身高一米八,一身肌肉的王叔是標準的肖恩康納利式硬漢形象,加上早年在軍營打下的身體基礎,駕馭起大幾百斤的哈雷才能是遊刃有餘。

王叔說,騎哈雷最大的感覺就是自由,騎車時只需要專注於一輛車,別的什麼都不需要去想。

一開始家人知道王叔要玩哈雷難免有些擔心,令王叔慶幸的是「他們都沒有反對」,正因為家人的支持王叔的退休生活才能與眾不同。

對於沒有遇到哈雷的退休生活,王叔說沒辦法想像,「畢竟人生沒有預見性,只有偶然性。」

王叔在今年參加了萬裡騎士俱樂部,騎著哈雷環中國邊境跑了一萬六千多公裡(10000英裡),拿下了全國第137位萬裡騎士的位置,並獲得了「不老騎士」的榮譽。

萬裡騎士這個勳章看上去不值錢,在我看來這是用輪胎一點一點磨出來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它的價值。」從報名初審,到北京、哈爾濱、滿洲裡、內蒙、江西的一路騎行,背後的艱辛只有自己才知道。

- 王叔的「萬裡騎士」路線 -

哈雷是一個集體項目,一群人騎哈雷出去必須隊形整齊,講究紀律,遵守交通法規。就算是美國,在過斑馬線遇到這麼整齊規範等紅燈的哈雷車隊,人們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拍兩張。

王叔打趣地說:「團體騎行的時候我們恨不得越慢越好,為什麼?騎得那麼快,別人看不清你呀。」

因為哈雷,王叔在俱樂部裡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家三口都是哈雷愛好者的家庭,有年紀最小的90後騎士……一起長途騎行突然遇到陰雨天時,年輕人就會下車冒雨幫王叔把雨衣套好,「在哈雷俱樂部裡有種當年在部隊的感覺,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幫助。」

王叔也有考慮過幾年後沒辦法再騎哈雷,「但我還是會經常來俱樂部坐坐的,跟年輕人多聊聊天,這樣才不會老。

每一個熱血的哈雷騎士心裡都藏著一個夢想,王叔的夢想是讓哈雷騎行更有意義,每行駛一萬公裡像慈善基金捐款一百元。

很多人對於哈雷的印象不是很好,總覺得騎哈雷的都是一副遊手好閒的模樣,王叔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大家玩哈雷是正能量的。

 你有想過自己退休後生活的模樣嗎 

 歡迎評論與我分享 

 文:秘密廈門  圖:秘密廈門、受訪者 

 - 拒 絕 任 何 變 花 樣 形 式 的 抄 襲 - 

 如 需 轉 載 / 合 作 ,請 聯 系 後 臺 

 點擊以下圖文,直接閱讀 

 更多內容關注「秘密廈門」 


相關焦點

  • 《廈門吃海記》,吃海有道的廈門社會生活史
    在讀朱家麟教授的《廈門吃海記》系列書之前,就早已看到了朋友圈裡不少推薦,媒體也多有報導。帶著好奇和期待,我們有幸與朱家麟教授對談,從他與《廈門吃海記》的故事中,除了水族海味,發現了一個管窺這座城市的新窗口——廈門近六十年的生活變遷竟在一本「吃海記」裡不斷閃現。
  • 到廈門這家五星級酒店吃自助午茶,六十多道粵式美食任意點,經典
    到五星級酒店吃大餐,自助茶點也是①個好選擇 ,位於五緣灣的廈門希爾頓逸林酒店,其在二樓有一家粵茗灣中餐廳就有在周末午間時段推出了性價比較高的自助茶點。自助茶點是粵式經典,在廣東地區有著傳統的早茶文化,當地人從早茶吃到午茶、晚茶。
  • 原來這麼多經典劇都在廈門取景,你喜歡哪一部?你去過廈門嗎?
    原來就是在廈門。廈門是一座海島城市,浪漫安靜所以拍攝該親情類的影片真的很適合。篔簹湖是廈門人的「後花園」,很有情調的一個地方。四、《左耳》演員:陳都靈、歐豪、楊洋、馬思純主要取景地:華新路、集美大學財經學院、公園西路等地。
  • 廈門老味道——來廈門吃什麼?你可以試試燒肉粽
    說到廈門老味道,很多人都會說沙茶麵。這確實是一個老味道,但是還有一個就是燒肉粽。說到燒肉粽,我就推薦這家開了近40年的老牌子——1980燒肉粽(下稱1980)。1980是廈門老店,但是現在店面都新裝了,所以已經看不到老舊的建築或物件,但是味道還是以前的味道,借著百度這次#百城百味#主題,我決定來次探店。1980在有很多分店,這次探店選擇的店是位於中山路這條老街上,百度百科上講:「中山路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人流旺,商品多,名氣大,不論往昔還是如今,人們一提及廈門,就言必中山路」。
  • 廈門人的「雲春晚」倒計時!
    《好久沒回家》由廈門市華昌小學、老朋友藝術團、廈門天驕沐歌傳媒有限公司、壹間課堂共同編排推出,唱出了廣大「留廈人」的心聲:「好久沒回家,不是不想家」,是為了支持防疫工作,是為了全社會的平安喜樂,更是一種小愛換大愛的高尚。
  • 【廈門舊影】三十八章:令人百感交集的廈門舊影新光
    臺灣公會成立於1906年,該建築於1930年落成,至今保留完好,位於新華路(原民國路)。由於當時臺灣屬日本殖民,所以公會實際為日本領事館控制,許多議員為浪人,專門從事走私、賭場、販毒,甚至參與了當時震驚廈門的臺吳、臺紀、臺探事件。
  • 廈門新機場命名為陳嘉庚國際機場?廈門網友炸了…
    廈門新機場效果圖目前在建的廈門翔安新機場很多人關注,而在今年的省兩會上,與會的廈門籍省政協委員們建議將新機場命名為陳嘉庚國際機場,以更好地弘揚陳嘉庚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對集美學校、廈門大學的擴建和充實上。1950~1961年,他個人撥給集美學校的補助款達500萬元。陳永東委員是該提案的第一提案人。
  • 廈門旅遊心得
    去廈門大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開放的時間,但下午五點之後就不限流了,因為和朋友實在不想把時間花在排隊上,就在下午五點之後進去的,當然也有弊端,就是天黑了。。。最近幾年開發出了藝術西區,修了個mini滑板場,我就挺愛去那玩滑板,裡面有廈門唯一的一家live house,經常會有一些饒舌、搖滾的演出,氛圍還是很贊的,附近小酒吧也多,吃的也品類繁多,慢慢的人氣上來了,人也變多起來了,好怕玩滑板時撞到人啊!
  • 2020廈門藝術電影交流周在廈門湖裡正式開幕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27日訊 (記者黃榮亮)2020年12月26日,2020廈門藝術電影交流周開幕活動於華美空間首星影城舉行。此次活動由廈門市湖裡區文化發展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雙棲(廈門)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後窗放映聯合策劃。伴隨開幕片《珍珠》的播放,本次藝術電影交流周也正式宣告開始。
  • 又雙叒來廈門取景了!這些電視劇都愛在廈門取景,隔壁阿叔都進去
    連廈門公交車也有去客串喔!>主要取景地就在廈門也有不少網友說「西虹市首富」簡直就是廈門的回憶殺這片熟悉的水域、湖邊的石頭護欄遠處隱約可見的凱賓斯基酒店廈門人一眼就能看出>海灣公園廈門的電影取景點真的是多到數不過來
  • 食在廈門,帶你吃遍廈門最地道美食
    一、小吃篇,有吃無類 小吃作為一個地域文化的載體,慢慢的從市井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但凡有人的地方都有幾道讓人津津樂道的特色小吃,手藝人們傳承下來的古早的味道保留到今天,是遊子思鄉的媒介,也是遊客們來此的目的之一哦。我們從上千家店鋪甄選所有知名的廈門小吃,按照口味、飽食程度:吃飽的概率和建議(用於合理規劃如何多吃)、推薦等級。
  • 乘風破浪的姐姐,餵飽了一代又一代廈門人!
    在廈門,也有許多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可鹽可甜她們堅韌勤勞她們潑辣能幹她們的「作品」餵飽了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神奇的是,開了這麼多家分店,每個分店的小姐姐都有此絕技。從開門營業開始,顧客一個接一個不間斷,這5個小時內,她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即使人這麼多,阿玲也總是耐心地問每一個人需要加什麼料。如果是熟客,她幾乎能記得每個人的口味。
  • 老站房蛻變"白鷺"展翅競風流 講述廈門火車站變遷
    回望廈門火車站的發展和變化,78歲高齡的蔣明生說:「廈門火車站是改革開放成果的見證,如今它已成為海西重要的交通樞紐,我們鐵路人的夢想已然成真。」蔣明生說,1983年,擴建完成的廈門站新站房正式投入使用,新站房佔地6000多平方米,當時是按照成都火車站的樣板建設的,這在當時看來已經很大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擴建後的廈門站每天客流量大概1000多人,東廳和西廳兩個候車廳各700平方米,一個候車廳都坐不滿,另一個候車廳常年關閉。  新站房建成後為廈門鐵路增加了活力,南京、合肥、龍巖、北京等,廈門站通達的地方越來越多。
  • 詩人余光中昨日病逝 他從廈門踏上詩路又為廈門留下詩作
    浪子回頭(節選)  「鼓浪嶼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節終於有岸可回頭/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浪子已老了,唯山河不變/滄海不枯,五老的花崗石不爛/母校的鐘聲悠悠不斷,隔著/一排相思樹淡淡的雨霧
  • 80%的廈門人只吃過前4道,「廈門鄉宴八大碗」等你來pick~
    沙茶始源於馬來西亞,也有來自印尼一說。閩南人飲茶成風,因此講馬來語的sate翻譯做閩南語的沙茶(沙爹)。關於沙茶的傳說18世紀末的廈門,普陀山腳(現今的南普陀)住著一戶人家,世代捕魚為生。父親早逝,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小小的肩膀早早的擔起了一切。不幸,一場巨風捲走正在打漁的兒子!自此十年,杳無音訊;絕望的母親哭瞎雙眼,味蕾盡失!
  • 必須曝光這位86歲的廈門阿嬤,因為她做的事太讓人驚訝了
    說好的人與人的信任呢?難道都都都被狗吃了嘛?情緒可不能老這樣低壓,不然就有損身心健康了。是時候來曝光點兒正能量了……86歲阿嬤養育10多名棄兒,傾其養老金生活費今年86歲的郭秀蓮老人曾一手建起了一座寺廟,叫洪巖寺。在過去的30年裡,她收養了10多名棄兒,現在還有6個「孩子」住在寺廟內,最大的已經46歲,最小的就是5歲的小明鳳。他們都把寺廟當成家,把郭秀蓮當成最親的親人。
  • 精選廈門美食之旅,不枉此行的廈門盛宴
    薑母鴨:聞到都覺得賺到來廈門怎麼能錯過下飯之王——薑母鴨。薑母就是老薑,鴨使用百天以上的低脂番鴨。加入二十多位藥材香料,淋上米酒和麻油,一口身經百戰的老砂鍋在火上慢燉,讓鴨肉鴨骨酥爛入味,最後連姜都好吃,是溫而不燥的藥膳美食。
  • 臺灣廚師徵服廈門人的胃
    廈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匯聚了不少臺灣師傅,他們把從前出現在電視上的美食,實實在在地帶到了我們眼前。當然,除了臺灣美食,臺灣師傅們還搬來了各式異國料理,上演了一場場兼具口味與視覺的饗宴。法式料理廚師李文良:把鐵板燒做成美食秀一般人對鐵板燒的印象,多是街邊油煙四溢中作響的各種食材,或是拿著串兒邊走邊吃的行人。
  • 廈門美食推薦
    1.沙茶麵 沙茶麵,是廈門人最常見最平常的小吃了。無論清晨或黃昏,隨處可見賣沙茶麵的小店。沙茶麵的妙處,是湯頭,再加上自選加料:瘦肉、魚丸、魷魚等琳琅滿目二三十種,絕對內容豐富,風味獨特,值得一試。在色澤金黃、味香鮮辣的沙茶麵中大快朵頤的享受鷺島美食,痛快淋漓的品味廈門生活。
  • 【撐死在廈門】廈門美食攻略,靚仔留一份咯
    【沒標價格心裡沒譜啊】【撐死在廈門美食攻略】一網友發言:沒來廈門之前,我一直覺得讓我胖是不可能的,但來廈門一年後奇蹟發生了,我胖了十斤。引發眾網友發言:我也在廈門胖了!據說:廈門是最容易讓人胖的城市之一,這裡美食多、生活舒適。你胖了嗎? 有人整理了100家廈門美食,從頭吃到尾至少要一個月。隨意感受下[偷笑]備註:部分餐廳推薦文字摘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