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劉蘭芝織布能力被焦母質疑,一比就明白她有多強

2021-01-11 十日讀書閒話

《玉臺新詠》中的詩歌是我最近介紹得比較多的,編撰者徐陵在該集序中交代緣起時就說,此集本是應簡文帝蕭綱命,為「優遊少託,寂寞多閒」的宮中麗人消遣解悶之用,也就是說本集宗旨為「選錄豔歌」,那麼從文學價值上來說顯然就似乎弱了一些。

而事實上《玉臺新詠》並非全部收錄豔歌,我們所熟知的「樂府雙璧」之一,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正是首見於此集,光是這一點,就能知道《玉臺新詠》的文學價值絕非僅限於豔歌。

既然提《玉臺新詠》就繞不開《孔雀東南飛》,那麼今天就將它拿出來,做一個以往我們不曾在意的某個方面的解讀,讓大家可以對古時,或者說對漢時的生活有另一個方面的了解。

《孔雀東南飛》的另一個名字是《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它的故事實際上用原詩的序就可以交代清楚。

東漢末年建安時期——對,你所熟悉的曹植等人正是活躍於那個時代,廬江府的一個小吏焦仲卿,他的妻子名為劉蘭芝,兩人恩愛情深,但傳說中的惡婆婆焦母,對於劉蘭芝十二分的不滿意,於是就想讓焦仲卿休了劉蘭芝,另找一個焦母滿意的媳婦。

焦仲卿本是個懦弱又講求孝道的人,不敢違逆母命,竟然真的遣返劉蘭芝回了娘家。劉蘭芝雖發誓不再嫁,無奈家人相逼,於是投水而死。焦仲卿聽聞之後,「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從這首詩開篇就能發現一個問題。劉蘭芝嫁到焦家之後被那惡婆婆百般刁難,但其他事情在詩中沒有交代,只從開篇劉蘭芝的自述中可以看到,焦母對於她的織布能力很是質疑,認為她「三日斷五匹」,這個水平還是讓人不太滿意的。那麼劉蘭芝的織布能力真的差嗎?

而且,在本詩中,太守的第五子向劉家求親,那聘禮不說其他錢物,單說那布匹錦帛就「雜彩三百匹」,這一看似乎古時的布帛實在是不值錢的樣子,看起來劉蘭芝「三日斷五匹」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看看古時對於布匹的度量。古時布匹的長度一般用的是匹、丈、尺。1匹為4丈,1丈為10尺。按今天來看的話,1丈有3.33米左右,而1匹就有13米多。

在劉蘭芝「三日斷五匹」中,「斷」意思是將織好的布匹從織布機上截下來。她3天截了5匹,也就是20丈,那麼她一天的織布能力達到了6.67丈,也就是有22米多,到底算不算多呢?

我們再來看一首詩,裡面還有一個關於布匹的度量單位,《古詩十九首》之《客從遠方來》裡說,「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這「一端」,是古代織好的紡織品,由兩端同時往中心卷,那一端就是半匹,也就是2丈。

這是遠遊的丈夫捎給妻子的禮物,只有半匹,能做什麼?只能做成「合歡被」,做別的恐怕也不太夠了。由此可見雖然都是同時代,並不是什麼人都像太守家那麼闊,出手的聘禮光布帛就有「三百匹」。你若是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就再說一個關於聘禮送布的。

西晉文人傅玄在《有女篇·豔歌行》中說,「媒氏陳束帛,羔雁鳴前堂」,這裡的「束帛」,是將5匹帛捆為一束,作為聘禮之用。你看,5匹就能作聘禮了,而且這也是個有錢人家啊。

回到《孔雀東南飛》。劉蘭芝自述「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然後十七歲嫁給焦仲卿。那麼可以知道,她「三日斷五匹」的可能是素布,當然,也有可能會是縑布。這兩種是什麼區別?

素布,是純白色的生帛,織成之後,不加裝飾即可使用;縑布,乃是雙經雙緯的細絹布,需要另外進行染色之後才能使用。素布較為實用,而縑布工藝繁複,當然織起來較慢,但做成的布料較為華麗。

劉蘭芝這樣的大家閨秀,天資聰慧,當然兩種布織起來都沒有問題。現在問題來了,難道劉蘭芝的織布能力真的如焦母所說很差嗎?我們再用一首詩中兩個人的織布能力,與劉蘭芝做個橫向的直觀比較你就能夠明白了。

《上山採蘼蕪》這首詩講的是一位棄婦路遇曾經的丈夫,兩人對話,女子問丈夫現在的妻子怎麼樣,丈夫回答「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這個丈夫感慨「新人不如故」,所以這兩句詩說的分別是現在的妻子和曾經的妻子織布的能力。他現在的妻子每天能織縑布1匹,而曾經的妻子織布的能力是每天織素布5丈多。

這兩任妻子當然都是不錯的——否則也不好意思在古詩裡說吧。既然不錯,比之劉蘭芝又如何?先說她只是織素布,她每天的數量也已經達到了6.67丈,而《上山採蘼蕪》中的棄婦每天的織布能力不過5丈,那就是劉蘭芝織布數量超出她30%以上,這是很驚人的。

如果劉蘭芝織的是縑布,工藝繁複的情況下,她如果每天織到6.67丈以上,而《上山採蘼蕪》中的新婦的能力儘管很好,日織1匹,也就是4丈。劉蘭芝與之相比的領先差距達到了67%!這兩者一比較下來,結果就不是驚人,而是會驚得人瞠目結舌了。

這樣的直觀比較之下,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作為大家閨秀的劉蘭芝,不僅會彈箜篌,會誦詩書,織布裁衣更是一把好手。她的能力與同時代我們知道的女子要更強。而即便這樣,那個小家小戶的惡婆婆居然還是很不滿意,只能說很遺憾,劉蘭芝越優秀,大概距離焦母心中想像的好兒媳形象就越遠。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

相關焦點

  • 解讀《孔雀東南飛》:焦母為何如此討厭兒媳劉蘭芝?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是漢樂府的巔峰代表之作。這首古詩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悲慘的婚姻故事。原題名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古詩的全文350餘句,1700餘字。焦仲卿和劉蘭芝本是一對舉案齊眉的和樂夫妻,卻因為婆婆而被迫分開,最後雙雙殉情化為孔雀。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不討婆婆喜,究竟為什麼?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長詩抓住了古代社會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這個普遍的、有著重大社會意義的題材。對當時吃人的封建禮教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叫劉蘭芝。劉蘭芝與丈夫結婚數年卻沒有為焦家生個一男半女,這自然是讓焦母不滿意的原因之一。a、劉蘭芝沒有子女,不一定是她的原因。蘭芝的丈夫是府吏,在外做官,夫妻倆定是聚少離多,會影響到生育的。
  •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
    《孔雀東南飛》取材於發生在東漢獻帝年間的一樁婚姻悲劇。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故又有此名。詩篇中塑造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心心相印、堅貞不屈並最終被迫分離而殉情的悲劇愛情故事,篇尾構思了二人殉情後雙雙化為孔雀的神話,寄託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 《孔雀東南飛》裡劉蘭芝明明很優秀,可婆婆劉母為何逼兒休妻再娶
    初讀《孔雀東南飛》,會被男主和女主的恩愛而感動,這是一個堪比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古代愛情悲劇故事;再讀《孔雀東南飛》,再反應慢,都該明白了,這男主焦仲卿很明顯,就是一個古代媽寶男啊,劉母說了什麼,就是什麼,一點兒也不敢反抗。
  • 人到中年,再讀《孔雀東南飛》,我發現焦母其實並沒錯
    小時候學《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無非就兩個印象。焦仲卿和劉蘭芝為愛殉情,悲劇的背後,彰顯著對愛情的忠貞,值得同情和敬佩。而惡婆婆焦母,無理取鬧,棒打鴛鴦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教科書?老教授: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什麼
    《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堅如磐石的愛情故事,同時也不難看出婆媳矛盾尖銳,其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而作為我國史上首部以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
  • 《孔雀東南飛》:如果秦羅敷嫁給焦仲卿,會步劉蘭芝的後塵嗎?
    文/巾幗文史圖/源於網絡今天,咱們聊聊《孔雀東南飛》。這首敘事長詩,早已婦孺皆知了,內容不再多做贅述。秦羅敷美麗賢惠,連刻薄的焦母都心嚮往之,可見,她應該不會比劉蘭芝遜色。甚至,各方面還會強過劉蘭芝。嫁進門後,與焦仲卿相處,不會出現大問題。我們知道,焦仲卿是個比較軟弱的男人,不敢違抗母命。當母親欺負妻子時,他也會據理力爭,但最終還是無可奈何。同理,當焦母為難秦羅敷時,他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 孔雀東南飛背後是「媽寶男」焦仲卿,劉蘭芝怎麼可能會不受委屈呢
    孔雀東南飛是一則民間愛情故事,後來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因為電視劇我也只看了幾集,所以並不知道改動大不大。電視劇中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開始並不相識,焦仲卿只是和劉蘭芝的哥哥認識,而劉蘭芝的哥哥卻明天都忙著攀附權貴,以至於父親病重都不理會。
  • 《孔雀東南飛》,如果焦仲卿與劉蘭芝沒有殉情,孫權定會殺掉他們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講述的是郡府小吏焦仲卿與妻子劉蘭芝的愛情悲劇,在倫理綱常森嚴的時代氛圍裡,兩人深愛彼此卻被無情拆散,只好一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另一個「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引為千古慘劇。
  • 孔雀東南飛,焦母對劉蘭芝的忿恨之心從何而來
    這份聘禮對於劉家微不足道,對於焦家卻是傾盡了全力。 出嫁那天,蘭芝姑娘帶去了六七十箱嫁妝。然而焦母看著並不覺得高興,反而生氣,一邊心疼自己送出去的聘禮,一邊覺得劉家是故意炫耀。 次日清早,劉蘭芝打扮的整整齊齊,去給婆婆請安敬茶。婆婆看她穿一身新衣,頭戴珠翠,身披環佩,就氣不打一處來,心想自己一輩子都沒穿戴的這麼好過。
  • 再看《孔雀東南飛》,才明白有這樣特點的家庭,再好也不能嫁
    劉蘭芝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兒媳婦了,如此多才多藝,還美麗端莊。懂事聽話,才貌雙全。加上她還「晝夜勤作息」,又「奉事循公姥」,勤勞而賢惠,自然深得焦仲卿的憐愛。這樣一個完美的兒媳,卻頻頻被焦母討厭,最後還慫恿兒子休妻。是什麼讓焦母對劉蘭芝這麼有敵意?又是什麼讓焦母要棒打鴛鴦,無情捧殺這樣一對愛情鴛鴦?
  • 揭秘《孔雀東南飛》:焦母如何親手毀了兒子的婚姻?
    每次讀《孔雀東南飛》,眼淚都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不僅是為男女主人公悲慘的愛情而流,還為了天下的母親而悲哀。焦母的兒子焦仲卿是廬江府小吏,也算事業小有成就,焦仲卿娶了一位知書達理的美嬌娘劉蘭芝,她會織素裁衣、彈箜篌及誦詩書。
  •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從教科書中刪除?你在品品,焦仲卿做了什麼
    《孔雀東南飛》是「樂府雙壁」中的一個,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推崇,無論是語言運用還是內容核心,都讓人讚不絕口,自然而然地被選進教材學習多年。然而近年來,語文教材有了很大的改進,《孔雀東南飛》文章古文也因為「不符合現代價值觀,不與時俱進」被踢出課本,這一改變引起了爭議,但多數網友覺得這個決定是合理的。
  • 愚孝君子的悲劇 ——《孔雀東南飛》人物焦仲卿解讀
    但「孝」與「不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其特定的評價標準。在封建社會,特別是焦仲卿所處的漢代,孔孟之道理所當然是人們評價「孝」的準則,作為讀書人的焦仲卿,無任何理由不去遵循。然而,在作品中焦仲卿由於對「孝」缺乏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不僅把自己美好的愛情白白葬送,而且陷母親於不仁不義,讓母親遭世人唾罵。讀過《孔雀東南飛》的人,無不對焦母發出責罵之聲。
  • 六人英語搞笑劇本 孔雀東南飛
    六人英語搞笑劇本 孔雀東南飛Wander severy five miles 焦仲卿Johnny (Jforshort) 劉蘭芝Lunch(Lforshort) 焦母Johnny’s mother (JMforshort) 劉母Lunch’smother(LMforshort)
  • 《孔雀東南飛》告訴我們,深情而沒有擔當的男人,只會害人害己
    《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據說這部作品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一則真實的婚姻悲劇。提起這首長詩,很少有人不為劉蘭芝焦仲卿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多麼深情的一對夫妻啊!多麼刻薄的婆婆啊!好好的一對有情人就這麼被活生生的拆散被逼殉情了,多麼可悲可嘆啊!
  • 《花木蘭》和《孔雀東南飛》同為樂府雙璧,內涵有啥不同?
    總而言之,同為樂府雙璧,《木蘭辭》和《孔雀東南飛》的問世有一個相似的過程。不過,花木蘭的故事被多次改編搬上銀幕,拍攝了多部影視劇,而《孔雀東南飛》被改編成的影視劇比較少。最有名的大概就是2009年潘粵明主演的這部。
  • 從《孔雀東南飛》到《小麥進城》,不認命,走出不對等的婚姻困境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每當讀這首《孔雀東南飛》,就仿佛看到了劉蘭芝佇立在河邊,悲憤無奈的孤單身影。劉蘭芝聰慧美麗,她「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嫁給焦仲卿以後,孝順婆婆,照顧年幼的小姑,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在那個年代,即使她被焦母趕回家後,仍然有縣令和太守為自家兒子求娶劉蘭芝。由此可見,劉蘭芝的美名是被眾人所認可的。
  • 《孔雀東南飛》:為什麼焦母執意要趕兒媳?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敘述詩,主要講訴了一位惡婆婆狠心拆散她兒子焦仲卿與其妻劉氏的故事,夫妻二人為表愛情的堅貞,雙雙赴死。大家都唾棄這個婆婆,同情兩人悽美的愛情,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劉氏如此的美貌賢惠,焦母卻執意要趕她走呢?只是因為焦母的固執嗎?
  • 經典古文《孔雀東南飛》為什麼從課本中刪去?家長給了兩個原因
    比如刪除《木蘭詩》合稱「樂府雙壁」的《孔雀東南飛》,為什麼這篇文章會被刪除呢?家長給出了兩個理由。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豔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