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教科書?老教授: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什麼

2020-12-24 騰訊網

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

「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堅如磐石的愛情故事,同時也不難看出婆媳矛盾尖銳,其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而作為我國史上首部以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它和北朝的《木蘭詩》稱「樂府雙壁」。

但在新教材中,《孔雀東南飛》這篇漢樂府詩卻被刪除了?不過以為是減輕學生們的「負擔」,老教授表示道: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些啥?

劉蘭芝是一個多才多藝且知書達理的閨閣女子,13歲時她的母親就教她紡織,14歲便能裁剪衣裳,15歲時又學會了彈箜篌,還會詩詞,賢良淑德,17歲嫁給焦仲卿時,焦仲卿還不過是個小吏。

劉蘭芝從未在丈夫面前擺過臉色,孝敬婆婆,操持家務,洗衣做飯,還得提水、織布,整日忙個不聽,而焦仲卿只管考取功名,不用過多擔心家中事務。

然而劉蘭芝的婆婆,也就是焦仲卿的母親,看著這對小夫妻恩恩愛愛,卻要蠻橫拆散,說:「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要焦仲卿休妻另娶,而在古時,休妻要符合「七出」,《禮記·本命》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焦仲卿的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將他拉扯大,又看著他逐漸成才,按理說,焦仲卿的母親應該是期盼著兒子過上幸福生活,可她看著兒子與劉蘭芝你儂我儂,卻又覺得自己的分量在兒子心中沒那麼重了,因此遷怒於兒媳劉蘭芝,認為劉蘭芝配不上焦仲卿。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劉蘭芝在婆家處處受到刁難,日子越過越難,但卻是處處忍讓,沒有頂撞婆婆,只說焦家的媳婦難做,讓焦仲卿把她送回去。

焦仲卿對劉蘭芝頗有不舍,「糟糠之妻不能忘」,也就對母親說:「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然而焦仲卿越維護劉蘭芝,其母就越刁蠻。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焦仲卿最終在母親面前敗下陣來,又去勸自己的妻子,讓劉蘭芝暫且回娘家住段日子,他還得去太守府裡辦事,事情弄完了再將劉蘭芝接回來。

在焦家的生活不好過,劉蘭芝早已不抱什麼期望,臨走前也是體體面面,向婆婆和小姑子道別,焦仲卿送劉蘭芝回家,途中又向其發誓,如果沒有焦仲卿的母親,他倆不至於鬧到這樣的地步,而聽著焦仲卿的誓言,劉蘭芝最終還是決定回去焦家,待焦仲卿再過來接。

不過劉蘭芝的兄長可看不上焦仲卿,長兄為父,就打算將劉蘭芝嫁給太守的兒子,焦仲卿得知後非常生氣,就跑過來指責劉蘭芝,劉蘭芝萬分委屈,同樣都是被逼迫,焦仲卿卻對她惡語相向,就算劉蘭芝後來另嫁良婿,焦仲卿又有什麼理由去指責?而劉蘭芝卻用死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事實上這篇文也表達了男女追求自由戀愛的強烈願望,最終雙雙殉情,也是希望後人以此為戒,不要步入後塵,到了社會發展迅速的今日,古時的一些理念早已過時,不少專家認為劉蘭芝的所作所為不利於女性的思想解放。

劉蘭芝何錯之有?並沒有,她自知也沒有,她知書達理,始終保持禮節,也懂得反抗,實際是讓人敬佩的,只是殉情的方式相對極端,為了防止「祖國的花朵」效仿,《孔雀東南飛》也就沒有再被選入新教材。你贊同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從教科書中刪除?你在品品,焦仲卿做了什麼
    我不配當燈,讓我做一塊木頭吧!--巴金。《孔雀東南飛》是「樂府雙壁」中的一個,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推崇,無論是語言運用還是內容核心,都讓人讚不絕口,自然而然地被選進教材學習多年。然而近年來,語文教材有了很大的改進,《孔雀東南飛》文章古文也因為「不符合現代價值觀,不與時俱進」被踢出課本,這一改變引起了爭議,但多數網友覺得這個決定是合理的。
  • 解讀《孔雀東南飛》:焦母為何如此討厭兒媳劉蘭芝?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是漢樂府的巔峰代表之作。這首古詩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悲慘的婚姻故事。原題名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古詩的全文350餘句,1700餘字。焦仲卿和劉蘭芝本是一對舉案齊眉的和樂夫妻,卻因為婆婆而被迫分開,最後雙雙殉情化為孔雀。
  • 《孔雀東南飛》裡劉蘭芝明明很優秀,可婆婆劉母為何逼兒休妻再娶
    初讀《孔雀東南飛》,會被男主和女主的恩愛而感動,這是一個堪比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古代愛情悲劇故事;再讀《孔雀東南飛》,再反應慢,都該明白了,這男主焦仲卿很明顯,就是一個古代媽寶男啊,劉母說了什麼,就是什麼,一點兒也不敢反抗。
  •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織布能力被焦母質疑,一比就明白她有多強
    而事實上《玉臺新詠》並非全部收錄豔歌,我們所熟知的「樂府雙璧」之一,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正是首見於此集,光是這一點,就能知道《玉臺新詠》的文學價值絕非僅限於豔歌。既然提《玉臺新詠》就繞不開《孔雀東南飛》,那麼今天就將它拿出來,做一個以往我們不曾在意的某個方面的解讀,讓大家可以對古時,或者說對漢時的生活有另一個方面的了解。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不討婆婆喜,究竟為什麼?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長詩抓住了古代社會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這個普遍的、有著重大社會意義的題材。對當時吃人的封建禮教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叫劉蘭芝。無形之中,焦母心裡便會產生一動無名的嫉妒和怨恨;而且會不由自主地將這種怨恨轉移到兒媳婦劉蘭芝的身上。假如這個兒媳蘭芝容貌品德上有什麼缺陷,讓兒子有所不滿,那作母親的在兒子心中的地位依然是可以很穩固的,焦母的價值仍然可以顯現。
  • 孔雀東南飛背後是「媽寶男」焦仲卿,劉蘭芝怎麼可能會不受委屈呢
    孔雀東南飛是一則民間愛情故事,後來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因為電視劇我也只看了幾集,所以並不知道改動大不大。電視劇中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開始並不相識,焦仲卿只是和劉蘭芝的哥哥認識,而劉蘭芝的哥哥卻明天都忙著攀附權貴,以至於父親病重都不理會。
  • 《孔雀東南飛》:如果秦羅敷嫁給焦仲卿,會步劉蘭芝的後塵嗎?
    文/巾幗文史圖/源於網絡今天,咱們聊聊《孔雀東南飛》。這首敘事長詩,早已婦孺皆知了,內容不再多做贅述。今天,咱們探討一個問題:如果劉蘭芝和焦仲卿分道揚鑣,各自婚嫁,他們會過得怎麼樣?劉蘭芝再嫁,嫁的人是太守家的五公子,身份地位都比焦仲卿高許多。看太守求親的架勢,自不會虧待劉蘭芝。恰恰應了劉家哥哥的一句話「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再看焦仲卿呢?焦母也有一個合適的兒媳人選,那就是東家的賢女秦羅敷。
  • 《孔雀東南飛》,如果焦仲卿與劉蘭芝沒有殉情,孫權定會殺掉他們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講述的是郡府小吏焦仲卿與妻子劉蘭芝的愛情悲劇,在倫理綱常森嚴的時代氛圍裡,兩人深愛彼此卻被無情拆散,只好一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另一個「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引為千古慘劇。
  • 揭秘《孔雀東南飛》:焦母如何親手毀了兒子的婚姻?
    每次讀《孔雀東南飛》,眼淚都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不僅是為男女主人公悲慘的愛情而流,還為了天下的母親而悲哀。焦母的兒子焦仲卿是廬江府小吏,也算事業小有成就,焦仲卿娶了一位知書達理的美嬌娘劉蘭芝,她會織素裁衣、彈箜篌及誦詩書。
  • 《花木蘭》和《孔雀東南飛》同為樂府雙璧,內涵有啥不同?
    畢竟比起花木蘭的傳奇經歷,《孔雀東南飛》講述的故事不過是家長裡短,主要就是一個婆媳矛盾。而電視劇涉及婆媳矛盾的,主要是現代背景時裝劇,觀眾心目中的古裝劇,要麼是歷史劇充滿了金戈鐵馬,要麼是武俠劇打得好看,你拍個古代社會的婆媳劇,確實有一點不太搭調。當然這並不影響《孔雀東南飛》作為文學名篇的魅力。
  • 經典古文《孔雀東南飛》為什麼從課本中刪去?家長給了兩個原因
    世界時時刻刻在發生改變,我們的教科書也不例外。隨著時代和教育宗旨的改變,我國的教材也會作出相應的變化。會增加一些文章,同樣也會減少一些文章。比如移除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比如刪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比如刪除《木蘭詩》合稱「樂府雙壁」的《孔雀東南飛》,為什麼這篇文章會被刪除呢?家長給出了兩個理由。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 孔雀東南飛,焦母對劉蘭芝的忿恨之心從何而來
    次日清早,劉蘭芝打扮的整整齊齊,去給婆婆請安敬茶。婆婆看她穿一身新衣,頭戴珠翠,身披環佩,就氣不打一處來,心想自己一輩子都沒穿戴的這麼好過。當著兒子的面不好責罵,就陰陽怪氣地警告兒媳不要不知節儉,嫁到焦家就要依照他們家的規矩過苦日子。 此後,劉蘭芝就摘了釵環首飾,換上粗布衣服。
  • 人到中年,再讀《孔雀東南飛》,我發現焦母其實並沒錯
    小時候學《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無非就兩個印象。焦仲卿和劉蘭芝為愛殉情,悲劇的背後,彰顯著對愛情的忠貞,值得同情和敬佩。而惡婆婆焦母,無理取鬧,棒打鴛鴦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 王珂:孔雀東南飛的秦羅敷,狠毒花的女醫生,都是我
    10月,在孫菲菲、潘粵明、王姬主演電視劇《孔雀東南飛》中飾演秦羅敷。《孔雀東南飛》改編自我國古代劉蘭芝與焦仲卿的經典愛情故事,講述了兩人抵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的傳奇。在劇中,潘粵明沿襲書生路線飾演焦仲卿,充分展示了那個時代書生的氣質風採。王珂飾演的秦羅敷卻一改古代的含羞閨秀味玩起時尚,在劇中倒追起潘粵明來。個性爽朗的海潤藝人王珂笑稱,「追潘粵明太難了。」
  • 再看《孔雀東南飛》,才明白有這樣特點的家庭,再好也不能嫁
    劉蘭芝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兒媳婦了,如此多才多藝,還美麗端莊。懂事聽話,才貌雙全。加上她還「晝夜勤作息」,又「奉事循公姥」,勤勞而賢惠,自然深得焦仲卿的憐愛。這樣一個完美的兒媳,卻頻頻被焦母討厭,最後還慫恿兒子休妻。是什麼讓焦母對劉蘭芝這麼有敵意?又是什麼讓焦母要棒打鴛鴦,無情捧殺這樣一對愛情鴛鴦?
  • 《孔雀東南飛》告訴我們,深情而沒有擔當的男人,只會害人害己
    《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據說這部作品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一則真實的婚姻悲劇。提起這首長詩,很少有人不為劉蘭芝焦仲卿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多麼深情的一對夫妻啊!多麼刻薄的婆婆啊!好好的一對有情人就這麼被活生生的拆散被逼殉情了,多麼可悲可嘆啊!
  • 從《孔雀東南飛》到《小麥進城》,不認命,走出不對等的婚姻困境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每當讀這首《孔雀東南飛》,就仿佛看到了劉蘭芝佇立在河邊,悲憤無奈的孤單身影。劉蘭芝聰慧美麗,她「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嫁給焦仲卿以後,孝順婆婆,照顧年幼的小姑,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在那個年代,即使她被焦母趕回家後,仍然有縣令和太守為自家兒子求娶劉蘭芝。由此可見,劉蘭芝的美名是被眾人所認可的。
  • 六人英語搞笑劇本 孔雀東南飛
    六人英語搞笑劇本 孔雀東南飛Wander severy five miles 劉蘭芝Lunch (扎著圍裙,拿著鍋鏟,從門內跳出來):I’m here!What’s up mum?劉蘭芝  Lunch:Never interrupt me!
  • 愚孝君子的悲劇 ——《孔雀東南飛》人物焦仲卿解讀
    一個崇尚孝道的人,無論在任何時期,都是值得人們尊重和稱讚的。但「孝」與「不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其特定的評價標準。在封建社會,特別是焦仲卿所處的漢代,孔孟之道理所當然是人們評價「孝」的準則,作為讀書人的焦仲卿,無任何理由不去遵循。然而,在作品中焦仲卿由於對「孝」缺乏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不僅把自己美好的愛情白白葬送,而且陷母親於不仁不義,讓母親遭世人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