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5日,煙雨瀰漫著陸家嘴座座高樓,恰似籠罩在股民心中的愁雲。這兩年,滬深以及創業板指數不斷走低,交易量跌至冰點。
2015年的這波A股大牛市,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浪潮,點燃了網際網路證券的創業浪潮。
那時候,滬深兩市單日最高交易量突破2萬億元,而如今交易量降低到不足4000億元,成交量不足為兩年前最高成交量的20%。
前段時間,筆者寫過一篇文章《激蕩二十五年:Wind、同花順、東方財富、大智慧等金融服務商爭霸史》,講述了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商的浮沉。
而如今,A股泡沫退去,移動網際網路、Fintech浪潮正在襲來。但現實是,BAT巨頭掌控著網際網路流量的分配。金融信息服務商同花順東方財富用戶數量龐大。富裕的國有券商擁有牌照優勢。
巨頭林立的時代,創新者們選擇了被主流看不起或被忽視的邊緣嘗試:方三文旗下的雪球,其證券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悄然突破2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50億元;巫天華3年融資了4億,正在構建華人領域第一美股券商,騰訊系創業者李華選擇了港股賽道……
他們能否成功從邊緣走向中心?在這個平行多維的世界裡,今天講一講他們的創業故事。
1、雪球實驗:重建信用
「未來,雪球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證券私募基金孵化平臺。」2017年5月25日,雪球創始人方三文笑著對華爾街見聞說,而這一目標,他期望在創業12年後實現。
時針撥回到2010年,A股歷經2007年的大牛市與2009年的小陽春,美股正經歷一波牛市。
這一年的3月,35歲的方三文與網易告別,創立了雪球。
方三文之前一直是一個媒體人,他曾經在《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導》、《南方都市報》、網易從事了13年的媒體工作,做過記者、編輯、副總編輯,他的工作一直圍繞新聞內容生產。
方三文經歷的媒體時代,正好是中國媒體大變革時代,先後經歷了紙媒市場化、網際網路化、移動網際網路三個大的轉折。
「我一直都很焦慮。」方三文回憶,他不看好媒體的內容生產方式和廣告盈利的商業模式。他期望通過內容打通交易。前路怎麼走,他一直在探索。
那時候,他做了一個自己生產內容的網站「i美股」,每天做的工作就是撰寫那些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價值的信息。
很快,他發現這個模式有問題。當時大概每天也就生產二三十條信息,但每天中國媒體關於上市公司的報導有兩三千條,這二三十條就像是在海裡加了一瓢水,翻不起浪花。
「火災現場的當事人比記者知道更多。持倉者比分析師和記者更專業。」方三文說,13年的媒體經歷,他選擇徹底網際網路的方式運作雪球。
2012年,方三文做了一個讓所有內容從業者震撼的事情:撤掉雪球財經所有內容團隊,讓用戶產生內容。時至今日,150名員工的雪球內容運營人員不到20人,主要負責維持社區秩序。如今,雪球用戶增長到1300萬,每天生產30萬條內容。
方三文在內容生產領域的大變革,也徹底改變了雪球以後的商業模式。
2015年前,方三文一直在探索如何切入交易,沿著「內容—策略—交易」這條路探索,他坦誠:「傳統做內容出身的人,離交易有點遠。」
「淘寶把店主從特定的少數人變成不特定的多數人,Uber把出租司機從特定的少數人變成不特定的多數人,微博把記者從特定的少數人變成了不特定的多數人。雪球是把投資管理人從特定的少數人變成了不特定的多數人。」最終,雪球找到了一條走向投資的方法論。
方三文認為,投資能力這個東西是這個世界上極為稀缺的,不是985高校、常春藤能夠培育的,長期炒股也未必能掌握,它是先天稟賦、性格和思維方式跟後天的經驗相結合的一種能力。一個木匠和中專生的炒股水平也許高過一個基金經理。
要獲得投資能力,一定得基於一個大樣本,並且有可行的工具。這是方三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讓用戶生產內容之後,雪球創造了這樣一個場景:讓每個用戶都能通過創建投資組合,展示和驗證自己的投資策略。運營幾年來,如今雪球用戶創建的投資組合達到110萬個。相當多用戶表現出持續的投資能力。
有沒有可能讓有投資能力,願意從事資產管理工作的用戶成為基金經理呢?
其實理論上來說是行得通的:用戶只要自己考取基金從業資格,受僱於某一家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同時將產品在基金業協會備案,那麼他就成立了自己的證券投資私募基金。
按這個方式,雪球聯合券商、行政管理服務商給用戶提供了一條龍的報務,讓他們能夠儘快成立自己的證券投資私募基金。雪球將這個服務命名為「私募工場」。
目前,在雪球私募工場掛牌的基金已經超過130隻,而有初步意向的管理人超過3000人。
「除非有很好的個人信用,發起時一般都以自有資金為主,所以風險不大。設立後有好的淨值表現,並且管理人能在雪球建立個人信用和人格化的形象,後續資金會源源不斷。」方三文說。後續資金主要是兩個來源,一個是雪球內合格投資者的認購,另外一種是雪球通過跟資金方的合作,成立FOF,投資於精選出來的私募。目前雪球已經成立了兩隻FOF。
「市場上從來不缺資金,但是缺投資能力,更缺的是投資人對管理人的信任。」方三文說,雪球的社區價值就在這裡得到了體現。管理人通過在社區的活動,比如討論投資理念、投資策略,分析公司和行業,逐步建立自己的信用,如果他的策略能夠通過產品淨值得到驗證,那麼信任會進一步升級,最終,社區「粉絲」可能就成了投資人,雪球最後達成投資需求與投資能力的連結。方三文說,傳統的金融機構,通過牌照、富麗堂皇的辦公場所、看起來訓練有素的從業人員建立信用,但在社交網絡的時代,一切都可能會變,雪球做的就是這種變化的嘗試,這種嘗試的核心是重建信用。
方三文拿出手機示例,一個私募產品名叫「自由之路子基金」的用戶粉絲24萬,他2016年4月創立該產品,起步資金為1億元,如今產品規模達到7億元,剛剛一年,其收益率達到了22.5%。後續增長的約5億元資金主要是來自雪球內合格投資者的認購。他再展示了一下這個管理人的雪球主頁,上面除了投資話題之外,還顯示「樓主」到北京郊外拍攝星星,攜帶家人到外地旅遊。「這些並不是沒有價值,其實也是管理人人格的一種展示,會起到增信效果。」
運行一年,雪球證券私募基金孵化平臺突破20億元,而方三文預計今年該基金規模將突破50億元。
雪球在這裡面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基金利潤和管理費的分成。
依賴於私募基金髮行及其他業務 ,雪球今年有望實現將近1個億的營收,但仍然走在盈虧平衡線上。7年裡,雪球似乎一直是一家慢公司。雪球7年獲得超過3億人民幣的融資,從估值的角度看,依舊稱不上「獨角獸」。
「我們需要時間,很幸運的是,雪球的業務,時間是朋友,淨值需要積累,信用需要積累,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它也許就爆發了。」方三文說。
2、老虎的興趣:華人美股第一大券商
「老虎證券將成為華人領域最大的美股交易券商。」2017年5月27日,老虎證券創始人兼CEO巫天華向華爾街見聞表示。短短3年內,老虎證券獲得超過4億融資,估值達到幾十億元。
巫天華人生的改變源自2014年3月,30歲的他告別了工作8年的網易,創立老虎證券。
「那時候,沒有想過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巫天華坦誠道,2014年網際網路金融P2P創業大潮風起雲湧,A股股民數量過億人。但是他還是沒有進入這些看起來賽道很寬的領域。
巫天華選擇了他最熱愛的領域。2005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大四的巫天華兼職加入網易有道早期團隊,七年下來,他成為該團隊的骨幹人員。
網易給了他股票期權,也幫他打開了整個美股世界。巫天華擁有良好的技術和數學功底,同時懂得金融知識,他根據網際網路公司技術產品的變化,為該業務構建數學模型,並測算上市公司業績變化。在網易工作之餘,他從美股淘到了第一桶金。
在巫天華看來,美股和A股有太大差別,這裡不是賭場,他能通過對網際網路產業趨勢的觀察,加上專業的測算判斷實現穩定賺錢。
和巫天華一樣,來自網際網路公司的許多技術人員,都熱衷炒美股。中國主要的網際網路公司大多在美股上市。活躍的巫天華很快構建了一個圈子,交流網際網路技術與數據,在線下和線上交流投資機會。
巫天華發現,這個圈子裡人員結構非常豐富,有幾千萬美元的散戶,也有管理過億美元的機構。在交流過程中他發現,美股交易軟體有很多痛點:開戶冗雜、入金麻煩、無本地化服務,軟體體驗差、費用率高等。還比如,無法看到實時交易數據,無法看到盤前盤後數據,不知道公布財報的準確時間,交易速度慢。
正是懷著解決美股交易痛點想法的巫天華,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巫天華源自興趣的創業,意外得到了投資人關注。巫天華是美股大V,並在網上發布付費期權教程,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劍威正好對這個課程感興趣,還付費每周進行交流。
李劍威認為,巫天華是他見過認識的所有做網際網路技術的人裡最懂證券的,又是其認識的做證券人裡最懂網際網路的,所以巫天華2014年決定創業時,自己就代表真格基金天使投資。此後,真格基金選擇B輪、B+輪都跟進。
「創業我有很多運氣的成分。」巫天華談起融資,創業搭建團隊後,2015年7月APP上線,當時成交量達到1億美元。
而當時正是A股大牛市,網際網路證券商東方財富市值突破2000億元。那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小米董事長雷軍,公司獲得了1億元A輪投資。
獲得投資後,巫天華迅速網羅了一大批愛好美股的網際網路公司人才和金融人才。網際網路人才來自網易、小米、騰訊;而金融人才來自高盛、國信證券等公司,他們在金融領域工作10年、20年。
2015年12月,借著美股的牛市,老虎證券交易達到30億元。2016年,老虎證券上線期權業務,交易品種覆蓋全美市場的正股、ETF、期權及衍生品。
2016年,老虎證券全年交易額達到1200億元,同比2015年交易量增長30倍以上,佔到中國美股交易增量市場的30%—40%的份額。
同時,2016年老虎證券營業收入突破億元,同比增長十倍以上。目前老虎證券註冊用戶超過百萬,但月活用戶達到幾十萬。
美股的牛市,讓巫天華贏得了第三、四輪融資。2016年12月,老虎證券完成2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蓋資本、真格基金、險峰長青等。2017年,老虎證券宣布完成1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真格基金、華爾街知名投資人羅傑斯跟投。
「我們幸運,同時也因為我們專注。」談起3年獲得4億的融資,巫天華認為,在美股交易上,雖然國內中銀國際、海通國際也在做同類業務,但是他們軟體開發不夠好;海外美股券商沒有漢化,產品也沒有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做得細緻。
「將所有的錢用在一個點上,像針一樣紮下去,解決用戶痛點。」他舉例說,比如老虎證券從底層技術到應用,全部是自己研發,每兩周更新迭代一個版本;老虎證券每年從全球各個交易所如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等購買行情以及數據花費幾千萬,並且這些數據向用戶免費。
巫天華放棄了賺快錢的商業模式:放棄進入交易數量更為龐大的A股,放棄在老虎上賣海外房產保險,放棄進入一級市場。老虎證券的全部資源聚焦在服務交易,搭建自研交易系統、資訊內容、構建數據,提升交易體驗。
「目前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經紀業務。」巫天華解釋,還有一部分來自於融資融券的利息收入,還有很少一部分來自內容付費。
巫天華野心是,將老虎證券的業務擴張至全球。美股交易者全球1億人,其中中國交易者約幾百萬,而目前老虎證券活躍交易用戶只有幾十萬
「美國隨便一個城市華人就有幾十萬,海外華人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巫天華表示,此外老虎證券已經向海外人士開發出了英文PC和移動交易軟體。「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在全球領先全球,老虎證券比美國交易券商體驗更好,未來非華人的交易量會超越華人交易量。」
目前,老虎證券持有紐西蘭NZX牌照,美國盈透證券是老虎證券主要的清算合作方之一,為其用戶提供訂單的清算服務。用戶資金存放於在清算機構的銀行帳戶內,如花旗銀行等,與老虎證券及清算機構的企業資產相互隔離。
老虎證券已經推出海外私募孵化業務,即將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巫天華還有更遙遠的夢想,用技術提高金融效率,為全球提供一站式資產資產管理平臺。
喜歡玩德州撲克的巫天華,似乎騎在了新世界的背上,他已經出發。
3、邊緣到中心:墮落與逆襲
2015年大牛市,東方財富和同花順創造的市值神話,讓無數創業者跳入這個古老而常新的領域,在新的場景裡構建沒有邊際的網絡。
在這裡,還講一講富途證券、牛股王,這些未來或許成為獨角獸的創業者故事。
與巫天華網易業餘炒美股的工作經歷相似,在騰訊工作的搞技術人才李華業餘玩起了港股。李華在騰訊工作8年後,選擇了創立富途證券,如今這家公司獲得騰訊的投資,對外稱其估值達到60億元。
目睹騰訊市值數倍增長的李華,對股票痴迷,2009年離職專職炒股,2010年他帳戶的資金從500萬翻倍為1500萬。但是他依舊不能從券商那裡獲得良好交易體驗。李華回憶:「我登錄了某個港股交易軟體,發現界面設計的就像上個世紀80年代的樣子。」
觸發李華人生改變的是一盒月餅,某一年,其證券交易經紀人送給了他一盒月餅,理由是當年他貢獻了500萬的佣金交易。「要知道,以前QQ工作團隊為了能順利收取用戶每月10元的會員費,就要認真聽取每一位用戶反饋和建議,為了改善產品、提高用戶體驗而徹夜不眠。」
李華感概,放眼全國,發現沒有一家券商在港美股交易軟體上做出點樣子來,那時他就預測到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李華克服重重困難,在香港設立了富途證券,並獲得了券商牌照,並最先開啟了網際網路視頻開戶的模式。
2014年以來,隨著滬深股市與港股打通交易,越來越多的內地投資者進入港股,富途證券作為橋梁,一下子站在了風口。2015年6月,富途從這三家機構得到了6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2017年4月,據外媒報導,網際網路券商富途證券即將完成一輪規模不低於1億美元的融資,以擴充資本,推動公司的擴張計劃。富途證券創始人李華表示,公司預計將在今年年中獲得美國經紀業務牌照,計劃在矽谷設立辦事處。富途90%以上的客戶來自內地,其交易軟體有360萬用戶,其中近20萬在其平臺上交易股票。活躍客戶數量一直在以每年500%的速度增長,李華預計這一增長速度未來兩年還會保持下去。
與富途證券、老虎證券不同,更多的創業者選擇A股這個本已是紅海的市場。鞠盈禧、程峰等人正在這個紅海中殺出。
2014年,鞠盈禧離開工作八年財經網站技術總監的崗位,主打社交+社區,兩年時間,牛股王對外宣稱獲得3000萬用戶,並獲得了4輪融資。
股災過後的2016年,不甘寂寞、想跳入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程峰,告別8年的TMT研究員、基金經理戰線,迎著財經直播浪潮,創立麒麟財經APP。6個月後,麒麟財經獲得華聞傳媒5000萬投資。
迎著新的浪潮和邊緣的機遇,創業者構建的新網際網路證券正一步步崛起,逆襲。而更多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隨著熊市的到來,正在大批的死去,如曾經在牛市日誌中天的配資企業。
有人崛起,有人沉淪。
2000年張長虹締造的大智慧,錯過了網際網路浪潮,丟失了網際網路證券諮詢牌照,正深陷虧損。月活1300萬用戶的大智慧,市值跌落至75億元左右。
而科技浪潮依舊正大步湧前。網際網路浪潮、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下的去中介革命尚未完成,智能金融時代已經到來。
科技金融的巨變,最典型的公司就是貝萊德——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資產管理規模達到5.4萬億美元。前不久,貝萊德裁掉超過40個主動基金經理的崗位,其中包括7名投資組合經理,轉而用機器人代替。
在太平洋彼岸,Alphasense、Kensho正在替代繁重的分析師搜索資料、整理數據工作。在中國,創業者們將會在新的時代構建怎樣的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