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老虎成了「病貓」?
老虎證券(NASDAQ:TIGR)登陸美股後短期內股價飆升,成了公司曇花一現的業績閃光點。在這之後,老虎證券遭遇了美國律所訴訟、股價破發。
今年,老虎證券連年虧損的淨利潤終於扭虧為盈,然而高興了沒多久,就迎來了紐西蘭金融市場法庭的一紙罰單——由於將客戶資金存入一個未經紐西蘭證券交易所(NZX)授權的離岸帳戶,被處以16萬紐幣(約10.5萬美元,74萬人民幣)的罰款。
罰款金額不算高,但對於註冊地在紐西蘭的老虎證券來說,其海外業務受到的衝擊是巨大的。
同時,也意味著券商出海的一條「捷徑」,可能沒有以前那麼好走了。
老虎證券被重罰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20年7月23日,紐西蘭金融市場紀律法庭公布了一份長達27頁的裁決。
紐西蘭市場監管與老虎證券的分歧主要在於,老虎證券在新加坡星展銀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展銀行」)開設的帳戶性質。
老虎證券認為,自己開設的帳戶屬於紐西蘭法律所理解的「信託」帳戶,但紐西蘭證交所(NZX)顯然不這麼認為。
裁決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老虎證券「故意無視」NZX的規則,將客戶資金存入一個未經授權的離岸帳戶。
②該帳戶的名字並沒有註明是客戶資產。
③老虎證券沒有及時遵守NZX的指示糾正該問題。
④帳戶資產帳目有誤,2019年2月到7月,老虎證券在某星展銀行存放的客戶資產小於實際應存放的客戶資產。
⑤老虎證券被處以16萬紐幣的罰款。
該文章還表示,老虎證券與一家批准的經紀商的交易協議結束後,於7月被暫停紐西蘭股市相關業務。
碰壁背後
監管隱患由來已久
老虎證券是一家專注美港股的網際網路券商,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是清華理工男巫天華。
巫天華的好友唐彬森,是老虎證券的天使投資人,也是老虎證券的第一位客戶。2015年9月,老虎證券又獲得了小米科技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被外界視為小米版圖下的券商。
2019年3月20日,老虎證券登陸納斯達克,敲鐘時巫天華回憶道,「十年之前,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我能夠創建新一代的券商,通過更好的技術幫助華人更加便利地投資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司,分享科技發展的紅利。」
金融業務是一門牌照生意,瞄準境外市場也是如此,目前國內券商出海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拿美國券商牌照,比如必貝證券;第二種,拿香港券商牌照。
老虎證券首創了第三種模式,拿一個第三方國家的券商牌照,在通過與美國的網際網路券商合作,以此展開美港股業務,服務中國人。
於是在2015年,老虎證券在紐西蘭註冊、持牌,成為了NZX認證成員,又與美國券商盈透證券合作。
這個模式被很多券商效仿,比如雪球旗下的雪盈證券,幾乎原模原樣的復刻了老虎出海的路徑:拿紐西蘭牌照,與盈透證券合作,開展美港股業務,服務中國人。
這個模式看起來複雜,但實際上卻是一條捷徑,因為沒有直接參與當地業務,老虎證券扮演的角色其實是一個二手經紀商的角色,主要負責給盈透證券導流,這也就意味著老虎證券不需要自主研發券商交易的中後臺。
這種模式為老虎證券帶來了方便,也埋下了監管隱患。
首先,受到券商追捧的紐西蘭,本身就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紐西蘭一方面在全球享有「最清廉國家」的稱號,一方面又被視為洗黑錢的聖地。2018年,紐西蘭警察金融情報小組公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紐西蘭每年涉及的洗錢金額高達13.5億紐幣,但實際的交易金額可能要高出好幾倍。
相較於美國、香港等地區,紐西蘭無論是創建外匯公司,還是眾籌融資,都無需受到嚴苛的管理。就在老虎證券拿紐西蘭牌照的那段時間,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名下的未央網發表了一篇翻譯文章,介紹了紐西蘭股權眾籌平臺PledgeMe,文章標題就寫著:紐西蘭股權眾籌監管寬鬆的有些「嚇人」。
這反映出的是紐西蘭整體寬鬆的金融環境,後來紐西蘭政府也覺得這樣不行,開始收緊監管,加大反洗錢力度,紐西蘭金融市場監管局(FMA)也表示要全面提升紐西蘭金融監管權威度,針對外匯公司進行了整頓。
在幾年的整頓過程中,許多中國公司都受到了懲處,比如平安金融被罰款529萬紐幣;錢多多有限公司被罰款35萬紐幣;金元換匯被罰款400萬紐幣;嘉信金融有限公司被罰款255萬紐幣等。
本文的主角老虎證券,在今年4月,也因未能建立反洗錢系統而被紐西蘭金融市場管理局警告。
其次,老虎證券這種拿第三方國家牌照的模式本身,也有取巧之處。
老虎證券拿了紐西蘭的牌照,但在紐西蘭沒有直接交易,因此紐西蘭方面無法監管;主要交易發生在美國、香港,但公司主體註冊在紐西蘭,服務的是中國人,美國方面也不便監管;至於中國,公司主體不在中國,交易發生地也不在中國,更加難以監管。
本來,老虎證券是盈透證券的全披露證券經紀商,今天的雪盈證券也是盈透證券的全披露證券經紀商。
全披露證券經紀商的資金託管由盈透負責,客戶資金都在在盈透證券,盈透證券又是美國證券投資人保護協會(SIPC)的成員,通過盈透,客戶可以享受由SIPC提供的保險。
但在2018年11月,老虎證券升級為「費披露證券經紀商」,客戶資金被歸集到老虎證券在盈透的機構帳戶中,客戶資金被握在老虎證券手中,雖然這個機構帳戶仍然在盈透,但單個客戶卻不再享受SIPC的保護。
至此,老虎證券幾乎成了一個「四不管」的公司。手握重金,又不受監管,公司鋌而走險的空間自然大大增加。
老虎證券此次被罰,也不妨看做是海外市場監管趨嚴的情況下,一次失敗的鋌而走險。
「流量券商」的道路走不通了?
對於老虎證券來說,監管環境寬鬆帶來的優勢正逐漸逝去,而其導流賺佣金的弊端卻越發凸顯。
與直接開展業務相比,導流模式的營收相對單一,主要來自佣金分成。獲客多、交易規模大,才能有高收益,後端基於資產的收入難以觸及。
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規模往往與市場行情緊密相關,行情好,客戶就多,行情不好,客戶就少,很難把主動權掌握在公司手中。
而老虎證券在流量方面,並不具有先天優勢。新浪、微博戰略投資的華盛證券,雪球旗下的雪盈證券,騰訊系的富途證券,在誕生時就有社交平臺輔助,自帶流量,老虎證券並不屬於這一類。
如今,流量越來越貴,美股又進入了波動期,老虎證券的佣金收入受到巨大影響,增速斷崖式下跌。
老虎證券看到了導流模式的弊端,從2018年開始跑馬圈地,截止2019年7月,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區共拿下9塊金融類牌照。
然而,老虎證券擁有的牌照,含金量不足。
例如其核心交易地點之一香港,老虎證券拿下了「信託或公司服務牌照、保險經紀牌照」,卻沒有正式券商牌照。
2019年7月,老虎證券通過收購的方式,斥資940萬美元高價獲取了美國網際網路券商的清算牌照。但拿到後遲遲未能投入使用,官方對外披露的進度顯示,要到2020年第二季度,才逐步開始對美股訂單實行自清算。
今年,老虎證券作為理想汽車的承銷商之一,使用的仍然是紐西蘭牌照,而這一牌照主體,也正是此次紐西蘭金融市場法庭重罰的公司。
美國的牌照還沒實際應用,紐西蘭的牌照就受到了重罰,不難想像老虎證券的業績會受到怎樣的打擊。
實際上,老虎證券一直面臨著連年的虧損,2016年至2019年,老虎證券歸母淨利連續四年虧損,累計虧損金額高達680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75億)。
2020年第一季度,老虎證券完成了四宗美股IPO的承銷,終於實現扭虧,總營收為2319萬美元,淨利潤為303萬美元。其中佣金收入仍然高達1427萬美元,佔總營收六成。
有句話說,人生中面臨著兩條路,「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老虎證券當下的窘境,其實是一個信號,宣告券商出海的一條「easy way」不好走,轉型才是流量券商們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