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我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在監獄面對服刑人員從事專業心理諮詢工作。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在監獄工作害怕嗎?犯人是不是經常打架?他們會不會攻擊你?他們犯錯誤你會打他們嗎?
其實,由於監獄的相對封閉性,監獄生活在社會上的人們看來,帶有一定的神秘性。大家從小說雜誌、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往往不是真實的監獄生活現狀。從7月17日開始,我將力圖通過一百個犯罪者的故事給大家塑造一個鮮活而真實的監獄,讓你對監獄不再感到神秘。如果你感興趣,請你持續關注我並堅持閱讀下去,並請你留下寶貴意見。你的認可和建議將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如果你認為有警示意義,你還可以轉發分享出去。
我向來認為,犯罪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認真梳理每一名犯罪者的經歷,你會發現每一次犯罪都有其必然性。
【特別聲明】傳播給大家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只是為保護當事人隱私略微做了修改。這就是當下監獄面對的現實和監獄民警每天工作的各個側面,在允許公開發表的範圍內,只為大家了解神秘的身邊世界,多一個視覺看世界。我希望有一天能被拍成影視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監獄、重新認識監獄各項工作,理解監獄民警的付出和監獄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同時受到啟發和感動。誠如蘇州監獄顏夕珍老師所說的:「監獄民警不經意的教育或行為會影響一個人的終生」。
另外接受大家的建議,當事人按百家姓排名。
【擇要】自幼父母雙亡,吃「百家飯」的孩子卻「陰著壞」,毒死完生產隊養的豬,被判決無期,改判為8年後放縱自己,因搶劫二次服刑逃離監獄危害社會被擊斃。
第十四個故事:逃離監獄被擊斃的「小無期」
這是20多年前,我剛上班時的一個故事,至今整理出來,仍然讓我唏噓感嘆。
第一部分 第一次服刑初期
沈某,自幼父母因意外傷亡,村裡的左鄰右舍同情這個孩子,你管幾天,我管幾天,讓他吃「百家飯」長大,村學校還免費讓他讀書。雖說父母不在了,由於有淳樸的鄉親們,倒也沒讓他吃苦。
按說這樣長大的孩子,應該知道感恩,應該學好才對,可沈某卻出奇的壞。
比如說他會偷偷的把鄰居種的菜「拔苗助長」;他會在成熟的瓜果中「掏洞拉屎」,還原樣封好;他會把下蛋的雞逮住拔光毛;他會把幾條狗的尾巴緊緊的捆在一起,讓他們互咬;他還會悄悄的把村民關的豬放出來,任由它們在莊稼地裡糟蹋作物;他還會把棗樹上未成熟的棗子全部打掉.
總歸一條,沈某在村裡「陰著壞」,可善良的村民們都說,這孩子沒有父母,怪可憐的,長大就好了。
16歲時,因村裡養豬場的飼養員批評他使壞,把大量的石子丟在煮的豬食裡,要揍他。他惱羞成怒,趁飼養員不備,在豬食裡加了一瓶農藥,把集體的100多頭豬全部毒死。
這下事情鬧大了,剛好趕上「嚴打」,由於沒成年,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監獄服刑初期,他其實仍然是個孩子,民警也沒有過多的管他,那時勞動任務重,管理鬆懈,民警沒有安排他做什麼具體勞動,也沒有給他下任務,他雖說是在服刑,其實就是在監獄閒逛。時間長了,犯人都知道了他的事,同情他的遭遇,都給他拿好吃的,逗他開心,給他起了個「小無期」的綽號。
「小無期」就在監獄又開始了他的「百家飯」生活。
第二部分 改判後
就這樣過了五六年,為糾正嚴打期間一些量刑過重問題,他得到了改判,原判刑期由無期改為有期八年。
也就是說「小無期」再有兩年多就要滿刑了。
「小無期」沈某不在乎,過去刑期長沒參加勞動,沒有獲取獎勵也沒有得到減刑,現在刑期短了,無所謂減不減刑了。
可他卻開始感到難受,在監獄混吃混喝慣了,從小到大沒有學會一技之長,現在卻有點留戀監獄,畢竟出去要自己操心,自己謀生了。
改判之後,他在監獄閒逛開始有了目的性,也就是開始向自己認為所謂混的開的犯人學著討生活。
監獄是個「大染缸」,一個從小「陰著壞」的人,留意的方向和內容可想而知,犯人勞動生活之餘聊著的一些東西耳濡目染的薰陶著他,讓他覺著謀生並不難。
第三部分 第二次服刑
走出監獄的大門,回到村裡,鄉親們發現他不再幹壞事了,還以為監獄服刑把他教育好了,暗自為他父母慶幸。
沈某明白,自己沒有一技之長,要想生存,就得投機取巧,他悄悄開始了小偷小摸的生活,但他不在近處下手,牢裡的「老師」講過,「兔子不吃窩邊草」,他也不經常在家鄉住,只是外邊風聲緊了,偶爾回村落落腳。
「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沒過多久,一幫刑滿釋放的牢友就找到了他,糾結在一起。「小無期」在監獄是名人,大家都認識他,把他捧為頭領,小偷小摸來錢慢,也滿足不了這一伙人越來越大的開支。「小無期」從小「陰著壞」的本性開始暴露出來,策劃了幾起敲詐勒索、盜竊搶劫、密謀綁架、人質勒索的大案,還通過各種渠道,買槍擁槍,對團夥成員分工考核、論績分紅,儼然成了一個組織,成了地方上的一個「大毒瘤」。
公安機關經過幾個月的偵查取證,一舉打掉了這個組織嚴密、分工有序、無惡不作的團夥,把所有成員一網打盡。
這次沈某罪大惡極,只是因為沒有命案,「小無期」沈某又被判了個無期徒刑。
第四部分 脫逃被擊斃
沈某第二次被判無期進入監獄,與他第一次服刑的改造環境有了很大的區別,他自己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次服刑,他還是一個兒童心態,懵懵懂懂抱著混日子的思想,有口飯吃就行,也不用參加勞動,沒有勞動任務;第二次服刑他已經是一個成年人,必須要遵守監獄的管理制度,參加勞動並且完成勞動任務。第一次犯罪服刑帶有惡作劇性質,第二次服刑就完全是因為危害社會造成。
好逸惡勞慣了的沈某哪受得了這樣的約束,再加上對判決不服,對政府不滿,從入監開始,就一心想逃離監獄,逃脫法律的懲罰。
由於粗放式管理時期監獄的監管設施太差,再加上工作的重心在生產安排上,沈某利用晚上勞動之機,翻越圍牆逃出了監獄。
逃出監獄,沈某才體會到荒家之犬的滋味,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緊張之中,稍有風吹草動就到處逃竄。一個月之後,他惡向膽邊生,被追急了的他叫囂不想活了,要用盜來的車到火車站廣場衝入人群,製造大事件,瘋狂報復社會。
公安機關嚴密布控,監獄配合他們一步步縮小範圍,沈某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只好逃離城市,在郊區被多輛警車包圍,民警多次喊話,他仍不束手就擒,還在試圖駕車衝撞警車同歸於盡,被狙擊手果斷開槍擊斃,結束了短暫而罪惡的一生。
啟示:在這個案例中,我認為沈某的犯罪人格形成就是一直無人教育形成的,沒有人教育和引導他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人生觀、價值觀、法律觀,而是一直順著他,導致他從我行我素走向膽大妄為、無惡不作,最後發展到瘋狂報復社會的。
小溪淙淙 潤心無聲
感謝您關注小溪淙淙
用純真的心發現原汁原味的生活,用樸質的筆記錄,把故事、感悟、心得分享給一路走來、一生相伴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