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1994年是上帝想看電影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有很多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上映,其中最著名的兩部便是《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但兩部電影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阿甘正傳》斬獲重量級大獎,而後者則顆粒無收,不過這也並不妨礙《肖申克的救贖》成為經典。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就是因為他值得人們不斷思考,時至今日,《肖申克的救贖》的生命力依然頑強,不管是在哪裡,對這部電影的討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電影中傳達的思想和價值,仍然值得當代人們學習和思考。
在電影中,主人公安迪是一位地位很高而且智商高的銀行家,卻韻味法律的缺陷被審判為殺死妻子和情人的兇手因此鋃鐺入獄。
面對遙遙無期的監禁,面對獄友的欺凌,獄警的打壓,安迪沒有陷入「體制化」,沒有向現實屈服,他永遠記得自己是誰,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漸漸的,安迪融入了監獄,交到了很多朋友,更是憑藉自己出色的才能為監獄長和預警成功避稅。
面對監獄長不想讓自己出獄的殘忍現狀,安迪沒有放棄,相反他藉助友人從監獄外給他帶進來的小錘子,花了近二十年時間,成功挖出了一條通道,最終逃出監獄,重獲自由。
監獄的高牆和獄警的看管,讓罪犯失去了自由,很難想像在如此的高壓態勢下,一個大活人竟然能夠跨越監獄的高牆,成功越獄。
在安迪之前,那麼多罪犯用盡方法,包括多次「演講」都沒能成功,安迪卻採用最明目張胆的方式越獄而且成功,為什麼他能成功逃離監獄呢?
對自由的嚮往
在監獄裡的人,毫無疑問,每天的生活都有獄警安排,甚至連上廁所都會有獄警吹哨,監獄裡的人毫無自由可言。
不過,監獄裡的人沒有的自由,不是全部的自由,他們喪失的,僅僅是肉體上的自由。即使身處高牆之內,被獄警限制,但也沒有人能限制他們的精神自由。
而精神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安迪雖然身處監獄,但卻內心自由,他心中依然嚮往著自己想過的生活,他在監獄裡也做著他想做的事情,他開圖書館,幫助犯人讀書、學習、考證,不僅幫助自己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也幫助別人獲得了精神自由。
在不見天日的監獄中,自由是多麼難得,片刻的自由都相當稀少,但安迪卻可以一直擁有,而他擁有的便是真正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
而久居監獄,他也沒有忘記這份自由,正是他對自由強烈的嚮往,才支撐他二十年如一日,最終逃離這塊枷鎖。
內心永葆希望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逝去」,這是安迪在出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寫。
希望像一盞明燈,總會在黑暗中照亮人前行的路,希望更是個「頂梁柱」,在人們最難熬的時刻,希望就是支撐人們挺過來、繼續前行的強大動力。
正是安迪心中永葆希望,他堅信他可以逃離監獄,他才能在監獄熬過這20年的光陰,才能把這或許幾百年才能挖通的地道在20年內完成,才能真正的逃離監獄,奔向自由。
也正是這份希望,讓瑞德終於出獄,找到安迪。
希望的神奇力量,在於化腐朽為神奇,化不可能為可能,在希望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心中保持希望,才能望向遠方,才能不畏丹霞的黑暗,到達夢想的彼岸。
樂觀的心態和積極的行為,是他逃離監獄最強大的資本。
智慧與心態
安迪智商高,但更具智慧,他懂得人際關係的智慧,懂得先隱忍才能獲得自由,懂得抓住機會。不管何時,不管何地,安迪總是能保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即使是監獄,他也能活得像自己的主場,他可以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可以在監獄生活的充實而愉快。
這樣積極陽光、充滿智慧的人,當然逃離監獄對他而言就是必然。而他數十年如一日挖隧道卻不被發現,最終選擇雨夜逃走,這無疑不是安迪智慧的體現。
正是他的智慧與陽光心態,才讓他一直沒有放棄,最終成功逃離監獄。
「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安迪便是這樣。心中葆有希望和對自由的嚮往,那麼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這便是這部電影帶給人們的最大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