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貝爾維德博物館的參觀者,戴著口罩和面罩
德國德國的布蘭登堡州在德國16個州中最先行動,於4月22日允許小型博物館重新開放。位於距離柏林約100公裡的布蘭登堡州現代藝術博物館於5月1日緊隨其後。
博物館提供了1.5米長的長杆和絲帶,以便遊客之間可以保持最短距離。在門廳的地板上也做了距離標記。博物館的負責人Ulrike Kremeier說,其他的預防措施包括在售票處為工作人員提供有機玻璃防護罩,以及免洗洗手液設備。
博物館一次容納100名遊客,工作人員也會確保每人有至少20平方米的個人空間。「團隊導覽可能要到秋季才會再次開始,」Kremeier說,「我們不強制參觀者佩戴口罩,但建議大家戴口罩參觀。」
布蘭登堡州現代藝術博物館用長杆隔離參觀者
為與時事配合,博物館將推出一系列以大流行病為主題的藏品展示,探討握手(至7月5日)、口罩(7月11日-8月30日)和手套(9月5日-10月11日)。門廳內的新視頻探討了過去的藝術家們在公共場合設計的防護方案,如藝術家Weegee的照片《男孩遇見女孩—來自火星》(1955年),照片中一對情侶通過泡泡頭盔擁抱在一起。
波蘭波蘭政府於5月4日放鬆了對文化機構的關閉措施,華沙的皇家城堡成為波蘭第一座重新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博物館負責人Wojciech Fałkowski告訴《藝術報》,博物館在售票窗口安裝了防護罩,設計了新的單向遊覽路線,關閉了中央空調和電梯,且暫停提供耳機導覽服務。
皇家城堡博物館
參觀者必須戴上口罩,並與博物館工作人員保持2米的距離,博物館工作人員已將白色棉質手套換成了外科手套。每小時遊客人數上限為100人。
可惜的是,由於參觀路線的重新設計,博物館的兩幅鎮館之寶——倫勃朗的《畫框裡的女孩》和《演講臺上的學者》目前尚不能參觀,不過這並沒有阻擋波蘭人的熱情,到目前為止的參觀人數一直都很踴躍。2019年,皇家城堡接待了超100萬遊客,創下了歷史記錄。
法國雖然巴黎的主要博物館仍處於關閉狀態——該地區因病毒風險較高而被法國政府列為 "紅色區域",但5月15日,在法國放鬆對小型博物館的禁令四天後,賈科梅蒂基金會重新開放。
賈科梅蒂基金會門前,分開排隊的參觀者
目前,博物館開放時間比過去推遲了一個小時,即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這可以讓工作人員可以避開高峰期的公共運輸。博物館的最大客流量也減少到原來的四分之一,且參觀者必須佩戴口罩。
博物館當前的展覽「尋找失落的作品」(展期延長至6月21日)保持不變,只是印刷版的小冊子已經被錄音取代,參觀者可以通過網站或掃描二維碼在智慧型手機上查閱展覽信息。
奧地利從5月15日開始,幾處維也納的宮殿成為奧地利最先恢復開放的博物館之一。根據規定,每位參觀者至少需要10平方米麵積,這大大限制了各博物館的最高人流量,美泉宮如今的日接待量是1750人,遠低於高峰期的一萬人。此外,博物館也都採取了提供消毒洗手液、要求參觀者佩戴口罩等措施。
曾經人來人往的美泉宮
3月11日,奧地利下令所有文化場館關閉至6月30日,但4月17日,一項新的法令允許博物館在5月中旬前重新開放。」這個新法令對博物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驚喜,」下貝爾維德博物館的館長斯特拉·羅利格說。「突然安排重新開放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但我們遵守了所有的規定,安全措施也受到了參觀者的歡迎。」
恢復開放後的第一個周末,下貝勒韋德廣場的 "走進黑夜 「展覽接待了750名遊客。大多數其他維也納的博物館都會從5月下旬至7月1日陸續恢復開放。
義大利關閉兩個多月後,義大利的博物館和遺址從5月18日起陸續重新開放。最先開放的是可以執行國家安全條例的博物館,包括羅馬的博爾蓋塞美術館、都靈附近的沃利城堡和龐貝考古公園。
一些私人藝術機構也迅速重新開放,如收藏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珍貴畫作的米蘭的波爾蒂佩佐利博物館和都靈的攝影博物館。遊客可以在網上預約或現場排隊,必須佩戴口罩,在博物館商店裡瀏覽書籍時,也必須戴上一次性手套。博物館地板上的箭頭和彩色小點標示著單行道和1米的最小間距。
參觀者在攝影作品前
攝影博物館如今每周可以接待700名遊客,而且在因疫情閉館前,博物館的貝特羅收藏攝影作品展開幕九天,吸引了3000名參觀者。據館長Walter Guadagnini介紹,攝影博物館的主要創新之處在於每個房間裡的二維碼,參觀者可以掃一掃以獲取展覽信息,用這種方法「避免傳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