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千字文》翻譯成德文?這個瑞士學者做到了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林小發本人近照。

《千字文》德文版。

  瑞士學者林小發的新作德譯版《千字文》在德國正式出版,截至2018年底,它已經賣出3500本,在歐洲,從普通讀者到漢學界都對這本書予以了好評。

  2017年,林小發曾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翻譯類大獎,當時她的德譯版西遊記回譯成漢語,在中國網絡上走紅,錢報也曾做詳細報導。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14歲開始自學中文,21歲來到中國求學,曾在中國生活25年,在浙江大學讀完了研究生。她對中國的文化十分精通,一直致力於將中國名著譯成德文的工作。

  那麼,將《千字文》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翻譯成德語,應該怎麼說?外國人能看懂嗎?

  《千字文》文筆優美

  翻譯的難點是還原意象

  《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而成的一篇文章。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

  林小發談起《千字文》,便讚不絕口:「這樣的一篇詩文,一共才一千個字,從天文地理寫到人文歷史、人生處事,又談及古代文化、宮廷生活,還包括官場隱秘、官員退隱生活等等,甚至還說到了一系列古代名人,整篇文章文筆精美緊湊又朗朗上口,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她在翻譯過程中發現,《千字文》原來已出過兩種德文譯本,1840年和1925年各有一篇德文譯文。其中1840年的譯本做得很認真,把所有典故與經典引文都列了出來,同時還附上了英譯文。

  不過,林小發認為前面兩個版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德文讀起來不通順,上下文也基本不連貫,似乎只是一些毫不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她第一次接觸到《千字文》,是1990年在中國美院學書法的時候。當初她讀到第三句「日月盈昃」時就深感費解,後面「弔民伐罪,周發殷湯」等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的內容更是讓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經過多年的中文學習,她表示,「這次翻譯雖然不少文字能夠直接看懂,但很多內容還是需要參考注釋本、反覆推敲、查找資料。」

  林小發認為,翻譯時最關鍵的是要在譯文中還原中文本有的意象。因此,如何將《千字文》中充滿畫面感而又搭配緊湊的文言文翻譯成邏輯嚴密、精確詳盡的現代德語是她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此,在翻譯之前,她閱讀了很多講解《千字文》的書籍,比如劉宏毅《千字文講記》、李逸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汪嘯尹《千字文釋義》等。她說,看了這些書,才明白「起翦頗牧」原來分別指四位戰國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

  為什麼專挑難的經典翻譯?

  「有挑戰,才有樂趣」

  短短一千個中文漢字,林小發一共用了半年左右時間來翻譯。除了譯文,她還寫了許多德文註解和一篇四十多頁的後記,書中還收集了很多《千字文》歷代書法名帖。

  林小發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著名漢語言學專家樓含松教授。之前她曾花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現在又翻譯《千字文》,都是很難用其他語言表現的中國經典名著。

  樓含松曾問林小發:「你為什麼總是挑最難的中國經典來翻譯?」

  「有點挑戰,才有樂趣。」她回答。

  林小發說,她研究《千字文》,是被書中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吸引。「這個開頭十分宏偉,接下來的文字也意義深廣。」

  當然,書中也有些地方較為平淡無奇,比如「海鹹河淡,鱗潛羽翔」,前一句略顯乏味,後一句卻又那麼有詩意,那些魚類和飛禽顯得活靈活現。而且,書中通篇都是中國文化的典故。一開始她想,這樣的文字是不可能被翻譯成德語的。但正是這個「不可能」,讓她手癢心癢。從那天開始,她就反覆默念原文,捉摸譯成德文的方法,一直到德文詩句能夠脫口而出,譯文就誕生了。

  林小發對此次的譯作很滿意,一方面她覺得翻譯得很貼切,格式上也有一種詩歌的美感,讀起來很通順。另一方面出版社完全採納了她設計的排版方案:右頁有原文、拼音、字面翻譯和詩文格式的譯文,左頁有圖畫和詳細的注釋。

  對中國文化理解很深刻

  致力於翻譯中國古代文學

  從十四歲起,林小發就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深陷其中。她21歲初到中國時,中文已相當流利,能讀中國文學原著、拉二胡、寫毛筆字,也已讀過了幾個學期的漢學專業。

  當時她報了浙江美術學院(如今的中國美術學院)的一個書法班,來到杭州,進修一年。在杭州的這一年裡,她跟著老師學習書法、二胡,和中國的學生「打成一片」,交流彼此的文化,她逐漸摸索到中國深邃傳統文化精髓。林小發深深地體會到,想要了解中國文化的話,一年的時間遠遠不夠。因此在1992年,她又報名了中國美術學院的版畫系,在中國讀本科,既能學藝術又能深造中國語言和文化。

  在大學期間,她還遇到了她現在的丈夫孔國橋。「他帶我去探訪各地寺廟和僧人,也教我打坐、拜佛、修行等。」林小發在《在中國的25年》一文中回憶,「這些經歷給我指引新的方向,也為我後來對小說《西遊記》的興趣鋪開了道路。」

  本科畢業後回到瑞士,林小發開始著手《西遊記》的翻譯工作。書中蘊含的深層文化精神一方面給了她一種寶貴的精神支撐,而另一方面卻成為一次挑戰。

  為了真正挖掘和理解這些內容,她報名了浙江大學中文系明清文學專業的碩士課程,補上有關儒釋道的文化知識和經典的閱讀積累,來更好地了解和翻譯西遊記。

  現在,林小發在瑞士生活,她可能是整個瑞士對中國古典文化了解最深刻的人。

  她每天練拳練劍,業餘時還偶爾在山裡採野菜。不過翻譯工作依然是她生活的核心。其中一部分是她自己選擇的以古代文學為主的翻譯項目,另一部分是她為幾家文化機構進行一些短篇小說、論文等的翻譯工作。

  她偶爾也會用德文撰寫文章,有的是關於中國文化,有的是關於漢德翻譯的工作與技巧。她向錢報記者透露,目前擬定的下一篇文章題目是《隨文入觀:古文的閱讀、理解與翻譯》,主要是闡明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方式,重點突出一些常見的翻譯問題。此外,她還正在逐步翻譯一些宋明清時期的道教經典。(通訊員 劉蘇蒙 記者 王湛)

相關焦點

  • 這個瑞士人為了翻譯《西遊記》 專門去浙大讀古代文學碩士
    將《西遊記》翻譯成德文的勇士,是今年49歲的瑞士女漢學家和翻譯家林小發。最近,她因為這本《西遊記》,獲得了有「德國最受追捧的文學獎之一」稱號的萊比錫書展的翻譯大獎。首印的2000冊目前已經售完,正在加印。  不過在此之前,林小發已經讓中國網友們「炸」過一次了,有人把德語版《西遊記》譯成中文貼到網上,讓網友們高呼:「翻譯回來的中文簡直就是《指環王》了!」
  • 這一部中國作品,翻譯成德文後,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反響!
    雪漠作品的海外翻譯出版工作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在9月29日於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舉辦的「中國當代文學走向世界」論壇中,多位業內人士圍繞當代文學的翻譯、傳播、推廣、海外影響力、未來展望等方面展開了交流,並以國家一級作家雪漠及其作品的海外翻譯與出版為例,進行了深度解讀。
  •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 回譯漢語爆紅網絡
    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
  • 瑞士人的禮儀
    在佔瑞士人口70%的德語區,人們用得最頻繁的一個詞,是你在德文字典裡找不到的「grueezi」,那是瑞士人特有的,相互見面時打招呼的瑞士德語,相當於中文裡的「您好」吧。
  • 蒙學讀物:《千字文》全文拼音及註解
    《千字文》根據史書記載,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 —549 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後,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千字文》是將1000個不重複漢字編纂成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個字。
  • 千字文的由來:梁武帝命人拓王羲之作品千字
    春晚上出現的《千字文》,讓人耳目一新。這部公元六世紀初刻印問世的《千字文》,是最早的兒童啟蒙識字課本,比唐代《三字經》和宋代《百家姓》還早。《千字文》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成為千餘年來最暢銷的讀物之一。
  • Google推Fabricius,可將英文翻譯成古埃及文字!
    隨著科技進步,翻譯軟體功能也越來越多樣化。近日,Google推出了全球首個透過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Fabricius)。無論是學者或是普通人都能透過這個工具體驗埃及象形文字。Google趁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出土紀念日宣布推出翻譯工具Fabricius。工具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解碼古代語言,更可將使用者所寫的文字,翻譯成埃及象形文字。不過較可惜的是,目前僅可用英文字翻譯,暫時未能將其他語言翻譯成象形文字。
  • 被改造成外星人的小精靈——德文捲毛貓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德文捲毛貓,它的別名是德文帝王貓,英文名 Devon Rex。1960年,在英國德文郡又發現了一隻捲毛貓。它是繼1950年在英國柯尼斯郡發現的柯尼斯貓後的又一捲毛貓。ET就是以德文捲毛貓為原型設計出來的。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文譯者原來這麼拼
    歐洲語言裡面全譯本有七種語言,現在能夠統計到的、能夠見到書的分別是俄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和英文。其中英文的全譯本三種,成書出版的是兩種,也就是大家知道比較多的霍克思、閔福德合譯的「霍譯本」和我國翻譯家楊憲益和英國夫人戴乃迭兩人合譯的「楊譯本」。《紅樓夢》的寫作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每一種語言的翻譯也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光陰才能完成。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它首次將中國的主流小說改造成一種流暢動人、精雕細琢的工具,用來傳達自省式的自傳、心理學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以及作者的回憶和反思。與此同時,小說致力於對「道」(人類經驗的意義)之所在的一種詩意的、解謎般的詢問,將讀者引入禪宗啟悟之途上的一次妙趣橫生的遠足,同時舉起一面探照鏡,照見俗世「真」「假」之間的矛盾。
  • EMUI 11 首發評測:個性好玩的熄屏顯示來了,還把翻譯做到了系統級
    多樣化翻譯,hold住各種翻譯需求手機系統級翻譯最近幾年手機系統發展的一個趨勢是,把很多細節功能都做到了系統級。這倒不是要搶第三方 App 的「飯碗」,而是有些功能需要的權限高,做到系統級才能讓體驗和交互更加統一。
  • 晴天讀《千字文》是一件美妙的事兒
    今日得閒,讀到《千字文》,把千字文的來龍去脈了解了一番,作者是南北朝的一位大臣,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從王羲之的字碑裡選出千字,讓當朝皇帝直接服氣。皇上下令頒布,要把這個東西傳下去,從此這個成為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本蒙學讀本。教育小孩是需要一些傳統經典的,樹立是非善惡觀念,給到一個正確的引導,這本《千字文》就再合適不過了。
  • 高山杉丨歐洲人佛書翻譯叢談
    狄庸這本小書,以敘述歷史和文獻為主,對歐洲學者在翻譯佛典時碰到的具體問題和困難,以及他們應對困難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相對談得少些。在本文中,我想介紹歐洲人翻譯佛書歷史上在這方面的幾條掌故,想必對喜歡東方學的讀者會有些用處。
  • 號稱德文帝王貓的德文捲毛貓到底有啥特別之處?
    養過德文捲毛貓的朋友們都明白, 德文捲毛貓的粘人程度上一點都不亞於美短,而且還喜歡撒嬌,當它想要得到你的愛撫時,就會跑到你身邊輕輕的蹭蹭你,然後喵喵叫幾聲,瞬間有種心都化了的感覺。德文捲毛貓,看名字就知道是只捲毛貓。
  • 《千字文巨型標釘 英文1000句》
    無論是教學點孩子的家長們還是教學培訓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和園長們,他們都很驚訝「千字文巨型標釘」這一如此簡單的記憶方法,卻能有那麼驚人的效果。因為沒有經過良好記憶訓練的人,通常只會用重複加上背誦的方式學習,這種「一招半式走天下」的後果常面臨「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困境。其實只要將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轉換成連貫的、又提示線索的頭腦資料庫,記憶就可以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 許淵衝因翻譯挨鞭子,93歲獲國際翻譯獎:真正的學者,靈魂純淨
    九十三歲的許淵衝,終於得到了國際最高的「北極星」傑出文學翻譯獎,而此前他的翻譯理念卻備受爭議,甚至吃了不少苦。一、多年堅守,終得榮譽赫爾岑說:「一朝開始便永遠能將事業繼續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而他如此堅持的本心,不過是熱愛中國文字,想將中國的文化更好的發揚出去。在許淵衝心裡,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更具優越性,因而在翻譯他國作品時更注重更優秀的中文表達,而翻譯我國作品時,又希望傳達出中文原有的意蘊。眾多的不認可和謾罵,並沒有改變許淵衝這份赤子之心,他一直在堅守自我中不斷前進。
  • 《千字文》- 第1集
    很高興來到我們極樂寺,來參與我們這次的這個課程。這次課程當中,《千字文》是其中的一門,這是蒙學裡頭、啟蒙讀物裡頭很重要的一本。大家對《千字文》應該也都不陌生,所以我們這一次進行《千字文》的導讀課程,我想先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千字文》,它在整個自古以來,它的版本有很多種,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種。
  • 德文•布克:冉冉升起的「太陽」德文·布克(Dev...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德文•布克:冉冉升起的「太陽」德文·布克(Dev... 德文•布克:冉冉升起的「太陽」德文·布克(Dev... FansMall 11-17 22:44 德文•布克:冉冉升起的「太陽」德文·布克(Devin Booker),一個1996年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莫斯波因特的明星後衛。
  • 國家翻譯隊伍裡的外國學者們
    作者:黃友義他們是一批特殊的群體,如果留在自己的國家,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也可能在他們各自的領域裡事業有成,成績輝煌;也可能早已腰包鼓鼓,甚至高官厚祿;也可能一輩子碌碌無為。無論如何,那樣的話,他們將與中國無緣,人生變得平淡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