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很多人看來,不喝酒就談不成生意,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喝少了生意也做不成,喝不好就甭談籤合同,總之,談生意不喝酒後果很嚴重。事實上真的這樣嗎?
對此,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認為,「非要喝酒才能拿下的單子,肯定不是好單子;非要喝酒才能結交的朋友,一定不是好朋友。」
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
從五個「九」到不喝酒
如今的生意場有股酒味,以至於有人說「不喝酒就談不成生意」,但我說這是謬論!皇明企業文化裡有一條禁酒令,這在酒文化盛行的當下絕對是一個異數。為什麼要禁酒,還得從20年前說起。
那時我剛下海創業,屬於國營單位「三產」,在路邊上賣熱水器、裝飾材料,也賣過電腦。由於當時我們的「根據地」就在十字路口的交警崗旁邊,經常有卸貨的客戶來。為搞好關係,我和我的辦公室主任,就請他們(交警)吃飯。
他們說:「黃老闆是知識分子不喝酒,喝一個"酒"就算了。」
我以為就是一杯酒,就答應說:「行」。
喝完一個,哪知他們又說:「剛說的是一個"九"!一個"九"是九杯酒!」
喝完一杯又來一杯,一共喝了五個「九」。
當天晚上,倒在床上不省人事,難受了一晚上。早上起來媳婦對我說:「我替你數著呢,你喊了大概四、五百個"再也不喝了,一輩子不喝了。"」
如何面對「酒文化」
當不想做一件事情時,你念叨幾百遍,你一輩子不會再做了。喝酒也這樣,之所以我再也沒喝酒,不是不能喝酒,而是從心裡煩它。
可是,我不喝酒我的生意怎麼辦?那時候山東地界酒文化是很厲害的!我是商人,我權衡過喝酒和不喝酒的利弊,我發覺不喝酒或許會影響當時的生意,但是總的來算最終是利大於弊的,因為不傷害身體健康。
同時我也試圖讓身邊的人少喝,就開始研究「酒文化」、酒的來源、酒的過去甚至研究喝酒的心理,研究透了就開始在酒桌上大講「酒文化理論」來倡導禁酒。比如去河南出差,信陽、南陽那邊有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主人端著一杯酒到你面前敬你,他喝一杯,你一定要喝三杯,如果主人端著酒瓶到你面前,他不喝你也要喝一杯。
面對這種情況,我就拿酒的起源說事:「以前非常貧窮,酒都是糧食釀造的,是好東西,主人自己捨不得喝讓客人喝,或者自己少喝讓客人多喝。現在不一樣了,要不咱一塊喝,要不咱都不喝。」再比如遇到其他的勸酒時,我會大肆宣揚自己的酒文化:「酒是好東西,李白鬥酒詩百篇,如果咱們喝了這些酒不能夠詩幾篇的話,咱就別浪費了。」
交情先交心,友情不是喝出來的!
有時候不得不喝酒的那些業務員找到我,說:「老闆,不喝生意就沒了,對方說:"喝了這杯酒,就籤合同;不喝這杯酒不籤。"」
我就用上述理論斷其後路,事實證明那種「不喝酒、不喝這一杯、不喝這一瓶就籤不成合同」的單子,大多數也都籤成了。所以我常說
「非要喝酒才能拿下的單子,肯定不是好單子;非要喝酒才能結交的朋友,一定不是好朋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並非不喝酒就是不懂世故,喝酒送禮太俗,我們也講究人情世故,只不過這種人情世故是建立在理解客戶、理解合作夥伴的基礎之上的,傳遞安全、健康、共贏的社交風氣,達到交心傾心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