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談商界酒文化:不喝酒的單子就談不成

2021-01-12 山東頻道

【編者按】

在很多人看來,不喝酒就談不成生意,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喝少了生意也做不成,喝不好就甭談籤合同,總之,談生意不喝酒後果很嚴重。事實上真的這樣嗎?

對此,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認為,「非要喝酒才能拿下的單子,肯定不是好單子;非要喝酒才能結交的朋友,一定不是好朋友。」

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

從五個「九」到不喝酒

如今的生意場有股酒味,以至於有人說「不喝酒就談不成生意」,但我說這是謬論!皇明企業文化裡有一條禁酒令,這在酒文化盛行的當下絕對是一個異數。為什麼要禁酒,還得從20年前說起。

那時我剛下海創業,屬於國營單位「三產」,在路邊上賣熱水器、裝飾材料,也賣過電腦。由於當時我們的「根據地」就在十字路口的交警崗旁邊,經常有卸貨的客戶來。為搞好關係,我和我的辦公室主任,就請他們(交警)吃飯。

他們說:「黃老闆是知識分子不喝酒,喝一個"酒"就算了。」

我以為就是一杯酒,就答應說:「行」。

喝完一個,哪知他們又說:「剛說的是一個"九"!一個"九"是九杯酒!」

喝完一杯又來一杯,一共喝了五個「九」。

當天晚上,倒在床上不省人事,難受了一晚上。早上起來媳婦對我說:「我替你數著呢,你喊了大概四、五百個"再也不喝了,一輩子不喝了。"」

如何面對「酒文化」

當不想做一件事情時,你念叨幾百遍,你一輩子不會再做了。喝酒也這樣,之所以我再也沒喝酒,不是不能喝酒,而是從心裡煩它。

可是,我不喝酒我的生意怎麼辦?那時候山東地界酒文化是很厲害的!我是商人,我權衡過喝酒和不喝酒的利弊,我發覺不喝酒或許會影響當時的生意,但是總的來算最終是利大於弊的,因為不傷害身體健康。

同時我也試圖讓身邊的人少喝,就開始研究「酒文化」、酒的來源、酒的過去甚至研究喝酒的心理,研究透了就開始在酒桌上大講「酒文化理論」來倡導禁酒。比如去河南出差,信陽、南陽那邊有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主人端著一杯酒到你面前敬你,他喝一杯,你一定要喝三杯,如果主人端著酒瓶到你面前,他不喝你也要喝一杯。

面對這種情況,我就拿酒的起源說事:「以前非常貧窮,酒都是糧食釀造的,是好東西,主人自己捨不得喝讓客人喝,或者自己少喝讓客人多喝。現在不一樣了,要不咱一塊喝,要不咱都不喝。」再比如遇到其他的勸酒時,我會大肆宣揚自己的酒文化:「酒是好東西,李白鬥酒詩百篇,如果咱們喝了這些酒不能夠詩幾篇的話,咱就別浪費了。」

交情先交心,友情不是喝出來的!

有時候不得不喝酒的那些業務員找到我,說:「老闆,不喝生意就沒了,對方說:"喝了這杯酒,就籤合同;不喝這杯酒不籤。"」

我就用上述理論斷其後路,事實證明那種「不喝酒、不喝這一杯、不喝這一瓶就籤不成合同」的單子,大多數也都籤成了。所以我常說

「非要喝酒才能拿下的單子,肯定不是好單子;非要喝酒才能結交的朋友,一定不是好朋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並非不喝酒就是不懂世故,喝酒送禮太俗,我們也講究人情世故,只不過這種人情世故是建立在理解客戶、理解合作夥伴的基礎之上的,傳遞安全、健康、共贏的社交風氣,達到交心傾心精神享受。

相關焦點

  • 職場上的酒文化:被灌酒胃出血,陪客戶喝酒籤成單,逃酒被點名批評
    此事引發輿論對酒文化的討論,在職場中還有各式各樣的「酒文化」,你了解多少?CEO酒量大,你酒都不會喝還能幹什麼!在國內做銷售的公司似乎都逃脫不了喝酒。某電商公司創業初期艱辛,員工往往會加班到很晚,CEO就會請員工一起吃飯喝酒,改善夥食,一周大概兩三次。這家公司的酒文化就此誕生。
  • 中國酒文化
    醪,是一種糯米經發酵而成的酒醪,色黃味甘,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家庭自製酒醪。秫,是高粱的別稱。這就是說儀狄應該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粱白酒的創始人。這二人都是河東人,這說明河東應是酒和酒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有史料記載,酒仙杜康死後就葬在運城鹽湖的鳴條崗上。因為有了酒便產生了酒文化,酒文化又摧生了中國人引以自豪的青銅器文化。
  • 即將消失的酒文化——划拳
    歡迎留言告訴小編 永州式猜拳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無論是親朋歡聚,還是工作應酬,都少不了用酒來助興。
  • 紋身、喝酒、言語不文明,還是好女孩,你信嗎?
    女孩紋身,在有些少數民族中間,是很正常的習俗,不會被人說成是壞女孩。隨著各民族間文化的交流越來越深入,女孩紋身,人們早已經見怪不怪了,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了。女孩光憑紋身的標記,是不會被人認為不是好女孩的。
  • 韓國文化丨愛喝酒的韓國人都有哪些「酒文化」?
    換算成韓國人最愛喝的12-14度左右燒酒,每人要喝135瓶;500mL大杯啤酒,就是408大杯,每天至少喝一杯。所以來了韓國,關於韓國的酒桌文化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韓國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執杯或取酒被認為不禮貌,所以倒酒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左手倒酒。
  • 我談好180萬的單子,收完款要提成,老闆說句話,我愣了
    近日,在某職場論壇有位朋友說了件事:他談好個180萬的單子,收完款要提成,老闆說句話,他愣了……他在帖子裡是這麼說的:曾經談了個180萬的單子,老闆說得好聽,談成之後給百分之五的提成。她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這客戶後來連續給了她幾個單子,這老闆打幾次電話說漲工資,提成高,想讓她回去,她直接說「不放心」。有網友說:以前也遇到過。那時候在家具城上班剛轉正第二天,就遇到個大單子,自己怕壓不住單。找老闆借力。結果老闆讓我去接待其他客戶。最後下班的時候見單子還在談,老闆讓我下班回家。
  • 從《你的名字》等動漫中的飲酒場景,剖析日本的「酒文化」
    日本人愛酒,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高興要喝酒,聚會要喝酒,遇到不痛快的事兒也要喝酒,酒已經滲透到他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酒會宴席,小到家庭生活。據明代徐應秋《玉芝堂談薈》記載,中南半島古國真臘釀酒也是「于美人口中含而造之,一夕成酒」。在新海誠導演執導的電影《你的名字》中,三葉製作的身為巫女,需要製作口嚼酒,用作宮水神社祭祀神明的貢品。
  • 你一直談不成的客戶,主管幫你談成了,提成1萬,要給主管4千
    你一直談不成的客戶,主管幫你談成了,這單提成1萬,要給主管4千,我願意,我覺得這是應該給的。 我一直談不成的客戶,主管竟然談成了,主管是有功勞的,如果沒有主管幫忙,別說6000,我一分錢都拿不到,分給主管4000,天經地義,借這個機會也可以向主管進一步學習一下業務知識。
  • 軍隊全面禁酒:從「當兵的能喝酒」到「當兵不喝酒」!
    內容包括「禁止工作日(周一零時至周五二十四時)飲酒」「禁止遂行任務期間喝酒」「禁止任何時機場合酗酒」「禁止基層節假日會餐喝酒」「禁止聚眾到地方飯店喝酒」等12個方面,一經查實一律降級處分。反正就是各種的不允許喝酒,大家可以自己對對看,和全面禁酒有啥區別?
  • 中國酒文化的精髓: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代文人,有酒必有詩,無酒詩不雅;現在的人,有宴必有酒,無酒不成席。中國酒文化的精髓就是這『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為了喝酒而喝酒。我前段時間總會失眠,當時想著喝兩杯助睡,沒成想反而更精神了,沒法子只能經常大半夜的在街上遊蕩。那裡的路兩旁有很多的酒吧、KTV,當時看著那些酩酊大醉的人,突然想起在網上看到過的一段文字:你知道一個城市最心酸的人在哪嗎?
  • 為什麼滴滴司機都排斥順風車的單子?經驗所談,順風車單子不好惹
    為什麼滴滴司機都排斥順風車的單子?經驗所談,順風車單子不好惹滴滴打車的問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很多的年輕人是非常喜歡使用這個打車軟體的,有些不想擠公交,也不想擠地鐵的小夥伴,通常們都會拿出手機叫個滴滴。這個不僅方便,還給我們上班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呢。
  • 酒文化:不在形式,志在踐行
    酒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延展性源於傳統文化的基礎而進行深化。浙江大家哲學博士蔣風冰先生曾對雅酒文化有所總結,即:莊敬、節制、聯誼、和樂。簡單的八個字,卻意味深長莊敬所謂莊敬,顧名思義,莊嚴而恭敬之意。追溯古代,酒的主要功效還僅限於祭祀。
  • 喝酒後人為什麼會變得不一樣?專家:第二人格作怪
    今天這是喝高了撒酒瘋呢,人一旦喝多了就會暴露出本性,看來這話一點也不假啊。看著他這個樣子,著實感覺又好氣又可憐,人喝了酒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則讓我想起了前一段時間那連個老鐵,都是喝酒喝多了晚上沒回家,結果一個凍得手腳僵硬,搞不好要截肢。另外一個倒是省事兒,直接涼了。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會不會也有平日裡說不出來苦楚呢?是什麼讓人性格大變呢?
  • 商界最能喝的大佬,馬化騰、劉強東都不服,就服他(下)
    自古至今生意大多數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酒喝好,事談成」已經成為了商界的一個潛規則。提起中國商界,呼之欲出的名字一定有馬雲,但是作為最負盛名的馬老師卻不太喜歡喝酒,而且酒量也很一般,並且他對酒場上那些不能喝酒卻假裝很能喝,喝完後爛醉如泥、醜態百出的人很是厭惡。
  • 唐朝的「酒文化」是如何拉近民族關係?淺談「胡漢」的「電話線」
    俗話說的話:「酒能解千愁」,唐朝的酒文化非常發達,我們經常能在唐文人的詩句中找到大量關於酒的詩眼,比如詩仙的:「今朝有酒今朝醉。」高適的「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又或者是張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仿佛在文人的世界裡酒是必不可少的的東西,他們煮酒賞月、舉觴吟詩好不快哉,酒賦予了他們靈感,讓大唐的篇章充滿了酒氣的詩情畫意。
  • 酒文化之劃酒拳:「五魁首」到底是什麼意思?
    酒文化之劃酒拳:「五魁首」到底是什麼意思?,酒文化也是豐富多彩。古代的文人騷客、英雄豪傑沒有不愛喝酒的。並且,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喝酒習俗,彝族有轉轉酒,就是大家圍成一個圈,就被依次輪流往下傳,大家一人喝一口。而西南地區有「飲咂酒」,大家各拿一根管子插到酒裡面喝酒,很好玩。
  • 酒文化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
  • 香芝潤嬌靈酒:南北酒文化的差異
    我不知道南方的夥伴們有沒有和北方的朋友喝過酒,當南北兩邊的朋友出現在桌上時,你會發現北方人喜歡喝酒,吃飯的時候,在齊上桌之前,你舉起杯子大叫,試圖說服南方的朋友喝酒,這句話豪放,你不能拒絕。南方的小朋友只好喝點緬甸,握手說,等齊,先吃菜,邊吃邊喝,因此當南方人和北方人聚在一起喝酒時,酒文化的差別很大。
  • 中國五千年酒文化,為什麼人一喝酒會臉紅或臉白?我來告訴你!
    中國,餐桌上的酒文化,需要大家多注意。對於一些人來說,端起酒杯能讓原先不熟悉的兩個人熟悉起來,甚至最後都能稱兄道弟。酒作為一種能夠助興的東西,不少人是喝了很多白酒依然面不改色,當然,也有一些人,即使是一杯啤酒下肚,都會臉紅。那一喝酒就臉紅的人,到底能不能喝?
  • 乾杯是現代人的說法,古人喝酒時並不說乾杯,那他們喝酒時說啥?
    中國的酒文化同樣博大精深,尤其是在中國的北方,在齊魯大地之上,酒文化盛行。交友,談事,談生意,幾乎都是在酒桌上進行的。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而中國的酒文化,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釀酒,飲酒,中國人尤其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