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江城
近日,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新入職員工楊某因為未喝領導敬酒,被領導辱罵並打耳光。楊某將此事曝光後,「校招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事件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8月24日,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官微發文回應,證實確有此事,表示上述行為對楊某造成了影響和傷害並深表道歉,同時按總行守則和規定已對該領導董某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扣罰兩個季度績效工資;對支行負責人羅某給予警告處分,扣罰一個季度績效工資。
今日,中國銀協就此事發文稱,近期,中銀協修訂了《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以加強行業自律,擬建立銀行業從業人員禁入黑名單。今後,對從業人員因行為惡劣,對行業造成重大損失和負面影響的將考慮納入行業禁入黑名單。
此事引發輿論對酒文化的討論,在職場中還有各式各樣的「酒文化」,你了解多少?
CEO酒量大,你酒都不會喝還能幹什麼!在國內做銷售的公司似乎都逃脫不了喝酒。
某電商公司創業初期艱辛,員工往往會加班到很晚,CEO就會請員工一起吃飯喝酒,改善夥食,一周大概兩三次。這家公司的酒文化就此誕生。
據了解,這家公司酒文化就兩條:一是敢喝;上白酒拼,先把目標完成再說。二是敢說,把心裡話都說出來,大家充分溝通。
而CEO酒量很大,曾出言「如果連酒都不會喝,那你能幹什麼!」但他喝酒一般就是和基層喝,不許中層參加,要給基層一個提供意見的通道。
該公司酒文化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個果凍,吃掉果凍,留下果凍盒做酒杯。
有認證為該公司前員工的網友稱,自己是某事業部出來的,非常確認酒文化很厲害,來訪應酬、內部聚餐、喝酒都很厲害。
一位自稱曾去該電商公司面試為網友稱,之前面試有個女總監,直接問能不能喝酒,不能喝酒不要。
有認證員工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似乎也是在調侃酒文化。
某BAT之一公司:創始人原則不勸酒、不敬酒、不罰酒員工喝到吐、暈倒對於一家大型公司來說,內部聚餐屬於家常便飯,各個部門之間聚餐少不了喝酒,但是喝酒也要喝的有原則。
據媒體報導,某BAT之一公司內部員工表示,公司創始人喝酒有三大原則:不勸酒、不敬酒、不罰酒。
創始人認為,喝酒是同事之間增加友誼的好方法,但是他不勸酒,認為員工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酒量來決定,不能逞強。
而且創始人不允許員工來敬酒,大家一起乾杯就好。也不允許罰酒,無論來多晚,先吃飯再喝酒。
這樣的酒文化看上去非常舒服,但是也有該公司認證的前員工爆料稱,聚餐的時候拼了命的喝、喝到暈倒、吐、說胡話的那個場面可是沒少見。
還有認證員工稱,部門老大讓實習生一人一瓶啤酒,不過感覺沒啥,意思意思,面子還是要給的。
從這兩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酒文化可以看出,喝酒對於公司而言是一種促進交流的方式,但是部門內之間的聚會中,過度的喝酒方式讓人難以接受。
三言財經就「酒文化」採訪了不同公司的員工,看看他們所處的公司「酒桌文化」是怎樣的。
某銀行員工:行長會勸酒,不喝會被穿小鞋小李是銀行員工,聚會時行長就勸酒,還在酒桌上吹噓自己喝倒多少人,拉了多少存款。如果男生不喝酒就會一直勸,還會強行倒酒。
小李表示自己能喝,但是在這種場合會神經緊張,很討厭這種酒桌文化,可是不喝就會被穿小鞋。
小童稱自己剛到公司的時候,第一次聚餐,被逼著喝了一滿杯葡萄酒,自己酒精過敏,後來皮膚都腫了,在地鐵上癱地上起不來,地鐵工作人員差點兒給自己叫救護車,緩了好久才被家人接回家。
小童拿著醫院開的過敏證明向領導證明自己不能喝酒,領導也說是假的。
「在這家公司的時候,只要出去參會,吃飯就必須喝酒,不喝不行,經常被逼著灌,如果不喝酒就是不禮貌、不尊重他們,自己酒精過敏就逃酒,領導特別不滿,經常開會點名批評自己,還有女同事被灌的胃出血,去醫院打點滴。」
對於喝酒小童表示,自己特別不喜歡這種不喝酒不談事的做法,反而覺得喝了酒談不了事,談成了也是非自願的。所以只要有聚餐,能不參加就不參加,也不會管領導高興不高興,自己是上班又不是玩命。
某投資公司員工:勸酒不喝,大不了換工作丹丹在一家投資公司做出納,在聚會時也有人會勸酒,丹丹會直接拒絕,並表示自己不能喝酒或者用喝酒過敏當理由。
丹丹說:「即使領導給我倒酒我也就放在哪裡不喝,我打心眼裡受不了這樣的人,大不了換工作,掙得錢不多也不想受氣。」
某IT公司員工:公司沒酒文化,不想喝就不喝主要看領導是什麼樣的人對於酒文化,小何表示自己公司沒什麼酒文化,聚會的時候想喝就喝,不想喝酒就喝飲料,領導不會要求大家喝酒,比較尊重員工個人意願,但是小何會象徵性的喝一杯,算是給個面子。
小何表示,喝不喝酒主要看領導是什麼樣的人,如果領導強迫自己喝酒就只能喝了,這是職場規則。
對於勸酒、強迫喝酒等行為,有網友表示這樣的酒桌文化就是一些本質壞的人喝點酒散德行,仗著年紀、職務欺壓別人。
對於銀行員工拒酒被打一事,網友稱,「不喝酒領導不高興很常見,毆打就極其罕見了。」
有網友認為酒桌文化很惡臭,特別是動不動就說不喝看不起他的,這樣說更加讓人看不起,更沒人品。
也有人認為這種喝酒方式不能被稱作文化,是糟粕。
還有網友講述了自己在職場喝酒的親身經歷:杭州某網際網路家裝公司,女員工為了籤合同陪客戶喝酒,酒桌上說錯話被打一巴掌,強行忍住後成功籤合同。老闆知道後開大會表揚,說能跪著把錢要回來的才是好員工。
似乎在一部分行業內喝酒談事已經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雖然部分人在職場中遇到了勸酒、強迫喝酒,但是也有公司在聚餐時很隨性,憑個人意願想喝多少喝多少。
網友稱,如果多數年輕人覺得酒桌文化不合理,就到了時代變革的時候。但也有人反駁稱,總有力挺喝酒的後浪上來。
那麼這種稱為文化的「酒文化」就應該被怎樣理解?
酒桌文化≠酒文化痛飲或許可增進感情,但需要柔和「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酒作為一種文化,是以文會友,以酒助興,講求的是一種自在、情懷,與如今「你死我活」的喝酒方式存在天差地別。
酒桌文化不等於酒文化,現代人習慣在飯桌談事,在酒裡說話,這是一種常態,並無不可。有打高爾夫談成生意的,也有酒桌上成功籤合同的。
而勸酒、罰酒、敬酒是一種營造熱鬧氣氛的方式,但是過度了就成畸形酒桌文化了。主要看這群人的嗜好、酒量、行業,但總有不能喝酒的,能不能喝酒還跟行業職務掛鈎。
酒桌上,強勢的人會發難,弱勢的人大多選擇接受。但接受了自己難受,不接受可能工作不保,喝與不喝需要權衡利弊,強勢的人不必強人所難。
當然,敬酒、勸酒有時候也是增進感情、破冰的一種方式,只是它需要柔和一點。
如今,傳統的酒文化對於年輕人來說似乎正在失效,很多人對酒桌文化不再感冒,他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對抗。
喝酒只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手段,用來協調酒桌氛圍,那些強人所難的酒桌「霸權」註定為大家所唾棄。互相尊重才是職場的長久之道。
你們公司酒文化如何?你知道哪些擋酒詞?讓我們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