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兩件事情讓人心情不悅。
一是某銀行新入職員工楊某因為在商業應酬時沒有飲酒被領導扇耳光。
事情發生後,小楊在校園招聘新員工群裡發了一條微信,將事情的經過進行了「分享」。小楊過去10年滴酒不沾,並支行聚餐前跟行長進行了匯報,行長未置可否。酒桌上,小楊被要求將飲料換成酒,小楊沒有答應。酒過三巡後,領導走過來扇了小楊的耳光,並口吐髒字。小楊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脅先行離開,同事竟然追罵到電梯口。小楊說,他對這個場面表示震驚和失望,對於一個新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顛覆了他對金融行業的一切美好想像。
這個場景陌生嗎?這是每一個職場人都熟悉的場景。領導敬酒不喝,等著被穿小鞋嗎?客戶敬酒不喝,等著丟訂單嗎?同事敬酒不喝,等著被孤立排擠嗎?
酒文化在我們的職場中非常盛行,嚴格說是職場酒文化,或者叫職場敬酒文化。我幹了領導隨意,便是這文化的「精髓」,只要喝不死,就往死裡喝。不喝個神魂顛倒醜態百出,就是對領導的大不敬。喝到吐,喝得胃下垂,才是自己人。很多職場人上位,都跟能喝酒、會喝酒、會敬酒、會送酒有關。
這叫什麼文化?這種文化其實跟酒沒有什麼關係,這其實是職場的一種糟粕,它的本質是「虐文化」,或者叫「權文化」,可惜糟蹋了酒。那位打人的領導說:我喝酒過敏我都喝,客戶老大敬酒你竟敢不喝?你看,這不就是找虐嗎?
如果你不用酒來虐自己表衷心,領導就用扇耳光來虐你,霸凌你。這就是所謂的職場文化,難以啟齒,卻如影隨形。
另一個故事沒有糟蹋酒,而是直接虐。
這是一家家具企業,女員工佔到7成之多。一位女員工休產假回來公司要給她降薪,女員工沒有同意,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竟然給她發了一封令人匪夷所思的郵件,郵件中說:「給你正常發工資,你的工作必須符合這個工資要求,需每天完成一篇銷售支持心得,每小時600字,每天下班前交給人事,一個錯別字罰款50元,一句重複句子罰款100元,晚交或漏交罰款500元……安排手寫。」
看起來是不是像一個笑話?段子手都編不出來是不是?這就是職場霸凌,無視法律,無視人情,無視職場規則,無視尊嚴,我有權,我就可以霸凌你。說穿了也是「虐文化」和「權文化」,與「職場酒文化」沒什麼區別。
兩件事都發生在近日,看了如鯁在喉。
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當90後00後逐漸進入職場,我們希望看到一個積極的、乾淨的、正派的、有活力的職場。
上面兩件事也許是偶發,但是,我們必須重視和警惕。職場文化在整個社會風氣中權重很高,如果職場烏煙瘴氣,社會風氣就很難風清氣正,別讓職場霸凌扇了我們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