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耳光、下跪、冷暴力……面對職場霸凌,7招教你狠狠回擊

2021-01-13 騰訊網

韓國2019年7月16日起施行《職場霸凌禁止法》,但收效甚微。

近日,一張銀行校招新員工自述不喝領導敬的酒被辱罵打耳光的微信群截圖,引發網絡熱議。截圖顯示,某銀行北京分行中關村支行「2020年校園招聘新員工」的微信群,一位新員工與同事在北京一家酒店聚餐時,因沒喝「A角」敬的酒,被某領導毆打辱罵。

其實,上述事件只是形形色色的職場霸凌形態之一。遠的不說,僅今年以來,就有多起職場霸凌事件一次次刷新人們的認知底線:員工業績不佳被逼吃死神辣條,員工朋友圈不發廣告被扣獎金,要求員工當街磕頭感謝公司……這不是職場潛規則,而是典型的「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泛指在工作場所裡,個人或團體對於同事或是下屬進行不合理的行為,包含言語、非言語、身體、心理上的虐待或羞辱。

很多網友都或多或少經歷過職場霸凌,有的是明目張胆的霸凌,有的是通過對新人的壓迫,「被霸凌者」誤以為是職場規則。一度忍讓換不來更好的待遇,只會讓始作俑者得寸進尺。職場人要認清職場霸凌的真面目,必要的時候適當展露鋒芒,也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某銀行新員工微信群截圖

職場霸凌的五大類

具體來說,職場霸凌常見的行為包括以下這五大類:

第一類:貶低當事人的意見,公開進行專業上屈辱,指責當事人缺乏努力,恐嚇使用紀律或懲處程序。對新人不培訓、不指導、對員工不給資源和支持,卻責怪他們工作績效不佳、不夠專業。

第二類:破壞個人信用,破壞性的影射和諷刺,進行不適當的笑話目標,持續的戲弄、對罵、侮辱、恐嚇、威脅。在他人面前輕視或貶抑你、在私下或他人面前對你咆哮、羞辱或威脅。

第三類:職場冷暴力,藉由語言、表情、行為或者文字來侵犯個人人格、尊嚴或身心完整等行為舉止。比如,有意鼓動同事孤立某位同事、不讓其參與重要事務或社交活動,把同事邊緣化,忽視、打壓排擠。這條很多人職場新人的血淚史。

第四類:施加不必要的壓力,在有限條件內給予高難度任務。工作壓榨,忽略員工的個人需求,採取各種軟性手段或者洗腦式文化讓員工過度勞動。

第五類:泯滅人性的懲罰機制。比如互扇耳光、空腹喝醋、下跪等等。

以上只是常見的幾類職場欺凌現象,「欺負人的手段」肯定不止於此,所以相關研究人員總結了以下這四點來作為職場欺凌的判斷標準:重複(經常發生的)、持續的時間(長時間)、升級(攻擊程度增加)、有一定權力/工齡差距。

2007至2010年間,法國電信至少有35名員工,疑因遭到公司系統性的職場霸凌自殺身亡。圖為2009年法國電信員工抗議公司政策引發「自殺潮」悲劇,面具上寫著:隆巴德(時任CEO)殺了我。

職場霸凌的法律規定

這些看似奇葩的職場潛規則或規定,其實正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

《勞動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而完不成業績就要被花式處罰、強迫轉發朋友圈不然扣獎金等奇葩職場規定,亦不具備法律效應。「未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和公示,僅單方面告知的職場規定,不具備法律效應。」中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執行主任夏孫明提醒,類似職場上的 「體罰」或稱為之「變相體罰」、「惡搞」行為嚴重侵犯了勞動者的人格尊嚴、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勞動者可以提起侵權訴訟。

「職場霸凌行為或多或少伴隨著暴力及言語侮辱等行為,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人格權。」夏孫明認為,2021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為此類霸凌行為劃清了法律紅線。

《民法典》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日本一員工在聚餐時,頭被社長強按進火鍋裡,只為取樂。

遭遇職場霸凌怎麼辦

若是企業氛圍導致的,果斷離職。比如罰員工吃死神辣條,導致住院,卻被公司勸退,公司的理由竟是「不符合企業文化」。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離職。

如果霸凌只是個別人的行為,遇到這樣的同事、上司,抗爭可以代替離職。

1、翻臉、警告。欺凌你的人未必真的敢把你怎麼樣,很多時候是慣性和氛圍的縱容釀成這一切。先試著從「軟柿子」變成「硬核」,也許一部分欺凌就迎刃而解了。

2、收集證據。證據包括:書面材料、電子郵件、微信QQ等對話記錄(截圖)、電話錄音、現場錄像、證人證言等。

3、申訴。到用人單位的工會或者當地的總工會申訴,尋求幫助。《勞動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如果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勞動合同,工會有權要求重新處理;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4、進行法律諮詢,向專業人士諮詢獲得專業的意見。如果遭遇民事侵權行為(健康權、自由權、名譽權等被侵害),可以直接到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如果身體受到輕傷以上傷害,遭遇猥褻、誹謗等行為,對方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可以直接到公安機關報案。如果存在無故降薪、辭退等行為,則需要走勞動仲裁程序解決。

5、申請勞動仲裁。面對用人單位的勸退、逼迫離職等行為,可以通過《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清楚自己的權利,同時到勞動部門申訴協商處理;準備好相關材料,到仲裁機構申請勞動仲裁,保護好自己作為勞動者的權益。

6、面對不清楚的書面通知或協議不要輕易籤字,以防有風險。

7、在職場是實力說話的地方,不斷自我增值提升個人能力才是最好的出路。過硬的工作能力才是一個人在職場最好的盔甲,既有本事拒絕不合理的規則,還擁有隨時轉身出走的能力。

封面新聞 胡麗蘋 綜合新華網、南都周刊、工人日報等

相關焦點

  • 你是否被孤立被排擠?面對職場冷暴力,教你這幾招來化解問題!
    我相信有好多人在剛步入職場,大多一開始總會是有著滿滿的熱情,正想著自己去大幹一番的時候,猛然發現在工作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容易、純淨,甚至還會遭到一些職場當中的「冷暴力」,相信就算是工作了很多年的朋友們,也不會有所倖免的!職場上的「冷暴力」,堪稱為精神虐待。
  • 職場冷暴力,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3招教你完美反擊,做職場達人
    一時的口舌之爭,一時的情緒之烈,一時的暴力之猛,皆是職場的萬惡之源。近期,山東乳山一幹部扇打辱罵下屬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該名領導對下屬罵罵咧咧,並至少兩次扇其耳光。這一則職場熱暴力事件,在網上引起了軒轅大波。然而,我們的現實職場中處處充斥著不容易被察覺的職場冷暴力。這種冷暴力又如何處理呢?
  • 擺脫職場霸凌:拒絕沉默,面對職場霸凌的5大自救指南
    我們見過有當紅明星因為網絡霸凌自殺,有學生因為校園霸凌而留下心理陰影,但其實還有一種常常被我們忽視的霸凌——職場霸凌。它也許正發生在你自己身上,發生在你身邊。什麼是職場霸凌?職場霸凌, 泛指在工作場所裡,個人或團體對於同事或是下屬進行不合理的行為。包含言語、非言語、身體、心理上的虐待或羞辱。職場霸凌對員工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傷害。
  • 面對職場冷暴力,記住4個方法,是最好的回擊
    職場上人多是非就多,很多時候你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就變成了辦公室同事們冷暴力對待的對象。如果你珍惜自己的工作,不想以辭職成全他人的話,你就不應該只是一味的忍讓,而是適當的學會反擊。記住下面這4個方法,幫你解決職場冷暴力。
  • 過來人告訴你:遭遇職場冷暴力,教你這4招輕鬆化解難題!
    過來人告訴你:遭遇職場冷暴力,教你這4招輕鬆化解難題!原創|職場千裡馬在職場中,總有一些討厭的領導或者同事會咄咄逼人,就是特別的喜歡公開的批評和貶低他人,這種帶有攻擊性和侵略性的人,大家一般都會避之不及,我惹不起,我躲得起。
  • 不吃敬酒吃耳光!可怕的職場霸凌,你中槍了嗎?
    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一新校招楊姓員工在微信群的吐槽引發眾怒。在酒桌上,由於多次拒絕了領導將他的「飲料換成酒」的要求,酒過三巡後,怒扇其耳光並辱罵。原因居然是:沒喝「A角」敬的酒。真是匪夷所思!更匪夷所思的是,在場的部分同事,也不依不饒,將其追罵至電梯處。「確係該領導言語行為失當,對董某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扣罰兩個季度績效工資;對支行負責人羅某給予警告處分,扣罰一個季度績效工資。」
  • 被同事孤立、受到排擠,3個方法教你化解職場冷暴力
    我單位有個研究生小劉,屬於很耿直的那種,工作能力強,但是不招領導待見,同事對她敬而遠之。有一次,我們幾個去食堂吃飯,其中有個人有狐臭,小劉比較忌諱,從來不和他坐一起。不巧的是,那次,這個同事正好坐她這旁邊。一般人也就忍了,她居然大聲說,哎呀不要坐我旁邊,我鼻子受不了。可想而知大家好尷尬。不戳別人痛處、不給人難堪、不揭短,是基本的職場規則。
  • 工作中被孤立、被邊緣化,教你2招化解職場冷暴力
    領導可能不會給你溝通的機會,欲言又止的表達、含沙射影的暗示。等等一系列的精神虐待,也就是「職場冷暴力」,很多職場經驗豐富的人也在這個方面吃過虧。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在遇到工作中被孤立、被邊緣化,我們應該正面地去面對他。如果一味地認命或躲避,只會讓自己沒辦法在公司立足。冷暴力的表現有哪些?
  • 遭遇職場冷暴力怎麼辦?3招教你輕鬆化解
    何為職場冷暴力冷暴力,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冷暴力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家庭冷暴力,二是職場冷暴力,實際上都是一種精神虐待。
  • 這些職場霸凌行為,違法!
    原標題: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竟遭扇耳光辱罵 這些職場霸凌行為,違法!中工網8月24日電 (記者趙航)新員工入職後不喝領導敬酒,竟遭扇耳光辱罵。今年8月,剛從學校畢業走入職場的楊某,就遇到了這樣的荒唐事。近日,楊某自述不喝領導敬的酒被辱罵打耳光的微信群截圖,引發網絡熱議。
  • 不喝領導敬酒遭扇耳光?職場霸凌咋界定,這個空白該填上了
    不喝領導敬酒遭扇耳光、業績不達標被罰吃「死神辣條」……近期,勞動者權益被侵犯行為時有發生職場霸凌咋界定,這個空白該填上了閱讀提示員工在產假期間被要求每天手寫銷售心得、新入職員工因不喝領導敬酒被扇耳光
  • 5招教你面對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是很常見的現象,如果你太沉默、太高調、性格弱、或者太個性,都有可能受到同事的孤立和排擠。 職場就是一個小江湖,人們很容易找一個比較弱勢的人去打壓,以滿足某種心理。
  • 在職場上,你遭遇過冷暴力嗎?如何化解職場上的冷暴力
    本號將持續更新職場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小夥伴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謝謝!在職場上,遭受冷暴力,簡直就是一種精神虐待。往往剛入職的人,總是懷著一腔熱血,準備在職場上大試身手。卻發現職場上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乾淨、簡單,甚至會遭受一些職場冷暴力,就連行走江湖的老職場人,有時候也會遭受這種冷暴力。那麼,職場冷暴力是什麼呢?又如何化解呢?在職場上,你遭遇過冷暴力嗎?如何化解職場上的冷暴力1、不給你直接溝通的機會:領導不把話挑明,總是讓你猜,在職場上被精神虐待的過程中,施虐者總是會不讓你有思考或者理解的機會,總是用一些:你自己不知道嗎?自己好好想想。
  • 75%職場人受職場冷暴力影響!被領導孤立和排擠時,請用這4招
    如果說,在職場的人群中,有七成以上的人都遭受過冷暴力,你相信嗎?;38.1%職業人的工作積極性都受到職場冷暴力的嚴重影響;有20.9%的職場人選擇「以冷製冷」,即同樣以冷暴力回敬對方;只有16.9%的人會採取與對方正面溝通,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 面對職場冷暴力,你有說「不」的權利,學會4招,助你破局重生
    這實際上是一種職場的冷暴力,領導與你沒有衝突,但卻不給你表達自己的機會,使你逐漸邊緣化。如何擺脫這種困境,以下4點可能會對你有所啟發。1、花大力氣去尋求改變:當你已經讓領導徹底失望,都晾著你,不信任你時,要指望領導來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種情況下,你希望扭轉過來一定會很費勁。如果你對這個公司還算喜歡,對這份工作還算滿意,我覺得首先可以試著努力一把。
  • 職場中表現突出,卻遭到「職場冷暴力」,3招幫你破解它
    在工作中,如果你表現過於突出,就要小心各方的打壓,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那一定要知道,怎麼破解:職場冷暴力!一.職場中遭受冷暴力的來源1.來源於你的領導《冷暴力》一書中提到:上欺下或許是單純的濫用權力,上司無節制的利用職位優勢,同時也因為害怕控制不了下屬而壓迫他們。
  • 每經熱評|職場霸凌的耳光 打滅的是創新的火花
    此事件迅速傳遍朋友圈,可見「喝酒」和「領導」這兩大關鍵詞在職場人士中有相當的共鳴性與話題性。而反觀上述事件背後的原因,有人說這是「醜陋的酒桌文化」。筆者認為這個觀點有待商榷,「酒」是人情感的表達,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說法,所以,出問題的並不在「酒」,也不在中國的「酒桌文化」。
  • 面對職場霸凌,你還在沉默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霸凌事件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而這些事件不僅種類多樣,而且範圍遍及全球。1. 2014年12月,大韓航空已故董事長趙亮鎬的長女趙顯娥在從紐約甘迺迪機場飛往韓國仁川的大韓航空航班上,因乘務長沒有將堅果從包裝袋倒入盤子中,隨手拿起航空手冊猛擊乘務長,讓對方下跪求得她的原諒。此後,趙顯娥因為職場霸凌事件「堅果門」被判10個月監禁、緩刑2年。
  • 如果你第一天上班就被領導趕了出去
    然而就是這樣偏類型化的懸疑劇導演,他拍起職場劇也絲毫不差。 導演呂行自己也有作為一個新人進入到行業的經歷,也曾經在寫字樓裡面上班下班朝九晚五。 他了解作為一個新人、社畜,其所要面對的困境。前幾天,網曝一名剛剛入職的金融行業校招新員工,因為在聚餐時拒絕了領導強行勸酒,被辱罵、扇耳光。
  • 職場霸凌行為該如何界定
    8月,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新入職員工楊某因在私下非公款聚餐中不喝敬酒,遭一領導扇耳光辱罵。6月,悟空財稅服務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業務部的7名員工因業績不佳,接受了吃「死神辣條」的懲罰,兩名女員工先後進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