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苗是公司剛來不久的銷售人員,由於工作勤奮,能力很強,業績一直很突出,並獲得了老闆的關注,傳出消息要升他為銷售經理。
本來是挺好的事,可消息傳出來後,還沒來得及高興,大苗就感覺工作中的氛圍不對,平時有說有笑的同事,變得非常冷漠,他的領導大劉說話也含含糊糊的,這讓他很不適應。
經過他多方打聽,原來就是他的領導大劉有意的讓部門的人冷落他,給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大苗要升經理了,會成立另一個銷售部,到時候和你們競爭,要少和他接觸。
這就是典型的職場冷暴力,老劉出於利益,競爭,權力等,他認為可以威脅到他的人,企圖通過破壞對方口碑,人格等,打壓對方,目的是為了減少自身受到的威脅。
美國作家布德羅斯基對冷暴力下的定義是:「為了讓一個人感到痛苦、驚恐或沮喪而不斷採取的不正當行為,甚至會對其進行挑釁、恐嚇、威脅或刁難」。
在工作中,如果你表現過於突出,就要小心各方的打壓,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那一定要知道,怎麼破解:職場冷暴力!
一.職場中遭受冷暴力的來源
1.來源於你的領導
《冷暴力》一書中提到:上欺下或許是單純的濫用權力,上司無節制的利用職位優勢,同時也因為害怕控制不了下屬而壓迫他們。
一般情況下,領導是很喜歡有能力的下屬的,但如果是下屬太過「出類拔萃」,會讓領導產生受到威脅的感覺,有句話叫「人紅是非多」,在職場中也是一樣,領導感覺到了威脅,就不會肯定你的工作能力,要麼不理你,要麼對你非常苛刻,有時候甚至會把你「發配邊疆」,從核心的工作移到簡單且沒有競爭力的工作中,或者亂定計劃讓你完成不了,達到他打壓的目的。
2.來源你的同事
來自同事的打壓大多因為利益與嫉妒,因為你的優秀使他們不被領導重視,而最大的就是背後的利益,你拿走了更多的利益,他們就會嫉妒你,如果因為你的能力,把一大半利益拿走了,估計就不是嫉妒了,很可能會產生恨意。
在職場上這種事情太多了,因為利益的差異,導致很好的朋友走向形同陌路,有句老話說:「同甘共苦」,但在職場中,共苦可以,同甘往往不行。
3.來源於烏合之眾
這一波人在職場中的存在感很低,能力也相對較弱,大多時候是隨大溜,大家討厭誰,他們就會討厭誰,雖然說這類人能力不高,但「傳閒話」的本事那可以一等一的厲害,他們喜歡看熱鬧,唯恐沒有熱鬧可以看,尤其若是打壓了一個能力突出的人,會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二.為什麼會遭到冷暴力
心理學家泰弗爾經過研究得出一種原理,「社會認同理論」:
社會認同理論認為,社會認同是一個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影響到群體中的成員們的社會態度和行為。
他通過讓孩子們做遊戲的實驗,觀察到,孩子們對待「同一組人」會更加寬容,而對待「另一組人」會更加苛刻,這就是群體偏見,簡單說,在職場中,一旦出於某種原因劃分了同類,隨之而來的就是,團結同類,對付異類。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呢?
1.本質是歧視
我身邊有這麼一個事,我朋友老項,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遇到了歧視,搞的他辭職了。
老項是我們山裡老家出來的,為人憨厚,可他的同事都是城裡的,自帶優越感,平時還老拿「老項是山貨」開玩笑,有一次,給老項惹急了,大吵了一架,隨後就開始孤立他,工作中也不給他支持,就這樣,他選擇了離職。
而我們在職場中,存在著各種的歧視,每天不斷劃清「自己」和「他們」,而歧視就在這些邊界中慢慢生長。
2.同事的嫉妒
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中曾有一句名言:「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誰做了它的俘虜,誰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而在我們的職場中,這隻惡魔是「紅眼」的,會因為對方,能力強,年輕,長得漂亮等一些原因產生嫉妒,比如文章開頭的大苗,由於能力強被調到業務部,這讓其他人會嫉妒她的能力,從而團結身邊的人對付他。
3.掌控欲
在職場中,有一種人,掌控欲很強,如果你沒有聽他的話,或者違背他的意思做一些事情,讓他沒有控制感,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人,他是位老銷售,帶過很多徒弟,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聽話照做,不允許有任何不滿,如果不滿,他就覺得自己掌控不了,就讓其他同事和他的徒弟孤立對方。
因此,掌控感強的人,也會因為自我控制感的削弱,進行職場冷暴力,為的就是重新掌握控制感。
三.用三個方法破解職場冷暴力
面對職場冷暴力,一味忍讓或反擊效果都不理想,如果按照比例說,應該是7分隱忍,3分反擊,破解冷暴力之前先分析一下原因,分析清楚了,這3分的反擊,效果很更強。
1.面對打壓首先要學會隱忍,等待機會
就拿文章開頭的大苗為例,剛來公司不久,未能站穩腳跟,貿然反擊會顧此失彼,沒有人站出來幫你說話,這時候多的就是隱忍。
首先要明白,既然遭到打壓,肯定是對方已經預謀好的,這時要是不懂忍讓,很容易落下口舌,反之,有句話叫「敵不動,我不動」,面對打壓先忍下來,讓對方不知道你的意圖,當然,這是在你想保住這份的工作的前提下。
這時候「閉嘴」是最合適的方法,不要想著試圖想著和別人說,因為沒有能站住腳,你的話別人也不見得聽。
避禍之法,莫過於忍讓。——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意思就是說,躲避禍患的方法,沒有比忍讓更好的了,這時候的隱忍,就是在等待反擊的機會。
2.收集證據為反撲做準備
在職場中,你空口無憑的說,沒有人相信,只有收集到一些有效的證據,才可以有理有據,如何搜集證據呢,比如大苗,可以從公司中的「烏合之眾」下手去搜集,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
也就是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這時,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塊最短的木塊,因為這些人,往往是最沒有主見,跟風的人,先與他溝通,比如叫他吃個飯,逛個街,來搜集你想知道的證據。
而我們被打壓,不敢反擊,也是因為缺乏證據,如果有可能,目擊者的幫忙也可以提升說服力,但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的,只能靠我們自己來收集。
3.關鍵時刻,絕地反撲
所有的隱忍,努力的搜集證據,都是在等待這一刻,記住,這種機會,不會有第二次,如果失敗,落下的結果就是離職走人。
這時候用證據說話,主動找更高領導層交流,尋求幫助,如果大領導或者老闆都不管,那只能是果斷離職,離開這種公司,避免總是遭受對方的打壓。
但空手就走,會便宜了對方,這時候要力爭對離職事項的依規處理,實在不行,就要依靠法律的武器保護我們自己。
四.寫在最後
我們先總結下,我們知道為什麼遭受到冷暴力,還有為什麼遭到冷暴力,並且以隱忍,搜集證據,反擊來破解冷暴力,總而言之,對於空降的優秀員工而言,一定不要開始就發聲告知自己的不公平待遇。
有時起初的隱忍可以避免一路的疼痛。——羅伯·萊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