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雖然刻畫的是80年代的東北小人物,雖然片中角色都是滿嘴大碴子味,但整部電影的感染力卻是能輻射到大江南北所有觀眾的。
劇情其實很簡單,講的是工人劉海柱懲惡揚善的故事。為了弘揚正義,他經歷了一次次打擊卻一次次站起來,不論是被工廠開除還是身體受傷都沒能擊敗他,面對不良分子,劉海柱展現出驚人的氣魄。
然而劉海柱從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他甚至自卑,遇到喜歡的女孩不敢表白,想努力做個體面人。
劉海柱說:以前總被人欺負,所以看不得別人被欺負——
他只是遵循著每個中國人都懂的樸素道德,卻一不小心成了傳奇,真是諷刺!
我們熱愛這樣的人物,並且對他很熟悉,在以金庸劇為代表的武俠故事裡常常看到,像喬峰,像楊過;所以他還很珍貴,因為這樣的人物現在越來越少,近乎滅絕。
記得賈樟柯總說他拍的是當代俠義故事,在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找到一個俠義人物堪比發現活化石,就算找到了,拍出來了,也不容易讓現在的觀眾相信。
不會飛簷走壁,不會降龍十八掌的大俠還是大俠嗎?
要把這樣的故事拍好,有賴於導演的深厚功力和獨到視角。劉海柱正是改革開放初期活躍在東北大型工廠裡的年輕工人之一,那時整個國家百廢待興,東北作為「共和國長子」自然是承擔著經濟發展的重任,廠子裡大家幹得熱火朝天,人們身著藍藍黑黑的制服,嘴裡吐著白汽,匆匆穿梭於磚紅色的廠房,儘管生活簡單,然而所有一切都呈現出一種野蠻生長的氣息。
80年代還沒有下崗潮,80年代還沒有「掃黑除惡」,社會上種種勢力盤根錯節,東北如同古代江湖,許多惡人恃強凌弱,連警察都奈何不了他們。
而劉海柱就是在那個生猛時代裡,難能可貴的敢於挑戰惡勢力的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誰的事他都要管,誰的忙他都要幫,更有以一敵十的超強武力,為了懲惡揚善,不介意把命豁出去。
只有那個時代的東北才會誕生這樣的故事,只有那個時代的東北才能讓人相信「劉海柱」的存在。
全國文藝工作者都應該羨慕東北人,他們生長的這片黑土地,曾是新中國風光無限的所在,各種資源豐富、工廠林立;即便後來經濟減速,卻愈發在文化上升騰出一股舊貴族的氣質。
普通話以東北話為基調,東北方言裡許多俚語一喊出來,不用解釋我們就明白意思,比如「削他」兩字一出,要比普通話更勁爆更有味!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電影的情境裡。
所以東北風和中國傳統俠義有如此天然的融合感,《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的精彩好看更是不在話下,而且這種電影是能複製的——那個時代絕對有無數個「劉海柱」,無數的「東北往事」——完全可以作為「東北當代俠義」類型片做下去,必定引領中國影壇一代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