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中華五千年藝術品放著冰冰冷冷,活起來才能更多文化傳承

2020-12-28 家傳古玉說傳承

我們應該感謝收藏家他們有著一腔熱情,默默地守護了中華文化的民族遺產,那是我們祖先的財富。不能讓中華五千年古代藝術品冰冰冷冷放著,應該更多接近生活,活起來才能更多的傳播中華文化的偉大。收藏古代藝術品應該既是一種高雅愛好的標誌,也是一種財富和地位身份的象徵。

未來人們應該手裡擁有古董是品位與財富的象徵,有錢人家裡如果沒有幾件拿得出手的古董,都不敢把客人往家裡請,怕被人冠以暴發戶大土豪的帽子沒文化,丟不起這個人。古董會成為上流社會的標籤,古董會成為中國家族文化傳承的載體代代相承。

國家重視文化和文物的傳承,民藏就會發出巨大的能量。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收藏古代藝術品,鑑賞這千古不朽萬古流傳的物品,精神得到了升華,有了永生的境界,這就是收藏者的幸福同時又弘揚保護傳承了中華五千年文化。文化立國,國繁榮昌盛,文化自信文化強國文化之魂是民族根。保護利用民族根發揮發展,才能實現復興中國夢。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富強,總是以文化繁榮興盛為支撐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建設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中華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鍊、崢嶸歲月的磨礪、偉大實踐的鍛造,是最有韌勁、最具內涵、最富生機的文化。收藏古代藝術品敬畏文物,保護文物,就是對中華文化最高的敬意和最深的理解。只有燦爛的歷史才讓中國熠熠生輝,只有不朽的文化讓中國成為世界的翹楚,只有匪夷所思的中華古代藝術品才能讓世界對中國的思維刮目相看好好學習。如何做到「文化自信」,還要有具體的載體落實到實物,不管將來如何展示,何種形式,都將把民間收藏推向前臺,民藏是個不可估量的力量,他的潛在的實力太大值得重視保護利用。

家傳古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每天分享促進傳播古玉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宗旨,交流古玉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真的喜歡古代文物喜歡收藏,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那就百度關注家傳古玉說傳承,謝謝您的點讚收藏和轉發歡迎大家加入中華玉文化交流傳遞!

相關焦點

  • 電視節目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中國傳統文化推動上,選題中華文明的經典,用影像的力量,故事的手段,用電視節目讓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面前「活」了起來。
  • 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一、文化傳承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智慧、汲取智慧,延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命脈」,全面總結梳理和剖析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充分認識其當代價值,對於促進當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和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優秀文化立根基。
  • 中華上下五千年 呂蒙白衣渡江
    這回,他和呂蒙談話以後,聽到呂蒙議論風生,見解精闢,十分佩服,說:「你現在的才能膽識,跟當年吳下(即吳中)阿蒙,大不一樣了。」呂蒙自豪地說:「對一個人,三天不見就應該另眼看待(文言是「刮目相待」)。您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哪!」
  • 收藏家魏道林的傳奇人生: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自幼受父輩薰陶,喜愛中華歷史文化,又因祖輩的收藏讓自己人生變得豐富多彩,參加工作後因喜愛收藏與研究,毅然放棄了優厚薪酬的固定職業投身商海創業,事業成功之後,全身心發展收藏事業,先後創辦了蕪湖捨得堂古玩藝術品收藏館和蕪湖市鳩茲藝術館。現已入藏各類藏品達到了萬件以上,收藏與研究的門類廣泛。
  • 利用民間故事,在家庭教育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民間故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曾是家庭生活中日日流傳的文學形態,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民間故事在社會進步的同時卻被遺落了下來,尤其在家庭教育領域。讓民間故事回歸家庭教育,從依託繪本講述民間故事,遊戲互動表演民間故事,動畫影音再現民間故事,走親訪友搜集民間故事四個方面重拾遺落的民間文學,在家庭教育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間故事因其表達的口語化,內容的傳奇幽默性,與幼兒生活結合密切等特點,而深受幼兒喜愛。
  • 《非常傳奇》第三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海外綜藝引進扎堆的當下,這檔原創文化體驗大秀立足傳統、面向世界,從藝術和社會的雙重維度打通了非遺守正與創新、傳承與傳播之間的通道,是國產綜藝中難得的清流。許多網友接連讚嘆節目「真實有料」「難得的好作品」,並呼籲一定要在年輕人中推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最令人期待的非遺大秀環節不僅湧現出了許多青年的非遺推介人,而且在演出形態上也更為開放。
  • 弘揚中華文化,市實幼以「棋」會友
    2020年10月12日,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樂山市實驗幼兒園大六班開展了一系列以「棋」為主題的活動。了解棋類規則、動手繪製棋類圖譜、開闢走廊棋館,學中國棋類,愛中華文化,做最棒的中國娃。棋,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總是能吸引著,深受中國文化薰陶的孩子們。但同時,棋類複雜的規則,又困擾著孩子們小小的腦袋。
  • 孔子誕辰紀念日|重溫先賢智慧,傳承中華文化!
    他就是孔子,孔老夫子及其所開創的儒家學派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直至今日也仍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孔子在後世被人們送上神壇尊為聖人,聖人的名號讓後人只可遠遠觀瞻,卻不能真正了解他的喜怒哀樂。漢武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將儒家思想推上了朝堂,此後作為統治思想的儒家學派便開始成為一種政治工具。
  • 閒賞二十四節氣,靜品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春上雨水
    ——〖五律·中華新韻〗(2020.02.19)去年的正月十五,恰逢雨水。《元夕夜》(雨水)十五人圓月更圓,時逢雨水夜猶寒。燈紅霓閃春情在,萬裡煙花墜滿天。——〖七絕·中華新韻〗(2019.02.19)在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節氣和節日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些傳統色彩濃重的節氣和節日,又使得中華大地民風民俗各不相同,文化異彩紛呈。
  • 傳承端午文化要創新打開方式
    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豐富而深厚的傳統文化。傳承好端午文化就是延續中華文化的文脈,對推進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傳承端午文化,並不僅是掛艾草、拴五色絲線、佩香囊、賽龍舟等傳統的習俗和活動,還要不斷創新傳承方式,讓傳統端午文化有更多現代表達。
  • 讓中華真正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上)
    因為,良渚古城一旦申遺成功,將有助於真正確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從我們讀小學開始就被告知,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而《上下五千年》、《華夏五千年》等一系列歷史通俗讀物和劇集,也在我們心中廣泛確立了上述概念。然而,所謂【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實際上多年以來一直未能得到國際承認。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2020年,傳統文化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0年,博物館在疫情下主動求變,「雲展覽」破局走紅;2020年,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我國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來」了。
  •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藝術撰就香港故事 傳承中華文化
    「這個由藝術寫就的香港故事,勾勒出香港藝術發展圖騰,傳承著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系譜。」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介紹道。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人民網 沈婧婕 攝回望來路 勾勒香港藝術圖騰藏品是藝術館的靈魂,一個特有的收藏體系成就一個藝術館的獨特魅力。
  • 藏藝閣文化丨兩會後文化收藏將繼續升溫
    馮遠徵認為在國家藝術基金的使用過程中,只注重完成項目,而不關心項目本身所能產生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精品了。從而造成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浪費。因此應該正視藝術精品的經濟效益,而後能回籠到藝術基金。合理規劃並且投入其他項目。用以扶持小劇種,或者扶持一些瀕危的傳統藝術,讓那些還堅持小劇種創作,或者是很艱苦的文藝工作者,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去把藝術傳承下去。
  • 米克拉依·依布拉音: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今年,她最關注的是如何保護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最近,米克拉依·依布拉音走訪了烏魯木齊市京劇團、烏魯木齊市秦劇團等文化單位,了解人才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狀等情況,進一步完善自己準備在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建議。米克拉依·依布拉音說:「通過這些也是不斷地提高自己履職能力的這麼一個過程,了解了方方面面工作之後你才能代表人民發聲,能做一個橋梁的作用,才能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議。」
  • 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國力量的崛起
    >讓國寶活起來,闊別兩年,赤子回歸,我們依然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究竟有多年輕?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把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文化形態統計為26個。時至今日,只有7、8個文化形態依然在傳承。 其他的文化,要麼衰落了,要麼消亡了,要麼被徵服了,要麼出現過中斷。唯有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曾中斷過。 這足以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有著頑強生存的力量。
  • 傳承中華經典 厚植文化基因——記上海市銅川學校第三屆古詩詞大賽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名人佳作美不勝收,是中華優秀傳統的根基和典範。傳承好中華優秀語言文化,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古詩文的濃厚興趣,我校初中部各年級各班級先進行了初賽活動。關嘉豪、李樂樂、黃思儀、黃明霞、徐麗妍、馮馨慧三等獎張雨澤、汪晨希、李弈辰、馮婧璇、王夏添、王逸玥、李亨通鼓勵獎邢煜函、李永康、龔婉瑩、李萌萌、姜琪玥、袁紫馨、楊晨悅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 【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學習聖賢、踐行孝道、弘揚中國文化【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上)【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中)【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2、你這一生的生命只有幾十年,傳統文化是五千年經驗的累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誰是巨人?3、中國的文明沒有滅亡,是現在世界上一個奇蹟,外國人都想得到答案,你不想嗎?4、中國幾千年長治久安,沒有侵略過其他國家,帶給世界的是和平。5、樹有根,水有源,才有生命力。你的根在那裡?
  • 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者
    市發展改革委黨委委員雷光裕為全體黨員講授題為《牢固樹立文化自信,提升黨員素質素養》的主題黨課,他以書法藝術鑑賞為切入點,號召黨員幹部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堅定樹立文化自信。市重點中心黨支部書記歐儉平主持學習活動,機關四支部書記韋春望傳達有關文件精神並做工作部署。雷光裕在講課中強調,文化的核心是哲學,哲學的核心是書法。
  • 謝湜: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內化在我們的教育之中
    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致力於中華文化傳承的傑出人士,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文化書院等機構,電視劇《清平樂》、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凱叔講故事·國學系列音頻等項目獲得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24部學術著作獲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本屆國學大典增設的國學新秀獎則由10位優秀青年學者共享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