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內心捨棄3種東西,你會離抑鬱焦慮越來越遠

2020-12-24 騰訊網

文/老K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焦慮。戴爾·卡耐基曾說過,應對焦慮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活在當下」

而一個人究竟要怎麼才能活在當下呢?我在日本作家《斷舍離》書中找到了答案,其實一個人要想真正活在當下,那麼他就需要清理家中那些不需要甚至不喜歡的東西,給自己更自由的空間來提高幸福感。

而我們的心靈同樣如此,你在過去的記憶中花費的時間越長,你就離當下的真實快樂越遠。

有人說:「什麼都捨不得扔是一種病」。害怕失去,會加劇內心的恐懼。把沒有用的東西捨棄,看起來是丟棄,但實際上是贏得了空間,獲得了輕鬆。

勇於捨棄,表示你能夠放下過去,讓自己重新歸零。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空杯心態」,要想接納更多東西,先得把自己想成「一個空著的杯子」,懷著放空過去的態度,去融入新環境,接納新事物。

心理學家認為,當你內心捨棄這三樣東西,你可以獲得更多內心自由和力量。

捨棄自卑

關於自卑,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消極態度,為自己感到低價值感,並且認為所處環境缺乏安全感。

自卑對個人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一方面自卑讓人有成功的動力,人們因為自卑而力求補償與超越。但是如果自卑感過重會阻礙人的人格發展,造成自卑情結,使人脫離現實生活適應困難。

要改變自卑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一點「暴露訓練」,在心理治療中,暴露療法是將自己置身於曾經所恐懼的情境中,在接觸自己曾恐懼的事物後發現:很多我們所恐懼的東西都是一種假象。

比如,如果你是一個害羞的人,就逼迫自己在人多的地方演講。這樣經歷之後,你就會發現,他人的反應並沒有那麼糟糕。在此之後與大家聊天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了。

同時你在做這件事之前,要給自己積極暗示,比如心中和口裡默念「我可以,我一定行」等這樣的口號。

長此以往你一定會捨棄自卑,重獲心靈的自由。

捨棄自我批判

根據心理學研究,一個人長期自我批判會陷入嚴重的抑鬱感受中。

心理學家發現了兩種不同的完美主義:

自我批評式的完美主義(self-critical perfectionism)和

個人標準式的完美主義(personal-standards perfectionism PSP)

根據臨床心理學的研究,自我批評式完美主義的學生,這種思維模式會讓他們特別容易陷入抑鬱模型的漩渦之中

研究發現個人標準完美主義者會盡力做到最好,而自我批評式的完美主義者會設立更多不切實際目標,他們的腦海會不斷的湧現各種想法,並且伴隨著自我懷疑和恐懼,因此而無法做出決斷,這會導致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所以為了避免抑鬱,我們還是要學會捨棄自我批判,學會接納自己,這樣才能重獲心靈自由。

捨棄胡思亂想

根據前段時間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數據來看,全世界抑鬱症患者數字已達3.5億人

十年以來增速達到18%,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

抑鬱症嚴重影響我們的心靈健康,而且抑鬱還會成為我們的束縛,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很困難。

導致抑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反芻思維」,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胡思亂想。

反芻原本的意思是牛把胃裡的草料重新吐到嘴裡再吃一遍,幫助更好地消化。心理學家用「反芻思維(Ruminative Thinking)」來指代過分沉溺於消極的思想中,反覆不停地想一件事,以至於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的現象。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對反芻思維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都表明人們處於反芻思維的狀態時,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加低落,完成認知任務的能力也變得更差,面對問題時提出的解決辦法數量也變少。更糟糕的是,即便是他們想出了解決辦法,也往往不採取行動,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無法自拔。

捨棄反芻思考,也就是捨棄胡思亂想,你會獲得更多的心靈自由。

放棄這3樣模式,會讓我們收穫心靈的自信與強大,重新回歸生活,相信我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想要靠自己走出焦慮抑鬱,你必須朝這個方向走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在心理痛苦面前有兩種人,一種是不斷覺察不斷領悟不斷行動來改善自我的人。另一種是,腦子中一直胡思亂想,可是真正到了行動和改變時就打了退堂鼓。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心理問題的改善中,最大的一個差別就是有沒有喚醒自己內在的力量。
  • 如何打破焦慮、抑鬱的惡性循環?心理學家:做好這一點你就成功了
    心理學家:做好這一點你就成功了很多焦慮、抑鬱的朋友在自我調整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一些相似的問題。比如: 「為什麼按照『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去接納,但是自己的焦慮症狀卻沒有減輕?」「怎麼樣才能做到接受症狀,它讓我那麼難受,我怎麼可能接受它。有時候強迫自己,反而讓自己更加痛苦。」還有很多朋友會問到:「活在當下就可以遠離焦慮抑鬱。
  • 為什麼會被抑鬱纏身,如何預防抑鬱焦慮症的發生?給您五條忠告!
    唯有修心才能不被萬物左右,你將是自己永遠的主人,能量的超控者和使用者。當我們走在修心的道路上,能量將源源不斷的加持我們。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被抑鬱焦慮纏身,只有一個共同的原因:掛礙太多,不懂平衡取捨,而最終成就了恐懼。
  • 心理學家: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抑鬱,原因有3點
    但擔憂會避免遭遇危險情況,對個體起到保護性作用。」從本質上來講,擔憂可能會使人們趨於「不去冒險」,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生存率。因此,這也像智商一樣,擔憂會起到優勝劣汰的目標,這樣基因才會延續到下一代。聰明的人善於思考,內心也比較敏感聰明的人往往有一個思維誤區,就是把取得成功作為唯一的快樂來源,過度地追求完美。對自己比其他人有更高的要求。
  • 超越抑鬱的「微笑抑鬱」,常常會有這3種表現,希望你沒有
    在抑鬱症人群中,有一部分是較為狂躁的抑鬱症,這類人的抑鬱病情能及時得到醫治,但還有一部分人是更為可怕的「微笑抑鬱」,這類人往往會通過微笑來掩飾內心的焦慮,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的抑鬱表現。超越抑鬱的「微笑抑鬱」,常常會有這3種表現,希望你沒有1、莫名的焦慮感有很多人在生活中看起來總是笑意盈盈,但是這可能完全只是出於禮貌性的微笑,並不是發自內心,甚至是一種「皮笑肉不笑」。
  • 心理學家:當你抑鬱發作時,請嘗試做這些事,能很好療愈內心
    相反我們糟糕的情緒其實也不會一成不變,比如有抑鬱焦慮的朋友就是有個錯誤的認知:當抑鬱來臨時總覺得這個情緒會永久停留在身體裡,所以極力排斥,結果導致越排斥越痛苦。 他們不知道抑鬱焦慮情緒來臨後我們不管它,這些不好的感受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唯一讓它們停留不走的原因,就是我們自己」太作「,總是抗拒它們。
  • 抗癌三部曲,讓癌症離你越來越遠
    不幸患癌,也不要焦慮恐懼,調整心態,積極面對,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也許就會離你越來越遠。得了癌症怎麼辦?今天小編帶你一起看看,腫瘤科一線醫生,多年經驗良心總結的抗癌三部曲! 1、捕捉內心變化的腳步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殆」,讓我們從了解自己的內心開始,邁好這關鍵的一步吧。 (1)「驚慌失措」階段:當被「癌」這個與死亡接近的字眼砸中的時候,多麼堅強的人也不會視若無睹。在得到消息的幾天乃至幾個月內,你眼睛裡的世界已經不同於從前了。
  • 你抑鬱了嗎?心理學家指出,有這6大性格缺陷的人更易得抑鬱症
    因為如果你的能力不及你自己的期許時,事情發生就會產生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如果在長期時間內都是這樣的性格,都處在這樣的境遇中,經過日積月累這個人就會抑鬱。 2、懦弱的性格 懦弱的性格比要強的性格更加的可怕,更容易讓一個人抑鬱。
  • 心理學家:手勢動作暴露出你的內心與狀態
    我們的手勢其實是反應出我們的內在狀態,據資深心理學家研究,我們無意識的手勢其實是滿含豐富的意義,比如摸下巴是思考,翹大拇指是表示讚賞,用手拍腦袋是恍然大悟,這些看似簡單的手勢在我們言語交流中扮演著溝通重要角色, 現在和大家分享我們常見的幾種手勢動作深層含義,提升我們識人看人能力。
  • 心理學家:男人患上抑鬱,都是隱性的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美國心理衛生研究所2009年一項研究發現,每年超過600萬男性會患上抑鬱症。由於男性偏向理性,所以對待情緒感知能力比較差,而且男人以堅強的性格為榮,所以對抑鬱症經常埋藏在心底,但越是如此,抑鬱症並不會因為男性故意想要隱瞞而消失,相反抑鬱症會越來越嚴重。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專家:抑鬱和焦慮其實是相伴而生的,抑鬱症一般會伴有焦慮的症狀,焦慮症也會伴有抑鬱的症狀。 焦慮症,是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的神經症,神經症表現為無明確對象的提心弔膽或運動性不安。抑鬱症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
  • 心理學家:如果具有這3個特徵,說明你是一個內心孤獨的人
    >如果以上情況你符合3種以上,那麼說明你是一個內心孤獨的人。心理學家認為:孤獨感反應現實存在的焦慮和尋求生活意義的需要。其產生的原因有3個:1.消極預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你往往會先入為主的帶著一些消極的想法進入到你的人際交往之中。
  • 體檢單越來越厚 「平安福」為你「打薄」焦慮
    來源:金融界網站摘要:越來越厚的體檢單,越來越多的焦慮 調侃「禿頭」是因為頭髮狂掉,調侃「猝死」是因為加班到深夜時胸口難受……如果你認為有些只是心理原因,逐漸厚起來的體檢結果,卻是一份實打實的焦慮。 從本來的健康,到越來越多的身體「零件」明裡暗裡出現問題,被標記在體檢單上。
  • 十個人中將近五個有抑鬱傾向,三個伴有抑鬱焦慮,為什麼會這樣?
    一點都不誇張,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人們活的壓力山大、心浮氣躁,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去及時調整心理狀態和化解情緒,導致抑鬱焦慮居高不下,是時候要「修理」我們這顆「飽受風霜」的心了,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如何避開這個「雷區」,如何避免孩子成為「重災區」?
  • 抑鬱、焦慮、壓力大:不管不顧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抑鬱,好像已經越來越普遍,很多明星都承認自己患過抑鬱症。韓紅抑鬱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項哈佛的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所看到的圖像會更扁平、沉悶、灰暗,嚴重抑鬱時,甚至有人說自己只能看到黑白相間的東西。馬思純分享自己抑鬱後身體的症狀如果你忽視抑鬱,把它埋起來,它不會自己消失,只會深埋在你的心中。
  • 抑鬱和焦慮會讓你「頭大」
    然而,目前許多抑鬱症對大腦影響的研究,並不能說明患有抑鬱症的人也經常會感到焦慮這一事實。」該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全面的總結,研究腦結構變化與抑鬱的相關性,使用MRI測量全腦和(或)區域體積變化和抑鬱障礙的聯繫,以提供一個更具針對性的臨床診斷方法。值得關注的是,該研究還將全面研究抑鬱與焦慮共存的情況下,對大腦的影響。
  • 焦慮或抑鬱,跳出怪圈就是全新的你
    如下圖:一邊是低價值感,一邊是過度補償,無論你處於哪一端,你都離最初那個自己越來越遠。低價值感讓人抑鬱,過度補償讓人焦慮。在向左或是向右之間不斷反覆,你的人生就像一次次「拉鋸戰」,讓你疲憊不堪。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迷失了最初的自己,那個一切都好的自己。
  • 離職,焦慮,抑鬱,HEAL療愈法幫你走出困境
    19年10月份從上一家公司裸辭,原計劃休息一段時間到年初應該會比較好找工作,但是疫情徹底打亂了計劃,解封復工後依然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像大多數長時間待業的人一樣,時間拖得越久,來自於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越大,我開始變得焦慮、抑鬱,嚴重的時候甚至整夜失眠,只有熬到了早上8點左右才會感到睏倦。
  • 「微笑抑鬱」 比抑鬱還可怕,常出現這3種表現,希望你一個沒有
    大多數人都認為抑鬱症是太過矯情,其實抑鬱症患者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抑鬱症現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2大病,需要大家的關注與幫助,他們會經常獨處的時候悲觀到懷疑人生,因為他們會有微笑來隱藏自己抑鬱的事實。
  • 一位心理學家告訴我:你的「潔癖」,會暴露你的內心,很準!
    曾經,有一位知名心理學家告訴我:你的「潔癖」,會暴露你的內心,很準!01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行為的發出都是緣由的,心理學家和心理分析師往往根據人的動作和行為來分析一個人潛在的心理問題,而潔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暗示著一個人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