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鄭是我的程式設計師朋友,工作兩年,換了五份工作。每次的理由好像都特別充分:這個工作薪資不行,那個工作沒前途不行,這個工作量太大性價比太低也不行。
折騰了幾年下來,面試的仍然是基層技術崗,由於業務知識積累不足,薪資也不高,更麻煩的是,他這樣頻繁跳槽的履歷,被很多的HR以穩定性不好為由,直接擋在了門外。
據一份調查顯示,80後平均跳槽時間為19個月,而90後僅需要7個月。
很多年輕人選擇跳槽,並不是因為有了更好的選擇,而只是單純的「無法忍受當下的生活」。你問他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百分之九十的人答不上來,偶爾有幾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繼續追問一句,「達成這個目標,你需要準備些什麼」,他們還是會很懵。
年輕人為什麼會這麼頻繁的跳槽呢?
我在查理先生的《這才是POA:可複製的極簡管理哲學》找到了答案:因為你的目標不清晰。這本書雖然主要講述了企業組織的運轉模式,但是在職業規劃中也完全可以複製,是非常實用的思維方式。
一、找不到目標,你找的工作會越來越離譜
我們都知道如果去原始森林探險,一定要帶的一個工具就是指南針,職業目標對於找工作來說就像這個指南針,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不帶指南針就進森林了呢?
1.缺乏相應的教育
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讓太多人只會低頭讀書,不會抬頭看路。未來好像是陽春白雪,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不關注未來,那也不需要關注自己的目標呀。
前不久,我給一個高三小女孩做高考志願諮詢,問她對自己對未來有什麼設想。她想了很久回答說:「爸媽讓我讀師範,我自己還沒怎麼想過」。
不少大學生更是如此,大學期間都沒有好好了解和規划過自己,完全一副懵懂姿態,就衝進了職場,沒過多久就被傷害才體無完膚。
2.「即時滿足」帶來的「推式」思考
這個時代總是越來越快,每個人都很著急,總是想投入一點就能立竿見影的得到回報,如果得不到,就趕緊去找下一個。
所以,總是被的結果推著往下走。
比如你會看到很多人在問什麼行業賺錢最快?什麼行業越老越吃香?什麼行業永遠不會失業?
於是就有了很多忽悠人的公司,什麼兩年之內年薪百萬,什麼未來十年最賺錢的行業,也真有不少年輕人就這麼相信了。結果浪費了時間,最後什麼也沒得到。
二、POA模型,幫你明確職業目標
1.什麼是POA
查理在書中講到POA是從商業的起點追根溯源的,圍繞著P、O、A的3個要素。
O是目標Objective,也就是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A是加速度Acceleration,但是這裡作者將它總結為方法,也就是你要實現目標的方法。
P是夥伴Partner,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只有統一目標凝聚起來的才是真夥伴。
POA思維模式的核心觀點就是目標凝聚夥伴,夥伴共創方法,方法服務目標。
那麼在職業規劃的過程中,POA如何體現呢?
O就是我們的職業目標,是你想通過這份工作,做成什麼樣的人,過上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A就是我們實現職業目標的方法;
P就是我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能夠互相促進提攜的真夥伴。
2.POA的核心思想:凡事先問O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想想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其次是通過各種方法去實現目標。如果本末倒置,很容易會陷入惡性循環。
比如我們想要找一份工作,去學習如何製作簡歷,如何面試,然後找到一家公司,面試通過入職就行了麼,這看似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其實就是從底層在考慮問題,是從A出發,而沒有從O出發。
查理說: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登山,那麼最重要的事情是決定自己準備攀登什麼樣的山。
進行職業規劃也一樣, 找工作之前,先要確定你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這份工作能幫你實現什麼樣的價值。如果連個想法都沒有,當然不知道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法A去實現,這樣的人生註定是隨波逐流的。
也許你會覺得這太矯情了,工作怎麼可能我想怎麼樣就是怎麼樣。比如我先生經常說我: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經濟形勢也不好,有份工作就不錯了,讓你餓上三個月肚子,什麼工作你都能接受。
而事實上,不同的思維模式註定有不同的職場人生。即使是失業在家,一個想著東山再起,再創輝煌的人,和一個選擇降維生活的人,註定有不同的人生。
任何一種價值觀都值得被尊重,我們要強調的是,如果你的O不同,那所付出的努力和能達到的效果必然不同。
三、轉動POA,找到職業目標
1.圈定合理的範圍,定義好你的O
尋找O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究竟怎麼找呢?
下面這張圖片是我們常見的職業價值觀,如果讓你選擇其中的8個,你會選擇哪幾個?
你挑選出來的8個關鍵詞就是你的職業目標,是你希望未來的工作中需要包含的職業要素。比如說如果你特別看重健康,那麼損害生命健康的工作就會給你帶來困擾;很多職場媽媽最糾結的就是工作和生活平衡,如果需要投入特別多的精力在工作中,而無法照顧孩子,也很有可能會終結你的這份工作。
也許你會覺得這太虛了,根本無法去定義一份工作啊,比如利他助人,這樣的工作很多,像老師啊,社會工作者啊,醫生啊,這都是利他助人的,找到這些詞我還是無法定義我未來的工作目標,怎麼辦?
別著急,這只是第一步,明確我們的職場方向,接下來就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用一定的方法把目標更具象。
2.運用合理的A,更清楚的認識自己
除了確認職業目標,還要綜合考慮很多個人因素,最重要的是職業興趣和能力。
職業興趣有人喜歡做特別細緻的工作,有人喜歡做藝術靈感爆發的工作,有人喜歡做特別有規律的事情,這就是職業興趣的不同。
同一個行業一定有不同的切入點。比如大熱的網際網路行業,喜歡規規矩矩,做有規律的事情的可以選擇做程式設計師;有藝術feel的可以選擇做產品設計;喜歡刺激,有強烈的目標感的可以選擇運營;喜歡做具體的事務類工作的可以選擇職能崗位等等。
怎麼樣去找到興趣呢?
你可以去想一下有什麼事情是即使不給你那麼多錢,你也願意樂此不疲的去堅持做的?或者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去縮小一下範圍。
但是,有了興趣,就能考慮去做這個行業或者崗位嗎?當然不是的,還要有與之匹配的能力。
能力能力其實是相對更靈活的東西,它和興趣的關係有三種:能力大於興趣,興趣大於能力,二者相對匹配。
當能力大於興趣的時候,會造成做起來沒動力,覺得沒意思,那需要去挑戰一下,看看能不能向更深或者更發散的方向去挖掘;
當興趣大於能力的時候,會造成不自信,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支撐夢想的感覺,這種情況下,就要制定更細緻行動計劃,讓能力配得上興趣。
二者相匹配的情況,是很理想的狀態,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更合適的O。
3.以O為中心,去了解你所關注的行業
了解行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去了解整個職場的全部行業,那樣就像大海捕魚,場子太大,會耗費很多時間還不一定有效果,一定是去了解通過O篩選過的。
去年爸爸住院,新來一個小護士,每天都特別不高興,打針掛著臉,發藥掛著臉,有一天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就問她為啥整天不高興。她說:當年因為覺得白衣天使很酷,選擇了護理專業,以為每天可以搶救啊,很緊張,很刺激。
但是,真的到了醫院發現和想像中的差別太大了,瑣碎的事情特別多,不只要照顧病情,還要照顧心情,無休止的檢查、評選,讓她覺得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那麼需要去了解什麼呢?
行業發展情況崗位類型能力要求上升通道薪資水平怎麼去了解呢?
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網絡搜索,最有效的方式是找到行業內的人士進行了解,得到第一手的資料。
另外還有個很好的方式,就是去參加面試,面試官的反饋是最直接的,通過他們的問題也可以了解很多行業的信息。
結語:
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過去的種種選擇造就了現在的生活,而現在所做的各項選擇也將決定未來的人生。
找到你的職業目標吧!你的人生會因為此刻的選擇而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