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馬士革5月8日電 特寫:一位敘利亞母親的抉擇
新華社記者楊臻 車宏亮
22歲的敘利亞人阿米爾近日告訴記者,今年敘利亞傳統的母親節那天,也就是3月21日,他照例為母親買了蛋糕和鮮花。
那是敘利亞危機爆發後的第五個母親節。在那個溫暖的節日,阿米爾的母親塞米拉卻憂心忡忡,因為她唯一的兒子已下定決心逃離家鄉,他的目的地和眾多敘利亞難民一樣,是遠在地中海彼岸的德國。
「穿越敘利亞-土耳其邊境,再坐船到希臘,踏上歐洲大陸,最終到達德國……」這條路線在他腦中已經推演過無數遍。
在連年戰亂的陰影中,生活朝不保夕。水電供應難以為繼,物價飆升,失業率高企……讓這個即將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萌生去意。
「不!」早在兩年前聽聞阿米爾的這一想法時,塞米拉便給予了這樣一個堅決的回答。她的態度一直沒有轉變。
對年邁的母親來說,這條充滿未知的偷渡之路根本「不可理喻」。塞米拉認為,他們已經熬過了最危險的時刻,現在局勢正在慢慢好轉,「為什麼一定要走呢?」
阿米爾是家中獨子,父親去世早,兩個姐姐已經出嫁。多年來,他和母親居住在位於大馬士革老城的家中。
他們的家靠近活躍著大量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的朱巴爾區。過去5年裡,他們幾乎每天都是在炮聲中入睡,在空襲聲中醒來。
就在幾個月前,一枚迫擊炮彈落在了阿米爾的校園中,當場奪去了他同學的生命。延宕了5年的戰爭已經耗盡這個年輕人的耐心和希望。相比許多在戰爭中家園被毀、流離失所的敘利亞人來說,阿米爾認為自己活下來非常「僥倖」。
可阿米爾不願與這場危機「一起慢慢變老」。得不到母親的支持,阿米爾只能靠自己。兩年多來,他四處打零工攢路費,勉強湊了2000美元(約合1.3萬元人民幣),而這連偷渡所需大約3000美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的「起步費」都不夠。他所擁有的,不過是一份擺脫現狀的決心和一片充滿變數的願景:「我希望能在德國學會一技之長,攢下些錢,等到敘利亞局勢好轉再回來。」
對於阿米爾憧憬中的未來,塞米拉並不像兒子那樣樂觀。
「你知道這一路上會遇到多少危險?『蛇頭』會不會騙走錢後把你丟下不管?即便到了歐洲,舉目無親,你靠什麼謀生?……」
加之近來歐洲恐怖襲擊頻發,難民更被一些人與恐怖主義、社會安定等問題聯繫在一起,不同民族間的隔閡日漸加深……種種憂慮讓塞米拉難以相信,在遙遠的歐洲,等待兒子的是一個美好的結局。面對母親的一連串詰問,阿米爾一時無言以對。
讓兒子留在身邊、日日提心弔膽地生活,還是放他鋌而走險、踏上充滿未知的偷渡之路?這對任何一位母親來說,都是一道殘忍的選擇題。但在敘利亞,忍痛揮別愛子的母親,又何止千千萬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