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一位敘利亞母親的抉擇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大馬士革5月8日電  特寫:一位敘利亞母親的抉擇

  新華社記者楊臻 車宏亮

  22歲的敘利亞人阿米爾近日告訴記者,今年敘利亞傳統的母親節那天,也就是3月21日,他照例為母親買了蛋糕和鮮花。

  那是敘利亞危機爆發後的第五個母親節。在那個溫暖的節日,阿米爾的母親塞米拉卻憂心忡忡,因為她唯一的兒子已下定決心逃離家鄉,他的目的地和眾多敘利亞難民一樣,是遠在地中海彼岸的德國。

  「穿越敘利亞-土耳其邊境,再坐船到希臘,踏上歐洲大陸,最終到達德國……」這條路線在他腦中已經推演過無數遍。

  在連年戰亂的陰影中,生活朝不保夕。水電供應難以為繼,物價飆升,失業率高企……讓這個即將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萌生去意。

  「不!」早在兩年前聽聞阿米爾的這一想法時,塞米拉便給予了這樣一個堅決的回答。她的態度一直沒有轉變。

  對年邁的母親來說,這條充滿未知的偷渡之路根本「不可理喻」。塞米拉認為,他們已經熬過了最危險的時刻,現在局勢正在慢慢好轉,「為什麼一定要走呢?」

  阿米爾是家中獨子,父親去世早,兩個姐姐已經出嫁。多年來,他和母親居住在位於大馬士革老城的家中。

  他們的家靠近活躍著大量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的朱巴爾區。過去5年裡,他們幾乎每天都是在炮聲中入睡,在空襲聲中醒來。

  就在幾個月前,一枚迫擊炮彈落在了阿米爾的校園中,當場奪去了他同學的生命。延宕了5年的戰爭已經耗盡這個年輕人的耐心和希望。相比許多在戰爭中家園被毀、流離失所的敘利亞人來說,阿米爾認為自己活下來非常「僥倖」。

  可阿米爾不願與這場危機「一起慢慢變老」。得不到母親的支持,阿米爾只能靠自己。兩年多來,他四處打零工攢路費,勉強湊了2000美元(約合1.3萬元人民幣),而這連偷渡所需大約3000美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的「起步費」都不夠。他所擁有的,不過是一份擺脫現狀的決心和一片充滿變數的願景:「我希望能在德國學會一技之長,攢下些錢,等到敘利亞局勢好轉再回來。」

  對於阿米爾憧憬中的未來,塞米拉並不像兒子那樣樂觀。

  「你知道這一路上會遇到多少危險?『蛇頭』會不會騙走錢後把你丟下不管?即便到了歐洲,舉目無親,你靠什麼謀生?……」

  加之近來歐洲恐怖襲擊頻發,難民更被一些人與恐怖主義、社會安定等問題聯繫在一起,不同民族間的隔閡日漸加深……種種憂慮讓塞米拉難以相信,在遙遠的歐洲,等待兒子的是一個美好的結局。面對母親的一連串詰問,阿米爾一時無言以對。

  讓兒子留在身邊、日日提心弔膽地生活,還是放他鋌而走險、踏上充滿未知的偷渡之路?這對任何一位母親來說,都是一道殘忍的選擇題。但在敘利亞,忍痛揮別愛子的母親,又何止千千萬萬。

相關焦點

  • 特寫:戰爭「浸染」畫作——記風格轉變的敘利亞畫家達爾維什
    新華社大馬士革1月12日電特寫:戰爭「浸染」畫作——記風格轉變的敘利亞畫家達爾維什新華社記者汪健 鄭一晗伊薩姆·達爾維什的畫作陷入「憂鬱」,一如他筆下經歷戰火的敘利亞人,不知何時才能忘卻或原諒。達爾維什67歲,敘利亞畫家,以刻畫女性以及自然而聞名。作畫幾十年,他的作品風格一度沉穩、恬靜。直至敘利亞戰爭爆發,許多敘利亞人的生活快速崩塌,達爾維什的畫風也開始走向反面:壓抑、嘶吼。近日,他把戰爭爆發前、後的作品挑揀出來,舉辦畫展,許多當地人前去參觀。
  • 「母親的抉擇」行政總裁艾利雅:為兒童提供更多選擇
    『母親的抉擇』之前幫助過的孩子,有的回來做橋梁之家的家長,有的回到幼兒之家做全職義工。幫助過的意外懷孕少女,也有的回來成為全職員工。」第14屆愛心獎獲獎者,香港土生土長的的美裔「善二代」艾利雅在接受採訪時感慨道,「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循環。」 此時的艾利雅,剛剛迎來自己的第6個孩子,這與她母親成立「母親的抉擇」的時候有些相似,都是6個孩子的母親。
  • 親情故事 | 母親的抉擇
    汩汩流出的鮮血染紅了賽米爾手中的布鞋,那是他要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年僅16歲的賽米爾躺在母親懷裡,大睜著雙眼,慢慢停止了呼吸。一夜無眠,賽米爾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現於眼前,恍然中,阿齊茲看見賽米爾站在自己面前,臉上露出俊朗的笑容。「賽米爾,是你嗎?」阿齊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媽媽,是我,我很好,不用惦念。求您一件事,寬恕那個殺害我的兇手吧。」
  • 每一位母親都會做出這樣的抉擇
    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母親,她選擇了長跑之路,不僅在這條路上收穫了健康,更收穫了跑全馬的毅力; 陪伴孩子慢慢長大,她用做公益來教導兒子學會感恩,用自己的一腔博大母愛,讓多個困境中的孩子看到了光明…… 她是如此熱愛美麗、熱愛生活,儘管是割肝救子手術,她也會要求大夫把疤痕弄漂亮一點;儘管只是路邊散個步,她也會和孩子一起,細心地扶起每一輛倒地的共享單車
  • 美軍戰機殺回敘利亞,輕鬆擊退蘇35,敘利亞制空權易主
    在敘利亞戰場上空的F-22戰機 據《雅虎新聞》6月16日報導,美軍的數架F-22戰機在敘利亞戰場上空已經取得了「完全」的制空權。該報導指出,此前一支美國突擊隊在敘利亞遭到俄敘聯軍戰機的威脅,得知消息後美軍方面迅速派出了4架F-22戰機進行解救。具體戰況細節該報導並沒有給出,但報導援引一位美軍官員的話稱「F-22與俄敘聯軍的蘇-35,蘇-30SM,蘇-34以及蘇-24等戰機均有過交手,並且始終保持著不敗的記錄」。
  • 豆瓣8.7《天堂的顏色》: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一場愛與心的羈旅
    這部電影並不是悲劇,而是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是一場愛與心的羈旅。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從劇情呈現、表現手法和現實意義3個方面對這部影片進行解讀。縱橫交錯的劇情呈現:表達幸與不幸之間的自我抉擇,揭示愛是心靈的救贖整個故事從兒童(盲人)視角切入,結合健全人(成人)視角,沿著「看得見和看不見」這條敘事線緩緩展開,層層遞進。
  • 豆瓣8.7《天堂的顏色》: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一場愛與心的羈旅
    這部電影並不是悲劇,而是「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是一場愛與心的羈旅。於是,打算把盲人兒子送走,卻遭到母親和兒子的一系列反對。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反映出善惡人性的一念抉擇,揭示了指引人性走向的背後真相。① 父子衝突:只愛自己的父親,自私和冷漠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眼看著婚期漸漸逼近,父親哈山坐立難安。整天只想著一件事就是把兒子送走,讓他從家裡消失。
  • 藉助手機的攝錄鏡頭 ——敘利亞手機電影節(結尾推薦一部講述敘利亞的電影)
    「智慧型手機是一個工具,藉助它我們可以保衛我們的故事」,埃默·馬塔爾(Amer Matar),這位記者兼敘利亞手機電影節其中一位發起人解釋。我們在BOX自由空間附件的Shisha酒吧坐下。「在敘利亞,連在街道上拍攝都是被禁止的。想要拍電影,就要取得許可。」有了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克服這個障礙,還能夠不加過濾地記錄人民所遭受的苦難,馬塔爾這麼說。
  • 《無問西東》:青春派升級版,人生抉擇只問內心真實
    看宣傳陣勢,暗自慶幸自己的抉擇,覺得真的沒白來一回。戰火紛飛的年代,母親千裡探望,千叮嚀萬囑咐不得以身涉險。面對同胞慘死敵手,他該怎麼辦?西南聯大時期名師如雲,其中就有曾就讀清華文科的吳嶺瀾。電影慣用時空頻切手法,鏡頭切到建校初期已不令人意外。由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秉持實業報國決心,卻考不及格。繼續追隨熱點從事實科,還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科?
  • 敘利亞兒童在痛哭!其實錯的是這個世界……
    首都大馬士革東邊的度瑪,一位受傷的小女孩在市場裡臨時搭建的醫院接受治療,身上是血淚和土灰,眼中是迷茫和恐懼。首都大馬士革東邊的度瑪,一位男子抱著侄女痛苦抽泣,女孩的媽媽是他妹妹,在空襲中喪生,懷中的恐怕是他最後一位親人了。
  • 打擊敘利亞,川普告美國人民書(中英文對照版)吳評+一分鐘了解敘利亞戰爭起因+敘利亞毒氣襲擊現場慘烈如地獄 | 沈浪之四十一
    吳評:川普上臺之前,希望美國走向保守,像敘利亞這樣的泥潭,不願意捲入,或交由歐洲處理,但這次,他還是忍不住了,完全基於人類的公理正義,完全是國家血性之舉。既然國家強大有能力主張正義,為什麼不呢?根本原因是,敘利亞突破了人類能夠接受的底線。俄羅斯一直為了所謂的國家利益,在這裡支持敘利亞惡政,俄人能得到什麼呢?
  • 在敘利亞,一隻塑膠袋比愛馬仕還管用
    片子裡無以為家的孩子提著塑膠袋各處流浪,是在戰亂中的敘利亞再普通不過的場景。不過他們背上的那包塑膠袋的使命還遠遠不止於此。在敘利亞,一隻塑膠袋要比愛馬仕還管用。敘利亞籍的塑膠袋們都身在何處?對於已失學一年的阿普杜拉小朋友來說,塑膠袋是自己心愛的書包。
  • 敘利亞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其他國家要去「欺負」敘利亞?
    敘利亞常年戰亂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地理位置太重要,如果敘利亞處於紐西蘭那地方,任你國內打得天昏地暗,也沒幾個國家會出兵,一切都源於「利益」。巴沙爾希望繼續統治敘利亞,反對派則希望推翻巴沙爾統治,後續大概率也會變成第二個「巴沙爾」,勇士屠龍之後,變成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
  • 影像|敘利亞難民包包裝什麼?看完請珍惜你擁有的
    一位母親名字: Aboessa年齡: 20來自: 大馬士革,敘利亞一個藥劑師名字: 匿名年齡: 34來自: 敘利亞他所擁有的:1一小袋個人文件2一串念珠(朋友送他的禮物,他不願讓墜子碰到地面)3手錶(女朋友送的,逃亡途中壞了)4敘利亞、巴勒斯坦國旗胸章,銀與木製手鐲(朋友送的)5吉他彈片(朋友送的)6手機和敘利亞 SIM 卡7有照片的身分證件
  • 荷蘭難民營14歲敘利亞少年自殺身亡
    今天,一名自殺死亡的14歲敘利亞少年在荷蘭下葬。 上周,一名敘利亞少年在荷蘭吉爾茲(Gilze)的尋求庇護者中心中自殺。14歲的阿里·蓋扎維(Ali Ghezawi)的家人告訴共同日報AD,蓋扎維去年的一次自殺嘗試失敗,但是,上星期終於避開了家人的注意而自殺身亡。
  • ...敘利亞政府|俄羅斯_軍事|俄敘|敘利亞政府軍|赫梅米姆空軍基地|...
    據環球網報導,敘利亞局勢發生變化,俄羅斯野心暴露,欲侵佔更多敘利亞資源,對此不少人表示,俄敘矛盾或被激化,阿薩德和普京也會因此離心。其實按照如今敘利亞的局勢,兩國之間的關係暫時不會破裂,因為敘利亞國內的內戰還不能平息,敘利亞政府需要俄羅斯的支援,沒有了俄羅斯,敘利亞政府根本沒有把握取得最終的勝利,雖然俄羅斯提出了擴大駐敘利亞軍事基地的計劃,但是敘利亞政府並不曾一口拒絕,雙方表示會對此進行談判。據俄羅斯法律信息網消息,俄羅斯發布這個計劃是在29號,俄方命令國防部和外交部與敘利亞政府進行談判,將更多的不動產和水域轉讓給俄羅斯。
  • 土耳其強佔敘利亞水源,百萬平民遭殃,敘利亞上告聯合國安理會
    來自敘利亞方面報導稱,敘利亞最強烈地譴責了土耳其軍隊的「系統性破壞政策」,土耳其通過切斷向敘利亞人口供應飲用水,剝奪了敘利亞東北省哈薩克邦超過100萬人的飲用水。敘利亞外交部表示:「作為系統性,蓄意破壞政策的一部分,土耳其軍隊一再中斷了變水站的供應,該水站是哈薩克市及其周邊居民區超過100萬人的主要飲用水來源。」
  • 攝影師記錄敘利亞「娃娃新娘「的悲慘生活[組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7日報導,攝影師蘿拉(Laura Aggio Caldon)在黎巴嫩難民營拍到了一組照片,記錄了敘利亞已婚女孩的不幸生活。在敘利亞,許多家庭為了逃避貧困和戰爭,便把自家女兒的豆蔻年華葬送在「畸形」婚姻的墳墓裡。攝影師蘿拉經過黎巴嫩貝卡谷地時,在一所難民營裡發現了許多這樣被迫早婚的女孩。她們結婚的時候大多只有11歲或13歲,最小的只有9歲,自己還是孩子,卻嫁給了比自己年長一倍的丈夫,成了孩子的母親。蘿拉表示,這種「畸形」婚姻讓她們成為了新世紀「失落的一代」。
  • 若敘利亞悍將哈桑.薩赫拉在阿勒頗戰死,會引起敘利亞的報復嗎?
    網友:若敘利亞悍將哈桑.薩赫拉在阿勒頗戰死,會引起敘利亞的報復嗎?剛看以為哈桑真的在內戰當中戰死了呢!還好你說這話也只是一個假設性的提問。戰爭是殘酷的,任何參與戰爭的高級將領都有可能,因為雙方之間的軍事作戰而被對方所擊斃。
  • 《甜蜜蜜》:理性與感性難抉擇,結局張曼玉的眼神你可能沒看懂
    鏡頭固定在李翹一側,特寫洗碗,她負責洗,他負責衝,通常一般的朋友大概會各洗各的,他們卻選擇分工。仍然是手部特寫加切換兩人表情特寫,曖昧與尷尬繼續升級。電影前面交代過黎小軍故意讓李翹佔便宜賺錢,這裡擦手細節更是顯出寵溺,臺詞更是露骨:&34;關懷到細微處,至此兩人互生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