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旬大叔吃飯的大缽碗,網友說是「元青花」,看看啥樣

2021-01-18 黃河鄉土故事

圖片上這位大叔名叫蔡中華,今年76歲,老人家是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村人,說起蔡大叔那可是個名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網紅」,大叔雖年已古稀,可是身強體壯,尤其是飯量驚人,很喜歡吃燴麵,常常一頓飯要吃2大缽碗外加一個大饅頭,讓很多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2020年11月份的一個周六中午,我們就見識了大叔的飯量,確實是名不虛傳,同時得到大叔有關飲食的另一個信息,他說肉裡有細菌,幾十年不吃肉了!文章發表後,引發大家熱議,然,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卻有一些網友看上了大叔的大缽碗,給攝影師發私信留言:大叔的那個大飯碗看上去是個古董,應該是個元青花什麼的,有時間去問問他賣不賣?更多的網友對大叔幾十年不吃肉表示懷疑,覺得另有隱情。1個月後,攝影師帶著網友的囑託前去看望了大叔。

說起蔡大叔那可是個有故事的人,大叔幼年父母雙亡,跟著大姐長大,10來歲的時候就學會了做飯,開始下地幹活,成年後父母留下的優秀基因讓他長成了一個1米9的英俊小夥子,他身強體壯,幹起活來一人能頂三個人,雖然家境不是很好,可是找媳婦卻不是難事,本村的馬姑娘便和他成了家。大叔沒有什麼文化,在農村老老實實當了一輩子的莊稼漢,他認為當農民種莊稼吃飽肚子便是好生活。

大叔身材高大,一身的好力氣,飯量自然很大,吃飯最喜歡的就是「河南燴麵」,每天吃麵是必不可少,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小時候跟著大姐學會的做飯技術讓他受用了一輩子,因此總覺得老婆做的飯菜不如自己做的香,每天中午吃麵的時候便是他親自操刀上陣的時間,一口大大的黑鐵鍋裡先炒好蔬菜,然後倒入開水,柴火燒開煮熟便下入麵條,鍋開2次就是開飯的時候。他說吃菜不講究,都是時令蔬菜,多以蘿蔔,白菜,南瓜,茄子為主,炒熟和麵條一起煮就能入味。

大叔吃飯用的飯碗看上去很大,直徑在20CM以上,當地人習慣把這種大碗稱作「大缽碗」,上次看到大叔坐在院子裡,不顧剛出鍋熱飯的燒燙,一連吃了2大碗,儘管嘴中沒有牙齒,卻「呼嚕呼嚕」吃得很快很香,甚至可以用狼吞虎咽來形容。吃飯中間,鄰居大嫂站在地坑院上給我們介紹說:「蔡大哥年輕的時候才厲害,這樣的麵條最少能吃3大碗,他力氣大飯量大在村子裡是出了名的!」2大缽碗麵條下肚,大叔有點不足興,又吃了個大饅頭,偶爾就上幾口燴麵留下的菜。

吃飯中間影友老師建議大叔做燴麵放點肉會更香,「我幾十年就不吃肉,肉裡有細菌,不能吃!」,我們對大叔的話難以理解,只是聽大娘小聲說道,「他以前吃哩,我不想說他!」看來另有隱情。再說大叔這隻大缽碗,看上去很真是特別,不但很大,而且碗口和碗底幾乎一般大小,碗口外側是一道藍色的細線條,外側有簡單的草木造型,甚至還有一圈黑黑的「包漿」,難怪有影友認為,這可能是個很值錢的古董「元青花」。

這次我們去看王大叔女影友Z老師特意給他帶了3斤豬肉,兩位老人家顯然非常高興,立即在地坑院裡燒柴火煮大肉,40分鐘後熟肉出鍋,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大娘坐在一邊似乎毫無興趣,蔡大叔卻是滿臉笑容,甚至夾起一塊肉先嘗了起來,嘴裡連聲說著「香香香,美美美!」

馬大娘坐在那裡說道:「我不愛吃豬肉,只喜歡吃牛肉,過年的時候,我買一些牛肉,老蔡買點豬肉,他不是不吃肉,是怕花錢,從小受過苦,一輩子很節儉。」Z老師一邊拍著小視頻一邊問大叔吃不吃肉?大叔樂的笑呵呵,「我是一年春節只吃一次肉,年對年的吃肉,農村賺錢不容易,要節儉過日子,不能講奢侈,家有餘糧心裡才不慌,豐年要想到荒年。」看來大叔幾十年不吃肉卻有隱情。

接下來的午飯自然還是大叔喜歡吃的河南燴麵,不同的是鍋裡有了豬肉,出鍋後大叔吃得特別香,2大碗和一個大饅頭順利地下了肚子。我們注意到,大叔家裡還有同樣的另一隻大缽碗,看來家裡的「古董碗」還真不少!

吃完飯站在院子裡我們聊開了大叔的「古董碗」,老人聽我們說可能是個很值錢的「老古董」,哈哈哈地笑了,馬大媽說這是前年過小年的那天在鎮上買下的,5元一個很便宜,農村人有講究陰曆23都要添碗筷,這裡邊的肉比碗貴!蔡大叔很爽快說道:「你們要看上這大缽碗,拿走好了,不要錢!」

兩位老人家和我們是6年多的老熟人了,關係一直都很融洽,聊天開玩笑都很自然。他告訴我們說現在是村子裡的大名人,幹部們都知道他上了網,叫啥網紅,孩子們在外邊手機上也能看到他,你們多拍點,這樣孫子能經常看到他,說完後嘴裡不停地說著「捏捏捏,照照照。」

大叔說和我們成了好朋友,好久不見心裡怪想念的,昨天晚上還夢到了我們,今天就吃上了你們帶來的肉,讓他提前過了一次癮,心裡覺得過於不去,要送給我們一袋子地裡產的紅蘋果,大家自然是婉言謝絕了老人家的好意,Z老師特意對大媽說下次來給她帶牛肉吃!

大媽說你們不嫌棄就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隨時都可以回來轉轉,大家自然是很樂意地答應了,以後會常回家看看。

蔡大叔身體一直很健康,一直堅持種著20多畝地,甚至還承包其它村民的土地,他認為做農民種莊稼就是本分,外出打工那是孩子們的事情,只要身子能動就要下地幹活不能誤了農時,日子呀還要節儉著過。他家早已在村子裡蓋起了新房子,在市區還有住房,都讓孩子們住著,他和老伴圖自由,喜歡地坑窯洞的冬暖夏涼,不願意離開這裡,要把好生活留給孩子們。

這次看望蔡大叔落實了網友們的2個問題,攝影師認為不虛此行,無論大叔說不吃肉是啥原因,還是大缽碗是不是古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真誠相處,各位您說是不是啊?

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10張農村老物件,圖7木製工具不認識,看看是個啥
    端午節期間,攝影師和影友老師一起來到山西省黃河岸邊的農村採風,走進農家我們在7旬姚大娘家拍到了一組「稀罕物」,這些老物件看看您能認識幾種。這是一個直徑僅有26CM的鑄鐵盆,據說已經有200多年時間了,是個洗臉盆盆,如此「玲瓏嬌小」讓人都不敢相信。
  • 山上撿酸棗意外撿到「寶貝」,6旬大叔要價2萬,看看是個啥東西
    三月的晉南農村,樹木冒著新芽,透露出一些綠意,幾個朋友到農村拍攝素材,在行走了近幾個小時後,看到一處個梁卯處有一個小村莊,遠遠望去,這個村莊幾乎沒有人住了,就是我們準備打道回府時候,同行的一朋友眼尖,看到一戶院落裡有人,我們立即向村裡走去,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發現。
  • 農村6旬五保老人堅持不住敬老院,要回農村生活,聽他說說因為啥
    人老了戀家,即使有兒女在城裡,這些老人也不願離開自己的故土,他們依然生活在這個生養他們的村子裡,仍然堅持在田間地裡延續著祖輩們的勞作方式,過著最原始的農耕生活,我們在這裡遇到了一個無兒無女的五保戶大叔,一起看看他的生活是個啥樣子。
  • 6旬大叔喜歡「野居」,2個月挖成1室2廳「洞府」,看是啥樣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總有一些讓人覺得很另類的人和事,這不最近攝影師和影友外出採風就看到了這樣一件事,在山西省與河南省交界的黃河岸邊一個小山村裡,一位楊姓的農民大叔,城裡有新房他不住,而在黃土崖下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挖成了一個1室2廳的洞府,生活在裡邊,今天我們看看他的的故事。
  • 農村能睡12人的大火炕,有濃濃家的味道,看看啥樣
    大娘家的火炕很大,幾乎佔據了窯洞幾乎三分之一的面積,長度在4米左右,大娘介紹說大火炕建於上個世紀1982年,當年家裡孩子4個,所以老人把火炕建的就比別人家的大,那個時候一家人擠在炕上睡在一起,是真正的農村生活裡說的「老婆孩子熱炕頭」。
  • 元青花有薄胎嗎?趕緊看看.......
    器形除碗盤碟盅外,還有花瓶、文具、酒具之類。薄胎瓷,已不是或主要不是作為使用瓷,而是以巧奪天工的工藝品的身份嶄露瓷苑,蜚聲中外。喜歡精品壽山石,請加美女微信交流 元青花蒙恬將軍玉壺春瓶  元末學者孔齊所著《至正直記》卷二《饒州御土》條謂:「饒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堊,每歲差官監造器皿以貢,謂之御土窯。燒罷即封,土不敢私也。
  • 元青花復燒記
    上世紀50年代,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一對至正十一年(1351)青花象耳瓶被確認為元代真品,隨後美國人波普博士的「至正型」元青花研究成果公之於世,但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國人才開始知曉和認可元青花的存在。說來湊巧,江西高安隨後出土了多達19件元青花實物,為國內博物館館藏數量之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如此大量而完整的元青花實物,特地趕去參觀的饒克勤和同事們印象深刻。
  • 晉南7旬大叔不花錢用黃土造冰箱,食物能存放上百天,看啥樣子
    冬日暖陽,幾個影友來到晉南一處農村,在一座黃土靠崖院看到一位村民在院子裡忙活,站在崖頂和大叔打過招呼,他熱情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坐坐。按照大叔給我們指引的方向,順著一條小土路,來到了大叔的院子裡,大叔正忙著在院子裡壘著一個黃土坑。
  •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這話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在農村人們聊天時,經常會說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都是人們生活中經驗之談,對年輕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的俗語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有的俗語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 6旬大叔靠6畝果樹100隻雞,1年掙3萬!他說1天只做1頓飯,啥情況
    大叔想了下,點點頭說應該夠了,說完就去屋裡搬放雞蛋的筐子。屋裡比較黑,大叔把筐子搬到院裡,撿好雞蛋放在塑膠袋裡一稱,說你們看,高高的八斤啊,就算你五十塊錢吧!我們一聽,都驚訝得不行,要知道市裡不管哪個超市的土雞蛋都要賣到一斤十來塊呢!大叔這土雞蛋算下來一斤還不到7塊錢!影友趕緊說,大叔你算錯了吧?你這樣算下來一斤不到7塊錢啊!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7旬農民大叔,在山楂樹下給他和老伴建好活人墓,有故事
    何大叔說自己祖籍河南滎陽農村,很小的時候父母親用扁擔挑著他逃荒要飯來到了山西農村,後來落戶到了大山之中,成年之後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這裡紮下了根,在黃土山溝裡娶了媳婦,有了2兒2女一家人,幾十年過去了一直沒有離開這個地方,他慶幸自己娶上了一個好妻子,幸福了一輩子。
  • 6旬大叔住山溝一年四季吃蘿蔔,養豬養羊年賺30萬,看生活是啥樣
    大叔的早餐極簡,一直只是吃一口饅頭,喝一口湯,桌子上卻不見一個菜,湊近看碗中竟然只是清水煮的白蘿蔔,聽了我們的疑惑,大叔介紹說他一年四季都吃蘿蔔,特別對白蘿蔔很鍾愛,住在山溝裡的追求的是道家的生活,白蘿蔔只是用水煮一煮,一般都不會放鹽,清淡的素食很養人,這叫做「吃霞咽露,回歸自然」,只有在中午吃炒蘿蔔的時候才會放點醬油,從而獲取維持人體需要的最低的鹽分。
  • 2天1夜包吃住99元旅行團是啥樣?這位網友親身經歷告訴你
    一名網友日前實地參加了一旅行團只要99元人民幣,2天1夜包吃住的行程,結果體驗到千人排隊、雪中站著吃飯等難得經驗。影片上網後,引發不少迴響,不少網友直呼「根本是一種折磨」、「這是逃荒還是旅遊?」一行人又冷又餓,但旅行團提供的只有一鍋鍋煮出來的「大雜燴」配饅頭,由於人實在太多,不少遊客得站著吃飯,還有很多人是冒著雪在外面吃飯。拍攝的網友表示,由於人太多了,沒辦法去吃第二碗,只能上車到下塌旅館自己再去吃。
  • 山西農村7旬夫妻杏花園裡安家,好似疫情中的神仙居,看看啥樣子
    今年的春天來得似乎格外艱難,眼下正是草長鶯飛的時候,隨著疫情防控的持續穩定向好,攝影師實在按捺不住,趁著昨日周末的晴好天氣,戴好口罩,拿上相機,自駕到晉南僅靠黃河的農村去拍攝春日美景。天氣實在不錯,很適合踏青賞花,沿黃河的公路兩邊,杏花已經完全綻放。
  • 元青花瓷器—歷代瓷器中的一個特殊時代
    由棄兒到寵兒的傳奇    2005年7月12日的佳士得公司倫敦拍賣會上,一件「鬼谷子下山」青花罐,由倫敦古董商艾斯凱鈉齊以1568.8萬英鎊(約2.45億人民幣)競得。    元青花在這一刻算是走上了一個小小的巔峰,令無數人嘆為觀止。
  • 趙露思真人到底長啥樣?看畫展被大叔級粉絲偶遇,眼神都不對勁了
    趙露思真人到底長啥樣?看畫展被大叔級粉絲偶遇,眼神都不對勁了剛接觸趙露思時她演的是《哦,我的皇帝陛下》,用一句東北話火出了圈,如今的趙露思飾演了《傳聞中的陳芊芊》之後才真正的成為備受關注的女明星。趙露思火了之後,很多網友都想知道趙露思真人到底長啥樣。在趙露思沒有火時,她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去看畫展,在看畫展的時候就被一位大叔級的粉絲給偶遇到了。圖片中趙露思戴著一頂黑色的貝雷帽,披著卷卷的長髮,臉蛋乾淨又白皙,依舊是那副初戀的模樣。去看花展時趙露思打扮的也很高級,並不像之前那樣很隨意,像個小女孩似的。這一次趙露思打扮得很時尚,並且還帶著一絲端莊的氣息。
  • 根正苗紅的出土元青花,全中國只有這十處,收藏新手必看
    關鍵詞:元青花元青花成為學術研究的主要課題,可以追溯到波普博士對大維德基金會的一對至正十一年雲龍紋象耳瓶的研究開始。1949年建國後,發現的窖藏和墓葬等考古出土資料更成為研究元青花的進一步素材和催化劑。關於元青花的研究,每一步和每一次都和考古息息相關。
  • 農村老人常說「晚餐要清淡為主」啥意思?吃飯質量要怎麼樣提高
    農村老人常說「晚餐要清淡為主」啥意思?吃飯質量要怎麼樣提高飲食是人體補充能量和攝取養分的重要保障,科學合理的飲食規則是我們健康體軀的前提條件。吃飯並不是開心地吃或者吃飽就好,適當的食物組合可以增加吃飯的樂趣,有助於維持體力。
  • 農村5個筷子使用禁忌,很常見都愛犯,咬筷子、筷子敲碗都不可為
    之前有和大家分享過農村筷子的使用禁忌,包括不能橫著把筷子放在碗上,也不能豎起來把筷子插進裝有飯的碗裡。以及「三長兩短」、「仙人指路」、「定海神針」三種農村筷子使用禁忌,其實說到筷子的使用禁忌,農村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