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來得似乎格外艱難,眼下正是草長鶯飛的時候,隨著疫情防控的持續穩定向好,攝影師實在按捺不住,趁著昨日周末的晴好天氣,戴好口罩,拿上相機,自駕到晉南僅靠黃河的農村去拍攝春日美景。天氣實在不錯,很適合踏青賞花,沿黃河的公路兩邊,杏花已經完全綻放。一叢叢,一簇簇,從樹枝到樹梢,滿眼的粉白和粉紅。 杏花林裡,不少遊人也都戴著口罩在賞花。
杏花林深處,小路的盡頭有兩扇敞開的柵欄門,隱約還有雞鳴犬吠聲傳來,想來上面應該有人家吧,攝影師便信步走了過去。
沒走幾步,便聽到幾聲犬吠,還別說,杏花園裡竟然還有幾孔土窯洞,雖然已經很破舊,但門裡門外放著一應俱全的生產生活用具。當中的那孔窯洞門敞著,裡面傳來電視機的聲響。
聽見狗叫,窯洞裡走出一對大約六十來歲的夫妻,熱情地問攝影師,是來看杏花的吧?這段時間可憋壞了吧!看著這對杏花深處的夫妻,攝影師直呼,你倆像兩個神仙啊,隱世在這杏花園裡,這裡可是個躲避疫情的好地方啊!大叔笑著說,你真會說話,就是我倆靠這吃喝的杏園,讓你這城裡人這樣一說,馬上顯得高大上了!
因為疫情還沒結束,所以我們就在院裡和大叔拉呱起來。大叔姓範,他說自己今年七十多歲了,說實話,範大叔看上去真不像上了七十歲的人。夫妻倆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幾個年頭了。這幾眼窯洞都是範大叔親手挖出來的,現在還用水泥鋪了小半個院子。 範大叔說,家裡孩子們想讓他們回鎮上和自己一起居住,但他倆都捨不得離開這裡。老人說,住習慣了,離不開。再說,幹活也方便,出了屋門就是地,幹累了,轉個身就回屋了,多好!
範大叔說這杏園的地以前在村裡屬於沒人要的坡地,種收都很不方便,他沒有嫌棄,三十多年前他就開始在這地裡栽上杏樹,後來為了管理樹方便,乾脆在地邊的土崖下挖了窯洞住到地裡了。大娘接話說道,這土窯洞裡現在有電有水,生活方便,比你們城裡還好,城裡太鬧,這裡很安靜,平常就是狗吠鵝叫,聽著舒服,坐在炕上就能看到院子裡一樹樹盛開的杏花,看這多美吧。大娘這席話,不由得攝影師又誇老兩口的杏花園就是神仙居。
窯洞外面靠近地邊的一側,夫妻倆用木頭搭了一條長凳,長凳上還鋪有棉墊子。大娘說他們兩口子閒暇之餘,就經常坐在這看看不遠處的碧綠的黃河水、路上的行人和過往的車輛。 大娘笑著說,雖然咱住在村裡,可看的景絕對比你們城裡人看得好得多,夏天晚上我倆坐在這兒,都能看到河對岸市區的夜景。這兩天正是杏花開的時候,因為村裡大多數人家都栽的有杏樹,漫山遍野都是雪白一片,從城裡來賞花的人多得厲害,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人少多了。大娘說杏園跟前的路也是這兩天才解封,要不你們也上不來。
院裡的杏樹下,他們兩口子養了一群家雞和大鵝。範大媽說,由於自家的鴨鵝餵養時不添加飼料,吃的全是草籽和蟲子,下的蛋口味很好,每年來附近遊玩的城裡人時不時都會來買點。自家的杏園成熟了還吸引很多人來採摘,收入還不賴。現在杏花開了,蜂舞花香,一出門心情都好。
範大叔說剛在這杏園裡住下時,還沒修下公路,平時除了附近地裡幹活的村民,就沒啥人了。自從園子外邊沿河的公路修好後,每年春天都有人到我這杏園裡看花賞花。去年有幾個河那邊的遊客,甚至提出想買下我這杏園搞經營,我沒等那幾個人說出價格,就一口回絕了。我親手打造的家園,有感情了,給多少錢都不會賣的。 而且我又不是很缺錢,自己年齡大了,這麼美的地方留給自己吧。
範大叔的院子裡還有一個鞦韆,攝影師以為是給孩子玩的,沒想到範大叔說,這是他專門給老伴做的。說著大娘就座上去蕩開鞦韆了。看著大娘高興的樣子,攝影師開玩笑說,你們老兩口還挺浪漫的嘛!範大叔說,你大娘年輕時候跟我受了不少苦,老伴老伴老來伴,就得對我這老婆子好點,親點,還別說,村裡人見了後都挺羨慕呢,說我們老兩口還真會玩,像倆老小孩。
我們要走了,老兩口邊送我們邊說,過幾天這裡的香椿樹就有新芽了,歡迎我們來採摘。五月的時候歡迎來吃山杏。多麼樸實好客的鄉村老人家啊。
攝影師走了好遠,回頭一看,大娘還站在土崖上給我們招手,還能聽見大娘喊著,杏子熟了,你們可一定要來呀!此時,小編想起了不知是誰的一句詩,山梁溝壑層疊嶂,杏林深處有人家。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鄉村就是一幅桃源盛景圖啊!說實話,攝影師對於範大叔老兩口的居住環境很是羨慕,不知各位親看了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百姓圖文故事請點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