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聚精會神學習的方法。」隨著教育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除了「知識積累」外,「能力培養」同樣重要。而在眾多能力之中,專注力無疑是最需要關注的。
但對兒童專注力問題本質的了解不夠深入、對兒童專注力的培養目標模糊,都導致了家長群體的「專注力焦慮」。2019年的幼小銜接行業調研中,就有33%的家長對孩子的專注力不滿,「注意力不集中」一躍成為中國幼升小家長最困擾的教育難題。
日前,卓越·巧問教育聯合中國教育智庫網、亞洲幼教年會發布《2020中國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下稱「白皮書3.0」),就通過4-5歲兒童的實驗數據,有效填補了兒童專注力培養方面思考不足、探究不足的問題,嘗試為幼小銜接階段群體答疑解惑。
填補兒童專注力研究空白,卓越巧問教育率先探討兒童專注力現狀
為了直觀、真實地探討幼小銜接階段兒童的專注力問題,白皮書3.0特意邀請行業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兒童心理學專家李忠忱教授設計實驗方式和內容,在多次內測後,最終決定採用「個別化測驗」的方式進行「斑馬塗色實驗」,並以幹擾物還原孩子未來學習的場景。本次實驗,亦是幼教行業首次從基礎研究著手,通過實踐與數據,探討4-5兒童專注力問題的研究。
白皮書3.0的研究數據顯示,處於這個年齡區間的孩子注意力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顯著提高,5歲階段很可能是兒童注意力加速發展的最近發展區。這意味著,大部分孩子的專注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生長,家長無需過度焦慮。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若兒童經歷了該快速發展階段後專注力情況仍未好轉,家長則必須重視,需輔以專業科學的引導,否則其與同齡人的專注力差距將越拉越大,影響未來學習。
同時實驗中還發現,同年齡段的兒童亦呈現出明顯不同的專注力狀態。實驗中達到三級水平(注意力最穩定)的兒童能夠做到全程不走神,不中斷,聚精會神、一氣呵成;而專注力只有一級水平(注意力極不穩定)的兒童,則容易表現出「磨洋工」狀態甚至在實驗過程中丟失目標,忘記任務。由此可見,「專注力」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個體差異甚大,幼教從業者如何在教學上實現「因材施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專注力是學習的第一道門檻,行業實踐需關注三個「驅動點」
對於如何針對不同兒童的專注力情況「因材施教」,白皮書3.0發布會現場,專家們也提出了獨到見解。在他們看來,雖然兒童的教育層面上存在差異化,但對兒童的專注力培養,幼教從業者與家長還是能抓住三個核心「驅動點」。第一個「驅動點」,是要以興趣愛好驅動兒童的自控力,從而提升孩子的專注能力。但對於學習,大部分孩子還是缺乏興趣的,因此還需要第二個「驅動點」——成就感。通過在孩子學習進步時給予他鼓勵和肯定,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成就感與自尊感,也能讓孩子把學習成果當成一種「樂趣」,專注力自然更為集中。
而最後一個「驅動點」,則是責任意識。家長們必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不是幼兒園的孩子了,而是「學生」,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只有當孩子意識到自己角色上的轉變後,才能自發地認同該身份的任務與責任,這也是塑造兒童專注力最重要的驅動力。從「興趣」到「樂趣」再到「志趣」,只有層層遞進,方能深入解決兒童專注力問題。
三年一瞬,巧問教育紮根基礎研究推動行業發展
在2018年,卓越·巧問教育率先開始探索幼小銜接教育的本質,聯合亞洲幼教年會發布行業首份《中國幼小銜接行業白皮書》,為幼小銜接行業正本清源;2019年發布白皮書2.0,將研究範圍擴大至三四線下沉市場,探索國內更大範圍的幼小銜接階段群體的困惑與痛點,全面立體地剖析家長的焦慮與困境。
而今年,卓越·巧問教育再度研精闡微,在中國教育智庫網與亞洲幼教年會的支持下發布白皮書3.0,通過大型實驗深入剖析不同專注力水平兒童的個體特徵與表現,幫助幼小銜接階段群體建立對兒童專注力問題的正確認知。能通過這樣認真、嚴謹的數據研究幼小銜接,卓越·巧問教育無疑已經走在了一眾幼小銜接教育實踐者的前頭。
在會上,卓越·巧問教育創始人成君霞老師就表示,後續將圍繞本次專注力實驗的數據進行持續跟蹤,了解更多影響孩子專注力發展的可能原因。同時推出大型專注力賽事「專注力大挑戰」,通過活動的形式解決更多兒童專注力問題。而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仍將以三年為期不斷更新幼小銜接行業的數據。相信在持續的鑽研中,卓越·巧問教育將幫助更多兒童順利完成幼小銜接,推動行業專業化、可持續化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