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甑皮巖考古講壇開講啦!開啟考古成果與產業融合新模式

2020-11-30 騰訊網

全國首家考古文化房產登記交易機構成立,

開啟桂林史前考古成果價值兌現新模式

——甑皮巖考古講壇第二講,聽眾腦洞大開!

走進甑皮巖,探索新價值

2020年7月24日下午,甑皮巖考古講壇第二講在時光影院舉行。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陳向進先生應邀,作「文化房產登記交易中心——房產與桂林史前考古成果與市場化」專題演講。

主講人陳向進

陳向進先生是民盟中央委員,先後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不同學科專業,是武漢大學軟體工程碩士。

陳向進委員自1989年至今一直在交通領域工作,有豐富的大項目運營經驗。其工作經歷跨越汽車工程、土木工程、電子工程、經濟管理、陶瓷文化、考古研究等眾多不同學科及領域,是2015年廣西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有十一項成果獲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陳向進委員很早就關注甑皮巖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從2014年起開始在國內率先進行考古成果市場化的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路,對甑皮巖「陶雛器」的命名和「桂林萬年智慧聖地」獲得國家權威科研單位認可和授牌發揮了重要作用。

智慧聖地考古成果ADOS經濟轉化

2017年6月,「萬年智慧聖地」在桂林揭牌之後,陳向進委員即開啟「智慧聖地核心區房產與桂林史前考古成果市場化」的專題研究工作,與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聯合首創考古成果經濟轉化ADOS模式,至今已完成AD考古發現階段工作。

2020年,「智慧聖地核心區房產與桂林史前考古成果市場化」進入OS經濟轉化階段。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設立「文化房產登記交易中心」,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與陳向進委員聯合註冊組建「桂林萬年智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實施桂林史前考古成果OS經濟轉化工作。文化房產登記交易中心地址設在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這是國內首家由考古專業研究機構設立的考古文化房產登記交易機構。

智慧聖地文化屬性與價值

陳向進委員關於「文化房產登記交易中心」的ADOS營運方式,之前尚屬於商業秘密。但是在7月24日下午,陳向進委員第一次向甑皮巖遺址博物館全館職工公開了他的這個商業秘密,使全館職工腦洞大開。大家期待著10月份文化房產登記交易中心的成功開張運營!

陳向進委員介紹,ADOS是我國一項先進的考古成果經濟轉化模式。甑皮巖考古成果ADOS營運,不僅可以將甑皮巖考古學術研究成果通過智慧財產權使用權進入市場交易,打通考古成果經濟量化的路徑,實現考古成果經濟價值量化,還可以使桂林市萬年智慧聖地核心區房產的文化價值實現資產化,成為房產業主可以進入市場交易的文化資產。

智慧聖地與房產融合近期工作安排

桂林萬年智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組建工作,依據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及桂林萬年智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有關管理規定,桂林萬年智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相關公章由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負責管理。由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聯合籌建的桂林萬年智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進入正式營運階段。

小tips:

甑皮巖考古講壇由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主辦;

講壇宗旨:作為館內外專家相互間學術交流、提高本館職工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促進館際學術交流的平臺,充分利用、發揮本館專家和特邀館外專家的研究成果與知識儲備,擴大本館的學術影響力;

每2個月舉辦一次,舉辦地點為本館時光影院;

主講人員為本館高級職稱人員、高學歷人員、特邀館外專家等;

全館職工參加聽講。非本館人員可預約或特邀聽講。

信息來源: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相關焦點

  • 成果可期!2020年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攝影 楊濤9月6日上午,「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2020)啟動儀式」在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大棚內舉行。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三星堆開展考古工作80餘年來,葛維漢、馮漢驥等學者為三星堆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的發現「一醒驚天下」,三星堆作為古蜀王都所在地為學術界公認。時隔3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囯內多家機構啟動對祭祀區進行科學發掘,此次考古工作的啟動,對於保護傳承古蜀文明、建設巴蜀文旅走廊等意義重大。
  • 「考古中國」最新進展!青藏高原兩項重要考古成果發布
    青藏高原兩項重要考古成果發布) 人民網 孟麗媛攝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等2個重大項目的最新考古成果。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這兩個項目非常重要,一項涉及人類起源以及東亞地區人類的發展,一項涉及青藏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各個民族在絲綢之路建設上的貢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
  • 「文旅融合大講堂」講山東考古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升能力素質,11月1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文旅融合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講述《山東考古的那點事》。
  • 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
    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16日下午,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 史前考古重大突破!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5項重大項目成果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會,通報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從聚落組織、信仰習俗、動植物遺存、出土遺物、宮城建築、古城遺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補了史前考古中國的多項空白,多維度揭示了早期中國的文明基因,對研究中華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召開!發布多項考古成果
    ■早報記者 張素萍 許鈸鈸 莊麗祥 文/圖為加強泉州古城保護和發展研究,展示近年來泉州古城考古工作成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昨日在泉州酒店召開。
  • 九歲孩子解讀「春秋五霸」,小謀同學的三家講壇第十期開講啦!
    本期製作前言:三家講壇已在梅語文平臺發布了九期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落戶江門臺山市
    黃文生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落戶江門臺山市!,實現「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路徑,以此促進文旅體及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據了解,除了排球、象棋等比賽外,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將為來自全國各地與會代表及老百姓帶來一場全域共建、百城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展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成果。
  • 年度河南考古項目 扎堆兒「PK」成果
    12月14日,2020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在三門峽市開幕,除了來自全省各相關省轄市文物局和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參會外,還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安陽師範學院、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參加了會議,210餘名與會代表齊聚一堂,對在2020年河南考古所獲得的成果進行交流總結。    在幾萬年前的魯山先民們都住在哪兒?
  • ...做客「天中講壇」,解讀都城考古視閾之下的「中」與「中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鮑彌佳 7月21日下午,鄭州圖書館天中講壇「中華文明探源——古代文明系列講座」第二十講在鄭州圖書館舉行。本次講座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研究員、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慶柱以《都城考古視閾之下的「中」與「中和」解讀》為題,從考古學角度解讀華夏文明的「中」和「中和」。講座採用雲直播的方式進行。
  •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與會領導和專家認為,泉州古城歷史變遷脈絡清晰,城市格局肌理延續完整,地上地下文化遺存豐富,相關城池建設、城市生活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及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等特點,對泉州的考古價值給予肯定、對考古工作充滿信心。泉州也將以此為契機,在前期考古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用考古實證增強歷史厚度,用考古物證提高申遺價值信度。
  • 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第二期重要進展工作會
    原標題:10月30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第二期重要進展工作會  10月30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第二期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聽取甘肅夏河白石崖遺址、青海都蘭熱水墓地進展匯報,研究指導下一步工作。並向媒體通報發現情況,解讀考古成果的價值與意義。
  • 大運河文化帶9處遺址點考古成果發布
    11-07 14:00:56 來源: 北京商報 舉報   原標題:大運河文化帶9處遺址點考古成果發布
  • 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大字 日期:2020-01-21 來源:南昌新聞網   1月17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考古項目成果匯報會。省考古院的13名考古工作者就包括主動性調查勘探項目、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基本建設考古發掘項目等方面在內的《宜春嚴家橋遺址考古發掘》《南昌罈子口明墓考古發掘》《樟樹國字山1號墓考古發掘》《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南昌繩金塔民俗風情街區A08地塊墓葬發掘》《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發掘》《南昌江西建材大市場明墓發掘》《鷹潭大上清宮遺址考古資料整理》等共19個項目進行了系統匯報。
  • 國家重視考古的六大原因
    為什麼是考古? /高大倫/ 最近,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
  • 第85期「寶雞大講壇」開講啦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張沛)8月4日下午,第85期「寶雞大講壇」開講。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一南以《2020年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危機中的領導力考驗》為題,為參會幹部群眾做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形勢分析報告。
  • 潛心考古解讀黑龍江流域文明史
    在完成配合基本建設考古發掘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課題意識和文物保護意識,主動性考古發掘和研究有序開展。過去的五年裡,搶抓機遇,科學謀劃,注重多學科合作,加強科技手段運用,不斷提升保護意識和展示意識,使我省考古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在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文物保護、對外學術交流與協作、科學研究、學科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 浙江考古奧斯卡|首次大眾投票!pick你喜歡的考古新發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浙江考古發現的年度PK,最終結果並不硬性設置「幾大」,以每年考古發現成果和學術價值的重要性來評判。
  • 我是考古女孩,我愛考古工作
    憑著最初的好奇,我走進考古的大門。那時的我根本不懂考古到底是什麼,可是開始系統學習後,我越了解越覺得奇,越品味越覺得妙,不知不覺,悠然其中,妙趣橫生,我開始讀懂了考古的意義,也堅定了從事考古工作的信念。
  • 中國考古的濫觴
    1918年,中國北洋政府開始與外國學術單位合作進行考古工作,聘請瑞典的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做礦業顧間,與中國地質調查所負責人文江、翁文碩共同進行古脊椎動物化石的採集工作。1921年,為中國北洋政府工作的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一枚人牙化石,不久,在河南澠池發現了以彩陶為顯著特徵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經過慎重考慮安特生決定先對仰韶村進行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