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10-8-藉著吃與主有份
(JP文字組—beloved整理)
一起來禱告:
天父,感謝讚美你!謝謝你預備這時間,我們一起查考聖經,你在聖經當中告訴我們,如何在在世界上過得勝的生活,請幫助每一個尋求你的弟兄姊妹,你說,尋求的人,就必然會尋見,藉著你的話語更新我們,請帶領每一個尋求你的人,讓你的話語成為我們生活當中的幫助,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哥林多前書十章16-24節: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 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 你們看屬肉體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豈不是在祭壇上有份嗎?
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什麼呢?或說偶像算得什麼呢? 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 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 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我們比他還有能力嗎?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分享的題目: 藉著吃與主有份
我們的人類始祖亞當是因著吃了不該吃的,也就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跟主分離隔絕了。在末世的我們,藉著吃,再一次與主有份,與天父連合,與基督合而為一。當我們領受聖餐的時候,是同領受基督的身體,同領受基督的寶血,與基督合而為一,是對我們大有益處的。
16節的經文,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掰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
其實保羅這裡重點要我們關注的,並不是吃聖餐的本身,而是聖餐所代表的耶穌基督。有一些教派,根據這一節經文,就認為領聖餐的杯,被祝福之後,就會變成真正的耶穌的血;所掰開的餅,被祝福之後,就變成了真正的基督的身體。其實保羅在這裡注重的並不是餅,或者是這個杯,而是同領。讀本文的時候,一定要發現保羅到底要表達什麼,這節經文兩次都提到了同領,是強調我們一同與基督有份。
我們在祂的寶血裡面,跟神有什麼份呢?基督的寶血,是代表著跟我們立了一個新約。我們在祂的約中,既然在約中,就承受這約所帶來的祝福,保羅是要強調這個: 我們都是靠著基督的寶血得救的,又一同在基督的身體裡邊。所以所謂同領基督的血,實際上指的是,耶穌的寶血給我們所帶來的果效是一樣的。
無論是哪個世代,無論是哪個地區的人,只要領受的是基督給我們所帶來的果效,都是在基督裡邊跟祂有份的。看今天的本文,我們所掰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世界上所有信耶穌的人,領受的是一個餅,一個身體,不可能有第二個可以靠著得救。一個餅,一個身體,都代表的是耶穌的基督。
17節說,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
很簡單的,保羅用了一個餅,來表達了聖餐所帶來的重要意義,主要是要表明,我們是同屬一個身體,都在耶穌基督裡邊。不能說不用一個餅紀念主,就不屬於同一個身體了,有的教會人數特別多,比如上千人的教會,那得有多大一個鍋,才能烙下一張大餅,讓大家一起領受呢?
很多人特別喜歡摳字眼,一看,這教會烙倆餅,你們走錯了,走邪了,聖經上都說了,我們是同領一個餅,你為什麼做倆餅呢?
實際上看這節經文,就可以知道,保羅在這裡強調的並不是吃一張餅,而且強調透過這個餅,所領受的是耶穌基督給我們所帶來的祝福。使徒保羅說,我們雖多,這裡指的是我們人很多,在世界的各地,但是仍然領受的是一個餅。我們有很多群,每一個教會都可以稱為是一群,每一個教會都在領受著一個餅,每一個教會都在做著擘餅的事工。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這就變成很多個餅了。如果去摳字眼,那應該全世界的教會只能領一張餅,才算是一張餅。很多人總是喜歡咬文嚼字,把重點給忽略了。重點不是幾張餅,而是餅所代表的意義。舉行擘餅聚會的時候,不要把所有的目光放在是否是一個餅,主要是告訴我們雖多,仍是靠著一個身體得救的,不管有多少基督徒,都在一個餅之內,這裡所指的是在耶穌基督裡邊的合一,而不是物質的餅。
這就是為什麼保羅說,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這裡的一個餅,是指耶穌的身體,耶穌的身體就是一個。絕對不是指那個可吃,可摸的一個餅,誤解了一個餅的意義,常常會引起許多的爭論,這就是儀文方面的爭論。
因為這件事情爭論了,反而損壞了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面的合一,就得不償失了,一定要把重點放在所代表的意義上,一個餅,一個身體。我不是說聚會擘餅,用一個餅,這個方式有什麼不好,不管用幾個餅,我的意思是,你注重的是屬靈的那個餅,也就是耶穌的身體。
不管用了多少張餅,承認那是耶穌的身體,這就足夠了,每一個人在吃的時候,都知道那預表的就是耶穌的身體,這個意義千萬不能搞錯了。按外表來看,信徒在地上,因為地區、種族、言語和時間的差異,會有各樣不同的人群分別,就是說信耶穌的人,但是只要是有份於基督生命的人,都是在基督裡合而為一,應該站在世界之上看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屬於一個主、一個身體,在屬靈裡邊都是一家人。
不要因為觀念不同,團體不同,種族不同,言語不同,覺得自己跟別人不是一夥的,要刨除這樣的觀念,在耶穌基督裡面,都是同領一個身體,這說明基督徒外表的分別,並不能影響屬靈上的合一,如果把自己分配到了某一個幫派的裡邊,敵視別的幫派,甚至說別人不得救,這都叫做分裂基督的身體。
保羅不否定我們有許多的不同,這是事實,但他同時認為我們雖然多,但還是屬於一個身體,還是分受那同一個餅,這種合一,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用祂的寶血,用祂的身體,給我們所成就的,是無法分開的。
我們一定要破除因為派別、種族、語言、國家,還有時代,所造成的分別,也要除去彼此分別的觀念。只要他是信耶穌的,就是你的弟兄,就是你的姊妹。我們要珍惜,並且強調在基督裡已經合一的這個事實。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2-13節,也告訴了我們,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拒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其實這段經文,是對今天所讀的本文的延伸。身子是一個,指的是教會。有許多肢體,指的是所有信耶穌的人。都被稱為是肢體,這些許多的肢體連合起來,才能夠被稱為身體。就像手、腳、頭連接在一起,這是完整的身體。肢體雖然多,但都是在一個身子上。
同樣的,在耶穌基督裡邊,我們雖然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但都是屬於耶穌基督的,不管你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還是你的身份是為奴的,是自主的,只要你信耶穌,就都是從聖靈受洗,歸入了耶穌基督裡,而且還要被聖靈澆灌,保羅在這裡所說的我們,並不是單指地方教會,而是超越地方的普世教會。
你要有這樣的一個觀念,就是你要透過整個宇宙世界,去看所有信耶穌的人,那是一個超大的教會。從創世直到世界的末了,所有信耶穌的人,都在耶穌基督裡邊,連合起來,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教會,而這個教會是不分種族、地區、語言,她超越一切,都在基督裡邊合而為一了,哈利路亞!
有人就特別喜歡去強調地方教會,他們把這裡的身體,非常巧妙的解釋成為哥林多地區的教會,但是保羅在以弗所也講過類似的話語。他現在是對哥林多人說,我們雖多,仍是一個身體。當然了,哥林多人也在這個巨大的教會裡邊,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就是在宇宙的這個巨大的教會當中,哥林多教會也算是其中的一個。保羅所強調的是全教會的合一,但絕對不是把人聚在一起,那才叫合一,真正的合一是在基督裡邊,心思意念相同。
腓立比書二章1-4節: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保羅對我們是在基督裡邊勸勉,如果不在基督裡邊,這些勸勉,對你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保羅首先是告訴我們在基督裡邊,勸勉我們有愛心,在聖靈裡面交通,心中有慈悲憐憫,這些都是在基督裡邊。這個力量是耶穌賜給我們的。
如果脫離了基督去講合一,那就是空話;如果脫離了基督去講愛心,也是空話。所以在基督裡邊,才能真正的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基督裡邊,會放下個人的意念心思,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那就是耶穌基督的話語。聖經是我們信仰的標準。不管你想的是什麼樣子,如果跟聖經是不符合的,那就暫時先放下你的想法,以基督的話語成為標準,在基督裡面,我們可以用神的話語互相勸勉,互相安慰,在聖靈裡面互相交通,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從基督那裡領受祂的愛,領受祂的話語,每一個人都可以喜樂滿足。
如果脫離了基督去講合一,這是無法實現的。
第三節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燿。
這些都是在基督之外,是破壞合一的。如果分門結黨,就沒有辦法在基督裡邊合而為一。全球信耶穌的,憑什麼能夠意念相同呢?一定是有一個標準的,那就是把你放下來,高舉基督。如果不能做到高舉基督,一定會產生分門結黨的,因為人想表現,想坐在高位上顯出自己,那就無法真正的合一了。想貪圖那虛浮的榮耀,讓別人都誇他,或者說把神的榮耀奪去,安在自己的身上,這些都是破壞合一的,都不可能在基督裡面合一的。
如果真正的了解這篇信息,無論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找到一間信耶穌的教會,那就是我們的家。如果能夠真的在基督裡面愛心相同,心思意念相同,就會把所有信耶穌的人,看做是我們的家人,而且實際上也真是你的家人,因為耶穌是這麼來看我們的,而且讓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存心謙卑,要看別人比自己強,意思是讓你去看別人的優點。
第4節告訴我們的是,個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情,也要顧別人的事情。
在耶穌基督裡邊合一,絕對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能夠彼此安慰,彼此照顧,這就是同領一個身體,不是你在領受聖餐的時候才說,感謝主!我現在跟你是一個身體,跟我的弟兄姊妹領的是同一個餅,同一個身體。" 在生活當中,也要這樣來看待弟兄姊妹。
18節: 你們看屬肉體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豈不是在祭壇上有份嗎?
我們藉著屬肉體的以色列人,我們藉著吃,就可以與基督有份了。屬肉體的以色列人,就是按肉體做以色列人的,他們在按著舊約律法獻祭的時候,有分吃祭壇上祭物的賞賜,也就是這個福分。當他們分領了祭壇上的祭物,意思就是他們有份與神的恩典。舊約律法裡面也告訴我們,以色列人所獻的祭物當中,大多數是祭司與獻祭的人,都可以同領這美好的祝福。
利未記七章11-15節:
「人獻與耶和華平安祭的條例乃是這樣: 他若為感謝獻上,就要用調油的無酵餅和抹油的無酵薄餅,並用油調勻細面做的餅,與感謝祭一同獻上。 要用有酵的餅和為感謝獻的平安祭,與供物一同獻上。 從各樣的供物中,他要把一個餅獻給耶和華為舉祭,是要歸給灑平安祭牲血的祭司。 為感謝獻平安祭牲的肉,要在獻的日子吃,一點不可留到早晨。
這段經文是獻平安祭的條例,人做好了餅,與感謝祭一同獻在神的面前,獻在神面前之後,是跟祭司共同來領受這個供物的。這裡又是什麼意思呢?你獻上這個供物了,再跟祭司一起把這個肉,或者這個供物給吃了,就得著神的平安了,跟神有份了。是藉著吃,讓你跟神有份了。
論起吃,無論是世界上哪個地方的人,都不會厭煩。沒有一個人會說就討厭吃的東西。一點都不喜歡吃的東西。論起吃,都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神也藉著吃,讓我們跟祂有份了,神多麼的照顧我們,讓你在一個非常溫馨的環境,非常放鬆的環境當中,就可以領受祂的祝福了。
申命記十二章17-18節:
你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或是牛群羊群中頭生的,或是你許願獻的,甘心獻的,或是手中的舉祭,都不可在你城裡吃。 但要在耶和華—你的 神面前吃,在耶和華—你 神所要選擇的地方,你和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城裡的利未人,都可以吃;也要因你手所辦的,在耶和華—你 神面前歡樂。
首先是你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或是牛群、羊群中頭生的,不管是你許願也好,甘心獻的,或者是舉祭,都不可在城裡吃。神讓你在哪吃呢?在神面前吃。
這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在講十分之一的時候,多數人只想著的是錢。其實在舊約的時候,這十分之一包括的是五穀、新酒和油,就是所得的各樣祝福的十分之一,還有牛群、羊群中頭生的,這些都可以獻在神的面前,就是把其中的十分之一所得的獻給神。獻給神之後,最終還是讓他們、以及城裡的利未人共同給吃了,神不要我們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拿今天的教會來講,我們獻上了十一,所獻上的十分之一,你也在享用啊。有人說,我沒享用啊,都讓牧師給吃了啊,那看你怎麼去理解了。
一個教會的運營,比如說,房租、水電費,還有平時的探訪等等,不僅僅包括全職牧師的費用,還有很多的東西,比如說過節會給大家預備一些禮品,這些都是由你所獻上的十分之一來作為支出的。如果沒有獻的,那教會的運轉就會有問題,獻上是讓教會能夠正常的運營,其實你也是享受在其中啊。比如說夏天去教會了,空調開著,空調的費用,有你獻的十分之一啊,是不是你也在享用呢?這個就跟舊約,他們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是一個意思。
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們獻的是一些物品,比如說,穀子、新酒,還有牛羊這些,獻完之後,他們又在那一起吃了,只是不能帶回家的,在神面前吃了,其實是一個道理,還是那句話,神想藉著這樣的事情,讓你在祂的祝福上有份,因為神的公義在哪裡體現出來?很多人講神的公義,總是講神的審判,其實神的公義在祝福上也是一樣的。
祂是公義的神,怎麼樣體現祂公義的祝福呢?那就很簡單,把你的十分之一獻在神面前了,神說,你跟我一起享用,你是願意坐下來,跟我同坐一個宴席,那我願意把我的祝福傳遞給你,這是神的一個方式。
有很多人忙的沒有時間跟神一起交流了,神如何把祝福傳遞給你呢?他們在耶和華面前吃的時候,會因為他們手中所辦的事情,就在神的面前歡樂。因為你把東西拿到神面前吃,是承認神是你祝福的源頭,祂是你的喜樂。你做事情也是有力量的,因為祂是你堅強的後盾。祂是你手中所做所有事情祝福的源頭,是你的力量。
就拿舊約的十分之一來講,他們到神面前去享用這十分之一的時候,同時認定了,我跟神是有份的,神悅納了我的祭物,神竟然悅納我所獻上的,這是何等大的福分呢?所以這種有份,是表明共同享受神的恩典,跟神有交通,所獻上的是已經屬於神了,神再次給人,這就是神的恩賜。
在教會當中,也應當這樣去看待十一的奉獻,你奉獻給教會了,那就已經屬於神了,教會再去分配這些,比如說給大家買一些禮物啊,大家一起吃飯啊,在教會裡面會有一些愛宴,再給你的時候,是給你的恩賜,祂是讓人跟祂一同來分享祂的祝福。同時也見證了一件事情,我們的神不要你的東西。有的時候你甚至得著的,比你獻上的要多得多。神悅納人的奉獻,也同時再賜給人更多的祝福,你就跟神有份了。
就像舊約獻祭的人一樣,他們吃祭物就跟祭壇有份了,因為祭壇是聖的,他們又吃了這分別為聖的祭物,也成為聖了。舊約的祭壇,是放在聖殿的院子裡邊,對著大門的一個銅祭壇,一共有四條路都可以上到祭壇上去,從上面往下看,那就是一個十字架,中間獻祭的地方,正好在十字架的交叉之處,這是靈義裡面的解釋,這預表的是我們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耶穌基督,正好也被掛在十字架的連接之處,所以那個十字架就是預表著我們的耶穌基督,祂就是那個祭壇,祂把自己獻上去了,我們共同來領受基督的身體的時候,去吃這個身體的時候,因著這個壇我們成聖了,因著基督,我們成聖了。哈利路亞!
以弗所書五章1-2節:
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舍了自己,當作馨香的貢物和祭物獻與神。
從舊約的獻祭制度來看,那些吃祭物的就有份於祭壇,因此凡領受主耶穌的餅和杯的人,也就是有份於主的恩典,有份於主的十字架了。既然我們有份於基督的十字架,這就是我們的救恩所在,這就是為什麼你帶著有病的身體來到耶穌的面前,領受聖餐的時候,可以得醫治的原因。因為你知道,自己現在跟基督有份了,吃下祂的身體之後,祂在我裡面,我也在祂裡面,我跟祂是有關係的,相信此刻耶穌在你裡面,你就得著了祂的力量和供應,這就是你要的拯救。
基督戰勝了魔鬼,為我們成就了偉大的救贖恩典,這是我們應該常常去思想,並且常常要有份於基督的地方。初代教會他們經常擘餅聚會,不但在大型的聚會當中擘餅,在家裡邊也是天天擘餅聚會。
因為每一天,他們都可以透過聖餐,讓自己意識到我是跟基督有份的。因為基督是聖潔的,所以我藉著基督的身體,我也成為了聖潔,並且我可以領受從神而來的喜樂,我跟祂是有份的;藉著基督的身體,藉著這個餅,我知道我跟神是有份的。
只要把你的焦點,常常放在了你跟基督是有份的,你跟基督是同行的,跟基督是合而為一的,自然就不願意去跟魔鬼打交道了,也不會去赴鬼的宴席了,因為你現在正在領受的是主的宴席。
19-20節:
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偶像之物算得什麼呢?或說偶像算得什麼呢? 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 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
保羅在第八章裡面也說過,偶像算不得什麼,食物也算不得什麼,但是在這裡他卻說,偶像雖然算不得什麼,祭偶像之物也算不得什麼,這些東西都是死的,但是如果特別樂意到偶像廟裡面赴宴席,意義就不一樣了。
比如已經信耶穌了,有個朋友說,來來,大家一塊把這個食物給吃了,這是我去某個山上,拜過王母娘娘求下來的,給你家兒媳婦帶回點,她就能生孩子了。這人一聽,真好啊,就拿回家了。
其實這些東西是死的,只不過是拜偶像之後,人覺得意義不一樣了,那麼如果我們也覺得這個食物現在帶著靈氣,也想著要去吃一點,那就不好了,其實食物本身不算什麼,但是樂意去吃的這個心,其實是願意與偶像相交,願意與偶像有份,大家能聽明白我的意思了嗎?食物本身沒什麼,可是如果你的心願意跟那樣的食物連接,實際上是跟食物背後的偶像,或者說跟魔鬼連接了。
神不是說,吃了那個食物會給你帶來什麼壞處,是吃下那個食物之後,你會覺得,這個食物是拜過某個大仙的,肯定會對我有幫助的,其實你相信的是,那個食物背後的那個魔鬼的勢力了,這才是可怕的,才會給魔鬼打開門,讓牠進入到你裡面,混亂你的家庭,這就是為什麼保羅不願意我們,去偶像的廟裡面,去赴鬼的宴席的真正原因了。因為外邦人所拜的實際上,不是那個死的偶像,而拜的是那個不會動的,偶像背後的邪靈,那些偶像,不過是魔鬼所用的迷惑人的方法而已。是叫人不拜真神,而拜邪靈了。
所以在這裡保羅並沒有提到拜了偶像之後,靈驗不靈驗的問題,而是說那根本就不是神,而是鬼。不管他們說的多麼的好聽,如果你去吃他們的宴席,就等於降服於魔鬼,相信了鬼話。就等於說把榮耀歸給牠了,這才是保羅要極力阻止的真正原因了。
我們既然喝了主的杯,吃了主的身體,就不能再去喝鬼的杯,再去吃鬼的宴席了,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其實在這裡保羅說,不可赴鬼的宴席,或者偶像廟中的那些宴席的原則,意思就是一切異教敬拜鬼神的儀式,信徒都不必去參加,大家聽好我的意思,沒必要去參加。
除了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說有一些地方婚喪嫁娶的時候,你的親戚們都沒有信耶穌,如果你不去,那就是大逆不道,可能因為你,整個家族、親人都不和睦了,那你必須得去,你去了,是為了跟他們和睦,意義是不一樣的,跟本文所描述的那些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是樂意去的,沒人叫他們就屁顛屁顛的去了, 你是因為迫不得已,為了不讓你們的親人關係變得很糟糕,給他們一個聽到福音的機會,是跟敬拜偶像意義完全不同,大家聽這段的時候要分辨著領受。
有人就問了一個問題說,基督徒能不能參觀異教徒的禮拜儀式,或者去一些寺廟裡面參觀呢?一些名勝古蹟,風景優美的地方,一般都有寺廟,都有異教徒的一些禮節。有人說,到底能不能看這些東西呢?保羅其實到了雅典的時候,是先看他們敬拜假神,但是他卻沒有參與敬拜,這個很重要。
保羅看了雅典人怎麼樣敬拜假神,但是沒有參與他們的敬拜,並且是指出了他們的錯誤。基督徒可以參觀那些異教的會堂,或者寺廟,或者他們的儀式也可以看,但你不要參加他們的叩拜儀式。比如可以看和尚念經,但你不要跟著和尚一起念經,這就是參觀和敬拜的不同之處了。
哥林多前書十章21-22節:
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我們比祂還有能力嗎?
保羅是希望你選一個就行。要真相信主的杯,已經足夠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了,主的宴席,已經足夠給你帶來滿足和喜樂了,就沒必要再去喝鬼的杯了。如果覺得那個好,就去參加那個就行了,也就別信主了,不能兩個同時都參加啊,這種方式神是不喜悅的,為什麼呢?
透過一段經文給大家來解開,哥林多後書六章14-17節: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 神的殿,就如 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 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這段經文,實際上是對今天本文的最好的解釋,保羅不希望我們喝了主的杯,又喝鬼的杯;吃了主的宴席,又吃鬼的宴席。這段經文非常的簡單,剛才讀的哥林多後書六章14-17節,那就是最好的解釋,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就是主的杯和鬼的杯是不相配的。不能說,主的杯的功效還不夠,既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就互相補足了。這是錯的,不能同負一軛。
可惜的是很多人,把哥林多後書六章的這段經文用在了婚姻上,看前後文,講的根本就不是婚姻。再一次強調一下,講的不是婚姻,而是指主和偶像的區別。
我們的主跟偶像有什麼區別,能配到一塊去嗎?不能弄其他的偶像放這,再弄耶穌的像放這,兩個一塊拜,這兩個根本就不相配,看著就彆扭啊。你不要同負一軛,不要以為你拜的神多了,就管用的大,不是那回事。要信,就信一個真的足夠了。
義的和不義的有什麼相交呢?同樣的意思,義的指的是什麼呢?我們的主耶穌。不義的呢?指的是所有的假的。所以說,義的和不義的指的,就是偶像和我們的主耶穌,沒什麼相交的。沒有必要用拜偶像的方式來敬拜我們的主。
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呀,所以十五節,也同樣的用了好幾個排列句告訴我們,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旦。基督和撒旦有什麼相合的呢?不能既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就是希望他們倆相合。很多人以為魔鬼和耶穌之間是經常爭戰,說不定魔鬼哪天就贏了,說不定哪天耶穌就贏了,我得把倆個都敬著,這是錯誤的。
兩者之間沒什麼相合的。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指的是信仰不同,他倆之間所敬拜的主,沒有相干之處。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看見沒有?16節已經給我們講的非常清楚了,你既然喝主的杯了,就不要去喝鬼的杯了;你既然來到神的殿,就別去偶像的殿裡邊,去蹭他們的那個吃的喝的了,沒必要。
神的殿裡的愛宴已經完全夠用了。如果你願意進入到神的殿裡邊去,這是去永生神的殿。神說,我要住在他們中間,我要跟他們來往,我要藉著吃喝跟他們有份,我要做他們的神,他們要做我的子民。你來到神的殿裡面,就別去偶像的殿裡面去了,因為根本就不能同時都去,也沒有必要互相往來的。神希望我們從他們中間出來,有分別,不要去沾那些不潔淨的物。
物品本身沒什麼,怕的是你藉著物品,相信了那些鬼話,這才是可怕之處。這節經文真實意思就是,不要既敬拜耶穌,又敬拜魔鬼。這是我們的主所憤恨的事情,不要說無所謂的,不要緊的。保羅說,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我們比祂還有能力嗎?神都說了不可以,你說可以。那就是你比神還有能力唄。你兩個都同時敬拜。不是這個意思,弟兄姊妹。保羅在看到哥林多人,兩個都同時敬拜,兩個殿都去的時候,心裡真的著急啊。但是保羅沒有咒詛這些樂意去敬拜偶像,去吃偶像之物的這些人,只是告訴他們這些沒有益處。
哥林多前書十章23-24節: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面對特別願意去偶像廟裡坐席的這些人,保羅沒有說,你們去吃鬼的東西,神就會咒詛你們,讓你們家破人亡,讓你們把吃的東西全都給吐出來。現在總是有人用這樣的經文嚇唬信徒,說,神是烈火,你要敢去那個地方,就燒死你。保羅沒有去咒詛這些,樂意去敬拜假神的哥林多人。只是告訴他們,什麼事都可以做,這是你的自由,但是不都有益處。
我也把這個話語送給聽道的你,有很多人在恩典之下說,我是自由的,怎麼做都可以,罵人,拜偶像,燒香都無所謂的。確實你凡事都可行,你是得救的,但不一定對你的生命有益處。所以你在做事情之前,先想一想你做這個事情,對你有沒有益處?如果有益處,我倒是歡迎你去做。如果做了之後,沒有任何益處,只有害處,就別做了。這是聰明人的選擇。
我相信你們都是聰明人。神不讓我們做的事情,那一定是對我們沒有益處的。你覺得有益處,先把它放下吧,按神的話語來生活吧。後面那句,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你去了不要緊,可能會讓更多人跌倒。就像有很多所謂的恩典牧師講的,沒關係啊,我們信了耶穌在恩典之下,是自由的,就算去廟裡面,去吃偶像之物,那也不要緊啊,我們也是得救的啊。是,你是可以去做這個事情,你是得救的。
可是很多人看到你這麼做,會跌倒的,因為當年哥林多人,其中有很多官長去廟裡面,就是這麼個想法,我無所謂啦,不把那個偶像當回事啊,就是吃他們的東西而已。你去了,很多軟弱的弟兄姊妹就跌倒了。所以保羅希望我們別只顧自己活著,別忘記了,你是跟基督有份的人,在一個大家庭當中,不能因為你自己的一個冒失的行為,讓別人跌倒了。這是關鍵。
所以無論任何人,如果已經信耶穌了,你是在耶穌基督裡面的,當你去詆毀弟兄,或者姊妹的時候,就是在詆毀基督,會讓很多人跌倒的,他們會說,原來信耶穌都這麼不和睦啊,他們那個主也好不了哪去。
無論何人,不要只求自己的益處,不要覺得我心直口快,說了之後心裡痛快。是,你是痛快了。但不一定對你有益處,也不代表你的這個事情,對別人有益處,相反,可能會讓別人跌倒。信了耶穌之後,不僅僅是在為自己在活著,還是在為基督活著。不但求自己的益處,還要求別人的益處。我說的這個益處,是指按神的方式去生活。保羅在這裡所說的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就是覺得對你有益處,實際上並不一定有益處啊。
加拉太書第二章19-20節: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著。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舍己。
所有信耶穌的人,希望把這段經文牢牢的記在心裡。向律法,你已經死了;你現在是向神在活著。你過去那個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了,現在活著的不是原來的那個你了,是一個新人,在基督裡邊活著。所有信耶穌的人,都在基督裡面活著。雖然還在肉身裡活著,但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每天都是跟基督同行的人,都是跟祂有份的,藉著主的身體,藉著吃喝,我們都是跟基督有份的。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
我們是自由的,在基督裡面我們是自由的,但不可以濫用我們的自由,自由是有一個範圍,就是在基督裡邊互相勸勉,用愛心彼此安慰。我們所行的,不但讓自己得益處,讓別人也得益處!哈利路亞!
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我們感謝讚美你!謝謝你藉著這樣的話語,再一次的更新我們,我們藉著吃與主有份了。神所祝福的杯,神所祝福的餅,那是代表著主耶穌的寶血,主耶穌的身體,我們人雖然很多,但都是在一個身體裡面,都是在基督裡邊,可能觀點不太一樣,但我們都是神所愛的。每一次領受聖餐的時候,我們在基督裡邊是合而為一的。
我們信仰的標準就是聖經,願意我們在基督裡常常互相勸勉,彼此安慰,互相幫助。主不希望我們分門結黨,不希望我們追求那虛浮的榮耀,因為那樣,會把我們帶入到分裂當中。主,你賜給所有弟兄姊妹一顆合而為一的心,心意相通,意念相同,在基督裡邊彼此代禱。無論是哪個地區的,無論是哪個派別的,從今天開始放下這些固有的觀念,以耶穌為我們的主,每一個人透過耶穌去看弟兄姊妹。透過耶穌去看所有的世人,為他們祝福。不但對我們自己有益處,對別人也會帶來益處!感謝讚美你!謝謝你把這樣的話語賜給我們,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