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已在金融危機邊緣,中國要防房價暴跌

2020-11-21 首頁

發布時間:2020年3月19日

摘要:

北京時間周一凌晨美聯儲突然降息1個百分點至0%-0.25%,並重啟QE ,這個舉措主要還是應對流動性問題,現在市場比較恐慌,與其等到市場大跌之後再降息,還不如現在先降了。預計美聯儲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降息,可能降到負利率。

我覺得已經進入到金融危機的邊緣了,尤其是美國和歐洲。未來主要看哪些美國的大企業借錢來回購股票,到時候,債能不能還得了?如果出現大部分違約的話,資金鍊就會中斷,這樣就爆發危機了。

如果危機真的來了,應對難度肯定比2008年要大。2008年的時候,美國政府的槓桿率只有40%,現在槓桿水平大約在100%,購買資產要有錢,但現在不管是歐盟還是美國、日本,政府的槓桿水平都太高了。

今年美國已經降息1.5個百分點,但我國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疫情導致復工復產的進度比較慢,而且目前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仍在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央行還是要以我為主,按照自己的步調進行政策工具的組合。在全球貨幣寬鬆下,我國貨幣政策空間在變大,但具體怎麼用,需要相機抉擇,主要是要給市場一個好的預期。

對於今年的中國經濟,這次的就業問題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嚴重很多。疫情爆發之後,生產受到影響,正常就業都受到了影響,更何況是失業。要實現「兩個翻番」,按我們之前的測算,2020年GDP增速至少要達到5.7%才可以達到目標。宏觀政策上面,要把房地產給穩住,說白了,就是要防止房價暴跌。因為在中國,如果說要觸發金融危機,可能就是房地產。刺激消費方面,重心還是放在收入結構改革,為低收入階層提供更多的收入保障,縮小中低收入階層跟高收入階層之間的差距,這方面的政策力度要加大。有人鼓勵大規模的基建,包括新基建,但有困難,原因在於減稅、降費、疫情導致企業盈利狀況惡化,稅收收入減少,財政收入整體大幅下降,剛性支出卻在增加,比如防控疫情。

正文: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海外擴散,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投資者對發生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擔憂不斷上升。美聯儲罕見地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兩次大舉降息,在此背景下,有關中國宏觀政策應如何發力的聲音漸大漸雜。

針對近期的熱點問題,界面新聞分別專訪了幾位重量級的經濟學家,希望從中找到客觀理性的聲音,對市場關切做出回應。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務會否發生大規模違約,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美聯儲在經過兩次緊急降息後,未來可能會繼續降息,甚至將利率下調至負區間。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經濟衝擊,美聯儲在當地時間3月3日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聯儲首次在非政策會議期間降息。但降息帶來了更多的恐慌,美股上周經歷大幅動蕩,一周之內兩次觸及熔斷。3月15日,美聯儲再度宣布降息100個基點,並推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QE)計劃。

李迅雷認為,就業問題是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現在不是說要達到什麼目標,而是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不要出現大的就業問題。他特別提到,政府要對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做好預案。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穩定預期,防止房價暴跌。

對於宏觀政策如何發力,李迅雷表示,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應儘量補貼低收入群體,通過提振消費,進而穩定就業。貨幣政策相對來說,空間較大,可以相機抉擇,但要給市場一個好的預期。

以下為訪談實錄:

界面新聞:北京時間周一凌晨美聯儲突然降息1個百分點至0%-0.25%,並重啟QE。您怎麼評價這一舉措?

李迅雷:這個舉措主要還是應對流動性問題,現在市場比較恐慌,與其等到市場大跌之後再降息,還不如現在先降了。預計美聯儲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降息,可能降到負利率。

界面新聞:您認為今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的風險有多高?

李迅雷:我覺得已經進入到金融危機的邊緣了,尤其是美國和歐洲。未來主要看哪些美國的大企業借錢來回購股票,到時候,債能不能還得了?如果出現大部分違約的話,資金鍊就會中斷,這樣就爆發危機了。

如果危機真的來了,應對難度肯定比2008年要大。2008年的時候,美國政府的槓桿率只有40%,現在槓桿水平大約在100%,政府還有多少餘力救市?購買資產要有錢,但現在不管是歐盟還是美國、日本,政府的槓桿水平都太高了。

界面新聞:今年美國已經降息1.5個百分點,這會不會倒逼中國央行加大降息幅度?

李迅雷:對於中國來講,名義上降息的空間比較大。但實際上,我們需要評估降息的效果。我們需要考慮,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不是資金成本過高的問題。如果不是,而是正常經濟運作沒法開展的話,那降息需要慎重。

我認為,我國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疫情導致復工復產的進度比較慢,而且目前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仍在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央行還是要以我為主,按照自己的步調進行政策工具的組合。

在全球貨幣寬鬆下,我國貨幣政策空間在變大,但具體怎麼用,需要相機抉擇,主要是要給市場一個好的預期。

界面新聞:對於今年的中國經濟,您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

李迅雷:我還是擔心就業。這次的就業問題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嚴重很多。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生產可以不受影響,但疫情爆發之後,生產受到影響,正常就業都受到了影響,更何況是失業呢?這是疫情帶來的一個比較大的影響。

界面新聞:您對全年中國GDP增速的預測是多少?

李迅雷:沒法預測。因為現在美國、歐洲的疫情都沒有結束。中國經濟是一個全球化的經濟,是全球製造業的中心。而海外的疫情什麼時候解除,會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和進口,影響到全球產業鏈,所以這塊沒法預測。要實現「兩個翻番」,按我們之前的測算,2020年GDP增速至少要達到5.7%才可以達到目標。

我覺得不爆發金融危機就算好事情,現在大家都在擔憂這個。所以,現在要運用底線思維,不是說要達到什麼目標,而是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做的是把底線穩住,不要出現大的就業問題就可以了。

界面新聞:從這個角度來說,宏觀政策應該怎麼來調配呢?

李迅雷:那就是把房地產給穩住,說白了,就是要防止房價暴跌。因為在中國,如果說要觸發金融危機,可能就是房地產。

政府對於房地產市場波動要有預案,但現在還不到房地產政策調整的時候。危機的傳導是有過程的,不是美國發生危機,中國馬上就會發生危機,可能會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慢慢傳導過來,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提前準備好對策。

界面新聞:您在提振服務業和穩就業方面,有何想法?

李迅雷:穩定服務業的就業,其實還是需要刺激需求。現在因為疫情影響,居民在消費上還是有顧慮。比如,大家都戴著口罩,那肯定是不敢去外面吃飯了。

那怎麼能夠消除顧慮?我覺得這是需要政府考慮的。實際上現在國內新增病例已經很少了,政府在引導消費上要把握好度。如果說都是守土有責,只要這個地方出現病例,地方政府就要擔責,那整個地方經濟都難有起色,必須讓政府在這方面免責。

大家有公共安全意識是挺好的,但是過度防禦,對經濟帶來的危害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有些消費過去就過去了,尤其服務消費這塊是很難再彌補的。你在外面吃飯,就算疫情過去了,也不可能要吃個兩倍,旅遊也是一樣的。

界面新聞:刺激消費方面,政策重心應該放在哪?

李迅雷:我覺得重心還是放在收入結構改革,為低收入階層提供更多的收入保障,縮小中低收入階層跟高收入階層之間的差距。這方面的政策力度要加大。

至於消費券的發放,首先要判斷哪一部分人是屬於需要發放、需要救助的,然後通過比較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發放的渠道有多個,一個是對低收入階層,消費券應由政府補貼,用於定向購買某種消費品;一種是城市、企業發放的旅遊消費券,鼓勵大家出去旅遊;還有一些購物的消費券,不一定由政府部門來發,各個企業、商場都可以發。

界面新聞:都由政府發放消費券的話,會不會給財政帶來比較大的壓力?

李迅雷:政府發放消費券當然是依靠財政收入、財政支出。與其搞投資、搞基建,還不如發消費券。為什麼香港政府每年都給老百姓發錢?就是它財政支出省下來的。就像海外,要做一個投資,都要納稅人充分討論,所以在美國要造座橋,要修條路,討論20年都不一定能夠修起來。但是你在居民養老這些方面支出,大家都沒有任何問題。

界面新聞:現在大家都比較關注財政如何發力,有人鼓勵大規模的基建,包括新基建,也有人說應該進行「二次房改」,建安居房。您怎麼看待現在這些聲音?

李迅雷:挺難的,關鍵是沒錢。從財政赤字來講,按照目前情況,比較偏緊的財政赤字可能要到3.5%,如果再松一松的話,可能要到4%-5%了。原因在於減稅、降費、疫情導致企業盈利狀況惡化,稅收收入減少,財政收入整體大幅下降,剛性支出卻在增加,比如防控疫情。搞大基建,錢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是比較大的。

相關焦點

  • 李迅雷:美歐已在金融危機邊緣 中國要防房價暴跌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務會否發生大規模違約,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美聯儲在經過兩次緊急降息後,未來可能會繼續降息,甚至將利率下調至負區間。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經濟衝擊,美聯儲在當地時間3月3日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聯儲首次在非政策會議期間降息。
  • 美國已進入「金融危機」邊緣?為何說:要防止中國房價「暴跌」?
    隨著疫情在國外漸漸發酵,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言論:「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券是否會發生大規模的違規,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如今,美國經濟已經被多國媒體「唱衰」。前幾日,日媒針對「美國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情形發表了看法:在世界上被視為「一強」的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正在升高。
  • 李迅雷: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 中國要防房價暴跌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務會否發生大規模違約,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美聯儲在經過兩次緊急降息後,未來可能會繼續降息,甚至將利率下調至負區間。
  • 李迅雷:美歐已在金融危機邊緣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務會否發生大規模違約,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李迅雷認為,就業是今年最大的風險。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務會否發生大規模違約,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美聯儲在經過兩次緊急降息後,未來可能會繼續降息,甚至將利率下調至負區間。
  • 專家:歐美已到危機邊緣,國內房價要防大跌,現金為王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這樣一種局面已經基本形成,特別是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房地產發展政策還是要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從官方態度看,還是比較樂觀的,儘管壓力比較大,但是並不會因此改變房地產調控政策。所以,從百姓角度來說,也應該持有樂觀的積極態度,信心在此時此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黃奇帆、曹遠徵等專家:全球金融市場處危機邊緣 中國經濟如何行穩...
    早在一個月前,藍迪國際智庫專家黃奇帆、曹遠徵、黃仁偉就預判美股暴跌趨勢,並將引發一系列金融和經濟動蕩。隨著國際油價驟降和疫情的全球擴散,國際金融市場風雲突變,「史詩級暴跌」印證了藍迪專家的預判。世界經濟局勢處在危機邊緣,中國經濟如何化危為機、行穩致遠?
  • 03-22閱讀最多的文章Top10榜單已出爐:李迅雷:歐美已到危機邊緣...
    03-22閱讀最多的文章Top10榜單已出爐:李迅雷:歐美已到危機邊緣,國內房價要防大跌,央行稱:為時尚早
  • 任澤平:我們站在全球金融危機邊緣!
    全球金融海嘯,2月下旬以來油價最大下跌超過30%,美股兩次觸發熔斷,歐美股市進入技術性熊市。  我們正站在新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年過去了,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槓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社會撕裂、政治觀點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 房價可能暴跌,萬科喊活下去,我們都把這次地產危機想簡單了!
    房價一路飆升、開發商信心爆棚、土地市場毫無理性、地王像母豬下崽一樣。在廣州,2007年7月到9月,兩個月時間,樓面地價從11912一平飆升到18729一平;蘇寧在上海拿了一塊地,樓面價66930元一平,中國都被震了一震。北辰拿下了長沙新河三角洲地塊,總價92億,又震了一震。那個時候,萬科還是整個中國地產的老大,中國地產也正處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 世界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來源:周密金融密金融,一切只為您,從來無二心!版權:來源 財兔金融說 ID:hlwjrcn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多麼美好的願望呀!可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前有人口學專家告訴我們,中國的房價是世界上最貴的,後有金融高層頻談金融風險釋放,直言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
  • 任壽根:從四方面防範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
    風險經濟學提出「爆破」金融危機理論,指出金融危機突出特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突發性,縱觀歷史上爆發的歷次金融危機,無一不是突然爆發;二是劇烈性,比如股市在短期內出現連續性的暴跌,房價出現連續性的暴跌;三是由偶然事件引發,歷史上爆發的所有金融危機都是由於偶然事件引發,比如2020年3月股災由不可預知的疫情以及石油大戰引發,這兩個事件均為突發性的偶然事件,事先難以預知或不可能預知。
  • 30年前,日本房價暴跌,無數人流離失所,他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
    特別是對於男人來說,如果要結婚的話,沒有房子、車子,哪會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你?因此很多人都期待著哪一天房價可以突然暴跌。但房價暴跌是好事嗎?日本就是教訓。作為發達國家,日本的房價曾經和中國過去一二十年一樣,也是一飛沖天。當然,日本的房價並非一直都是這麼高的,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也就是大概30年前,日本房價突然暴跌,之後無數人流離失所,甚至絕望到自殺。
  • 韓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原標題:韓國消費者心理指數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來源:韓國《紐西斯》韓國《紐西斯》4月28日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反映經濟活力的韓國消費者心理指數自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降到了最低水平。隨著消費者對經濟狀況的悲觀情緒擴大,上月持觀望態度的房價展望指數也大幅下降。
  • 章玉貴:防範金融危機的弦一刻松不得
    而美歐日本在金融危機後祭出的「量化寬鬆」,收穫的更多是一種假性復甦。美歐國家的私人部門儘管近年來整體上加速去槓桿化,但政府為避免需求過度萎縮卻不斷加槓桿,導致全球主要經濟體均不同程度出現大量信貸和貨幣創造被用於購買存量資產,而非生產型投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09年,全球債務佔GDP的比重從約200%上升至220%。
  • 美股熔斷之後大幅反彈,但市場仍在危機邊緣!
    回顧3月9日,全球市場被一場「完美風暴」席捲——在兩周累跌已超12%後,美股開盤當日再暴跌,標普500指數跌7%,觸發一級熔斷機制,當日早些時候油價閃崩30%。這一連串多米諾骨牌的倒塌,不禁令市場感到仿佛2008年金融危機重演。市場變臉來得非常快,3月10日就出現風險資產大漲,避險資產卻出現了熔斷,除了中國市場反彈,美股期貨也轉漲,此前大漲的美債轉跌,美債期貨一度跌停。
  • 「疫情防控建議」萬喆:應急管理下的金融危機
    本文系2月19日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撰寫的「應急管理下的金融危機」,文章來源於「澎湃新聞」。」昨夜今晨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美股暴跌。月餘以來,終於出現了似乎比疫情更牽動人心的事情。應急?危機或就在眼前當地時間3月9日,周一,美國股市開盤,即狂跌。有的媒體用「跌懵」來形容。
  • 90年代日本房價暴跌,大量炒房人變貧民,但日本總結出了一個道理
    東京的房價慢慢地帶動了其他城市的房價,從80年代開始日本的房價就開始瘋狂上漲,大量的商人從其他的行業轉向了房地產,再加上當時美元貶值所帶來的日元升值,大量的外匯從基金公司和銀行手中又流入到了房地產市場中
  • 郭樹清: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2020.08.16 10:26【郭樹清: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刊文指出,當前,國際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最發達國家,採取了強刺激做法。有的國家實行無限量化寬鬆政策,財政貨幣雙管齊下,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向個人和企業直接融資或提供擔保。
  • 如果常州的房價開始暴跌,那麼將從哪裡開始
    很多人說房價下跌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房價是不允許下跌的,其實這樣的說法是相對的,因為只有不能跌的時機,沒有不能跌的房價。當各種條件已經允許房價下跌的時候,各種支撐房價不允許下的因素統統撤掉,那麼房價下跌就是必然的。
  • 警惕,預測08年金融危機的分析師警告,金融海嘯或再次席捲美國!
    近日,曾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美國Real Investment Advice經濟分析師Jesse Colombo近日再次發出警告稱,新冠肺炎疫情並非導致美股大跌的主因,並稱美國經濟泡沫早已存在,隨著泡沫的破裂,美國可能將再次遭遇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