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斯坦福明星學生性侵,卻靠自傳改變法律!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受害者

2021-02-20 INSIGHT視界

文章已獲「一條」(ID:yitiaotv)授權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中文名叫張小夏,

©nytimes

她是2015年轟動全美的

史丹福大學性侵案的主人公,

之後四年,她被迫化名為埃米莉·多伊生活,

鋪天蓋地的新聞僅僅以八個字囊括她的一切——

直到2019年,她出版自傳《知曉我姓名》,

第一次以真實姓名、以受害者身份站出來

向世界講述自己的經歷。

她被《時代》周刊評為「未來百大影響力人物」,

這本書也被外媒譽為「震驚全球的勇敢之作」

封面上的香奈兒·米勒,雙手叉腰,

目光堅定看著前方。

這個姿勢有個名字——「神奇女俠姿勢」,

代表勇氣和信心。

她在書中講述的不是純粹的痛苦,

在紐約一個陽光充沛的午後,

她與我們視頻連線,

知曉我姓名

在採訪小夏之前,網上已經有大量關於她的文字和視頻,其中有個「名場面」。2019年,由美國《Glamour》雜誌舉辦的年度女性盛典上,她穿著一襲亮黃色禮裙,從黑暗中大步走向舞臺中央,雙手比著「耶」。代替冠冕堂皇的領獎詞,她背誦了一首上臺前臨時寫的小詩,Don’t Give a Damn,直譯成中文是「不屑一顧」,或者更直接一點,「去你的吧」。「我想對傷害別人的人說,去你的吧;對評價女性穿著的人說,去你的吧……請記得,我們生來是為了創作和發揮價值,不單單只是為了生存和被定義的。」在2019年11月出版了自傳《知曉我姓名》之後,她上遍了美國大大小小的電視節目,和奧普拉對談、接受崔娃的採訪、做脫口秀,一遍遍向世界說:「我是香奈兒·米勒,中文名張小夏,一名性侵受害者,這是我的故事。」

時間回到2015年1月,張小夏參加了史丹福大學的一場派對,在室外的垃圾桶旁被性侵了。性侵她的布洛克·特納是史丹福大學的大一新生,一名曾參加過奧運會預選賽的遊泳新星。在媒體的報導中,張小夏以化名埃米莉·多伊出現,被塑造為「派對上的醉酒女孩」、「一個失去意識的女人」。2016年6月3日,布洛克被指認了三項重罪,卻只獲刑6個月。也是在這次庭審上,張小夏以埃米莉·多伊的身份,宣讀了自己長達12頁、共7316字的《被害者陳述書》。「你不認識我,但你曾進入我,這就是我們今天在這裡的原因……」作為被害者的痛苦和憤怒傾瀉而出。這封陳述書在同年9月被上傳至新聞網站Buzzfeed,迅速發酵,幾日內1800萬人閱讀,所有人深受震動。人們開始聯名上書、上街抗議。

2016年9月30日,時任加州州長緊急籤署新法案,擴大了對於性侵的定義;2018年6月5日,該案主審法官被撤職,成為1932年以來加州被撤職的第一位法官;這份陳述書後來被收錄進紐約四所大學的文學教材,被美國國會認為是「繼《湯姆叔叔的小屋》以來,最重要的歷史文檔之一」。現在,在我們視頻連線對面的張小夏,圓圓的臉、圓圓的眼睛,笑起來無所顧忌,自信開朗。很難想像在這之前的整整四年,她被籠罩在「性侵受害者」的身份之下,在痛苦、恐懼與治癒之間循環往復

我曾經是,我是,我將是

我叫香奈兒·米勒,我有一半中國血統,所以我還有個中文名叫張小夏。我以夏天命名,是因為:我生於6月;我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夏」也是中國的第一個朝代。 那是2015年1月份,我在一個醫院醒來,身邊站著警察和醫生,他們對我說:「對不起,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你有可能被性侵了。」當下聽到這句話時,我否認了,因為我覺得他們找錯人了,前一天我去參加那個聚會只是為了放鬆放鬆,和很久沒見的妹妹放肆地跳一場舞。但是我去廁所看了一眼,發現我的內褲不見了,我的頭髮亂得像草,裡面全是松針。 那年我22歲,在我的家鄉加利福尼亞州的帕羅阿爾託工作和生活。我在一個周末參加了史丹福大學的派對,然後在戶外的垃圾桶旁被性侵了。兩個騎自行車路過的瑞典研究生看到,阻止了他,並救了我,那時候他的手指正在我的身體裡。從那一刻起,過去的生活離開了我,新的生活開始了。我被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埃米莉·多伊(Emily Doe)。我也永遠想像不到從那一天起,我將以埃米莉·多伊的身份度過23歲、24歲、25歲和26 歲,直到這個案件結案。我很害羞——小學的時候班裡演小劇場,別人都扮動物,只有我扮的是草;在體育課上,我總是躲在角落裡;如果別人撞到了我,我會道歉;街上散發的每張傳單我都會接;我總是把購物手推車歸到原位.所以從小到大我的存在都不是特別顯眼,我努力讓自己沒有姓名,但沒有料想到在我遭遇到最痛苦的事情時,我作為「主人公」,卻變得既沒有性格特徵,也沒有主動行為。我被發現時身體半裸,孤身一人,不省人事,記憶只停留在上一秒還在很開心地喝酒、跳舞,而對方便抓住這一點,「她沒有記憶了,她什麼都不記得」,來反駁我的控訴,也否定了我對自己的認知。

第二天,我的事情就上了全國新聞,新聞的標題大多類似——《優秀的斯坦福大一新生涉嫌性侵》、《斯坦福遊泳健將性侵案》.在報紙上,我的名字是「失去意識的醉女人」,八個字,僅此而已。當時我和十一位同事擠在一個房間的辦公室裡創業,為孩子們開發教育應用程式。我們的桌子挨得很近,近得我能聽到同事們在談論我的案件,只是沒有一個人知道那個人就是我。而布洛克·特納,性侵我的人,被描述成了受歡迎的全美好學生的形象,他以遊泳選手考進史丹福大學的優秀運動員身份,仿佛比他對我做過的事更重要。而網上的評論是咄咄逼人和刻薄的,他們說我才是那個該受到譴責的人,「她喝醉了」、「她穿著裙子」等等,他們在找尋一個完美受害者。我當時很脆弱,於是相信人們說的關於我的一切,我讓別人塑造了我的身份。四年來,我都在一層層剝開自己,想看清我到底是誰。於是四年後,我寫出了《知曉我姓名》,我不滿當時新聞所描述的我,也不滿整個社會對於受害者的苛責。我不得不強迫自己重新找回自己的真名,自己的身份。

 治癒不是前進,

我記得事情發生後,我拿到過一個創傷後應激反應信息包,在「事後反應」一欄寫著:

0到24小時:麻木,頭暈,不明的恐懼;

2周到6個月:健忘、疲憊、內疚、噩夢;

6個月到6年或更久:孤獨,記憶觸發,自殺念頭,無法工作,藥物濫用,人際關係困難,孤獨。我得給它再補充一項——「這一切症狀都是會反覆的。」它像一個正在吐絲的蠶,在我身上一圈圈地繞,我掙脫了一層,它又吐了一圈。我想說,學會治癒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項技能你學會了就有保障。一生不會只受一次傷,所以當你不停回到原點的時候,要在這個循環裡學會再站起來。有必要潛入更深的地方,需要倒退才能再次前進。在法庭上,我像一隻被誘捕的小動物,逐步走入辯方律師用層層密布的話語和設問設下的「圈套」。我會不斷看到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照片被放大,想像父母和妹妹面對它們時的神情。我要一遍遍地重複同樣的話,一遍遍剝絲抽繭,「我那天吃了什麼、喝了哪些酒、和幾個人說過話.」在家裡,我努力繼續做對父母孝順的女兒,對妹妹有擔當的姐姐,即使下一刻的我會在房間裡暴躁、發怒甚至尖叫。事情發生幾個月後,待在老家的我開始強烈地感覺到我不再適應過去的自己。即使那時候老闆提出要給我加工資,男友也很體貼,讓我搬過去跟他一起住。但我想要一個我可以有所創造的地方,一個我可以消失的世界一隅。於是我辭職了,到3000英裡外的羅得島設計學院學藝術,參加一個版畫製作工作坊。小時候我就很愛畫畫,經常和妹妹把家裡的牆畫得一塌糊塗。在最痛苦的時候,我決定去實現藝術的那一部分自我。我本以為到了一個誰都不認識我的地方,危險就會遠離我。但是我路過坐在車裡的三個人,他們盯著我的腿,咂著嘴,口裡發出啪嗒啪嗒的響聲;我放學回家,一個男人走到我身邊說:「我可以和你一起走嗎?」;我走在巷子裡,一個五十歲上下的男人,頭髮蓬亂,「來跟我說說話,」他說,「我很寂寞。」即使我穿著寬鬆的運動服,性騷擾也不會消失,即使我逃離到外太空,這些話語也讓我無處遁形。女人被教導要機敏,要時刻保持心靈手巧。她得學會如何善意地拒絕給出電話號碼,如何讓手從她牛仔褲的紐扣上移開,如何拒絕一杯飲料,這些都是她該做的。當一個女人遭受了侵犯,人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說不了嗎?」,這個問題的預設答案總是「是」,但為什麼在我們用身體擊退他們之前,他們有權接觸我們?課程結束後,我回到家鄉,沒有停止畫畫。我畫夢裡的故事,畫男友盧卡斯,畫救了我的那兩個瑞典男生,把他們貼在床頭,一直畫畫直到我的心平靜下來。

 社會給了我們一千個理由不要說話,

我的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中國人。我的父親是一位退休的心理治療師。我媽媽在雲南省長大,20多歲的時候來了美國。她也是一名作家,寫過好幾本中文書,擁有自由的思想和寬闊胸懷。我的家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地方,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人來,都會受到歡迎。

「人的一生都在經歷,經歷就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你被人欺負了,這是一個壞經歷,但僅僅是經歷而已,不要把它看得太認真。」這是媽媽對我說的。當我艱難絕望的時候,她總是告訴我生活比你想像的要大。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為了不讓家人受到傷害,我都恐懼站出來,我想努力讓家成為黑暗永遠無法進入的地方。 社會給了我們一千個理由:如果你缺乏證據,如果這件事發生得太久,如果你喝醉了,如果這個人很有權勢,如果它威脅到你的安全——那麼就不要說話。

我很慶幸自己可以寫作,讓我知道我們有能力改變世界。第一次它發揮力量就是在法庭上,我宣讀了《被害者陳述書》,它讓案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在書裡,我也寫了很多庭審的細節、和對方律師以及法官的互動,還有我在法庭上回答的幾百個問題,這些都來自我後來拿到的公開法庭文書。

當我閱讀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提問者使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技巧,引導我朝某個方向回答。但我在法庭上的時候非常緊張,根本沒有意識到他提問的方式如何改變了我的回答。這讓我十分憤怒,因此我認為我必須揭露這一機制——你如何進入了一個預設和你對立立場的系統和制度。我也想讓讀到這本書的人不僅了解我的故事,也在某種程度上能了解這個世界。

張小夏的繪畫作品

現在我生活在紐約曼哈頓,繼續畫畫、繼續寫作。每早我都會在曼哈頓街頭遛狗,因為疫情和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街道也不像曾經那麼喧鬧,變得空空的。亞洲藝術博物館找到我,跟我說,有一堵23米長的牆,我可以用任何方法填滿它。於是我在上面創作了一件作品,叫做《I was, I am, I will be》(我曾經是,我是,我將是)。當眼淚流下來的時候,當你被嘲笑、被侮辱、被質疑、被威脅的時候,當他們告訴你你什麼都不是的時候,當你的身體只剩下空洞的時候,請抬起你的頭。這段旅程會比你想像的要長,創傷會一次又一次地找上你。永遠不要為了傷害而戰鬥,而要為了提升去戰鬥。因為你知道在這一生中,你值得擁有安全、快樂和自由。我做到了,我就在這裡。回首過去,那些曾經懷疑過、傷害過、差點徵服過我的人,都離我而去,我是唯一站著的人。所以現在是時候了。我撣去身上的灰塵,繼續趕路。

最後來做個簡單的小測試吧,關於性侵的10大誤區,以下哪些是正確的?


1、中國大陸的性侵報案率只有7.3%;

2、性侵85%以上是熟人作案;

3、未成年人性侵,大部分是家庭成員;

4、衣著和性侵可能性有關;

5、大多數性侵都是有預謀的;

6、年紀大就沒有被性侵的危險了;

7、男性被性侵後取證更難;

8、被性侵後,心理會受到嚴重影響,有可能造成抑鬱、自殺;

9、醉酒可以成為免罪的理由;

10、被性侵後,馬上洗澡。

後臺回復「答案」,告訴你答案。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一條,微信號:yitiaotv,每天一條原創短視頻,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微信公號後臺回復關鍵詞【安全】,閱讀文章《出國後才知道的殘酷真相:真正的安全是用錢和知識換來的》

相關焦點

  • 被性侵羞辱後,這個華裔女孩站出來,改變美國法律
    2015年,她的人生因為一次性侵被徹底改變,她不僅失去了正常的生活,也失去了名字,失去了尊嚴。她用4年時間完成了一次重生。香奈兒·米勒 攝影師:Mariah Tiffany當晚,化名為「埃米莉·多伊」的女孩和妹妹去參加斯坦福校內的一個派對,由於喝醉了酒,她失去了意識。
  • 公開我的名字:被性侵後,她改變了美國三項性犯罪有關的法律
    本文作者講述了五年多前美國的一起性侵案,受害女性也曾經歷過至暗時刻,卻最終選擇為自己爭取正義,甚至改變了三項和強姦有關的法律。文 | 劉文編輯 | 王迪2019年11月,香奈兒·米勒成為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距離她因為被性侵犯而差點自殺過去了四年多,距離她改變了三項和強姦有關的法律大約三年。
  • 被日本首相好友性侵,勇敢發聲反遭羞辱,這個26歲的女孩,改變了日本延續110年的性侵法!
    但伊藤選擇相信法律。她去往警局,要求能安排一位女警察來立案,當她將事發經過告訴女警員後,女警員告訴她:我只是個交警,你這個案子還是需要其他男警官接手。在日本,女性警員佔比僅8%。」如果她真的什麼也不做,那日本法律在性侵方面不會有任何改變,以後如果再有人遭遇這樣的事情,難道也要繼續忍氣吞聲?
  • 鋼鐵女戰士,斯坦福被性侵女孩Chanel Miller,她的中文名字叫張小夏
    她的新書《Know my name》迅速登上了亞馬遜新書排行榜的前幾名。Chanel Miller是誰?她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時間要迴轉到2015年的一月,Chanel 去參加史丹福大學的一個聚會時,醉倒在聚會地不遠處人事不省,被當時的史丹福大學學生,遊泳隊明星Block Turner性侵。
  • 再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性侵受害者需要怎樣的同情理解
    這種權力關係廣泛地存在於世界上所有的性侵案件中。企業高管、導演、高校教師等成為性侵案件頻發的職業群體,也正是因為這群人往往掌握著較多的社會資源,他們的某些決定可能影響女性的未來。同時,這些人有時還存在著知識上的優勢,這些都使得他們在權力關係上處於上位。性侵案件往往最終落腳於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不平等,這也是性侵現象的改變必須與平權運動結合的原因了。
  • 遭性侵後大學給學生4萬封口費!英國高校脅迫學生籤封口協議
    很多學生表示被迫甚至在被威脅的情況下簽署保密協議,若不照做,或被開除。學生遭性騷擾,高校依賴保密協議一位化名夏洛蒂(Charlotte)的學生透露,她在西倫敦大學讀書期間曾遭到另一名學生的性騷擾,她將事情報告給了學校和警方。警察對她訊問五小時後,以證據不足未提起訴訟。
  • 《日本之恥》裡被性侵的女記者,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日本法律
    2016年7月,她的控訴被認為證據不足,因為雖然兩人發生關係是既定事實,但是她「強姦」的說法令司法機關不能認同。我們都辨別得出,這其實是典型的「熟人強姦」,但因為日本法律對性侵的定義中,受害人和施暴者的關係必須是陌生人,而伊藤和山口這種之前就有接觸、案件發生前還喝了酒的情況,讓他們非常難以判斷。
  • 我被性侵、遭受不公判決,但我仍為自己驕傲丨專訪香奈兒·米勒
    但做出這個決定時,她並不知道這將意味著長達15個月的訴訟期,和出席庭審時不得不面對的一系列攻擊、責問、曲解和質疑。而她遭受性侵後警方取證拍攝的裸體照片,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出現在公開庭審中,出現在她和她父母家人以及在場所有人的面前。史丹福大學校園。2015年斯坦福性侵事件之後,校方決定在事發地點設立銘牌以示警示和反思。
  • 「性侵14歲養女的鮑毓明,消失了」
    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性侵14歲養女的企業高管鮑毓明嗎?從4月10日人們瘋轉鮑毓明禽獸行為,到鮑毓明掉下熱搜,僅隔了不到20天而已,躲在明星熱搜後面的鮑毓明,不僅沒受到法律的制裁,就連道德譴責也已寥寥無幾。
  • 《信箋故事》:未成年人性侵案受害者的自我剖析.
    電影《信箋故事》改編自導演珍妮芬·福克斯的親身經歷,用一個13歲受害女孩的身份告訴成年人的世界:偽裝得再漂亮,傷害也依然存在。珍妮芬在13歲的那年,創作了一個故事。她告訴別人,這個故事完全是她杜撰的。而後她封存了自己關於這件事的記憶,也同時欺騙自己,她處於一段戀愛中,只是對方年紀有些大。
  • 15歲高中畢業,18歲讀斯坦福本科,親述:史丹福大學學生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
    連我這種在國內的學渣都能在分數上裝X,顯然世界名校的優勢並不在成績上。所以,請不要再用學神稱呼世界名校的學生,他們不是。或者說,大多數人不是。在國內,我一直是周圍人裡腦洞最大的,並以此為榮。到了Stanford,我發現我引以為榮的腦洞開始被人超越。先是在基礎物理課上,有同學在課上跟教授叫板,說世界根本不存在,世界是由1001101的二進位數列構成的。
  • 她在自傳中曝光了被醫生性侵,但卻無人相信……
    前言:一個性侵受害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但沒有人相信她,因為那時候,她還是個孩子。她的故事和林奕含有些許相似,但她又比林奕含堅強。可即使這樣,生活也沒變得容易點。童年遭受到的額傷害仍然是最大的夢靨。她12歲時(「一個特別天真的12歲,」她指出)的照片確實存在,但它們並不會是任何心智健全、精神正常的人想要看到的照片。她回憶說,「當他們對我做著不知道是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拍了一些照片。」 「我記得很清楚。我被下藥了。醫生把帶乙醚的面罩罩在我的臉上,我逐漸意識模糊,但我記得相機一遍又一遍地閃爍。
  • 熔爐—一部改變韓國未成年人性侵犯法案的電影
    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部改變了韓國未成年人性侵法案的偉大電影《熔爐》,說說電影的背景吧。2008年,女作家孔泳枝讀到了這次事件的網絡新聞,新聞裡寫到:「在法院下判決的那瞬間聽障者們哭了……」這深深的震撼到了這位女作家,她立即行動,查閱了大量事件資料,並且立刻趕往事件發生地光州,與受害者溝通,在充分了解事實真相後,將該事件改編為小說,於2008年底至2009年中連載於網絡,點擊率超過了1600萬人 /次。
  • 人生比電影還擰巴的伍迪·艾倫 他的自傳要為性侵醜聞「洗白」?
    從片《星塵往事》到《另一個女人》,從《午夜巴塞隆納》到《午夜巴黎》,好萊塢一線明星也都曾為演他的電影而爭破頭。 不久前,迫於外界壓力的阿歇特出版集團放棄了伍迪·艾倫自傳《憑空而來》的出版計劃,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已經被很多明星抵制,看似無路可退的老迪倫又「原地滿血復活」了。
  • 「狼師」否認性侵:僅與她有兩個月婚外情(組圖)
    可性侵這樣的事情,依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就在你讀到這一行字的時候,就在你舒適的坐在空調房裡,隨意地把玩著手機的同時。世界上某個角落,一定有一個無辜的女孩,她的一生在短短的十分鐘之內,就徹底改變了。他站在指揮臺上,指點江山,溫文儒雅,所有人都崇拜這個才華橫溢又對學生十分盡心的老師。白白也不例外,她從心裡尊敬這個老師。在他以指導學業為由把她叫到辦公室以後依然不疑有他。
  • [自由談]反性騷擾:靠師德還是靠法律?
    這是因為,對於交換型性騷擾而言,騷擾者常常是以就業條件、薪酬、職位、考評等方面的好處加以引誘,而受害人為自身利益或者迫於壓力,也可能對性騷擾行為表示容忍和同意,持默許態度。這些情形中,受害人表面上都未抗拒,但內心卻對性騷擾行為並不歡迎,因而同樣給她(他)造成不利影響。
  • 《知曉我姓名》中文版上市:她用溫柔、力量與自己的名字,呼喚一個...
    2015年1月,「史丹福大學性侵案」震驚全美。化名為「埃米莉·多伊」的受害者在遭受不公判決後寫下七千言法庭陳述並在網絡上受到極大關注,這份飽含愴痛和力量的陳述被認為是繼《湯姆叔叔的小屋》以來美國最重要的歷史文檔之一。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該案法官被民眾罷免,加利福利亞州兩項嚴懲性侵罪犯的新法案生效。
  • 宇芽、蔣勁夫女友,家暴新聞頻出,用法律說「不」!
    新聞的評論中總是充斥著「為什麼不離婚/分手?為什麼第一次的時候不說出來?」這樣的論調。誠然,如果所有受害者都能在第一次發生家暴的時候勇敢反抗或者站出來,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悲劇。所有人都知道,家暴只有0次和100次,我們國家是有《反家暴法》的,但是事實是99%的受害者並不會在第一次發生的時候就做出反擊。
  • 性侵養女案鮑毓明發聲,「惡行」令人憤怒,卻可能逃脫法律制裁?
    開始正文之前,請大家先回憶一下,我們上一次看到鮑毓明這個名字,是什麼時候呢沒錯,都已經是很多天以前了。這些天,我們更多時候關注的是最新的疫情,明星的緋聞八卦、甚至走在了吃瓜第一線。但鮑毓明這個「惡魔」已經從我們視線中淡去,連性侵案的熱度也在不斷下降。
  • 「鮑毓明性侵案」真相水落石出:哪有什麼受害者,千萬網友才是受害者
    、姚晨等一眾明星大腕。 她的戶籍登記出生日期為2001年,但真實出生日期是1997年,也就是說,認識鮑毓明時,她已經年滿18周歲,今年已經23歲,不屬於未成年人,不享有未成年人的保護。 這一點,令她曾口口聲聲喊的「14歲未成年」謊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