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高中畢業,18歲讀斯坦福本科,親述:史丹福大學學生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

2021-01-15 小馬過河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小馬過河」



點擊圖片或下方「閱讀原文」,跳轉至活動頁面

摘要:名校情結,相信很多人都有。可究竟在北美名校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身邊的同學到底有多聰明和勤奮?今天,就轉一篇斯坦福物理系大神的文章,讓大家開開眼。在作者石曄看來,沒有想法的人考試分數再高也毫無意義,但自幼特立獨行的他到了斯坦福才發現,自己本來一直引以為榮的腦洞,那簡直就不算個洞啊……

身邊的同學到底有多聰明和勤奮?


我估計大家都想聽聽從中國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中國學霸是如何被從全世界各地聚集而來的各種學霸予以碾壓,先經歷自我懷疑,然後反思人生,再然後奮而努力崛起,發現世界各地學霸也沒什麼可怕的,並最終完虐北美高校的世界學霸的勵志故事。

  

可惜這種事情在我身上並沒有發生,雖然會讓大部分人失望,但希望我的故事能給各位一個新的角度。

  

我自幼特立獨行,對於學霸有天然的反感(至今猶然如此,大概是因為我從小學習就不怎麼樣的緣故)。我覺得大多數周圍的人都沒什麼想法,沒有想法的人考試分數再高也毫無意義。比起學霸,我更欣賞的是獨特的人:有思想、有創造性、天馬行空、不拘一格。高中時學生會主席在學生會競選演講的時候高呼:「我們要讓斜對角(離我們高中很近的競爭學校,隱去名稱)在我們腳下顫抖!」,像這樣的人雖然隨後被叫到學生處喝咖啡,雖然所謂學習成績中下遊,我依然是非常欣賞的。

  

可惜這種人是少數,所以當我來到斯坦福的時候,我心裡只有裝X成功的激動,並沒有其他感情——我覺得世界名校無非就是學霸雲集的地方而已。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我沒有做好哪怕半點心理準備。 

大多數考試對中國學生來說,真心是探囊取物一般。不管是大一的基礎物理還是大四的量子甚至研究生級別的量子場論,基本是秒全班的存在。本專業三個小時的考試,四十五分鐘做完,再花四十五分鐘從頭做一遍,然後交卷是常常發生的事。這不是吹噓,而且我覺得這也沒什麼可吹噓的。當時最享受的就是考試時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交卷時候故意讓椅子發出一些聲音,然後一陣風一樣從教室最後走到最前,交捲走人。裝完X就跑真刺激。連我這種在國內的學渣都能在分數上裝X,顯然世界名校的優勢並不在成績上。所以,請不要再用學神稱呼世界名校的學生,他們不是。或者說,大多數人不是。

在國內,我一直是周圍人裡腦洞最大的,並以此為榮。到了Stanford,我發現我引以為榮的腦洞開始被人超越。先是在基礎物理課上,有同學在課上跟教授叫板,說世界根本不存在,世界是由1001101的二進位數列構成的。教授沒怎麼搭理他,此君回家直接做了一網站出來,管自己的理論叫Schweiz's Theory,並把「完整」的證明貼在了上面(我並沒有看懂這個證明,因為是用彙編語言寫的),群發給了全班所有學生。後來某一天這個網站神秘的消失了,因為據說班上的另一個同學發現了他證明的漏洞。

  

Stanford本科物理系一直有一個很地下的比賽,我必須借這個機會安利一下。這比賽叫做Mock Researcher?’s Contest(虛假研究競賽,下簡稱MRC),據說是某個物理教授創立的。比賽每兩年不定期舉辦一次,委員會只會給他們看上的人發放邀請函,所以大多數人甚至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比賽。被邀請參賽的人員需要在三個月內根據已知的數學、物理、化學甚至生物原理發展出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完全來自腦補,但除了沒有實驗證實之外,它必須不違反已被證明的任何理論並在邏輯上自洽。比賽結束後擁有最少邏輯漏洞和最基礎的理論獲勝。

  

我曾經讀一篇文章,名字叫「最高級的想像力是不自由的」,意思是天馬行空事實上毫無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想像力是在規則限制之下的。自由的想像和不自由的想像的例子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和「高速參照系中時間會變慢」的區別:它們雖然最後結果相似,意義卻全然不同:一個只能服務於文學作品,另一個卻能在GPS衛星定位和宇宙探索中發揮重要作用。MRC大賽,事實上就是「不自由想像力大賽」。

  

這個比賽是我目前見過的對綜合能力,尤其是智商,要求最高的比賽。在我看來,各種國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被它秒到渣都不剩。除了MRC,我沒參加過任何競賽,也不屑參加任何競賽。但是MRC真的吸引了我。


決賽答辯震得我下巴都要掉下來了:有人設計出了完整的強相互作用力場基生命模型(構成生命的最基本單位不是以碳元素為核心的有機物而是強相互作用力力場),甚至用程序模擬了該類型生命的歷史、社會形態的發展,最後以強力場基生命的世界大戰的demo作為完結;有人以經過強悍腦補後的量子場論反推了宇宙大爆炸起初的奇點內部模型,並且證明了奇點內部存在能夠預測宇宙爆炸後任意一點、任意時間粒子位置信息;我的理論是時間的誕生是由於Timion(暫且翻譯成時間子)的累積,並且證明了Timion是一種玻色子,並設計了幾個可能的探知Timion方法的實驗(顯然我必須把實驗條件設計的異常苛刻,否則教授評委就會說那好吧我們用SLAC做一下你說的這個實驗,然後我就要輸了)。


最後場基生命獲得第一(這個獲獎者甚至動用了遠在UIUC的超級計算機幫助進行模型計算,輸的心服口服)、奇點模型獲得第二(大二學生已經自學完了全部量子場論和廣義相對論,展現了出眾的學習能力),我的時間子拿了第三。不管有沒有拿到名次,在這種水平的競賽中,和其他最強腦洞者進行激烈的智力交鋒,這件事本身就比名次和榮譽帶來更多快感。




為什麼斯坦福的學生能擁有這麼巨大的腦洞?原因是第三點。

小時候很叛逆,所以小時候很喜歡韓寒。韓寒說我們的社會不需要全才,不需要設計火箭的人放下扳手就能夠得茅盾文學獎。我曾經深以為然。

  

但是到了斯坦福,我發現他實在錯的離譜,這不怪他。

 

我很贊同魏寧格的話:「天才就是那種稟賦更複雜、更豐富、更多樣的人。一個人的個性能容納的人越多,他就越近於天才...在一段時期裡,他喜歡在作品裡表達哲學和科學的見解;而在另一段時期內,藝術卻對他產生了最強烈的影響。在一段時期裡,他的興趣會完全指向歷史和文明的發展;而後來,他卻可能轉而去研究自然。」

  

不幸的是,史丹福大學裡大都是這樣的天才。

  

他們未必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優異成績,但是他們確實能夠在每一方面都能說的頭頭是道。斯坦福物理系的本科學生在歷史方面的造詣或許不如本校歷史系的本科生,但(不客氣的說)秒大多數美國二流院校的本科生和中國一流院校的研究生不在話下。你見過提筆能推導夸克-膠子等離子態表達式,拿起麥克風能當樂隊主唱,在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上發論文,同時在學校辦畫展的人嗎?Stanford比比皆是。


聰明當然是必要的因素,但在我看來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這裡的所有人都對組成世界的各個元素擁有敏銳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好奇心把他們帶入非本專業的領域,而感知力使他們意識到這些領域的相互關聯。他們的興趣在不同的領域之間跳躍,周而復始,不知疲倦。

  

我個人觀點,不滿足於對一個領域的探索,讓斯坦福學生比大多數其他地方的學生擁有了更優秀的戰略眼光,這是不言而喻的。在其他人都關注於某一個特定領域的細節時,他們能夠跳出領域的束縛,更多的關注跨領域間的相互合作(誰讓他們什麼都懂)。我猜這也是為什麼斯坦福比其他學校有更多的創業家的原因了。 

這才是我認為優秀者最重要的因素,這也是美國人認為的最重要的因素,這更是中國人常常忽視的因素。

  

在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思維模式裡,成功似乎來源於各種背景的累積——你聰明,所以你學習好;你學習好,所以你能找到好工作;你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你成功。說白了,所有事情都歸結於一點——你聰明。所以很多我國學生也給自己的懶惰找了藉口——為什麼人家上了斯坦福,人家出生就聰明唄,我比不了,我只能膜拜他們。

  

我不喜歡這樣不負責任的態度。我認為如果這些人非要問問題,那麼與其問:「為什麼人家出生就比我聰明」,不如問:「為什麼人家對世界那麼熱情,我就沒有」 他們的出色不在於他們有多麼聰明,更不在於他們有多麼勤奮——和大多數人所設想的不同,這兩點絕不是斯坦福學生引以為傲之所在。在我看來他們最出色的地方是,對未知的事物,他們擁有巨大的熱情,他們自由地、放縱地、無休止地探索生命、宇宙、社會、歷史、文化、音樂,以及他們所好奇的一切;對已知的世界,他們有著巨大的不滿足,被這種不滿足所驅使,他們擁有著強烈的改變世界、讓世界變的更加美好的衝動。在這種熱情和衝動下,他們不斷地開拓著未知、創造著奇蹟。

  

我以成為他們的一分子而倍感榮耀。  

Die Luft derFreiheit weht. 

願自由之風永遠吹拂。


本文作者:石曄,15歲高中畢業,18歲就讀斯坦福本科,物理和數學雙學位。

版權歸作者所有。

福利來了  進群免費獲取以下資料

《17類863個託福重點高頻分類詞彙大總結》

《35個經典寫作句式》

《小馬李彥伶老師原創聽力資料》

(微信號:IBTcenter01)

更多高分秘籍、最新機經、歷年真題掃碼可得


《TPO聽力詞彙精選-聖誕版》

9毛錢輕鬆秒殺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掃描二維碼進群獲取助教陪練資格!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TPO聽力詞彙精選-聖誕版》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致被拒學生和家長的一封信
    每年,本科生的錄取人數基本都保持不變,史丹福大學也不例外,但是每年都會收到42000多份申請。先拋開錄取時對申請人資質的側重和傾向,光從數據看,每年被拒絕的學生也會有數千位。而這些被拒的學生,其實大部分都是符合史丹福大學的申請要求的,GPA4.0的學生甚至達到了我們實際錄取人數的4~5倍。
  • 《令人心動的offer》中斯坦福學霸讀的LLM項目究竟是什麼
    近日熱播的職場真人秀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 2》就讓很少看綜藝的打工人小編也「破了戒」:人大、法大、喬治城、斯坦福……這些名校畢業生們在國內頂級律師事務所裡上演著一輪又一輪「神仙打架」:其中被人寄予厚望的要數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的學霸:王驍。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段讓王驍脫穎而出的斯坦福經歷只有一年。
  • 斯坦福中國學生錄取數破紀錄!萊斯大學中國學生錄取比去年多一倍
    上個申請季(2024屆),萊斯大學在ED輪次收到2024份申請,其中440名學生獲得錄取(包括55名QuestBridge計劃錄取的學生),錄取率為18.9%;相比之下,2023屆ED申請學生達2,628名,錄取了408名學生,錄取率僅為15.5%。
  • 比起翟天臨,這個智商180、斯坦福畢業的真•學霸明星也太慘了吧!
    入學時,他申請了史丹福大學的Coterminal碩士課程,這種模式允許學生兼修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韓國網民們不相信Tablo一個說唱歌手,能在三年半的時間從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畢業,能以績點滿分的成績拿到本科和碩士學位,這聽上去就很不可思議。
  • Brown史丹福大學演講
    Brown受邀參加今年史丹福大學畢業演講。Sterling K. Brown畢業於1998年,就讀與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原本計劃從商的他,大一那年參加戲劇表演,愛上演戲,並於2001年畢業於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獲得戲劇學士學位。戲裡戲外都是真正學霸!△Sterling K.
  • 史丹福大學前校長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8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史丹福大學前校長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8歲!   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官網消息,當地時間4月21日,史丹福大學第8任校長唐納德·甘迺迪(Donald Kennedy)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8歲。   甘迺迪是美國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在1980年起擔任校長的12年間,成功幫助史丹福大學轉型成為美國頂尖研究型大學。直至去世前,他仍任史丹福大學名譽校長、伍茲環境研究所的名譽教授和高級研究員。
  • 【斯坦福創業者】鍾甄:寄望興趣社交
    從高中到大學,在自稱「不是特別拿自己當回事」的鐘甄看來,是一個從「學霸」到「學渣」的急劇墜落過程。當然她還稱,清華大學畢業後被斯坦福某碩士項目相中赴美讀書,也屬誤打誤撞
  • 數百位明星學歷一覽表:李宇春本科,蔡徐坤高中,劉宇寧技校
    序言:這幾天是高考成績查詢、填報大學志願的日子,很多我們熟悉的童星,都考上了心儀的表演類高校,成了本科生,有了最基本的學歷。眾所周知,「明星」幾乎是人人嚮往的一個群體,只要成了明星,就意味著榮華富貴。當然,不是每個藝人都會成為明星,大部分都是歌手、演員,只是一個職業。
  • 想進月薪2萬起步的紅圈律師所,斯坦福學歷都是勉強?
    在這個焦慮的畢業季,給極少數法學生帶來一絲清涼,同時也更給多畢業生帶來更多的焦慮。就在節目的第一期面試篇,顯示出的面試生學歷,便使一大批觀眾喊著「我不配」,讓節目組改名,叫《令人自卑的offer》。那麼,這些引發觀眾學歷焦慮的簡歷是怎麼樣的呢?
  • 張茜:我不是斯坦福學霸,我是致力於幫助他人的教育工作者
    張茜, 史丹福大學國際比較教育專業碩士,ClaremontMcKenna College金融碩士。高中階段即以AFS(AmericanField Service) (http://www.afsusa.org/)交流學者身份在美國遊學,後獲全額獎學金在美國著名精英女子學院Agnes Scott College攻讀數學和經濟學位,曾獲得Freeman基金會的研究學者獎,並以全校排名第二的成績畢業。
  • 萬萬沒想到,郎平28歲女兒史丹福大學畢業,第一部電影,就把我看哭了...
    郎平的女兒,名叫白浪,28歲,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白浪,身高1米89,14歲才開始打排球,曾是史丹福大學女排的主攻手,後來是加利福尼亞TCA隊的絕對主力,併入選了美國少年隊。看完其實很想帶我家的斯嘉麗去看一下,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應該重點培養Grit堅毅精神,否則他們太容易放棄,不願意堅持,更不用說女排這種千錘百鍊的挫折了,因此,5歲+的孩子可以看本片,再小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這是什麼。
  • 這位斯坦福老哥,讓我開始懷疑砸錢上名校的意義
    可能是節目組有意為之,這兩個人的背景差異,幾乎就是「精英」和「普通人」的階級差異: 王驍,本科是國際關係學院法學系,碩士是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獲獎無數,研三同時拿到了牛津和斯坦福的offer。他本科是不知名二本院校,專業為非法律方向,在某銷售部門工作一年後裸辭考研,才考上了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律碩士。畢業後進入錦天城律所工作一年,以29歲「高齡「再次裸辭來參加面試。被問到來做律師的三個原因是不用考數學;為了證明給女朋友看;律師的社會地位比較高。
  • 美國留學讀本科,要不要讀國際高中/國際班?怎麼選?
    案例案例一:競爭力不強的孩子,適合上普通高中家長A:兒子在一所普通高中讀高一,不想參加高考。市中有個國際班,另外還有兩個私立的國際高中,不知道怎麼選。施老師:名牌公立高中的國際班,通常有入學考試,門檻高。普通的私立高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利益驅動,門檻招生低,學生素質魚龍混雜,學習風氣不能保障。最嚴重的甚至完全放任,學生賭博、吸毒也不管。
  • 從歌手到斯坦福博士,看陳美齡如何把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
    比如今年年初火爆一時的《獨家記憶》的男主角慕承和,還有《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天才少年李必,無一不是長相帥氣,還頭腦靈光,周身縈繞著一種「學習於我只是小菜一碟」的氣質。圖片來源自網絡這倒讓說姐想起一個人。她擁有多重身份,日本暢銷書作家、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一位非常成功的母親,同時她也曾是一位長相甜美、紅遍大江南北、用話筒影響過一代人的歌手。
  • 高中畢業27歲了怎樣可以提升學歷?
    脫產:年齡較小或者想進入大學校門體驗大學生活的考生可選擇脫產的形式。函授:學生平時以自學為主,集中面授為輔。按各專業教學計劃利用寒、暑假或國定假日派教師到各地函授站組織面授和考試。三、自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國家承認學歷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
  • 二本大學本科畢業,成功考上復旦研究生,何必糾結哪裡讀的本科呢
    在目前的職場上存在著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用人單位非常重視」出身「,也就是本科畢業的學校,雖然這並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但是過分注重本科教育的學校,實際上是不符合用人規律的。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許多二本、三本的畢業生都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出身。
  • 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達計生教授蒞臨我校講學
    11月16日上午,為加強家校溝通與交流,加強孩子與家長的交流,鼓勵孩子學習,湘西雅思實驗學校(初中部)特邀到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教育家、學習潛能開發專家、中考/高考英語滿分專家、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達計生教授為初一初二年級全體家長和學生做「心懷感恩、築夢前行」的專題講座,讓孩子們在父母與老師的陪伴下學會學習,學會感恩。
  • 【史丹福大學一名中國訪問學者被控犯籤證欺詐罪】美國史丹福大學...
    文 / 浚濱2020-07-22 00:32:47來源:FX168 【史丹福大學一名中國訪問學者被控犯籤證欺詐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名中國女性訪問學者因隱瞞自己與中國軍方的關係而受到美國聯邦檢察官的指控。
  • 17歲少女冠軍放棄美籍加入中國,被斯坦福錄取後卻被鍵盤俠罵了…
    還記得那個15歲放棄美國國籍,幫助中國奪3連冠的世界滑雪冠軍谷愛凌嗎?  她成了去年的風雲人物。  年僅15歲,就把其他職業選手夢寐以求的獎項拿到手軟。    今年6月,愛凌在美國高中提前畢業又以中國人的身份申請到了史丹福大學。  她的成績也足夠令多數人羨慕,即使是在競爭壓力極大的斯坦福,她也並不是靠著「世界冠軍」和爸媽的頭銜進去的。
  • 歌手陳美玲回歸—她的三個孩子都在史丹福大學
    14歲在香港,以《circle game》出道,當年的她,與鄧麗君、翁美玲齊名,長相甜美,嗓音動人。網上有一段她當時去貴州看望當地人的視頻,陳美玲留著齊劉海,兩顆虎牙,被大家的熱情感動得淚水漣漣,滿臉都是少女的純真與嬌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