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希薇:瑞幸咖啡上市前買了「董責險」,暴雷能獲賠嗎?

2020-12-22 新京報

4月5日,針對瑞幸咖啡涉嫌22億元財務造假一事,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微信朋友圈發文致歉。瑞幸事件仍在發酵,保險圈也牽涉其中。中國平安此前回應瑞幸投保董責險事宜稱,「已收到理賠申請,正在進一步處理中」。人們不禁要問:財務造假的責任,保險管賠嗎?結合瑞幸個案,北大光華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易希薇撰文,從學術角度,探討「董責險」的設立初衷,以及它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自曝」公司存在偽造財務數據,涉及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22億元銷售金額。此事一出,瑞幸咖啡美股盤前一度跌幅達85%。4月3日晚間,一條新聞突然出現在大眾視線當中:「中國平安回應瑞幸投保董責險事宜:已收到理賠申請,正在進一步處理中。」據媒體報導,瑞幸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董責險,國內約有十多家保險公司以共保體的形式參與了此次承保,平安也在其中。

這不禁讓吃瓜群眾瞠目結舌,大家在生活中會為意外的發生購買意外險、為不可預知的疾病風險購買醫療險和重疾險,但是,如果財務醜聞這種「主觀能動」的不良行為都能上保險的話,豈不是人人都可以先買保險,再做壞事,最後讓保險公司理賠就完了?

大家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事實上,保險的購買者在參保後的行為改變(比如,故意從事高風險的活動)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是經濟學中「道德風險」這一概念的起源。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生活中,不乏見到一些老菸民,買完醫療險後,長舒一口氣,抽菸抽得更兇,因為,反正這下生病有人管賠了!而對保險公司來說,由於不可能對買保險的人進行24小時全天候徹底的監控,這種由合同完成後的雙方信息不對稱性引發的損失,就被稱作「道德風險」。同樣地,如果有一個「董責險」能給財務醜聞的董事、高管、監事保險,那豈不是買完保險以後,「董監高」們都更無後顧之憂地去幹壞事了,怎麼會有這樣的保險呢?

這就需要我們先來扒一扒「董責險」的故事了,它設立的初衷是什麼?這樣的一個保險,在公司治理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財務造假的責任,這個保險管賠嗎?

首先,「董責險」全稱是董事高管責任保險,它是董事、監事及高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因工作疏忽、不當行為被追究責任時,由保險公司賠償法律訴訟費用及承擔其他相應民事賠償責任的保險。大家看到「不當行為」四個字時,可能心裡一咯噔,想這不是實錘了麼,你看,不當行為也管賠。 不過需要澄清的是,這裡的「不當行為」,是指誠實的管理團隊的「過失行為」,而不包括惡意、違背忠誠義務(fiduciary duties)、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虛假或誤導性陳述、違反法律的行為。所以在瑞幸咖啡這件事情中,能否理賠的關鍵在於證券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後的最終定性。一般而言,如果是故意的財務造假和會計違規,保險公司對董責險恐怕很難理賠。

那麼大家可能會好奇,這樣一個董責險設立的初衷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董責險起源於美國,隨著1993年證券法的通過,美國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員需要承擔的風險增加,在此背景下開啟了該險種的先河。而在中國2002年頒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明確規定上市公司高管的民事賠償責任後,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引入董事高管責任保險。它出現以後,學術界對它的作用形成了三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看法叫「管理層激勵假說」。在公司治理的研究中有一個經典難題,就是股東可以通過分散投資降低自己投資組合的風險,而管理團隊的績效收入只能取決於他們所工作的這一家公司,所以股東保持風險中立,管理層傾向於風險厭惡,更可能拒絕一些風險較高但有價值的項目。而董責險的存在,可以通過將管理團隊「誠實」的過失風險轉移,降低管理團隊的風險厭惡,激發他們履職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公司價值。這對公司創新的影響尤其重要,因為管理者風險容忍是影響企業創新的重要因素。最近以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的研究就發現為管理者認購董責險顯著推動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行為。

第二種看法是「外部監督假說」。保險公司擁有專業團隊,對承保企業治理水平和風險進行調查評估。因此,保險公司既存在對承保公司的關注動機,又具備監督承保公司的專業能力,可以有效發揮對公司治理的外部監督作用。無論是企業投保前或是投保後,保險公司都會運用一系列舉措來監督企業的商業行為,確保企業管理層的決策從保障股東利益的角度出發,減少企業被訴訟的風險。

第三種看法則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道德風險假說」。這種觀點認為,董責險能夠幫助管理者規避訴訟風險和降低訴訟成本,會使得管理者更無後顧之憂地去進行投機行為。研究發現由於保險機構的賠償降低了投資者訴訟的震懾作用,管理者會推進公司非相關併購的業務,以便從中獲取私益。高管也可能進行更多短貸長投,從而加大公司的經營風險。此外,大股東也可能通過為高管購買董責險,幫助高管轉移訴訟風險,進而促進高管的「合謀」意願。有研究就發現,大股東通過為高管購買董責險,驅使管理者與其一起違規操縱公司股價,獲取私利。

那麼這三種觀點哪一種更靠譜呢?

現實情況往往比理論模型複雜得多。很多時候,工具的效果要看如何使用。比如在公司治理中我們廣為熟悉的一項工具,為高管團隊授予期權或者股權,使得高管團隊和股東的利益趨同,從而激勵高管做出股東價值最大化的戰略選擇,這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一項「好工具」。然而,不久前美股熔斷頻發下波音公司的暴跌,恰恰暴露了期權授予/股權授予這一「好工具」的壞用途:波音公司的高管不僅將利潤頻繁地用於股票回購來推高公司股價[註:波音2017年利潤84.6億美元,回購股票92億美元;2018年利潤104.6億美元,回購股票90億美元],甚至在經營出現危機的情況下還舉債來進行股票回購[註:波音2019年淨虧損6.36億美元,回購股票26.5億美元]。管理團隊這樣地「為股東著想」,實在是讓人頭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麼,「道」再如何高回去呢?這也許就是公司治理這個研究領域引人折腰的原因吧。

文|易希薇 北大光華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銘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上市前買了「董責險」 所以暴雷能賠嗎?
    4月5日,針對瑞幸咖啡涉嫌22億元財務造假一事,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微信朋友圈發文致歉。瑞幸事件仍在發酵,保險圈也牽涉其中。中國平安此前回應瑞幸投保董責險事宜稱,「已收到理賠申請,正在進一步處理中」。人們不禁要問:財務造假的責任,保險管賠嗎?
  • 瑞幸咖啡「帶火」的董責險是什麼?
    瑞幸咖啡「帶火」的董責險是什麼?參與互動   瑞幸咖啡「帶火」的董責險是什麼?
  • 瑞幸咖啡爆雷,赴美上市前購買的董責險會為此買單嗎?
    4月2日,瑞幸咖啡自爆22億流水造假,股價盤前暴跌近80%。盤中六次熔斷,截至收盤,跌幅75.5%,投資者面臨巨額虧損。據悉,目前美國多家律所宣布,已就證券欺詐行為對瑞幸咖啡公司和特定管理人員提起集體訴訟。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董責險。
  • 中國平安回應承保瑞幸咖啡董責險:基礎層總保額1000萬美元,最大...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謝瑋)4月9日,針對中國平安參與承保瑞幸咖啡董責險,中國平安管理層在中國平安股東大會上指出,瑞幸董責險共保體基礎層保額為1000萬美金,平安的額度不超過兩百萬美金。產品有清晰條款,故意違反條款屬於免責行為。
  • 風雨飄搖的瑞幸咖啡又遭重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國銀保監會相關人員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作出了回應。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性質惡劣「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性質惡劣、教訓深刻,銀保監會將堅決支持、積極配合主管部門依法嚴厲懲處,對財務造假行為始終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共同維護好良好的市場環境。」曹宇說。
  • 瑞幸咖啡涼了,公司治理失衡之禍?
    2 瑞幸會倒閉嗎? 一般而言,企業在經營上入不敷出,又沒有外部資金輸血,便會面臨倒閉。從瑞幸咖啡財報上來看,過去的兩年,瑞幸咖啡一直在急速擴張。
  • 割資本主義韭菜的瑞幸咖啡
    割資本主義韭菜的瑞幸咖啡新的開始01今日故事半個月前大家一直在討論瑞幸咖啡的事情,認為雖然他們的操作不道德,但是割資本主義韭菜的事情聽著就非常的開心那麼瑞幸咖啡是這樣的思路嗎?只是看似是這個思路。在這一個時間段內,瑞幸咖啡瘋狂的開設門店,尋找加盟商,發放優惠券,補貼客戶,在各大媒體網站上宣傳瑞幸咖啡優惠券眾多,新人免費喝咖啡,瘋狂促銷。剛開始各個咖啡店非常的緊張,認為瑞幸咖啡這是在搶佔他們的生意。
  • 瑞幸咖啡徹底涼了?剛上市一年 就被美國強制退市
    截至最新數據,瑞幸咖啡停牌前仍有11億美元的市值,差不多相當於人民幣近80億。而在出事之前,瑞幸的市值曾高達400多億人民幣,這下徹底涼了!來看看都發生了什麼事情。翻譯一下 差不多是這樣的意思:根據披露的文件,SEC上市資格委員會做出摘牌的決定基於兩個理由:根據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規則5101,瑞幸咖啡於4月2日披露的虛假交易引發了公眾利益的擔憂;根據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規定5250,瑞幸咖啡在過去未能公開披露有效信息,並通過此前的商業模式進行了虛假交易。
  • 瑞幸咖啡今晚復牌,或面臨112億美元集賠償,中國投資者能索賠嗎
    5月19日晚,瑞幸咖啡公告稱,於5月15日收到了納斯達克上市資格審查部門的書面通知,決定對瑞幸施行摘牌。瑞幸咖啡發布公告回應表示,在5月15日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公司計劃就此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結果出爐前,瑞幸將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聽證會通常安排在聽證請求日期後的30至45天舉行。
  • 中國平安回應瑞幸董責險保額上限:不對公司有重大影響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1日電 有關瑞幸咖啡董責險問題,中國平安11日在上證e互動平臺回應稱,基於公司資本金情況,預計即使最終按再保後自留最高限額賠付,也不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來源:上證e互動平臺截圖5月20日,有投資者提問稱,瑞幸投保的保額上限是多少?對此,中國平安6月11日回應,瑞幸咖啡投保了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平安產險及國內十多家保險公司以共保體的形式參與了此次承保。基於公司資本金情況,預計即使最終按再保後自留最高限額賠付也不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
  • 「裸泳者」瑞幸咖啡的蝴蝶效應
    (NYSE:LK)可能要這樣改名了:「瑞幸·2020年中概股暴雷之母·安然繼承人·長臂管轄權第一體驗者·美國證監會主席親自點名寫風險警告第一人·有多少消費者全看發多少低價折扣券·咖啡」。▲「你不相信中國企業,但是你今天早上推薦阿里巴巴……你是喝了瑞幸咖啡嗎?」
  • 瑞幸起火,殃及神州租車:「中國人的咖啡」還能跑贏星巴克嗎?
    消息發布後,瑞幸咖啡在美股盤前詢價即狂跌84%,開盤後股價六次熔斷,最終收於6.4美元,較前一日跌去75.57%,引發部分中概股投資者恐慌和譴責,有關訴訟賠償的呼聲四起。受瑞幸股價暴跌影響,與其相關的神州租車(0699.HK)4月3日港股開盤後一度跌超70%,後宣布停牌,停牌前跌54.4%。
  • 把臉丟到國外第一股,瑞幸咖啡或將面臨具額索賠
    我們知道,一家上市公司的退市一定是觸發了某些條件,在我國A股,退市的基本條件例如:公司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淨資產為負、營業額低於1000萬等等,而瑞幸咖啡觸發美股的退市條件為財務報表造假。在這裡我們先科普一個概念,什麼是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
  • 瑞幸咖啡脫險!中國咖啡還有明天
    沒有了資本的加持,曾經被揶揄為「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這七個月過得異常低調,失去了當初2VC經營模式、18個月美股上市的光環。   平平淡淡的瑞幸,也許才是真的。中國咖啡行業在趟過了瑞幸的大雷之後,也沒有如外界論斷,走向消亡。
  • 倒掉這杯瑞幸咖啡,中概股將走向新生
    一直在虧損的瑞幸之所以能維持到今天,自然是依靠背後資本的加持。兩個月後,4月2日,距離瑞幸上市僅過去了11個月,瑞幸自爆財務造假,偽造金額約22億人民幣。當日,瑞幸盤前大幅跳水,跌幅75.57%,總市值為16.20億美元,較前一日蒸發49.70億美元。隨後,瑞幸的估值迅減,截止到4月7日停牌,瑞幸累計下跌約83%,總市值約11.05億美元,蒸發54.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8億。
  • 瑞幸咖啡到底怎麼了?
    就怕哪一天這個標誌說沒就沒有了,我得好多朋友圈也曬出來瑞幸,那麼今天的你點瑞幸了麼?從4月3日上午十點開始,便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卡頓和崩潰,」下午三點多,系統崩潰,上海地區無法點單,也不知道為什麼崩壞已經什麼時候能修復「這是以為瑞幸門店的店員說得。
  • 瑞幸咖啡,Too Youny
    最後,瑞幸咖啡還要從發展速度上超越星巴克,星巴克1971年成立,1992年上市,而瑞幸咖啡成立一年便在謀劃上市。1月14日EqualOcean報導稱,投行已經開始為瑞幸咖啡準備關於在香港聯交所IPO(首次公開募股)的資料。
  •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反思
    作者雪球ID: @CharlieChio知道瑞幸是在18年春,免費拿了一杯美式。上市之後,第一次看了招股書和業務模型。2019年9月,開始進行深度研究。公司暴雷,法律和道德層面已經無可爭議的定性,長見識、更漲姿勢。以下闡述我對模式的研究歷程和當前反思,共分為三個大問題。瑞幸模式是否成立?數據造假下的單店模型是否盈利?管理層&團隊問題。
  • 瑞幸咖啡倒閉前,每一張優惠券都在勇闖天涯
    比如1991年到2001年,有81%的案件選擇和解,只有1%的案件會上法庭,所以瑞幸和解的可能性也很高。一旦走到和解這一步,賠償會是原來的20%到50%,按這個比例瑞幸起碼要賠二、三十億。 除了天價賠償,美國證監會也不會消停,一張天價罰單肯定沒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