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名片:牛家牌村
【 明朝永樂年間建村。據傳,劉伯溫隨燕王掃北至此,計劃在大宮城建都,在此一帶建牌樓。因大宮城是土城,於是,改在北京建都,故此地留下了牌樓的名稱。其間,有姓牛一戶從山西隴東遷此定居,隨後發展成村,以其姓氏加牌樓,取名牛家牌。】
在天津市寶坻區南部,在流水淙淙、林木蔥鬱的青龍灣河畔,有一個具有600餘年歷史的村落,這就是牛家牌村。相傳,明朝劉伯溫途經於此建有牌樓,山西洪洞牛氏移民到此創業立莊而得名。
藩王戍邊,劉基輔伴,途經寶地,牌樓始建。
燕王掃北,民遭塗炭,荒田殘垣,蕭條人煙。
永樂初年,移民屯田,洪崖古洞,折槐東遷。
牛氏兄弟,碎鍋五片,信物傳世,尋根溯源。
同盤一脈,落籍拱都,鄉黨裡甲,休戚相關。
朝乾夕惕,畢力時艱,祖佑繁茂,花開葉散。
運糧河畔,石板橋南,立戶建莊,六百餘年。
三十六代,孝悌為先,克己厚人,家風永傳。
牛家牌村是牛家牌鎮黨委、鎮政府所在地,人口、村莊佔地體量為鎮內第二大村莊,毗鄰潘青公路,西距津圍公路8公裡,東距津薊高速(溫泉城出口)18公裡,北距寶坻城區30公裡,南距市區外環線約50公裡。全村581戶,1625人,黨員77名。耕地1184畝,因地處退海窪地,土壤鹽鹼貧瘠,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村內有小型服裝廠、地毯廠、養殖、修理、商業等業態,主要年輕的勞動力在周邊工業園就業。
2017年8月,牛家牌村接受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新一輪結對幫扶。在鎮黨委和派出單位的領導下,村幹部及幫扶組履職盡責,苦幹實幹,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村莊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黨建引領,率先垂範,鄉村治理,井然有序。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維護核心、鑄就忠誠、擔當作為、抓實支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高基層黨支部生活質量。夯實基礎,重點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制定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村黨總支「五好黨支部」創建成功,村「兩委」有能力成為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後和實行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黨日活動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土道坑窪塵土飛揚,老奶奶盼走溜光道」,這就是村子基礎設施歷史欠帳多的真實寫照。2019年,村莊在工作組的協助下實施美麗村莊建設,2.8萬平方米道路硬化、420盞路燈和自來水、汙水、天然氣管網入戶全部到位。配合美麗村莊建設,對村內坑塘及荒地進行綜合治理建設,種植觀花賞葉的喬灌木,使之成為鳥語花香的休閒娛樂健身好去處;對2.24萬平方米胡同裡巷及道路兩側路面進行硬化,達到黃土不裸露,雨天腳沒泥;為村內610戶發放了分類垃圾容器,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推動習慣養成,「新時尚」讓「家園更美麗」。黨總支購置了辦公設備、電子屏及家具,村基層組織硬體建設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硬化後道路
辦公設備
產業發展,穩步推進,鄉風文明,持續發展。根據牛家牌村人多地少的現狀,長遠是產業的工作思路。發揮幫扶單位技術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協助產業統籌鎮企善達科技公司啟動了花卉種植產業項目,首批次種植了五色草、長春花、孔雀草、雞冠花等近10個種類48萬株草花,營業金額35.77萬元。此項目帶動了當地運輸、施工、維修、農資銷售等行業,帶動了當地留守婦女的就業,增加了收入。第二、三批次花卉種植工作有序推進。
花卉產業
這裡民風淳樸,牛、孫、王、賈等幾大姓氏家族和睦相處,共存共榮,村裡80歲以上的老人近百名,90歲的老人近10名,究其原因,家家戶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孝老是很重要的原因。革除農村陋習、樹文明新風,著力挖掘評劇、京東大鼓、民間花會表演等村莊文化元素。村裡的書屋,閱讀人員不斷。男人們喝酒打牌的少了,常常坐在一起談論發家致富好項目和種植養殖技術。村裡少了酗酒賭博、封建迷信,多了關心集體、熱心公益,村裡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如今牛家牌村村是:街道平坦寬敞、路燈夜晚明亮,民居鱗次櫛比、房前屋後石榴海棠、村民舉止文明、集市人來人往、田野麥浪金黃、池塘水波蕩漾,一派清潔美麗、怡然恬淡的鄉村風光。
【牛家牌村村名書法作品由書法家李紹晨創作】
李紹晨,天津寶坻人,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畢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天津印社副社長、天津市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秘書長、天津市寶坻區篆刻家協會主席、渠陽印社社長。自幼隨外祖父張家佺學習書畫印,受業於孫伯翔先生。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展覽中入展、獲獎。2007年天津團市委、天津書協授予「十佳青年書法家」稱號,2013年出版《李紹晨篆刻集》。
編輯:侯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