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片
大英縣玉峰鎮鬥笠村距玉峰場鎮4公裡,由原鬥笠村與紅苗子村合併而成,全村幅員面積3.1平方公裡,共有村民548戶1936人。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鬥笠村村內建有紅苗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玉鑫麗景產聯式專業合作社、大英縣鑫鬥笠家庭農場,引進大英縣綠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規模種植脆紅李600畝,建有百香果觀光園。
大事記
●2014年,鬥笠村、紅苗子村被評為省級貧困村;
●2018年,成立大英玉鑫麗景產聯式合作社發展脆紅李等產業;
●2018年,鬥笠村、紅苗子村退出貧困村序列;
●2019年,鬥笠村被評為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
2020年12月15日《遂寧日報》3版
脫貧門道
產業引領
●引進大英綠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一邊發展水果種植,一邊在林下套種蔬菜
●成立大英縣玉鑫麗景產聯式合作社
文化建設
●成立大英縣鬥笠村鄉村藝術館
●修建村文化室
●對村內歷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
●宣揚感恩奮進、傳統文化
脫貧致富經
大英縣玉峰鎮鬥笠村
走出脫貧新路子 村民過上好日子
近日,記者來到大英縣玉峰鎮鬥笠村,只見綠油油的蔬菜讓整個村莊充滿勃勃生機。
鬥笠村地處大英縣玉峰鎮西南部,與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相鄰,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由於交通落後、人多地少、集體經濟小等諸多因素制約,鬥笠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村子的變化從2014年開始,6年來,幹部群眾凝心聚力抓發展,讓鬥笠村變得村美業旺。如今的鬥笠村,發展之路更寬,產業效益更高,新村面貌更美,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鬥笠村村容乾淨整潔。
產業引領 脫貧致富按下「快進鍵」
「把這邊用泥巴壓緊點……」在鬥笠村的蔬菜基地裡,村民們正忙著翻土、建大棚、挖渠,為播撒種子做準備,老員工廖桂珍也和大家一起忙前忙後。「我們長期在蔬菜基地工作,搭大棚、育海椒苗、育茄子苗這些都會做,掙40元錢一天。」廖桂珍說,自己在基地裡面務工,一年可以收入幾千元錢,有了收入,家裡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許多。
像廖桂珍一樣在蔬菜基地幹活的村民還有60多名,家門口務工可以讓他們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有一份穩定收入。村民們說,這一切還要感謝2018年村裡引進的大英綠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了讓村民在短期內就能有收益,村兩委與公司商議一邊發展水果種植,一邊在水果林下套種蔬菜,並成立了大英縣玉鑫麗景產聯式合作社。
「一期在鬥笠村6個組種植脆紅李537畝,並在林下套種蔬菜。」大英縣玉鑫麗景產聯式合作社理事長陳永康告訴記者,合作社採取「農業公司+農戶+村集體」的合作方式,按照6:3:1的分紅比例,實行農戶自願入股、合作社統一管理的模式。「我們林下種植蔬菜種兩季,一季種海椒、茄子,一季種兒菜、棒菜。老百姓不僅可以就近務工,還能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紅。」
百姓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加入了合作社,並可以在裡面務工,讓村民既有工資又有分紅。2018年至2019年全社成員分紅11萬元,全社成員及周邊外來人員務工工資實現70餘萬元,實現全村人均收入增長800餘元。2019年至2020年計劃全社成員分紅2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增長1000元。
「今年上半年的海椒、茄子已經獲得了100多萬元收入。」陳永康告訴記者,在鬥笠村,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都由企業統一栽植、統一管護、統一採摘、統一銷售。「今年的兒菜、棒菜早就被預定完了,根本不愁銷路。」
水果、蔬菜種植已成為村裡的主導產業,為村民及村集體帶來了穩定收益。下一步,鬥笠村將根據產業特色,進一步探索發展採摘節、觀光節、李花節等鄉村旅遊項目,把農產品轉化為旅遊產品,增加產業附加值,確保村民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遊客採摘百香果。
文化建設 讓村容村貌換新顏
村民的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更要上去,脫貧奔康和鄉村振興要有機契合。為此,鬥笠村將文化建設提上日程,很多關於感恩奮進教育、弘揚傳統文化以及宣講扶貧政策的文化牆和宣傳牌在鬥笠村紮根。生動的文字和彩畫,提振了鄉村精神文明風貌,也美化了村容村貌,濃厚了鄉村文化。
「我們在村口立了村碑,建立了鄉村藝術館,裡面掛著藝術家到鬥笠村採風留下的字畫,供村民們觀賞、學習,接受藝術的洗禮。」鬥笠村駐村工作隊員周義雙告訴記者,在玉峰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上投資2萬元,租用長期在外地務工的村民閒置房屋,添制了必要的設備,成立了大英縣鬥笠村鄉村藝術館。「藝術館引來了藝術家們到鬥笠村送藝術、送文化,現在一些村民有時也在藝術館裡寫寫畫畫,大大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此之外,鬥笠村還修建了40平方米的文化室,文化室現有藏書2000冊。村裡還增添了背投大電視、鑼鼓、二胡、笛子、太婆龍等文化設施,並成立了10人的舞蹈隊,舞蹈隊除教本村群眾跳舞外,還參加村內外的節慶活動。
「我們還對村內歷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周義雙告訴記者,目前,鬥笠村已發掘出東漢墓崖四處、宋代鹽井四口,乾隆賜名鬥笠的傳說、鹹豐皇帝聖封的八品誥命墓碑,以及抗擊外侵的母親寨遺址、現代曠氏家族割肝救母的至孝文化、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曾家大院、清代名醫雅號「但求不疼」的故事,而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豐富了村文化內容,為正在籌建的村史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設村文化室和村級藝術館,在全村宣揚感恩奮進、傳統文化……一項項文化建設豐富鄉村內涵,也改變了鬥笠村的人和物。如今,鬥笠村村民在文化建設的引領下,村容村貌換新顏,從單純的脫貧之路邁進了鄉村振興之軌。
百姓幸福事
夫妻雙雙紮根鬥笠村
建起農家樂 吃上旅遊飯
在鬥笠村兩委辦公室旁的一面圍牆上,掛著四個大圓簸箕,中間「笠影農莊」四個大字格外醒目,圍牆裡面的小院裡別致的景觀讓人眼前一亮。這是鬥笠村發展第一個農家樂——笠影農莊,老闆夫妻兩人都是大英縣城的人。
笠影農莊負責人陳麗告訴記者,她酷愛養花,本來和丈夫打算退休後找一處村莊,租一處農房過田園生活。在一次同學聚會中,鬥笠村駐村幫扶幹部周義雙了解到陳麗的這個想法後,便邀請陳麗夫妻去鬥笠村開農莊。
笠影農莊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玩耍。
第一次來到鬥笠村,陳麗就被鬥笠村的環境所吸引,成片的產業、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旁邊就是四五水庫,正好丈夫也愛釣魚,兩人便決定紮根在鬥笠村。2020年5月,兩人一次性支付了20年房租,按照自己的心中預想對農家樂進行了改造裝修,8月,笠影農莊開始對外營業。
笠影農莊改造裝修都是用的村裡人,讓當地村民直接受益。農莊建成後,陳麗還聘用了3名當地貧困戶長期務工,穩定增收。在經營農莊的同時,陳麗夫妻還幫助貧困戶銷售雞蛋、鴨蛋等農產品,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周義雙告訴記者,鬥笠村歷史文化深厚、產業發展勢頭正旺,正在積極探索農旅結合模式,下一步還準備辦自己的鄉村旅遊節。作為鬥笠村第一個農家樂,笠影農莊不僅對於鬥笠村的鄉村旅遊發展意義重大,對以後鬥笠村回引返鄉創業人員也意義非凡。
脫貧人物誌
貧困戶曾浩然
找到致富路 奔向新生活
這兩天,鬥笠村村民曾浩然特別忙碌,除了忙自己物業服務公司的工作,他又多了一份新工作。「我朋友承包了射洪片區的5G基站安裝,我主要幫他管理。」曾浩然告訴記者,雖然很辛苦,但是自己一點也不覺得累。
認識曾浩然的人都說,現在的他跟6年前完全是兩個人。
2010年,常年在煤礦開挖掘機的曾浩然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辭職回家休養。治病花光了他所有積蓄,老婆也因此離開了他,精神上受到嚴重打擊的曾浩然開始抑鬱頹廢,全然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14年,當時我被評為了村裡的貧困戶。」曾浩然說,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村裡的幫扶幹部多次上門,鼓勵他要重新振作起來,並幫助他搞起了養殖。「周義雙書記幫我爭取了啟動資金,我就開始養牛。」
養牛產業發展起來,曾浩然也逐漸有了收入,病也得到了有效治療,這讓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
搞好養殖業的同時,曾浩然也在積極探索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2017年,在扶貧幹部周義雙的鼓勵下,曾浩然辦理了2萬元的扶貧貸款,開起了滷菜店,通過曾浩然的勤奮努力,滷菜店生意越做越紅火。但曾浩然卻不滿足於現狀,又在2018年註冊了遂寧市榮浩物業服務公司,開啟了自己的新產業。如今,在曾浩然的用心經營下,物業公司業績不斷增大,曾浩然也從昔日的貧困戶變身為村民心中的致富榜樣。
人物訪談
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徵程
——訪大英縣玉峰鎮黨委書記吳鵬
2014年以來,玉峰鎮以農民致富增收為重點,以全面脫貧為目標,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全鎮戰略性任務,以農民致富增收為重點,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就業扶貧、感恩教育等方面,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底,玉峰鎮所有貧困村已全部退出貧困村序列,貧困戶也全部脫貧。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玉峰鎮做了哪些具體工作?玉峰鎮黨委書記吳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玉峰鎮結合全鎮基礎設施現狀及需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不斷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2014年以來,全鎮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2385.98萬元,到村實施項目48個。」吳鵬介紹,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農村致貧的重要原因。48個項目主要圍繞村基礎設施、產業項目、村公共服務設施、住房保障和飲水安全五個大方面,充分發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效益,聚焦基礎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發動機。吳鵬說,玉峰鎮按照「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的發展思路,通過扶持生產和產業就業確保一批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通過在全鎮8個貧困村推行產聯式合作社,發展水果、中藥材、蔬菜、水稻等產業。同時圍繞蓬萊——玉峰小環線道路項目規劃,支持鬥笠村等6個貧困村加強農旅結合,著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產業融合。推行扶貧小額貸款,全鎮共發放貸款2992.08萬元,惠及貧困戶1340戶,進一步提升了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實現了貧困戶增加收入和發展產業的雙贏。
與此同時,玉峰鎮還積極開展感恩教育,為脫貧攻堅注入內生動力,營造積極向上、感恩奮進的良好氛圍,大大增強了貧困戶主動脫貧的積極性。「脫貧攻堅為玉峰鎮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下一步我們將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徵程。」談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時,吳鵬如是說。
來源:全媒體記者 範晶 楊樹林/文 劉昌松/圖
編輯:張霽雯 孫 各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
終審: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