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院士領銜,南大首屆「科學之光」五門通識課開課

2020-12-28 南京大學

" 這是一場學術的盛宴,希望南大的同學們能夠從名家名師身上感受科學精神、科學風範 ……"10月10日晚,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第二教學樓燈火通明,首屆「科學之光」通識課程正式開課。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祝世寧以及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鵬飛」分別帶來主題為《物理改變世界》《微結構光子技術》《認識宇宙》第一課。

院士首講!來晚了只能搬凳子坐後面

晚上6:30,夜色漸深,304教室已經坐得滿滿當當,後到的學生只能從外面搬凳子坐在後面聽。開課儀式上,中科院院士、校長呂建為邢定鈺院士、祝世寧院士、陳鵬飛教授頒發南京大學首批「科學之光」首席教授聘書,並和同學們親切交流。

「同學們,『科學之光』通識課是今年南大的首創,這無疑是一場學術盛宴,希望你們能從名家名師身上感受科學精神、科學風範。" 呂建校長對同學們說,你們從中學考進南大,要敢於突破知識界限,勇於追求真理,傳承南京大學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進步的光榮傳統。南京大學會為同學們提供全面的支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涵育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幫助大家成長為一個未來能擔當重任的全面的人。

呂建校長講話

呂建校長提出,希望通過「科學之光」系列課程,讓科學這道光,照進同學們心裡,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希望同學們在高水平教師的引領下,感受科學價值,發掘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未來成為為國爭光、為民族復興大業作出貢獻的棟梁之才。

據悉," 科學之光 " 項目是南京大學「三元四維」人才培養新體系的一個重要育人項目,也是通識教育改革的重要改革內容之一。" 科學之光 " 通識課鼓勵學科交叉、面向未來的前沿科學研究,開設了如光電信息、天文宇宙、地球資源、智能與大數據、新能源、化生醫藥等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科學前沿領域。

近距離感受科學魅力,今年有5門課程開課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又是研究天文物理的科學家獲獎,為什麼諾獎對天文情有獨鍾?這反映了學科發展的一個趨勢,人們視野越來越開闊,胸懷宇宙,可能也同時回答了《小歡喜》中『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的疑問,因為南大天文是全國第一啊!」幽默的語言加上深入淺出的天文知識,一堂課笑聲、掌聲不斷,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陳鵬飛因此「圈粉」無數。

有意思的是,這節課的受眾並不僅僅是教室裡的南大同學,全國5000多個高中班級通過直播同步在線聽講,近距離感受科學魅力和學術大咖的風範。「科學之光」通識課將面向南京大學重點生源基地不定期開放課程直播,讓中學生能跟著院士「天團」上課,感受南京大學的大師魅力,這是南京大學推進「零年級計劃」舉措之一,探索中學和大學拔尖創新人才銜接培養的育人路徑,推動大學優質教育資源向中學延伸、共享。

中學生正在觀看直播

「科學之光」通識課面向大一新生開設,教學模式為「1+N+L」,1位院士或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理工科資深教授領銜;N位高水平教師加入組成教學團隊。教學內容主要基於老師們近期主持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做出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工作或者近期發表在頂級期刊的科研成果;Lab參訪。每門課程除開設系列講座外,還會組織學生參訪實驗室,在實驗室裡開展研討、實踐等活動。

2020年秋季學期有5門課程開課。6位院士、25位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高水平教師參與授課,10多位青年教師或博士組成助教團隊。明年,科學之光系列課程將全面鋪開,供學生選修。

來源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大學新聞網

攝影 | 王紅兵

整編 | 林凌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文字及圖片轉載現代快報ZAKER、南京大學新聞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南大首批「科學之光」通識課開講 首席教授全是「腕兒」
    一踏入大學校門,就能和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零距離!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就享受到了授課陣容極為「奢華」的新生通識課程教育。10月10日晚,南京大學首屆「科學之光」系列通識課正式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祝世寧,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鵬飛擔任主講人。
  • 南大院士「天團」領銜開講!面向新生,每門課有120個選修名額
    現代快報訊(記者 舒越)「現在,有一份super『加餐』放在你們面前,給你們直面院士『天團』,跟著他們上課的好機會!」9月13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今年南大將推出「科學之光」系列通識課,邀請多位兩院院士和學術大牛,建設「科學之光」項目。2020年秋季學期共有5門課程開課,面向全體新生同學開放選修。
  • 南大慕課|在家聽聽南大的「生物課」
    在疫情肆虐不能出門愉快玩耍,開學推遲不知如何學習的日子裡,南京大學的老師們主動調整開課計劃,73門在線開放課程春季全部開放!對於中學生們來說,這次疫情的肆虐給大家帶來了挑戰,卻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如何利用這一段不知何時結束的假期,有些同學可能已經做好了安排,而有些同學可能還在迷茫。
  • 李燦院士: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
    與此同時,我國從事太陽能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隊伍也迅速壯大,社會大眾也越來越關心太陽能的發展,科學引導和普及太陽能基礎科學和技術知識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之下,李燦院士適時撰寫了《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一書。該書全面介紹了太陽能轉化的主要科學和技術,以及相關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進展,並規範了大部分評價標準。
  • 首屆首獎!歐洲科學院院士、南大教授榮獲中國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
    舉報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獎勵委員會宣布,授予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教授周志華2020年首屆
  • 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舉辦 聽大師們聊電影談科學
    近日上映的電影燒腦神作《信條》讓許多人多認識了一個漢字,對一條被愛因斯坦稱為「科學的第一法則」的定律有了一知半解。在昨天的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之「大師分享會」上,在線上線下同時參加大會的諾獎獲得者等大師們正是從這條大熱的「熵增定律」講起,深入淺出地與觀眾們聊起了人類對未知的想像與探索,以及對尖端科學問題的思考和探索。
  • 李四光原型話劇《大地之光》走進南大
    昨天下午,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多位院士和師生齊聚一堂,共同觀看了以李四光為原型的話劇《大地之光》。作為2018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江蘇匯演暨江蘇省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的首場活動,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燕文,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異賓分别致辭。
  • 沙龍預告丨中華土壤之光:侯光炯院士在北碚的歲月
    為助推「百館之城」的建設,北碚區特別開展「百館之聲」文化沙龍活動活動,每期邀請一位大咖專家,為你講述你不知道的北碚故事。這一期我們走進侯光炯院士在北碚的歲月。他是中國土壤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被譽為「中華土壤之光」在西南大學共青團花園的北面有一棟青磚灰瓦的三層小樓,不知你們是否留意過
  • 南大陳軍院士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新聞中心-北方網
    天津北方網訊:從南開大學獲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日前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
  • 科學之光溫暖世界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線上開幕
    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以雲端形式進行呈現。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寓意為未來科學大獎願做一粒火種,在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當下,凝聚更多愛與力量,點亮科學之光,溫暖整個世界。
  • 剛剛,首屆南大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揭曉!
    剛剛,首屆南大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揭曉!期待南大校友以大賽為牽引,藉助這個平臺成就人生新的夢想,共同推動母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更上一層樓。洪禮來表示,期望南大校友依託此次大賽打下的良好基礎,和鼓樓區攜手開闢校友經濟新局面:一是點燃科技引擎、擴大校友創新成果;二是增強投資信心,打造校友企業集群;三是傳播鼓樓聲音,延伸校友宣傳觸角。
  • 在南大讀日語,收穫廣闊天地!
    獲「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競賽入圍獎、「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會複評大學成人組三等獎、第三屆人民中國杯國際日語翻譯大賽筆譯組參與獎、外院新生才藝選拔大賽舞蹈組一等獎。曾擔任外國語學院團委辦公室聯絡工作,並獲得「優秀部員」稱號。大一時期,她是共青團南京大學學生社團管理部外聯中心的一員,組織並參與「冬至未至」等活動。
  • 「他」的生日,院士紛紛到賀
    南大建築和規劃人將以建院十周年和建築學科重建二十周年為新的起點,在辦學的新徵途上,自省自礪再啟程,同心同氣又出發。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繆昌文院士,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副主席、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發來視頻賀電,祝願城建學院在新時期取得更大成就。程泰寧、莊惟敏、何鏡堂、劉加平、崔愷、常青、孟建民、吳志強等院士到會為學院送上祝福,希望學院繼續秉持改革創新的精神,在未來發展中邁上新臺階,成為中國建築與規劃教育的靚麗新品牌。
  • 「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全網爆...
    宅在家裡也能「上南大」,和嚮往已久的南大教授「零距離」溝通!從2月25日開始,揚子晚報招考部落聯合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推出了「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直播,目前已成功上線三期,知名專家學者接地氣地講解和互動,收穫如潮好評,直播課視頻還得到了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騰訊新聞等多個平臺的轉發,全媒體傳播總量超過一千萬。
  • 首屆首獎!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獲2020「CCF-ACM人工智慧獎」
    10月14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獎勵委員會宣布,決定授予我校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2020年首屆「CCF-ACM人工智慧獎」,以表彰他在機器學習的多個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南大人在人工智慧領域耕耘已久借著這次獲獎的機會讓我們走近周志華教授走近南大人工智慧學院周志華他是學生眼中的科學「網紅」,開設課程曾一度「
  • 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多項青少年「科研項目」亮相
    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亮相 主辦方供圖11月1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上,「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亮相。記者了解到,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期間,作為論壇官方活動之一,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論壇發起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舉辦。其中,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邀請,來自全國的1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小科學家」的15個項目參與展出;同時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邀請的來自上海多所中學的科學愛好者們也帶來13個項目進行分享交流。
  • 南大光電自研ArF光刻膠產品通過客戶認證
    長期被國外壟斷的ArF光刻膠,終於邁出了國產化的第一步。南大光電12月17日晚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寧波南大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寧波南大光電」)自主研發的ArF光刻膠產品近日成功通過客戶的使用認證。  認證評估報告顯示,本次認證選擇客戶50nm快閃記憶體產品中的控制柵進行驗證,寧波南大光電的ArF光刻膠產品各項性能滿足工藝規格要求,良率結果達標。
  • 南京大學化學學科迎百歲華誕:50餘位院士在此求學或任教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表示,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一批設立化學院系的高等學府,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南京大學化學學科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化學化工學院卓越引領,學脈悠長,有50餘位院士在這裡求學或任教;科教融合,立德樹人,多次斬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孜孜求索,勇攀高峰,在國際學界贏得了廣泛聲譽,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首次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20號會議室舉行。
  • 寧光院士擔任瑞金醫院院長!
    寧光院士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以下簡稱瑞金醫院)院長! 今日,上海交通大學官方微信推送的信息顯示,寧光院士以瑞金醫院院長身份公開亮相。 在瑞金醫院136人援鄂醫療隊出徵誓師儀式上,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主持,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做出徵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