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場學術的盛宴,希望南大的同學們能夠從名家名師身上感受科學精神、科學風範 ……"10月10日晚,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第二教學樓燈火通明,首屆「科學之光」通識課程正式開課。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祝世寧以及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鵬飛」分別帶來主題為《物理改變世界》《微結構光子技術》《認識宇宙》第一課。
院士首講!來晚了只能搬凳子坐後面
晚上6:30,夜色漸深,304教室已經坐得滿滿當當,後到的學生只能從外面搬凳子坐在後面聽。開課儀式上,中科院院士、校長呂建為邢定鈺院士、祝世寧院士、陳鵬飛教授頒發南京大學首批「科學之光」首席教授聘書,並和同學們親切交流。
「同學們,『科學之光』通識課是今年南大的首創,這無疑是一場學術盛宴,希望你們能從名家名師身上感受科學精神、科學風範。" 呂建校長對同學們說,你們從中學考進南大,要敢於突破知識界限,勇於追求真理,傳承南京大學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進步的光榮傳統。南京大學會為同學們提供全面的支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涵育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幫助大家成長為一個未來能擔當重任的全面的人。
呂建校長講話
呂建校長提出,希望通過「科學之光」系列課程,讓科學這道光,照進同學們心裡,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希望同學們在高水平教師的引領下,感受科學價值,發掘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未來成為為國爭光、為民族復興大業作出貢獻的棟梁之才。
據悉," 科學之光 " 項目是南京大學「三元四維」人才培養新體系的一個重要育人項目,也是通識教育改革的重要改革內容之一。" 科學之光 " 通識課鼓勵學科交叉、面向未來的前沿科學研究,開設了如光電信息、天文宇宙、地球資源、智能與大數據、新能源、化生醫藥等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科學前沿領域。
近距離感受科學魅力,今年有5門課程開課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又是研究天文物理的科學家獲獎,為什麼諾獎對天文情有獨鍾?這反映了學科發展的一個趨勢,人們視野越來越開闊,胸懷宇宙,可能也同時回答了《小歡喜》中『你為什麼非要上那個南大』的疑問,因為南大天文是全國第一啊!」幽默的語言加上深入淺出的天文知識,一堂課笑聲、掌聲不斷,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陳鵬飛因此「圈粉」無數。
有意思的是,這節課的受眾並不僅僅是教室裡的南大同學,全國5000多個高中班級通過直播同步在線聽講,近距離感受科學魅力和學術大咖的風範。「科學之光」通識課將面向南京大學重點生源基地不定期開放課程直播,讓中學生能跟著院士「天團」上課,感受南京大學的大師魅力,這是南京大學推進「零年級計劃」舉措之一,探索中學和大學拔尖創新人才銜接培養的育人路徑,推動大學優質教育資源向中學延伸、共享。
中學生正在觀看直播
「科學之光」通識課面向大一新生開設,教學模式為「1+N+L」,1位院士或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理工科資深教授領銜;N位高水平教師加入組成教學團隊。教學內容主要基於老師們近期主持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做出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工作或者近期發表在頂級期刊的科研成果;Lab參訪。每門課程除開設系列講座外,還會組織學生參訪實驗室,在實驗室裡開展研討、實踐等活動。
2020年秋季學期有5門課程開課。6位院士、25位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高水平教師參與授課,10多位青年教師或博士組成助教團隊。明年,科學之光系列課程將全面鋪開,供學生選修。
來源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大學新聞網
攝影 | 王紅兵
整編 | 林凌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文字及圖片轉載現代快報ZAKER、南京大學新聞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